饥饿游戏|《饥饿》影评10篇


文摘大全 2019-08-29 22:09:59 文摘大全
[摘要]《饥饿》是一部由史蒂夫·麦奎因执导,斯图尔特·格雷厄姆 莱恩·梅加 布赖恩·米利根主演的一部剧情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饥饿》影评( 观后感

【www.anne5.com--文摘大全】

《饥饿》影评10篇

  《饥饿》是一部由史蒂夫·麦奎因执导,斯图尔特·格雷厄姆 / 莱恩·梅加 / 布赖恩·米利根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饥饿》影评(一):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

  我豆瓣2014年9月10日凌晨2-3点,发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只是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有早有晚,我是今天灵魂工程师的节日”

  刚好,sands和神父的对话里,多次提到灵魂工程师这几个字。

  没错,sands小的时候就越野跑,他才有强大的精神和精力。每个人的信仰决定了他的行为,对于信仰,那些物质甚至生命都无足轻重。这是sands的信仰。

  看到电影我们很多时候有的感觉是叫做共鸣。刚好,我以前是练长跑的,我知道耐力毅力,战略战术,技术动作都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和sands有一点不一样,他说过,信仰的不同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我承认,我不是爱尔兰人,他们的历史我确实知之甚少。所以我不会牺牲他人生命和自己的生命换来什么,也许你要说,我没有他们有信仰,没有他们有骨气。那么 我 只能说,我没有他们那样的信仰和骨气。虽然他们牺牲了生命换来了撒切尔的妥协尽管仍然没有政治地位。

  痛苦,苦难,不顺,这都是什么造成的?sands拿圣经卷烟抽。我理解为什么孙中山要毁掉家旁边的土地庙。

  今天的我,妈妈信佛,三老爷家信主,我有一任“男朋友”是穆斯林。

  我不是Pi。。。但我又是π,因为我知道,一句老话,存在即合理。所有的宗教都教人要向善好好生活。但是佛教徒们,传教士们,绿衣战士们,很多都违背教义,认为杀戮和自杀,才能解决问题。他们被认为是极端分子。的确,他们的灵魂极端了,和宗教没有关系了,Jesus和悉达多还有穆哈莫德,不会承认的他们的(宗教内部说法),外部说法是,他们啥都不是,他们不配跟随这些伟人。记住,悉达多是人,不走红门的,公元前600多年出生在一个富家的子弟。耶稣也是人,穆罕默德也是。因为他们留下了经典,无论是言论,书籍还有故事。

  所以说,当警察无奈的吸着烟,每天的那种虐待爱尔兰政治犯的生活,他好受吗?尽管被爱尔兰自卫人事枪杀,真的,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是被迫虐待,他也难。谁也不容易。

  到底是谁错了?

  都错了?

  为什么依然有纷争有战争?

  信仰不同?也许。。。

  我们不能抛弃的一种人人追求的东西:信仰。。。

  它带来的是什么?

  那好,没有信仰吧,但良心何在?

  我信命,人命的命,认命的命。。。

  你好信仰,再见信仰

  《饥饿》影评(二):Personal Notes

  McQueen’s Hunger has a power to draw understanding out of us.

  efore watching this film, I have only a plain knowledge about hunger strike. The film reminds me of narratives I had read before, like, how feminists in England on a Hunger Strike were “enforced" to eat and these enforcements damaged these women"s health “permanently”. I remember wondering how health could be harmed by enforcing eating, and guessing the damages were caused by irregular diet. Naive of me.

  arrating a historic event generally is more informative but plainly less powerful than the way Hunger deals with it, as Thara points out, too. To actually see the body arouses emotions in the audience way more effectively than intellectual reading, making historic events more authentic than distant.

  However, to see it is still different from to live it, and, inevitably, the spectacle created by McQueen has within it his own purpose to influence the audience. I find it most interesting to draw the political ideas delivered by presentations of bodies. Apparently, McQueen sympathizes and wants us to sympathize with the protestants. Sands’s body is the most traumatized one disgusting ulcers and, at the end of the hunger strike, countable ribs. When I saw his body, I could feel how the image is manipulating me to think against Thatcher government. His body makes itself a spectacle displaying a power relation between the British and the nativists, innately condemning the violation of humanity and claiming the justice of their own.

  The whole concept of political status was, however, more political than moral. The majority of inmates in the Maze might have supported political status only because of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freneticism than political idealism. Before the appearance of Sands, the film is almost in a neutrality, we see sufferings and human elements from both sides and the inmates that first appears does not seem really intelligent.

  However, Sands broke this neutrality. The scene with naked bodies and uniformed bodies strikes down the pities that we would have for the other side, although one of them is crying. Then the dialogue between Sands and the Catholic priests build intelligence and compassion to the body of Sands. On the opposite side, the officer sends flowers to her mother, but the scene is not of compassion, but of a sense of alienation and disciplinary indifference. The immobility of his mother makes the officer so unlikable, and the following gory scene brings more horror than compassion, when the immobile mother moves suddenly. when the immobile mother moves suddenly.

  and"s caretaker changed during his last hunger strike for no apparent reason. Implicitly, I feel the next caretaker treats Sands with much less care. It turns out clear with a scene of the ring born by the caretaker, which is inscribed UPA. The body of the UPA member is large and round, his manner arrogant.

  The film does try to be objective, but it also tries to arouse sympathy and emotions. While the film sublimes Sands body and characterizes Loyalists and British less noble, it makes me consider whether the hunger strike is still just when the general inmates, political or non-political, have been treated humanely, thanks to, at least partly, the effort of those arguing for political status. When the traumatized body was treated with white and clean clothing, I at once receives a sublime martyr and a less just but even more courageous political figure.

  《饥饿》影评(三):具有观赏性的影像

  我作为外行人来说下这个电影。

  看HUNGER之前我去吃寿司,因为是生日就大吃了一顿差点没把我撑死。然后就走进了电影院,看这部1小时40分钟的电影。一个吃饱的了人看一部叫饥饿的电影,其实自己觉得是有点奇怪的。

  电影故事很简单,甚至简单得像一部纪录片。不过既然摘得戛纳电影节“金摄像机”大奖,那就自然要关注电影的影像了。

  看过HUNGER后,觉得它最大的特点则是影像的代入感。这个名字是我编的,应该存在一个专业术语,大概就是通过摄影技巧,让画面最大限度的感染观众,让观众能体会到镜头前人物的情绪,甚至“闻到”某个场景的气味。印象很深的有几个地方。

  1,由于囚犯都把尿倒在走廊上,于是有一个清洁人员拖地的长镜头。清洁人员先是从画面中央的远处走来,边走边往地上倒清洁剂,走到镜头面前后又转身走回去,到了走廊尽头后拿起拖把,慢慢地边走边拖,又一直走到镜头前,然后这个长镜头就结束了。这段是非常让人难以忍受的啊,摄像机一动不动冷静注视,那种类似折磨的感觉会让我几乎能闻到那股恶心的骚臭味。

  2,那个哭泣的防暴警察。他的第一个特写镜头是在即将到达监狱的车上,眼神的游离和肢体的慌张透露出他的紧张和不安。但是随着防暴警察一起用警棍敲响防护板时,他开始发泄似的嘶吼。然后囚犯出来了,被暴打,被凌辱。画面摇晃得很厉害。这时一个快速的镜头扫过之前的那个防暴警察的脸庞,不足一秒的刻意特写,因为这时他的表情和之前的惶恐不安完全相反,似乎丧失掉了灵魂般。

  之后就是那个他哭的镜头了。这个镜头很有冲击力,但是我觉得有点太刻意了。画面被一堵墙平分成两半,右边是那个防暴警察偷偷痛哭,左边是一群防暴警察在暴打又一个囚犯。

  3,然后是一个新到的囚犯要在几个狱警面前脱光衣服。电影分别从拍摄囚犯正面和背面来展现这场戏。但是两个角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画面都被均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左边是狱警,面无表情也几乎没有肢体动作,直呆呆地盯着囚犯;右边则是独自一人的囚犯,其窘迫感和羞辱感在安静中向观众扑面而来。

  4,电影的台词其实很少。最多的一段是男主角BOBBY在会见一个牧师。也是很有意思的长镜头。BOBBY和牧师面对面坐着,画面就这样被分成左右两部分。有趣的是这两部分除两个人物之外都惊人相似。无论是他们身后的桌子和椅子还是那些桌子上的烟灰缸,就像画面中间放了一面镜子似的。右边只是左边的倒影。所以这场戏就是挖掘BOBBY内心世界的一场戏,他的想法计划背后的意志和精神,都在他与牧师,或者是与“镜子中的自己”的对话中表现出来。

  其实还有很多很漂亮的镜头。那片在病房中缓慢旋转飘落的绒毛,还有小时候的BOBBY靠在BUS的车窗边上,在森林中奔跑的画面。其实看电影的时候老是想起《索多玛120天》,因为HUNGER前半部分表现的肮脏同样很直接,粪便啊尿啊蛆啊暴力镜头啊血腥啊...但是因为其影像太具有观赏性,所以你几乎不会感到恶心。我说的是“几乎”,有那么几个镜头还是让我有点反胃。可能是之前吃太多了的原因吧。

  还是希望看到某个在摄影或导演方面专业点的人士的详细解读。

  《饥饿》影评(四):身体 暴力 空间

  这是部让我震撼的电影,它表现出的真实的世界令我震撼,它的表现手法也让我震撼。

  对于这部电影,它承载了很多东西,包括英国人正视历史的勇气和胸襟,包括新教和天主教的冲突等。但我觉得,它更多地给我们展示了政治的本质,以及那一代人改变政治状况的信念和勇气。就我个人而言,它给了我三个关键词。

  身体。身体是个体最后的领地,而现代统治一开始就是从身体及其附属开始的。在监狱里,这种对身体的统治最为显著。你不能穿自己的衣服,也不能不穿衣服,你只能穿特定的衣服;身体的活动领域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定限制;你不能决定自己吃什么,要别人给你决定;你不能弄脏自己,你被要求保持整齐清洁。总之,在监狱里你没有任何的身体隐私,你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要被检查。而在监狱之外的我们呢,我们的身体也不被自己控制,日程表和闹钟决定了我们的身体操演,礼仪、服饰、专家食谱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我们的眼睛和思想被大众传媒所控制,手机、电脑牢牢抓住了我们的双手。

  暴力。政治是合法的暴力,它也宣告了其他暴力的非法,而政府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在于它拥有最强大的暴力。正像撒切尔讲话里说的那样,以暴力争取政治地位者都是暴力犯罪,即对政府暴力的损害。政治的本质就是暴力,暴力手段也是夺取政治地位的最好手段,但也是对社会损害最大的手段。被统治者反抗统治的最后方式也是暴力,不是对他人的暴力就是对自己的暴力。毛毯计划和污秽计划都是对自己身体的暴力,终极暴力就是自杀。最坚定的自杀便是绝食,因为它持续时间最长,随时可以中止,而且痛苦最大。绝食者要遭受的痛苦不仅有饥饿和虚弱,还有身体器官衰竭、低血糖、肌肉萎缩、消化系统溃烂、皮肤溃烂等等。绝食者需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才能抵御那生不如死的痛苦,他们的信念是自由,他们是不自由宁毋死。但他们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杀,他们同时是被谋杀的。因为政治体制不能容纳他们这些人,不能容纳他们的自由。而这样体制存在的原因在于,多数人接受了统治,并被驯服了,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真理也许在少数人手里,但他们是少数人,所以他们注定失败,这同时也是民主的本质。

  空间。监狱是空间,身体也是空间。政治通过空间来表达自身。

  《饥饿》影评(五):slow

  中间有一段长达17分钟的长镜头,而且是中景的固定镜头,俩人坐在桌子两侧说啊说啊说啊说,让人感觉这个镜头就是这整部电影。

  疑问来了:谁能坚持看完这部电影?

  情节大概是北爱尔兰共和军为了抗议撒切尔夫人,游行被逮进监狱受尽各种折磨,领导人觉得再按这个方法,也不是个事儿,就带领70多人绝食抗议。影片前三分之一是他们挨打;中间三分之一是领导人和神父的深刻探讨的长镜头;后三分之一是主人公缓慢的死亡。

  历史、政治、宗教、人性、亲情、社会学、内心体验等林林总总的大综合命题,为何非要用这样一个极端枯燥乏味的方式给大家展现呢?无外乎是让观众静下心来直面历史和那些许许多多死去的英雄人物们做出的贡献。这相比于“为了新××,冲啊!!!”的表达方式,去掉了浮躁和冒傻气,观众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感动,最起码体验到了。

  迈克尔·法斯宾德在本片里的瘦身是电影史上的又一佳话。

  导演多角度关注了这场运动中个各种角色,狱警、防暴队员、监狱清洁工、警察的老母亲、主人公的父母和追随者们,无非是要告诉观众,不只是被虐待的囚犯受到伤害,只要深陷在这件事里,就算是换成非暴力的方式去解决,人总会发生不可挽回的向着深渊直冲而去的巨变。狱警无论怎么毒打,无非是流流血掉掉牙,换成非暴力的绝食抗议,只有在医生和家人的注视下走向最终的结果。为了办成事儿,人可以死,神父虽然不同意,但这就叫革命啊。

  最后描绘主人公缓慢死亡的一系列镜头组合,让人觉得《最后的日子》神马的再现江湖。

  导演斯蒂夫·麦奎恩和迈克尔·法斯宾德合作的下一部电影叫《羞耻》,女主角是凯瑞·穆里根。缓慢地期待着。

  《饥饿》影评(六):电影《饥饿(Hunger)》——恐怖分子和殉难者

  电影《饥饿(Hunger)》描述了1981年,被关在的Maze监狱的爱尔兰共和军(IRA)成员鲍比·桑兹(Bobby Sands)进行了66天的绝世抗议最终殉难而死的故事。鲍比的这次抗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他本人也被爱尔兰共和军,以及很多爱尔兰人作为英雄来纪念。

  这一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宣布,把被捕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当作普通罪犯,而非政治犯对待。在电影中有撒切尔夫人讲话的广播“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political murder, political bombing, or political violence. There is only criminal murder, criminal bombing, and criminal violence.”。在监狱中,作为政治犯将得到更好的待遇,而且,作为政治犯而非普通罪犯将意味着承认IRA成员的行动是一种政治主张而非普通的犯罪。所以,在狱中的IRA囚犯则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抗议。

  电影并没有一开始便直接描写以鲍比的绝食抗议,而是先描写了之前另外的两个抗议——“Blanket”和“No-Wash”。“Blanket”抗议是IRA囚犯拒绝穿普通的囚犯服装,要求像政治犯一样穿自己的便装,他们以不穿衣服来进行抗议,在狱中仅披一件摊子。“No-Wash”抗议是IRA囚犯对着囚室门小便,让尿从门缝流到监狱的门廊里,再把粪便抹到墙上。电影中用很直接的画面描述了这两个抗议,一个入狱的IRA成员拒绝穿囚服,便被在狱警的记事簿上附注了“不合作”;对于“No-Wash”,则主要通过两个很长的镜头开刻画,一个是狱警在走廊里一步一步扫掉尿,另外一个则是狱警用高压水枪洗掉囚室内墙上用粪便画出的图案,而干着两件事的狱警则都穿着防毒面具。

  然后的主干是鲍比·桑兹的绝食抗议,首先是他和一个神父的长达17分钟的对话。这17分钟只用了一个镜头,在对话中,鲍比阐释了自己绝食抗议的意义和决心,回答了神父提出的种种问题(关于其父母,自杀行为,抗议效果等等)。然后电影便进入对鲍比绝食抗议过程的细致描写,镜头把整个过程鲍比的身体状况完完全全的展现了出来,鲍比逐渐骨肉如柴,精神恍惚,出现幻觉,身体溃烂,呕吐,出血等等。“绝食”不是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这个过程通会让镜头前的我们难以忍受,自然不必说亲自践行这一过程的当事人。电影没有去讲鲍比作为IRA的成员其政见如何,没有去讲作为一个恐怖分子其行为如何,只是以最自然的手法讲他绝食的过程,而我们不得不对承担了这一切的鲍比表示钦佩。

  电影用了相当多的镜头来描述IRA囚犯在监狱中受到了怎样的虐待。首先是狱警给鲍比剪头和清洗的过程,开场时的狱警上来对鲍比就是狠狠的一拳,整个过程狱警都粗暴至极。而在IRA囚犯不接受监狱给的普通衣服,用椅子等砸囚室的门窗时,前来的防暴警察更是对囚犯毫不留情,对每个囚犯用警棍一顿毒打,并且粗暴的在囚徒身上寻找可以用传递消息的纸条。这些对囚徒的暴行,大概表达了国家对自己的敌人

  当然狱警们的日子也是很无奈和担惊受怕的。开场时首先出现的便是一个狱警,早晨上班时要非常谨慎的检查车下有没有炸弹,自己的妻子担惊受怕的看着他离开,当然,他自己最终还是在看自己母亲时被IRA的成员残忍的枪杀了。这个狱警在粗暴大了鲍比后,用冷水来冰自己擦上的指节,恍惚的走在同事之间,又忧郁的在门外的大雪中抽着烟。另外的一个镜头是一个防暴警察躲在墙后一边听着同事狠狠的打着囚犯,一边自己忍不住痛哭起来。作为国家的暴力的执行者,工作便是虐待那些反对者,同时又面对着反对者的种种抗议,如果做不到宗教般的对国家的政策的信仰,所需要承担的痛苦也是非常之大的,所以他们就承担了这样的痛苦。

  《饥饿(Hunger)》并非一部有着强烈的政治诉求的电影,而是通过对这一次绝食抗议的各个方面最直接的参与者,IRA的囚犯,狱警,防暴警察,狱医,神父等人的直接体验的刻画,去再现这个事件。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并非去评判一种主张,而是旁观了一个过程。可以把这个过程作为鲍比用自己来献祭的仪式,他像苦行僧一样坚持着自己的信仰,我们看得的则是这个仪式的过程与种种细节。

  Also in: http://sokrates.me/2009/04/hunger.html

  《饥饿》影评(七):信仰是神奇的东西

  政治信仰什么的真是不可思议。非常非常喜欢中间那段Bobby Sands和牧师的对话,牧师的问题都是我们的疑惑,编剧给了我们解答,而且速度很快,流畅有思辨地进行下去。大概是全片对白最集中或者说整个片子里所有对白基本上都在这块儿了。。。这种大方向上立场坚定的你就别想说服,他说不会Stand by doing nothing,知道自己做的是正确的。那理解就好了,人家自己的选择。虽然我自己不能赞同这种自虐式抗议,真心觉得有点傻气,而且会因此被撼动的政府更是不可理喻或者说是不存在的。也就是在人民心中永垂不朽罢了。绝食最后死了9个人,政府也确实没承认他们的政治地位啊。会觉得这种方式有效的人该说是太天真好呢,还是他们自己只是想殉道而已呢。牧师有提出这个问题,对Sands的回答不是完全理解的,一部分是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怀有信仰的人我永远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但仅仅是佩服而已。

  北爱和英国的问题自己从来没有搞很清楚过。1972年的血色星期天隐约记得在哪里看见过介绍,北爱天主教徒游行被警方镇压死了人,于是共和军那边开始要求赶走英国人。当年爱尔兰建国时北爱原来是公投决定的归属英国,多数人啊,他们说是因为北爱住的英国人多然后很多倾向联合的。那共和军那边是少数激进分子了?90年以来停火了,还是冲突不断的。现在好像北爱不自治了?但是算地区,还有首府?贝尔法斯特?So,英国佬自己也乱的够可以了还总掺和西藏那档子事。╮(╯_╰)╭

  片子是极好的绝食教育片。谈话过后完全在看一个人怎么饿死,那真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喜欢最后那个男孩(那是小时候的Sands的幻影?)在森林里跑,停下,回头,然后转回身义无反顾再继续跑下去的处理。。。对照着漫天大片的乌鸦和Sands的死去。还有开始那个典狱长打完人后在雪地里静静地靠着墙吸烟,你在知道他做了什么是之前看到他的疲惫和麻木,知道那对他也并不是容易的事。他后来被北爱的人枪杀了。还有那个倚着墙哭的防暴警察。算是中立视角吧。

  就是大家说的,很棒的片子,但不会想再看第二遍。

  《饥饿》影评(八):我对麦奎因苦大仇深的电影真无感

  对史蒂夫麦奎因无感,他片总一副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样子,也就羞耻接地气。对饥饿这片也无感,我很好奇大声嚷嚷这片自由民主的那些人,你们就没有理解障碍?至少我一中国人没关心过也没深入研究过爱尔兰共和军和英政府的那些瓜葛,这片的拍法也让人真的很难有代入感。但有件事我是知道的,那就是片中撒切尔说的“ 没有所谓的政治谋杀,政治爆炸和政治暴力,只有犯罪谋杀,犯罪爆炸和犯罪暴力。”所谓的政治犯,所谓的自由斗士,只不过是打着自由旗号手中沾满鲜血的恐怖分子罢了。演员演得好,片拍的好,也改变不了立意,而且尽管导演可能想尽可能中立冷静叙事但拍着拍着总有点为IRA洗地的感觉,所以和V杀也不是一个情况。

  片子真心闷,画面震撼是震撼,但绝不是一次comfortable观影体验,反正我看完后赶紧找了《因父之名》这种亲情片压压惊。

  看完这片感慨资本主义真是善良讲人权啊,这帮人要在天朝不知被怎么折腾呢,在腐国好吃好喝供着,不想活了还绝食抗个议政府还要医疗完善的维系生命,啧啧。

  若要了解爱尔兰共和军的那些事,我推荐《风吹麦浪》《血腥星期天》《傲气盖天》,有情节有故事,三观正。

  《饥饿》影评(九):于无声处听惊雷

  2008年戛纳金摄影机奖

  2008年威尼斯电影节Gucci Prize奖

  2008年欧洲电影奖年度发现奖

  2008年蒙特利尔国际新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2008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影片、最佳新人导演2项提名

  2008年英联邦独立电影奖最佳男演员、技术贡献大奖、唐吉诃德奖3项奖

  2008年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雨果奖、最佳男演员2项大奖

  2008年法兰德斯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审团奖……

  影片开始从一个温文尔雅的典狱官的日常生活,从他的沉默和小心翼翼,反映出北爱和英国的对抗已经到了何等惨烈的对抗程度,从他手上的伤口和举动,看出监狱里,已经是什么样的紧张激烈的斗争~

  同《风吹稻浪》比,这里是赤果果的真实的暴力和对抗,难以想象北爱尔兰和英国人在80年代这样激烈的对抗。

  想想《刺激1995》,那真叫人民民主内部矛盾,监狱里干群关系老温和了~这里,这里……

  纪录片一样的风格,对抗,弱者在最后,唯一能使用的武器就是自己的身体,乃至性命。

  不朽。

  《饥饿》影评(十):饥饿

  teve McQueen的电影演员们牺牲都好大,这部电影历史感很浓厚,有很多的长镜头和耐人寻味的台词,不了解历史或是没有耐心的人是看不下去的。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个文明社会中的dehumanized,典狱长们简直就没把政治犯当作人来看待,就像是在驯服一帮野兽,粗暴残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极端的反抗形式甚至绝食。然而我认为绝食真的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不应该去助长他们的气焰(虽然很不人道,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就是一群疯狂的殉道者,没必要再和他们谈理智了)

  总之,悲剧的发生还是源于撒切尔夫人没有给予对方平等的地位来谈判,说到底还是双方交流的失败造成的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wenzhaidaquan/304900/

相关阅读
  •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 600字美文摘抄【4篇】 600字美文摘抄【4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为您推荐
  •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简·爱(JaneEyre),是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儿,年幼时被送到舅母加抚养,过了十年被歧视、受虐待的生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美文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 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欢迎品鉴!
  •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亦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