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的读后感10篇


爱情故事 2020-11-28 08:03:56 爱情故事
[摘要]《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是一本由[印度]甘地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78图书,本书定价:32 00元,页数:201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体验真理的故 读后感

【www.anne5.com--爱情故事】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的读后感10篇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是一本由[印度]甘地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78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读后感(一):似乎很平淡,但是味道很好

  甘地是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的食物主要是新鲜水果和干果。没有肉食,甚至没有牛奶,生活至为简朴,行文波澜不惊,似乎根本无法和那个被尊为“圣雄”的历史伟人联系在一起。可他确实是,就是那个甘地。也只有印度那样的土地才能出产这样的圣人吧?而我捧着这本书,除了地名和人名有时被弄晕外,感觉就象和一位最真诚的朋友在对话。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读后感(二):关于库赫尼水疗法

  甘地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分别是土疗法和库赫尼水疗法。

  库赫尼(Louis Kuhne)(1835–1901)是一个德国的理疗师。

  他做以下主张:

  1.严格的素食

  2.食物中应不加或少家盐和糖,因为过量的盐和糖会导致身体组织的衰退。

  3.强调合理的消化和排泄的通畅

  4.冷水坐浴和髋部的冷水浴(水温在 10—14°C 或者稍高一些),洗浴方式是坐在盛放冷水的浴盆中,同时用粗布摩擦自己的下腹、大腿、臀部和生殖器。洗浴完,可躺在床上恢复体温。其目的在于排除体内的毒素。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读后感(三):我体验的甘地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这本书是如此的平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描述,也没有什么励志的言语,或者是教导我们应该怎么做的内容,完全是甘地真实的自述,他也没有站到教导者身份来说教,只是描述自己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还很零散,有时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事情。

  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于自律,甘地一生都保持了对母亲的誓言,永远不吃肉类食品,甚至牛奶也被他列为了肉类。无论生病有多么厉害,即使医生以恢复健康为由,他也没有打破誓言。甘地的自律让人感到震惊,这让人不得不佩服这样的人。

  其次,读了这本书,对素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认为素食者何必强迫自己只吃素菜,现在理解素食对人是有好处的。素食能帮助我们减轻对欲望,能让人感到清新。最近也尝试每天吃素食,感到肠胃也没有之前的难受。

  我从这本书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两点,读书读少了,感悟也就这么点。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读后感(四):择其善者而从之

  读完本书,才算对甘地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前几乎只是从中学历史课本里知道这位“圣雄”,原以为是个神之子般的圣徒,没想到本书让他有血有肉起来:圣还是很圣的,但同时更强烈的气质是脚踏实地的平和。他会愤怒,会固执,会轻信,会收不了场,会丢脸,会贪恋情欲,会贪生,会猜忌,会固执,会精明。

  在他身上,有很多地方是我认为可以学习的,而且非常实际。

  1.开明。在那个年代,在他的身份上,他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不可接触”阶层始终如一地坚定抱持开明、善良的观念,反对种族歧视,这是超前于他所处的时代和阶层的,拥有宽广的胸襟和智慧的头脑,不被标签绑架,逻辑性很强很务实。同时,对印度人民不讲卫生的无数次强调也很客观公正。整体上他是个开明大度的人,展现出包容并蓄的胸襟和格局。

  2.理财。甘地是个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人,突出缺点是口才极差、轻信,突出优点是文字能力出众、理智、善于理财。这个善于理财堪称奇迹,在他一生组织的大大小小上百次的活动中,截止到本书写就为止,他一次都没超支,反而有结余。书中一章说明他是怎么创立组织一个全国机构的,但从开头到内容过去三分之二的篇幅中,他都在说理财,可见金钱是组织的命脉,我们持家不也一样吗。这一章提供了大量理财方法,全是大白话和实在话,深得我心啊:(1)靠催根本没法收钱,所以会费要预缴。(2)没收到足够的钱就不工作。(3)对人们关于钱的承诺,不信。(4)节约从所有细节开始,包括每一滴墨水(和“会花才会赚”、“花钱不拘小节”等流行说法相违背,但和我妈的教育一致,我比较服这种)。(5)账目收支无论巨细必要,一律按定制开凭证,收据借条不能少,这样无论多少年过去,账目都井井有条,一查就有。(6)收钱无论对任何人,决不让步,不打折。

  3.人际。记人能力超凡出众,上可与各种高级知识分子、有识之士畅谈精神话题,结为之交,下体恤贫民妇孺的疾苦,耐心倾听交流,解决问题。他帮助弱者,不是一时施舍,而是花费大量精力努力给予他们立身的系统,根本上解决问题,重教育与实践,不是高谈阔论。同时,对人宽容,却又不傻,书中有几段话平淡是平淡,其实相当洞察人情,如群众就爱干一时热血之事,要花时间踏踏实实推进改革就没人愿意了等。

  4.情绪掌控能力。从小到大,除了面对情欲和老婆,甘地几乎从不在极端情况中失控是一方面,不断片同样很牛逼。

  5.行动力与思考力。典型的边做边想,做做停停想想,然后改进方法继续做的人,不轻言放弃,意志力和智商情商其实都很高。了不起的一位迷信的老头,所以他同时也是圣雄,当之无愧。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读后感(五):国际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玛塔吉谈甘地

  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玛塔吉1992年在香港接受电台访问时曾提到甘地:

  quot;虽然他是一个政治领袖,而一般政治领袖不用考虑人们的宗教和灵性方面,但甘地却十分希望印度成为瑜伽之地。他十分重视灵性的生活,以及看重印度织布的工作。织布是印度传统热爱宗教的手艺,他们从织布当中知道甚么是宗教,并得到满足。他内在有这种灵性的取向,但他从没有提到自觉。那时我只得七岁,他十分喜欢和我玩耍。甘地很喜欢喝橙汁,我有时会为他和其它人做一些橙汁喝。他也十分喜欢和我讨论问题,有一次我问他为甚么要所有人都这么早起床,我说﹕「如果你喜欢早,你就早吧,但为甚么要所有人都这样早呢?」他说:「你认为是太早吗?」我说:「对我是没有问题的,但对其他人来说,却不能这样早起了。」他说﹕「他们一定要这样做。」我说:「为甚么他们一定要这样?」他说:「现在是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时刻,我们一定要早起,免变成怠惰,我们一定要有纪律才可对抗英国,取得独立。」我说﹕「有一天人们会内在自发地有纪律,这比现在的纪律更好。」因此他知道我是一个十分有智慧的人,他十分疼爱我、尊重我。但他从没有像父亲一样对待我,他会和我讨论问题。而我在很多方面也十分欣赏他,其中一样是他内在人格的完整合一,他对自己绝对诚实,他有十分伟大的人格,他从不会欺骗自己,在任何事情上,在钱方面,他的人格也是完整的。他的言行合一,他会批评自己,看管自己,省察自己,但对他来说,自觉并不要紧,而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确是这样。但得到独立后,我们便要得到自觉,这是重要的问题"。

  注:霎哈嘉瑜伽是从梵文Sahaja Yoga音译的,霎哈嘉的意思是“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瑜伽的意思是“联合”,霎哈嘉瑜伽的意思便是自然的联合。瑜伽并不仅是体位的运动。通过霎哈嘉瑜伽入静冥想,人们可以认识人体精微能量系统,它对应医学上的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系统。人体精微能量系统主要由三条经脉、七个能量中心和昆达里尼所构成。70年以后开始的国际性长期免费的公益霎哈嘉瑜伽(sahajayoga),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城市被称为是伟大的瑜伽(Mahayoga)。 国内外多城市都有公益霎哈嘉瑜伽。练习霎哈嘉瑜伽,能改善都市生活带来的劳累;净化身心灵,体验内在宁静、和谐、喜悦;减少忧虑、抑郁及情绪低落的困扰;改善注意力,提高学习及工作效率;全面改善身心健康,开发潜能;改善睡眠质素;释放压力。 众多机构运用霎哈嘉瑜伽冥想进行压力管理培训,包括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有关霎哈嘉瑜伽冥想的临床医学研究,证实其可以有效地改善各种身心疾病。霎哈嘉瑜伽除了每周在各地举办的免费瑜伽冥想班之外,还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种音乐会、讲座、亲子活动等公益活动。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读后感(六):向甘地致敬

  怎么说呢?

  感受一:甘地爷爷真的很能写!!这本书我从5月读到6月。书一共快370多页,那可是实实在在密密麻麻的370多页啊,绝没有水分的!!

  感受二:看晚了,至少晚读了5年。

  感受三:甘地真的了不起!!

  首先,觉得甘地真的是个很坦诚的人,他的书里剖析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包括对自己的错误也能够坦诚,让后人去评判。觉得真的是至圣之人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吧。或许,最伟大的人应该是能够将自我降低到0的人。只有能够舍弃小我,才能够去追求真理。我不求自己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希望能够向这个方向努力。

  摆脱对物质的过分依赖是解放精神的必要途径。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将对物质的要求降到很低,并能够对人对己都坦诚和公正。我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做到他们一样,但是,我很幸运,能够在生命中结识这样美好的人,让自己能够有鲜活的例子去比对自己。

  素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记得大学时候,系里头有一位教授,很受人尊敬。她曾经在学生中间宣传素食主义,主要是从健康科学还有对于动物的人道主义角度上。那个时候,素食对我来说感觉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想,可能是因为自己还不懂得精神的力量。现在,做到一天或者几天不吃肉对于我来说是很轻松的事情,在这里,我不想细述我的原因,但是我想说,素食之后,让我觉得对自己更加有控制的力量,而对人生也有更多的掌控之感,内心也有更多的平静了。或许,真的当我们能够摆脱这些肉体上的诱惑之时,才能清楚的看到自己需要什么吧。如果,在读我的文字的人有心的话,可以读一下甘地的这本书,尝试3天食素,或许感觉会很不同哦!

  ”真理是世界上唯一的神灵“。我觉得在我们的教育中,过早的将”神“的概念定的狭隘了,为了统治所有人的精神和意志,似乎统治者们过早的用唯物主义杀死了各种异教。我相信共产主义的合理性,但是我觉得所有宗教中都充满着真理和最基础的自然法则。而且,我相信,有一种宇宙的规律、一种伟大的力量是目前人类没有办法领悟和解释的,而它其实就是各种宗教里的“神”。科学其实也是一种信仰,对于宇宙规律的一种解释罢了,它也同样的很不完善。而很多科学家,在晚年都相信神,比如牛顿,而这一段,早在中学的政治教科书里面就被否定掉了。

  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抵抗,让我不禁也联想到了中国,联想到在抗日或者内战期间这种做法是否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如果真的可以,可能抵抗的时间会更长,但死亡的数量或许会减少很多,但是应该不至于像今天这样,社会里有那么多物质的天堂和道德的荒漠并存的地方。

  不管怎样,我相信,如果我没有办法改变别人,至少,我可以做好我自己。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我也相信,“不要对人性失去信心。人性就像汪洋大海,即使大海中有几滴脏水,但大海并不会变脏。”

  向甘地致敬,向所有心存美好的人们致敬,更向我周围的那些美好的人致敬。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读后感(七):从心灵,从肉体来体验真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感觉。年轻的甘地有不少缺点:沉迷于肉体的享受,对女性,主要是他老婆,有很强的控制欲,曾经偷过东西。所有这些给我的感觉,甘地要和大家表达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没有谁是特别的,在你们眼中所谓的圣雄,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有七情六欲,但只要有一颗向往真理的心,每个人都可以与上帝取得联系。

  但怎么提升,怎么向真理的上帝接近,甘地给了我们两种方法,一种是外在的,一种是内在的。外在的包括了改变饮食习惯,比如素食,进食时间限制等,以抑制肉体上由于吃肉而加强的欲望;回归原始生活的凤凰村,不要被身外的物质蒙蔽了心灵,体验与大自然相贴近的生活;还有就是个人觉得不太科学的土疗法,水疗法等一些治疗方法,个人觉得甘地所做的实验,在现在科学看来似乎不太科学,虽然在甘地身上起了作用,但一来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变量,二来不知道是否可以推广,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但在我记忆里面就主要是这几点。而所有的外在的做法,都是为了内在的心灵所服务的。素食是为了抑制甚至消除肉体上的欲望来达到心灵的纯净,回归肉体上原始生活是一个更加丰富心灵上的生活,一切的问题都可以在心灵上取得自身的解脱,不去恼恨谁,不自高自大,和其他人平等,自身的谦逊在甘地这本自传的笔锋上面体现得很彻底,连我这个没有什么文学感悟的人都能感受得出来。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对真理的渴望,追求真理是人生的最高信条!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做的,违背真理的事情,甘地拒绝为之。

  甘地因这种不恼恨谁,谦逊的个性,又不向统治阶层低头,让他极力不懈为底层人民从上层社会中争取平等的权利,而又不在争取过程去恼恨任何一个不接受他要求的统治者,和平地继续非暴力不合作的抗争,比如出必杀技,绝世!这个真让统治阶层没办法。在漫画《守望者前传——笑匠3》里面有一个场景,美国街头上一群黑人在非暴力游行争取自己的权利,由于他们不打砸,非常和平地游行,因此警察拿他们没有办法,没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去镇压他们,这时候笑匠,作为警方这边的人,出来把一家商铺砸个稀巴烂,里面所有的商品全都暴露无遗,这时候游行群体收到了刺激,开始进行砸,强活动,警察也有了理由去镇压他们,问题顺利解决。因此,我非常佩服甘地,可以以自身行动,心灵的力量,让印度,南非的人们非暴力抗争到如此地步,虽然不是从来没有暴力,但在大多数抗争的时候就连被打印度人们都没有还手。这是如此让人敬佩的力量。记得有一次人民反抗中出现了暴力,甘地为了替人民赎罪,并呼吁人民不要再暴力抵抗了,所以决定自己进行绝食21天(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可以看到,甘地的威力有多大!

  说说甘地的绝食!甘地喜欢绝食!以前听到说甘地在监狱中绝食以反抗,哇塞甘地好大的牺牲,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来抗争。但看完这《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后,甘地完全就是享受绝食的一个人,因为绝食能让他更接近真理!而甘地绝食反抗的方法,其实就近乎于别人做了不对的事,我来绝食帮你赎罪,让你觉得内疚,然后你就会改了!这就摆明是伤害自己,让他人痛苦(是让他人真正感觉自己的过错)!这招高!真高!特别是在媒体作用不小,世界人道主义当道的年代!

  最后,谨以我这篇凌乱无序的感悟来向甘地致敬!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读后感(八):一个谦卑而自恋的灵魂

  这本自传写于1929年,距离甘地被刺身亡还有18年,由于对“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总给人一种进行时的感觉。虽然是序时记录,但因为有取舍,而且省略掉了一些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经历,甚至是应该予以浓墨重彩的事件,读起来有一种跳跃感,不连贯,有时候读着读着他就会说这件事在什么什么书里介绍过了,在这里就不再敷述,俨然一部阅读指南,又有点自我推销的嫌疑。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言语比较啰嗦,不象电影截取的演讲那样文采斐然,写得既谦卑又自恋,不知道哪一个是真的?也许哪一个都是真实的甘地,自认为追求真理的人嘛,没有一些偏执,一些自以为是,恐怕也不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原本怀着无限景仰和一份莫名的亲切,读完之后发现这老头儿也不是那么可爱。其实伟大的人从来都不可爱,只可敬!

  当初看完电影《甘地传》,心潮澎湃,觉得它简直是我2012年看过的最佳影片,虽然拍摄于30年前,但画面、音乐、叙事一点也不老气,宛若今天。非暴力不合作犹如神迹,在没有信仰的中国不会显灵。而印度独立33年后英国能够拍摄出那样的电影,同样让人钦佩。第二天就从亚马逊订了这本《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其实不太想读自传,总觉得难免主观,且言多必失,但不管自传他传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公正,况且国内也没有别的甘地传记可供选择。真是恨死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这个版本,几乎每一页都塞满了各种照片和名人名言,对阅读绝对是一种干扰!到后来对于这些名人名言我只有直接忽视,略过不读了。

  甘地的种姓是吠舍,并不是婆罗门。刚到伦敦的时候,朋友告诫他不要像在印度那样叫别人Sir,在英国这是佣人对主人的称呼。想起我去班加罗尔出差,在餐厅、宾馆和大街上被人Sir,Sir的叫,心里还是很受用的,比国内别人叫你先生听着要舒服很多。

  在1890年代通过英国的律师考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年举行四次考试,只有两项考试内容,罗马法和普通法,罗马法的通过率高达75%,当时一些连英语都不算精通的印度人漂洋过海就是为了求一纸资格证书,镀一身金,然后当海归。然而通过了执业资格考试也未必代表有能力执业,所以当甘地到南非帮助客户打官司的时候,心事重重,并不像电影里展现的那样踌躇满志,而且他始终戴着印度头巾(除了在南非最高法院受限被要求摘除),不是火车上那一幕中免冠西装革履的精英装扮。他确实被乘警抓着手推出了头等车厢,行李也被扔了出来,但是否摔了个脸朝地就不得而知了。显然电影的表现形式要更戏剧化一些,也不排除夸张的可能性。

  甘地最得我心的,除了发明非暴力不合作这种抵抗方式之外,就是作为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对不可接触者(贱民)制度和印度人不讲卫生的习惯持批判态度。在宗教方面,甘地思想开明,虽然自己是印度教徒,但既不墨守成规(如不可接触者制度),也不强求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人改弦易辙,总体上反映了一种兼蓄并包的气度,只是在民族主义上还是略微显得有点狭隘,但放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中也情有可原。人种、民族、血统、宗教甚至方言都是一条连结人与人的纽带,有些纽带牢靠,有些松散。因为宗教、民族问题,昨天邻里和睦今天相互残杀的事件在人类历史上不断上演,想不变成一个悲观主义者都不行。

  甘地把耶稣与佛陀做过一次比较,很有意思:“看,乔达摩多么慈悲!他的仁慈并不限于人类,而是推及到一切生灵之上!当我们想到那快乐地蜷伏在他肩头的羔羊,怎能不叫人充满爱心?可是在耶稣身上,却看不到这种对于一切生物的爱。”

  甘地也不提倡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行为,这一点与基督教倒是暗自吻合。他说:“一对夫妇若是明白这些道理,就永不应当为满足情欲而过性生活,除非是想要孩子。有一种观点认为性欲是一种独立的生理功能和必要的生理需求,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依我看,这观点相当无知。”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禁欲主义者,甘地的修行不知到了第几层?

  成就一个伟大的灵魂必须有人为之做出牺牲。圣雄牺牲掉的是他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对妻子的严格控制(他可能自己没有意思到),不让儿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以及所谓的水疗、土疗实验,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灵魂,甘地却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喜欢替老婆孩子做种种决定,有时候顽固自大得不近人情,而且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这种人太可怕了。真想骂一句贱人,自己年轻的时候吃过肉,儿子病重,医生建议用鸡蛋和鸡汤补养身体,他就要坚持宗教信仰,死活不肯了,而他自己病得快不行的时候又两度喝羊奶……

  饮食男女真的不是小事,就拿忌口来说,印度巴布在自传里来来回回唠叨了N遍,可见信守承诺不易。吃饭是人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不论何时何地,痛苦、欢乐、疾病、健康,若能始终坚守如一,不茹荤腥,绝对可以算人生一大成就。什么是荤菜向来有种种歧义,在英国有些人把鱼排除在荤菜之外;有些人则把一切动物肉类视为荤食,但不包括鸡蛋;最严格的是把鸡蛋和牛奶也视为荤腥。印度有许多吃素的胖子,一来因为不禁奶制品,二来因为晚食早睡的生活习惯。据说吃素可以降低性欲,蛐蛐儿以自己的体验含糊地认同了这种观点。甘地则觉得喝牛奶使禁欲变得困难,他不喝牛奶的另一个原因是觉得人们在挤奶的时候给牛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并不是所有的印度教徒都不吃肉,但印度教徒基本上都不吃牛肉,因为牛被视为神明。不知道印度素食主义家庭怎么向小孩子灌输不要吃肉的思想?甘地的朋友曾有食肉强国的说法:“我们的民族之所以羸弱,就在于不吃肉。而英国人之所以能统治我们,正因为他们食肉。你知道我身体强健,跑步也快,那就是因为我也吃肉。吃肉既不会长包又不会长瘤,就算偶尔长了,也很快就好。”这样看来,似乎在印度曾经流传着吃肉会长包长瘤子的谣言。

  关于誓约与誓词的解释,我很赞同甘地的体会。不管誓词多么明确,人们总能按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加以扭曲。甘地提出两条原则:第一条应当遵循的金科玉律,即坦诚地接受监誓者对于誓词的解释。如果可能存在两种解释的话,接受弱势那一方的解释。但甘地自己也不能始终遵循这两条原则。当甘地病重医生建议喝点奶的时候,他终于妥协喝了羊奶。事后甘地自己承认他只是遵守了誓言字面上的意思(他曾对母亲许诺绝不喝牛奶),而违背了誓言的本意。

  甘地对于自己成为别人盲目崇拜的牺牲品早有领悟,对于群众运动他也是心明眼亮:群众只喜欢搞一时激动人心的运动,而不喜欢埋头苦干参加建设。当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变得失控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撑控力,一把火点着容易,扑灭难,即使亲自现身劝说,也没有人听他的。然后他才使用必杀技――绝食,一场席卷全国轰轰烈烈的暴动居然就停息了,只是这些自传里都没有提。

  英国人也很逗,死要面子。甘地发起一个文明不服从的行动――售卖禁书,很成功,重新印刷的禁书《印度自治》和《人人幸福》很快销售一空。英国政府看堵不住,就宣称原来的禁书没有出售,这次出售的禁书是新版本,出售新版书并不违法。这结果让想犯法却被宣称没有违法的甘地很失望。

  1947年8月,印度人民终于把英国人从南亚次大陆赶了出去,印度独立了。同时独立的还有巴基斯坦。国父甘地看着儿子分家,却无可奈何。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读后感(九):读《甘地自传》

  1999年,《时代》杂志评出了20世纪风云人物,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评为第三。而甘地的景仰者之一、20世纪风云人物第一的爱因斯坦曾对他做出中肯的评价:一位不靠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本民族领袖的人;一位不是凭借投机取巧,也不是凭借技术装备,而是纯粹依靠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而成功的政治家;一位一贯反对使用武力的胜利的斗士;一位智慧与谦逊、果敢与坚定的人;一位将全部力量都用来推动民族崛起与改善民族命运的人;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残暴,并在任何时刻都不屈服的人。

  自传不是历史

  选择《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是出于填补历史空白和探索反抗精神的目的。我迫切想要了解圣雄甘地是如何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是如何带领印度人民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他在南非到底进行了哪些活动……以及圣雄是如何成为圣雄,他是如何养成坚韧的性格品质,甘地到底有怎样一段惊心动魄的成长历程……

  然而在逐渐进入甘地的世界的时候,我却迟迟不能对之前的疑问有很好的解答,尤其是南非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历史。而当我阅读过半的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却点醒了我“自传不是历史”。于是我开始笼统思考这本自传的内涵,摒弃了为了连贯历史事件而迫使自己牢记书中出现的复杂庞大的人名和地名的阅读习惯,直到翻完这本承载着个人磨难与民族兴衰、见证与实践真理的写照的书后,我才理解为何这本自传的副标题是“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这本自传可以用两个词归纳“真理”与“非暴力”。甘地一生所践行的所有活动,也正是为“真理”和“非暴力”信条服务的。“非暴力”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实践“非暴力”的方法是“坚持真理”。

  圣雄之所以为圣雄

  所有被载入史册被历史铭记的人都注定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甘地的不平凡,甚至难以让未来的人相信,这样一个血肉之躯曾经在地球上匆匆走过。

  但并不是每个不平凡的人在少年时都被打上“天才”“圣人”的标签,甘地的年少的时候也同其他普通的孩子一样,他认为印度的童婚习俗理所当然,他逃避体育课程并认为体育与教育无关,他也不喜欢练习书法还自以为是地认为书法不属于教育……但是随着他思想的成熟眼界的开拓,他才改变了少年时的观念,他认为荒唐的早婚毫无道德依据,体能训练与智识的培养应受同等重视,糟糕的书法可以认为是教育的不完善。

  那么到底是什么塑造了这位现代印度的“国父”呢?我想大概是“宗教信仰”与“法律背景”了。最初的印度教信仰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之后对宗教的理解是在与各种宗教信仰人士的交流与宗教典籍的阅读中形成的,而正是宗教信仰的目的——自我实现,使得甘地开始了他为人民和民族斗争的道路。而他的法律背景,也正是他踏上南非这片土地并开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端,他在南非体验的经历加上他的法律背景,提升了他的理解力,强化了他运用证据的能力。因此,他才能在一次又一次“非暴力”中运用言语的力量和群众的信念为人民争取权利。

  信仰及其他

  书中用了极大篇幅来描述作者的宗教信仰,我记得在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派问作家相信哪个故事,作家回答第一个,派说“那么你追随上帝”。有信仰的人更倾向于美好的结局,他们相信人性的善良,他们对错误的想法和行为进行忏悔,净化心灵。

  甘地信仰印度教,他用他的信仰指导生活中的一切:饮食、禁欲、处事、待人,还有生死。信仰也并非易事,在甘地看来,用信仰克服内心微妙的情欲比用武力征服外部纷乱的世界难得多。最初的宗教情怀来源于保姆为消除小甘地恐惧而念的“罗摩呐摩”,随后宗教在甘地心里内化成了真理,真理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神灵。在甘地心中有一个看法是不可动摇的,即道德为一切事物的基石,而真理又为一切道德的本质。在此可以看出,甘地的信仰与他的法律背景有了天然的共通,法律为了寻找事实,而事实即真理。我们一旦追随着真理,法律自然就会站到我们这边。

  阅读这本自传的一大阻碍在于我常常怀疑,甘地说怀疑就是缺乏信仰或信仰脆弱的结果。当一个已坚信科学的无神论者去尝试了解宗教是十分痛苦的额,他必须探索宗教信条的内涵与外延,又自觉地将宗教与已内化的科学素养相互比较,甚至尝试用科学解释宗教。也许两者可以并存,但二者是否可以互溶?或许在进入一个新邻域前,我们应该先放下根深蒂固的观念,抱着接受的心态。我想我们不必排斥宗教,而将宗教所传递的信、善、美变成生活的态度。

  非暴力不抵抗

  甘地最早的非暴力体验是在他仍是个懵懂的孩子时,他偷了金子后觉得不安并向父亲坦白恳求他的饶恕,父亲读完甘地的悔过书后泪水不住地流。那天父亲那些慈爱的珍珠般的泪水,涤荡了甘地的心灵。那不止是父爱,更是纯粹的“非暴力”。于是,这颗种子在父亲泪水的滋润下成长,当以“非暴力”包容一切时,任何事物都会改变,它的力量是无限的。

  甘地也曾参加过战争,他曾为战伤的士兵护理,也曾招募过士兵参加战争,而这并不与他的非暴力理念相冲突。“非暴力”狭义是指不杀生、不杀害,进行文明的抵抗,在多数时候甘地都是采取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一系列亲身体验、访谈、材料收集、立会、宣传,用真理和事实争取权利,用爱去感化“暴力”,文明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最困难的部分,文明不是指斯文的外表,而是对敌人也有一种内在的善意。而广义的“非暴力”更是超出了个人的能力,它的原则是维持所有生命的统一,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做到不杀生,只要他依然是社会中的一员,就会不可避免地卷入社会本身为存在而进行的杀戮中。一旦出现战争,一个信仰“非暴力”的人的职责就是阻止战争,但事实上一个人是无法承担这种责任的,也是没有力量、没有资格抗拒战争的,他能做的就是参与战争,同时竭力把他自己、他的祖国和整个世界从战争的伤害中解救出来。

  在之后践行“非暴力”时,甘地也曾走入过如“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后来他明白,一个非暴力不合作者应该自觉地遵守法律,因为他将其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只有当一个人小心翼翼地遵守法律时,他才能判断哪些法律是好的、公正的,那些是坏的、不公正的,也唯有如此,他才具有采取有限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权利,这个必要的限度是不可逾越的。

  得道者多助

  甘地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在他的自传中,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人名,而这些人都是在他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当然,在这些名字之外,一定还有更多的人因为甘地的人格魅力而给予支持。我们可以想象,在甘地进行生命中最后一次绝食时,整个印度都高呼着“拯救甘地”的口号,各教派与各界领袖代表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拯救甘地生命委员会”,数十万人举行聚会,为甘地祈祷。甘地之所以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帮助与爱戴,离不开他一心为人民服务的人道主义宗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挑战权威与规则。

  关于教育、公共卫生、医疗

  常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打破种族歧视及种姓歧视之前,除了固定思维中传统的歧视外,印度四大种姓人群对“不可接触人群”及南非白人对“印度侨民”的歧视也确有其他原因,例如他们不讲究卫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所处的地方总是脏乱差,传染病流行,而因为受到的教育低,所以他们素质不高,较多人甘于平庸的生活,也没有意识去争取权利,这种愚昧造就了他们的生活。

  有个信仰佛教的认识了近十五年的朋友最近在尼泊尔旅行,她总能在巴士停靠点见到拿着乐事求买的孩子,他们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她,她说,这不应该是孩子们的童年,这时候的他们应该在田间玩耍,在阅读,在享受母爱,而不是为了生计在遭遇陌生人的冷嘲热讽,世上受难的人数不尽,物质上的给予跟不上贫穷的速度,需要更多的人去做心灵的公益。我对这一观点提出过质疑,我也问自己,是否心灵的纯净能改变贫穷,答案是令人失望的。就好像印度千千万万的信徒,为什么他们之中只有一个甘地,造就甘地的除了他的信仰,还有他的教育。因此,要改变贫穷落后,非教育无疑。什么是教育,教育不仅是文法、算术,教育还要对一个人行为习惯素养的养成负责。三字经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甘地是个格外重视公共卫生的人,这个习惯是他在英国留学期间养成的。在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外,甘地还尤其注意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他在比哈尔发现农村很不卫生,路边堆满了污物,水井周围泥泞不堪、臭不可当,村民许多都得了皮肤病,于是就做了很多卫生清洁工作,改善生存环境,还请来了医生为居民服务。教育、卫生和医疗,也是甘地尝试改变居民原有不堪生活的开始,他的改革不仅始于革命,更始于新思想新行动。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qingganwenzhang/362632/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关于我的师德故事【三篇】 关于我的师德故事【三篇】
  • 创业小故事400字【汇编三篇】 创业小故事400字【汇编三篇】
  • 小学生红色故事范文(通用5篇) 小学生红色故事范文(通用5篇)
  • 我的入党故事1000字精选五篇 我的入党故事1000字精选五篇
  •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高中精选六篇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高中精选六篇
  • 体育教学故事范文四篇 体育教学故事范文四篇
  • 我身边的清廉故事三篇 我身边的清廉故事三篇
  • 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范文三篇 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范文三篇
为您推荐
  • 《小萝卜头的故事》演讲稿汇编4篇
    《小萝卜头的故事》演讲稿汇编4篇
    《小萝卜头的故事》是200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子高。该书记述了牺牲在重庆“中美合作所”军统集中营里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萝卜头的故事》演讲稿汇编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学沂蒙精神讲红色故事范文(通用5篇)
    学沂蒙精神讲红色故事范文(通用5篇)
    沂蒙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沂蒙精神讲红色故事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小萝卜头的故事演讲稿3分钟【汇编五篇】
    小萝卜头的故事演讲稿3分钟【汇编五篇】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萝卜头的故事演讲稿3分钟【汇编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小学生民族团结小故事汇编4篇
    小学生民族团结小故事汇编4篇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谁也离不开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民族团结小故事汇编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关于党史故事100讲建党篇观后感【四篇】
    关于党史故事100讲建党篇观后感【四篇】
    《党史故事100讲》以党的90多年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景回顾党的伟大历史和辉煌成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党史故事100讲建党篇观后感【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党的故事我来讲演讲稿(合集5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演讲稿(合集5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的故事我来讲演讲稿(合集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党史故事演讲稿精选三篇
    党史故事演讲稿精选三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党史故事演讲稿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红色经典故事精选5篇
    红色经典故事精选5篇
    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色经典故事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小学教师师德小故事精选四篇
    小学教师师德小故事精选四篇
    师德是什么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师师德小故事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我与公司的故事征文范文汇总五篇
    我与公司的故事征文范文汇总五篇
    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作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我与公司的故事征文范文汇总五篇,欢迎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