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感动中国颁奖词(通用5篇)


感动文章 2023-04-26 00:08:35 感动文章
[摘要]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仪陇人,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张思德感动中国颁奖词(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www.anne5.com--感动文章】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仪陇人,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张思德感动中国颁奖词(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张思德感动中国颁奖词

  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并随部队长征到达延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张思德奉命到安塞县石峡峪任烧炭班班长,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追悼会上毛泽东作了题目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毛泽东在演讲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些话,后来传遍了中国的家家户户,成为每个党员和要求进步的同志的座右铭。

第2篇: 张思德感动中国颁奖词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迎接红军来家乡、长征途中艰难跋涉、奔赴抗日战场、给毛泽东当警卫战士、执行烧炭任务中不幸牺牲……四川仪陇县40余名来自张思德纪念馆、公安局、学校、社区等单位的“草根演员”,为家乡干部群众上演了红色歌剧《张思德》,向革命英烈张思德致敬。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重病的母亲没有奶水,只得走东家,串西家,要来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出生仅7个月,母亲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间,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他勇敢机智,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在川西茂洲地区,他神奇般地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一时传为佳话。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思德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

  据其班长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高兴地嚷嚷着发现了野萝卜,张思德过来检查发现,在水塘旁边果然有一丛叶子绿绿的、模样很像萝卜的植物。饥肠辘辘的小战士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把叶子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无力,紧接着,他肚子开始剧痛,大口呕吐起来。在失去知觉之前,他还在嘱咐小战士告知大家这草有毒。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延安时期,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总是吃不饱饭。通信班的战士都是小伙儿,加上经常外出送信走远路,饭量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作为通信班长的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些。

  大巴山腹地冬季寒冷不亚于北方,取暖多靠木炭。张思德小时候跟着父亲练就了烧炭的好手艺。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白天,他巡回各窑,掌握火候。晚上,他也要起来数次,爬上窑顶,观察烟色。窑里温度很高,有的木炭出窑还有火星。但每次出炭,他都是抢先钻到窑的最里边捡木炭,手里包的破布着火了,他就用手弄熄后继续干。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当挖到中午时,突然窑顶掉下几块碎土,出现险情。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将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把张思德埋在下边。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

  革命需要在枪林弹雨下抛头颅洒热血,也需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他服从组织安排,甘心在烧炭的平凡岗位上忘我工作,直至光荣殉职。毛泽东给予他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今天,冬季已经不再寒冷。红色的歌声,依然飘扬在大巴山。

第3篇: 张思德感动中国颁奖词

  在中南海新华门的影壁上,有毛泽东同志手书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这句朴素而有力的话语,源于毛泽东为追悼一位普通革命战士的演讲,这名战士就是张思德。

  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战斗中,张思德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他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三次穿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张思德后来被安排在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送达信件。为了完成任务,他常常每天要步行六七个小时。

  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刘煜回忆时这样说道,他非常爱护战士,因为他是班长,他送了一封信天明回来了,又有一个急件要交军委送,他看到熟睡的战士们,就不忍心把他们叫醒,还是自己去吧。

  1942年冬,因为部队整编,上级调他这个班长去另一个班当普通战士。张思德愉快地答应了。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刘煜这样评价到:无论是班里边的勤务站岗、放哨或者是搞生产,张思德都以一个老同志的模范行动走在前边。

  1944年夏天,上级决定抽调部分同志到延安北边的安塞去烧木炭,以解决枣园机关的冬季取暖问题。

  “这烧木炭呀,可是个技术活…。”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在炭窑内工作,因为大雨,炭窑突然坍塌。张思德把洞口的战友推出,自己不幸牺牲。

  张思德牺牲三天以后,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在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操场上,举办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在这里,毛泽东做了即兴演讲,经过整理,这篇即兴演讲发表在《解放日报》上,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第4篇: 张思德感动中国颁奖词

  张思德对待革命工作总是认真负责,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平凡的工作中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38年春,他被调到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营担任班长。1940年春,调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长。工作中,他总是承担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42年11月,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简下派,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张思德调中央警卫团1连当战士,他毫无怨言,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不久,他被调到延安枣园,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警卫工作中,为了保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经常主动为驻地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他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采药防病、站岗放哨,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全心全意地干好每一件革命工作。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生产农场,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第5篇: 张思德感动中国颁奖词

  一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县人。

  他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自小受尽人间的苦难。1933年红四方面军来到他的家乡六合坊,他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不久,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冲破川军的阻拦,渡嘉陵江西进。在战斗中,张思德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右腿中弹,毫无惧色,冲进敌阵,同敌拼杀,击毙敌军射击手,一人缴获了两挺机枪。有一次,他外出执行任务,路上遇见一个敌人疯狂追赶一个十四五岁的红军小战士。他怒气填膺,猛冲上前将敌击毙,救下了那个小战士。他的英勇事迹,在红军中广为传扬。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地区胜利会师。张思德闻讯后分外高兴,他和战友们一起,准备了毛巾、毛袜等礼物,赠送给红一方面军的战友们。两军会师后,红军力量大增,士气高昂。党中央派慰问团到红四方面军进行慰问,宣传遵义会议精神和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张思德等红四方面军的战士拥护中央的正确领导,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是年秋天,红四方面军来到丹巴黑水河边。河虽不很宽,但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根高悬在两岸之间的溜索。细长的溜索似乎好久没有人使用了,站在河边的战士们都有些发怵。炊事班的老班长放下行军担子说:“我去试试看!”但没等他伸手,张思德已用树枝钩来了溜索上的竹筒,坚定地说:“我先过!”老班长拉住他说:“不行!你伤刚好!”原来不久前张思德的右腿第二次负伤,一个多月前才归队。“我先过!我先过!”岸边的战士们也纷纷抢上前来,张思德伸开双臂拦住大家说:“争啥子呀,我们都要过去的嘛!”说毕,转身便跨到竹筒垂下的绳结上,随即滑了出去。溜索在空中抖动,岸边的战友们都提心吊胆地盯着他,希望他快些滑到对岸。可是,张思德慢慢地一段一段地检查那根溜索;到了河心上空,他竟用力摇晃那根溜索。战友们都为他惊叫起来。身临险境的张思德却毫不在乎,为了给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他已忘掉一切,一步一步地沿溜索向前滑。张思德终于顺利地到达对岸:“同志们,可过啊!”他的大声呼喊,使河边的战士们欢跳起来。

  1935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为执行中央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从毛儿盖等地北上,进入茫茫大草地。草地里水草丛生,风雨无常,泥泞潮湿,行军极端艰苦。张思德和战友们不畏艰难,奋力跋涉,同甘共苦,互励互助,希望早日走出草地。可就在这时,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大搞分裂活动,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命令部队掉头南下。张思德等红四方面军的战士眼看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心中产生了疑团:为什么两军会合后,又各自分开行动呢?当时,张思德等普通战士,并不了解中央领导层内部发生的严重分歧。部队南下后,张国焘公开打出反对党中央的旗帜,这使许多红军指战员异常痛心。由于张国焘的战略方针的根本错误,南下红军不得不同以逸待劳的优势敌人展开激战,部队大伤元气。张思德在战斗中又一次负伤,身体更加消瘦。张国焘的分裂图谋失败后,不得不重新北上。

  二1936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后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张思德拉着红二方面军战友的手,眼里闪动着兴奋的泪光。

  在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大会上,朱德总司令和任弼时等首长传达了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央红军已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传达了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会合的决定,会场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思德和战友们回想起一年前和中央红军会师的热烈情景,想起了南下途中那段艰难的岁月,如今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又将重新回到党中央的怀抱,心情万分激动。

  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开始北上进入茫茫草地。当时,张思德在红四方面军通信营任通信班班长。虽在战争中多次负伤,身体瘦弱,两颊深陷,面色憔悴,两脚被草地中的污水泡得红肿,但他眼睛明亮,精神抖擞,整天忙碌不停。每当上级的送信任务到来后,他总是立刻就走,在泥泞的草地里匆忙跋涉,从不叫苦。通信班副班长见他身体不好,又事事抢先,心中不忍,希望他注意休息,并对他说:“班长,你总是这样不成啊,送信任务还是大家轮流干吧!”张思德却说:“我们班好多同志年岁小,不能让他们再多跑路,我自己多跑几遍,让大家都能走出草地,都能北上啊!”副班长见他不依,便说:“那我可以多送。”张思德则说:“一样嘛!”这正像毛泽东在悼念张思德的时候所说:“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夜晚,红军指战员在草地宿营。草地里寒冷潮湿,通信班的战士们困乏地挤卧在一起。深夜,张思德常起来看看,见草皮底下渗水了,便把战友们叫醒,让他们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再挪个稍干的地方。有时,大家睡熟了,他独自守着篝火,不时添加些柴草,并把一些湿柴烤干,以备次日点火用。

  在草地里行军多日,红军指战员带的干粮吃完了,不得不采野菜充饥。有一次,炊事班老班长端着一碗野菜糊糊递给张思德,说:“给,把它吃了!”张思德推辞道:“不,你自己吃吧。你年岁大,要多保重。”老班长却说:“莫惦记我,你们年纪轻,往后路长呢……”张思德深深感谢这位老班长,他接过糊糊,悄悄地走出去,又把它送给了班里两个外出拾柴归来的小战士。

  战士们以野菜充饥,但吃野菜中毒的事时有发生。朱德总司令号召大家识别各种不同的野菜和有毒的野草。张思德积极响应号召,开展“尝百草”的活动,学习分辨不同野菜的特点和性能。有一天傍午,部队在一片水草丰茂的洼地上休息。张思德和一名小战士便到附近地区找野菜,他们在一处水塘边看到一片青葱的野草。那个小战士惊喜地叫道:“班长,瞧,这是野萝卜!”那个小战士说着便弯腰去采摘。张思德忙喊住他说:“别急于采,有些看样子好看的野草,却是有毒的。”他先撕下一片野草叶子放到嘴里,嚼了嚼,味道倒是甜丝丝的。他让小战士先别尝,采一些带回去,做鉴定。不久,张思德感到肚子疼,要呕吐,吐出来的是清水,知道自己中毒了。他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不能吃,告诉同志们。”小战士忙叫来班里的战友,大家见张思德脸色发青,面部浮肿。他们赶到营部取来解毒的药物,张思德服后才脱离了危险。从草地继续往前走,到达噶曲河边。这是黄河上游的一条小支流,雪山融化的冰水流入河中,河宽水寒。张思德和几个水性好的战士挽起臂膀,踏进寒流,站在水深处,保护着不会凫水的战士,直到通信营的战士都安全过了河,他们才向对岸踏去。他们上岸后正准备追赶队伍,忽听到身后有呼救的声音,回头看到不远处,有总部几个过河的女战士被上游直泄下来的冰水冲倒了,她们在水中挣扎着。张思德和战友们立即向下游奔去,拦住了被水流冲倒的女战士,把她们一个个护送上岸。上岸后,张思德见有个背药包的女战士神志不清,急忙取出背包里的一块盐巴,用搪瓷碗化了碗盐水,给女战士喝了。那个女战士清醒了,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张思德指着前方说:“快到旱草地了,加把劲往前走吧!”

  终于走出草地了。张思德和战友们不禁热烈欢呼起来。傍晚宿营时,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兴奋地谈论着。张思德一边缝补破旧的衣衫,一边和战友们展望未来的生活。大家盼望已久的三军会师,到陕北见党中央、毛主席,北上抗日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次日,迎着朝阳,张思德随部队继续向陕北前进。

  张思德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后,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他先后在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连、中央军委警卫营、中央警备团等单位工作。他曾到土黄沟烧炭,南泥湾开荒,做毛泽东的警卫战士,到安塞县开荒和烧炭,直到因安塞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张思德对工作极端负责,艰苦奋斗,团结同志,无私奉献,深受战友们和群众的爱戴。

  三长征,是张思德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战斗历程。

  在工作中,他常以长征事迹和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和身边的战友们。据和他同在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工作的陈耀回忆:张思德在工作中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当组织上派他带一个班去延安以南的土黄沟深山里去烧木炭时,首长问他:“有困难吗?”他回答:“困难是有,不过我们能克服!现在的困难比过雪山草地时少多了。”对领导交给的任务,不管多么艰难,他总是坚决去完成。他常说的口头禅是:“事情总是人办的!”张思德对通信工作恪尽职守,勤奋不懈。每当接受送信任务时,不管风狂雨急,他总是按时把信件送到目的地。他对通信班的战友说:“通信工作是军中的耳目,是件很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常讲起长征中七名通信战士的故事:在川西,红军一个营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在一座小山上,几次组织突围都未成功。情况万分危急,营首长决定派人和兄弟部队取得联系。这时,七名通信战士挺身而出,他们记着同样内容的口信,趁天黑从几个方向悄悄下山,准备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但刚刚摸到山脚,就被敌人发觉,枪声顿时燃豆般响起。七名通信战士经过激战,六名战士牺牲了,剩下的一名战士腰部也负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向前爬呀爬,终于越过了封锁线。当他到达兄弟部队时,腰部已染满鲜血。他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创痛,断断续续地向首长传达完口信的最后一句话,才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这七名通信战士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一个营的红军得救了。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通信班的全体战士,他们决心学习这七名通信战士,坚决完成领导交给的通信任务。

  张思德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带头,团结同志,带领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他对副班长陈耀说:“脏活、累活咱们要先去干,不能怕艰苦。”他以亲身的经历告诉陈耀,要爱护每一名战士。他说:“长征时,有一点吃的东西,总是首先让给战士,战士让给首长。为什么要那样互相爱护呢?因为咱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大家都是为一个目标战斗的阶级兄弟。”张思德平时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先人后己。陈耀说:“我非常钦佩,常常问他:‘你为什么总是这样省吃俭用,穿得缝缝补补呢?’他解释说:‘我过去的生活比现在苦得多,当上红军,我觉得生活幸福多了。现在革命还非常困难,每个人都注意节约一点儿,就能为革命解决好大问题。’”陈耀回忆说:张思德有只搪瓷碗,还是长征时带过来的。搪瓷几乎已掉光,里外都是坑坑巴巴,破旧得不像样子。有一次,部队发了一只新搪瓷碗,他却把新的送给了别人,自己依然用那只旧的。当时,根据地的物质条件十分困难,张思德这种艰苦朴素、先人后己的优良作风是时代的需要,这会产生一种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巨大精神力量。即使在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与那时相比已有霄壤之别,但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先人后己的思想生活作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创造美好未来时仍然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gandongwenzhang/459481/

相关阅读
  • 1~3分钟感动的党史小故事(合集3篇) 1~3分钟感动的党史小故事(合集3篇)
  • 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集合6篇 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集合6篇
  • 让兄弟感动到哭的毕业留言集合4篇 让兄弟感动到哭的毕业留言集合4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范文(精选三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范文(精选三篇)
  •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心得感悟【四篇】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心得感悟【四篇】
  •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词锦集四篇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词锦集四篇
  •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词范文(精选四篇)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词范文(精选四篇)
  •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2022年范文(通用5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2022年范文(通用5篇)
为您推荐
  • 让媳妇感动到哭的留言范文五篇
    让媳妇感动到哭的留言范文五篇
    留言,拼音liúyán,意思是在本人不在的情况下,通过纸条或录音留下要交待的事情。还有就是在对方不在线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对其留言。无线通讯和互联网的普及,已经普遍的通过手机短信和网络留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让媳妇感动到哭的留言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合集五篇)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合集五篇)
    廉洁,汉语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今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合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精选三篇
    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精选三篇
    廉洁,汉语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今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精选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抗击疫情期间感动人心的家书家信【3篇】
    抗击疫情期间感动人心的家书家信【3篇】
    疫情,汉语词语,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较大范围内出现的较大型疫情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击疫情期间感动人心的家书家信【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感动校园人物颁奖词80条学生【5篇】
    感动校园人物颁奖词80条学生【5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校园人物颁奖词80条学生【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范文(精选4篇)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范文(精选4篇)
    颁奖词应写成“颁奖辞”,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感动中国观后感600精选三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600精选三篇
    榜样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600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感动中国读后感结尾精选三篇
    感动中国读后感结尾精选三篇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把纸和笔上的文字写成了真实的文字,就好像它们即将跳出,就好像我们亲身经历过一样。这是一个我们在看到他们之后必须再次看到的领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读后感结尾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汇编6篇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汇编6篇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先进事迹材料写作属于应用写作范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汇编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5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5篇】
    事迹,读音是shìjì,汉语词语,释义: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