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回忆录_《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精选10篇


感动文章 2014-02-22 09:17:08 感动文章
[摘要]《金岳霖回忆录》是一本由金岳霖 著 刘培育 整理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 00元,页数:2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岳霖回忆 读后感

【www.anne5.com--感动文章】

《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精选10篇

  《金岳霖回忆录》是一本由金岳霖 著 / 刘培育 整理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一):四月逐林之《金岳霖回忆录》——他是那个侠客么?

  作  者:金岳霖 著 刘培育 整理

  出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8

  在读他的文字之前,便听说了他的故事。那个一生逐林而居,深藏着爱的老者。至于他的学者身份,也许对我来说并不那么重要。相反的,那份遗世而独立的爱,那样精纯而平静,就这样一辈子。

  于是在脑海里,勾勒出了一个“侠客”的面貌,飘泊来去,却总牵扯着那根永不断弦的丝。

  《回忆录》于晚年写成,零零碎碎,关于幼时,关于喜好,关于友人。却无关风月,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进行任何的勾连。以至于,我无从给出任何的评价。这本有些枯燥的《回忆录》就是人生到头来想要讲述的东西嘛?

  那些也许曲折,也许波澜不惊的故事去了哪里?关于女诗人的人庆生,关于晚年得到的那张照片,去了哪里?这一切都不重要,还是刻意将它们都埋藏在心底,甚至在故去的时候都不愿意落成文字了么?还是真的由于年纪大了,全都一一淡去了?

  这一切让本来形影模糊的金老更加模糊。

  书的腰封上,编辑的叙述是“流淌着魏晋风流”,然而我却无法和这样的一些有一些枯燥的文字并列而观。不过反过来看,那些我了解不多的历史里头,魏晋的那些名士多少都让人看着觉着奇怪。

  这份奇怪倒是合乎情理的,连其中的文字都让人难以辨认,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记录者,却非诉说自己的故事的回忆着。

  猜不透。

  这份默默然,这份不言不语的神秘。

  2012.04.23

  王择成

  《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二):淡淡的味道

  我是一个受“书评”影响比较大的读者。一是因为现在新书太多,二是购书途径更喜网络。二者的共同点是无法让人对书的内容进行细致的鉴别和比较。再加上现在的“营销”俨然一副“骗子”嘴脸,只要你能上当,无所不用其极。当然,这个上当受骗的前提也跟读者的阅读诉求有关系。只希望“做”书的人更真诚些,写书评的人更真诚些。

  不能不说,我买这本书的初衷也是想一窥金老和林徽因的关系,因为同时也买了《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林徽因传)》。但读来却发现,这真的不能算是一本传记,充其量是作者的“闲文散记”。金老口述,学生整理,写的都是成长、做学问、朋友和自己的业余爱好等。对我这样一个学识浅薄的人来说,从此小书中确实感受不到这是一个备受尊崇的大学者,只是一个有性格的顽童,是一个充满了生活激情的人。至于他为什么甘愿为林徽因终生未娶,默默守候,书中并未提及,甚至表达浓烈深厚情谊的文字都几乎未现。为什么?各人有各人的心思。

  一口气读完,震撼于正文前后金老的照片。一个青春芳华,意气风发;一个垂垂老矣,发秃齿豁。186页就走完了这或成功或平凡或快乐或遗憾的一生。

  他尚且留下了足印,虽然不知何时被风吹平,但你我呢?

  我们都是时代的小人物,被命运捉弄。

  《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三):知识分子的“真诚”与“迷误”——读《金岳霖回忆录》

  知识分子的“真诚”与“迷误”——读《金岳霖回忆录》

  金岳霖先生的一生极为简单,用他的话说就是他的“工作限于抽象的理论方面,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实际上,对于跨越了中国近现代近百年历程的大知识分子来说,在这个风云激荡、波涛诡谲的大时代中,能够不“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实在罕见。

  今人每每谈起金岳霖先生,总会提到他与梁家一生的交往,再深一点就会谈到他在建国后的“忏悔”,并总会对此抱一声惋惜。没有人会怀疑金岳霖先生“忏悔”的真诚,这种“真诚的忏悔”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心态的真实写照,但对于金岳霖先生来说,在他身上似乎少了些内心的挣扎(不是说没有,只是没那么痛苦和强烈),也少了浩劫之后的那种再反思与自我的“复归”。从这种意义上说,金岳霖先生的确是个异类。

  《金岳霖回忆录》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内容很简单,无非是先生的生平、喜好以及交往。只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不到从那个时代走过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使命感、沉重感和沧桑感。比如胡适,他始终是时代的先锋,引领着思想的潮流,49年后在大陆和台湾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当然,这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斗争),20世纪末大陆对于胡适的评价又发生戏剧性的逆转;比如陈寅恪,49年后他转入岭南,无论时局如何,他始终坚守着知识分子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孤傲中度过了他的“最后的二十年”;比如冯友兰,在知识分子的“洗澡运动”中曾真诚地忏悔,但时代再一次巨变之后,耄耋之年的冯先生用人生最后的时光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为他的一生画上了完满的句号。即便不与这些人跨越了不同时代的人相比,仅与早逝的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相比,金岳霖先生也显然少了些慷慨激昂与风流倜傥。实际上,对于百年的中国近现代史来说,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有很多很多,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写成一段传奇,但金岳霖先生显然不是。

  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简单的人,在那个别人都在“改造世界”的年代,他还停留在“了解世界”和“理解世界”。在《回忆录》中他曾说早年的时候由政治思想转向了抽象思辨,“这一习惯形成以后,我虽然是一个活的具体的人,我的思想大都不能在活的具体的事上停留多少时候”,而直到金先生晚年,“这仍然是基本事实”。问题是,对于先生来说,“抽象思辨”与“具体事物”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难以超越的鸿沟?

  就生活而言,金岳霖先生显然是具体的。他喜欢交往,有一些很好的朋友;他喜欢玩乐,还养蛐蛐、养鸡;他喜欢大树,并且对中国最大的几棵树的方位、高度、直径、胸围都记得很清楚;他还喜欢美食,但实际上他所说的美食基本上都是肉食……问题是,在那个时代,具体的生活显然不仅仅是衣食住行这类简单的问题。

  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激荡的时代,那个时代需要具体的、复杂的人物。金岳霖先生虽然是具体的,但毕竟是简单的,所以他无法理解“玩政治”的张东荪,也“不太懂胡适”。事实上,金岳霖先生不仅对那些宏大的问题与复杂的关系搞不明白,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甚至绝大多数非专业的学术问题,他也“搞不清楚”。即便是《回忆录》中关于对联、山水画、美食、衣服的见解,他也纯粹是一种最直观的感受,像普通人的经验一样,谈不上艺术、谈不上审美。

  或许正因为其简单,金岳霖先生不像那些政治家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不像那些思想家给人以醍醐灌顶的感觉,不像那些艺术家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金岳霖先生在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并没有受到巨大的冲击和迫害。只是,对于其个人来说,这种简单给他带来的是一种幸运;但对于学术界、学术史来说,这种因简单而真诚、因真诚而忏悔,或许是一种悲剧。

  49年后,金岳霖先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接受了阶级斗争的观念,此后的三十余年间,他将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想的不纯洁中,在不断地要求进步而始终感觉不到进步中度过。他虽然真诚地对艾思奇说“你骂了形式逻辑之后,所说的话完全合乎形式逻辑”,但是他也只是止于对艾思奇的佩服,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信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奉。他只是在形式上对于艾思奇的演讲做出了最起码的判断,但却不能从内容上进行质疑。唯一能做的是接受,然后反思,改正,求进步。

  我们了解世界、理解世界,显然需要逻辑的帮助,问题是,人类的世界(金岳霖先生一直把他研究的宇宙观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这一点显然是简单化了的)显然不能仅仅依靠逻辑来了解和认识,现实的问题显然不能仅仅依靠逻辑来解决。毕竟,这个世界不是一个逻辑的世界。

  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简单的人,简单到对于现实、对于政治、对于意识形态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一个可爱的人,但面对老人的可爱与真诚,我难免生出一种可悲之感。百年来,知识分子用生命凸显和延续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金岳霖先生的一生中找不到一丝的痕迹。

  读罢金岳霖先生的《回忆录》,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或许,对于先生来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仅仅是一个逻辑的问题,而不是现实的问题。

  2012年4月20日 武昌桂子山

  《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四):老人絮语

  这本毛边书,来自于豆瓣书友,所以弥足珍贵

  对毛边本,其实一直不怎么粉,要裁,页面大小不一,放起来也不好放,对俺没有书房的本来就是负担

  拿到手后,当然还是要读的,手边没有裁纸刀(说实在的,没有使用裁纸刀的习惯),用一张名片拉开了一页页连在一起的页面,书更见毛之本色了,(^o^)/~

  还是说书吧

  作为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的回忆录,似乎一切都被磨灭的了无棱角,只剩淡淡的闲扯

  在这里,你看不到对时代风云的睥睨

  在这里,你也看不到对同时代风云人物的评说

  只剩了,一点点的佚事,不很清楚的记忆

  这的确就是一个老人的絮叨,如此而已

  《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五):名人传记仅供参考《金岳霖回忆录》

  名人传记仅供参考《金岳霖回忆录》

  五四时期,胡适提倡写传记,当时梁启超去世才五十六岁,林觉民死于战乱才刚到五十岁,胡适感慨万千,这些人英年早逝带走了多少故事,于是自己拿起笔带头开始写传记,才四十岁就写出了《四十自述》。后来胡适还亲自为丁文江作传。

  可惜仍然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生命还很漫长,或者觉得自己的那点事不值得一写,于是多数人都没有留下传记。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都没有留下写自己的文字,唯独金岳霖高寿,活了九十岁,在晚年用口述的方式留下了这一本《金岳霖回忆录》

  整本传记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生平,第二部分是写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三部分是写自己的朋友和交往的人物。原本以为可以在回忆录中看到很多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内容,却没想到只在第三部中占了一小节“最亲密的朋友梁思成、林徽因”,其中的内容相当有限。也许正如晚年陈钟英为编辑《林徽因诗集》问金岳霖可否写篇东西附在其中,金老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

  我们今天关注金岳霖,几乎都是因为他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其实爱情在金岳霖的生命中并非全部,对林徽因来说也是这样,人生漫长,爱情只是其中最美丽的鲜花,更多的时间里我们还要去工作生活。在金岳霖的朋友中,他描写了很多当年北总部胡同里的朋友,有周培源、陈岱孙、钱端升、张奚若等等,在这里也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史料,供人参考。

  《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六):一般般啦

  周五在卓越买了,今天看完。在网上搜索了一下金的资料以及这本书的书评,貌似一片叫好声。

  但看了一些不同声音的书评后,发现了几点问题。

  1、错误较多。详见该文: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11-10/02/content_30797877.htm。

  2、独特方面不多。原以为金先生在爱情方面那么牛,那么特立独行,其思想也应该比较独特,人格也应该比较独立。但通篇看下去,里面的文章几乎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如讲他自己喜欢树,于是就写了中国最古、最大的几棵树。这种文字,我还以为是小学生写的呢。如讲他喜欢画,文章中却发现金对中国画简直一窍不通,反而是在努力的向dang、向zhenzhi靠拢,这让我对金的人格、人品产生了疑问。

  3、编著的问题。这年头,大师稀少,如何借死人发财,是个问题。于是,这本毫无独特思想的书就出来了。

  言辞尖锐,欢迎大家来喷!尤其是欢迎一些枪手来喷!但请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否则你会发现“我X你妈”这这个字在你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是一句话。

  《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七):天真的老“光棍儿”

  知道金岳霖,是因为他和林徽因、梁思成的爱情的关系。实际上,老光棍儿和梁林的亲密,是一种别样的情节——同住大四合院儿、同学同玩儿同席同息的默契和自然而然的亲近感。类似亲戚。

  看完他自己的回忆录,却发现,这个哲学系的“知识分子”,没有想象中那么情感丰沛。不知道是不是整理者的原因,有些话很调皮,像极了小孩子心里有事儿想,讲出来却是另一番味道。

  或许这就是哲学熏出来的范儿,是一就是一,没有修饰。先不着感情的讲完了自己的整个故事,然后冒出一句,“我很生气”。这种把故事讲得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做法,让人忍俊不禁。

  所以说,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办公那一段儿的回忆尤其让人哭笑不得——不愿做一级研究员,以为有高人在,论不得自己,最后不得不做,里面当然是含了些骚客的虚推;文字里不愿意表露,但是其实观念里就是有的;到最后,生病住院的待遇的时候,才知道自以为是个高级干部,其实并不是。认清这一事实的时候,很严肃的自我反省了一下,倒是一种意外的自嘲在里面。

  所以,老光棍儿,不管是简单的纯粹还是酸腐自我沉浸的很深入,他的天真,很可爱,有一股扑面而来的不冷不暖但是淡淡的秋风,后面的背影就是昏黄的大历史。

  《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八):白马奇才之人间烟火

  白马奇才之人间烟火

  卢莲20111021《金岳霖回忆录》书评

  金岳霖这个名字,是跟林徽因、梁思成和徐志摩联系在一起的。汪曾祺所写的一篇《金岳霖先生》流传甚广,他告诉了我们潜藏在金老内心深处的一个秘密。话说林徽音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音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当他八十岁高龄,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音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他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

  于是在很多人印象里,金老是一个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的痴情人。正如世人给予林徽因和徐志摩的那段恋情的关注远比她的才华要多,很多人只知道她是个才情卓绝的美人,却不甚了解她为中国建筑史做出的学术贡献。同样,因为金老的低调,他的名字就逐渐湮没在他人的风流轶事之中。

  著名学者曾评价说“如果说百年中国文化史分为五代的话,蔡元培、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诸先生是第一代的代表。胡适、金岳霖、冯友兰、陈寅恪等为第二代之中坚,钱钟书、费孝通、季羡林、金克木等为第三代之重镇。”

  金岳霖是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也是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前身)第一批院士之一。他学贯中西、才华横溢,25岁就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将西方现代逻辑工具运用到中国的传统哲学研究中,并且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弟子。王浩、冯契、沈有鼎、殷海光都是金老的高足,他可谓桃李芳华、誉满天下。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金岳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据了三个第一,即“中国第一个真正懂得近代逻辑学的人”、“中国第一个懂得并引进现代逻辑学的人”、“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学在现代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在金老庆贺八十八岁米寿之时,冯友兰亲手送上寿联,上书“论高白马,道超青牛”,由此可知,他对金老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就推崇备至。

  金老一生只出过三本书。他只凭《论道》、《逻辑》和《知识论》这三本著作就奠定了在中国近代哲学界中不可撼动的地位。这本《金岳霖回忆录》,由他晚年亲笔撰写的随笔分类组卷而成,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了金老的第四本书。金岳霖在人生的最后三年,用了两年的时间来撰写回忆录。这断断续续的一百个文字片段,就像是他精心打磨的一百颗晶莹剔透的水晶,散发出璀璨的光华。无论是述出身,记游学,说爱好,还是忆故交、结政要、谈名流,在这些细碎的回忆之中都镌刻下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情趣印记。正所谓细节彰显本相,这些细节虽小,却勾勒出了一个哲学大师的真性情,还有他追寻真理、洞察世情、供奉爱情的见经观照。这些水晶碎片最后点缀镶嵌成了一副光彩夺目的画卷,金老简洁而又传奇的一生在卷中舒展、释放、映衬、交辉。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简单的文字,如果不是因为这本装帧质朴的小书,可能谁也不会知道顶着“中国现代哲学第一人”名头的金老其实是一个热爱生活、天真浪漫而又率性真挚的人。这本书彻底颠覆了这位哲学家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还原出一位专注于学问之中又游离于世俗之外,贪著斗蛐戏猫之趣又忘情于山水之间,不事名利却又成就了一番大业的学者形象。

  在他的笔下,许多学界的标杆人物都走下了庄严的学术论坛,以一个凡人的姿态展现出让人心旷神怡的姿彩。一如胡适、张奚若、沈从文、冯友兰、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周培源、钱端升、陈岱孙、邓叔存、陶孟、费正清、艾思奇,他们在自己的所从事的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他们也是普通人,也在用一种平常心来对待朋友和家人。抗战前,每到周六下午,金老的客厅里就满座高朋,高谈阔论,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的家成为当时北平一处有名的知识沙龙。正如金老所说,“同我同时代的人作古的多。我的生活同时代分不开,也就是同一些新老朋友分不开。” 忆起故交,他既不掩人之善,也不隐人之过,淡然落笔,思绪成文,颇有徐志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也有“观庭前花开叶落,看碧空风卷云舒”的淡泊。

  任记忆落叶纷飞,写学界春秋更替。金老的回忆录就像开启了一个通往那个时代的回忆之窗,将湮没在尘埃中的历史牵引到我们面前。书中一个个简练精致的小故事,就像信手褪去了历史厚重的衣裳,“浅阅读、淡梳妆,点滴入心上”。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这种近距离的感触,就像亲见大师的低声细语,得到与其学术著作博大精深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阅读这部回忆录,不仅可与金老一起感慨人生的悲喜、喟叹历史的凝集,还可以体味出更多生活的真谛。悠远人生一丝苦,淡笑坦然隐人居。

  (本文尚无用稿记录,有兴趣的媒体可豆邮我)

  《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醍醐灌顶泽及终身

  认识金岳霖老先生是因为汪曾祺。记得初中读过汪曾祺的两篇文章,一篇是顺带提到老金并略有调侃的《跑警报》,另一篇是专为老金而写的《金岳霖先生》。从前者得知老金是西南联大教授,教逻辑学的;从后者得知老金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还喜欢养鸡,有一大群名气很大的朋友。直到终于得知爱恋朋友妻终生不娶时才渐渐觉得这个老头子倒有点意思。汪曾祺虽然阅人无数,也写了不少人物,但是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看来他终究是一个不太容易被人知晓的人物。

  后来高中渐渐对以前的模糊印象有了一点对历史人物的真切了解。但是听的最多的还是这位哲学家痴恋一人终身不娶的笑谈。到大学,读了冰心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对于林徽因开始略带鄙夷,而为老金不值。

  真正了解老金是陈老师给我推荐的《形式逻辑》一书。读完之后,才发现这位个人印象沉默不语的老头子,确实是如汪曾祺所说“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老金说他只写了三本书。《论道》、《逻辑》和《知识论》,一生有这三本大书足矣。

  老金的这本回忆录是他晚年在朋友的建议下撰写的,每天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只是过往生活中的一些片段的回忆,而且都只是三言两语,平实叙述,简短议论。有人说这本书的文字表达是小学生水平。我想这是一种质朴的治学精神的贯彻到语言风格上。老金不是什么文学家,所研究的逻辑学,一半是枯燥的三段论,另一半是更为枯燥和抽象的符号,但是他自己觉得它很好玩。这样一个能把最枯燥的学术钻研下来的人,相比于枯燥的人生也没有多少想要纹饰一番的,何况学术与人生,何者更为枯燥,于他而言还是个未知数。我想起巴金的《随想录》,同为经历过“文革”的老人,在这之后,说话似乎都变得谨小慎微,怕说话,更怕说假话,所以只能就自己所知的尽量说一点。“我虽然是搞哲学的,我从来不谈哲学。”就算对于自己专长的领域,他也是三缄其口。弥留之际留下一本回忆录,给后人留下些许小片段,或许是对于不敢说话的时候过去之后的一丝喜悦,但这种喜悦也只是那么微弱。

  读这本书的缘起是跟一位朋友讨论关于幸福的问题。或许,关于这个话题,更多人想到的是钱锺书和杨绛或者梁思成和林徽因,而我却想到了老金,我想听听老金怎么说。跟前两对幸福的璧人相比,老金应该是与幸福无缘的。但是,幸福分不同的层次,钱杨或者梁林的幸福,我认为只是个人层面小家庭层面的幸福,而老金的幸福则是哲学家层面的幸福。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抛弃了个人的幸福,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哲学家的幸福。而马克思自信能够两者兼顾,我想这有点过于自信了。

  “人是要有自知之明的。这是多么美妙的品质呀,可惜这品质不是经常有的,更不是老有的。”老金如是说。

  《金岳霖回忆录》读后感(十):金岳霖——典型的知识分子

  金岳霖,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一生单相思的情种~~

  他把梁思成和林徽因作为他最亲密的朋友,同时,在那一节写到,爱和喜欢其实总是分不开的。。

  其实一直不明白,林徽因为什么会喜欢老金?

  因为老金的不离不弃,一直坚守,加上梁思成会经常出差的现实?还是因为一句“林下美人”的夸奖,亦或是仅仅出于女人的虚荣心,林徽因这样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的才女,为什么会对在我看来木讷的老金有情爱呢?不懂女人,尤其是才女的想法哈

  年轻时的留学经历和徐志摩有几分相像,他也去美国留学读商科,慢慢转到政治,再后来转到了哲学。在动荡的年代,这门学科颇为冷门,远甚于建筑学,但是他好像经济上并没有什么压力,只是靠教书的工资么?

  对于他的专业,他有他的坚守,没有学过逻辑学,直接在清华教上了书,抗日战争时,写了几十万字的书稿丢了,可以重新写一遍,可见是十分认真的人。

  另外,我很惊讶的是他对管理、政治、名利等等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十足的兴趣,有自己一个人的情趣和生活,这个也是他能长寿的原因之一。

  书中写回忆的语气很是平淡,或许是因为历经风霜打击,年老看淡了一切~~~

  最后感慨下,回忆录还是趁早写吧,看淡了一切,也就失去了风采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gandongwenzhang/151873/

相关阅读
  • 1~3分钟感动的党史小故事(合集3篇) 1~3分钟感动的党史小故事(合集3篇)
  • 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集合6篇 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集合6篇
  • 让兄弟感动到哭的毕业留言集合4篇 让兄弟感动到哭的毕业留言集合4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范文(精选三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范文(精选三篇)
  •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心得感悟【四篇】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心得感悟【四篇】
  •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词锦集四篇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词锦集四篇
  •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词范文(精选四篇)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词范文(精选四篇)
  •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2022年范文(通用5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2022年范文(通用5篇)
为您推荐
  • 让媳妇感动到哭的留言范文五篇
    让媳妇感动到哭的留言范文五篇
    留言,拼音liúyán,意思是在本人不在的情况下,通过纸条或录音留下要交待的事情。还有就是在对方不在线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对其留言。无线通讯和互联网的普及,已经普遍的通过手机短信和网络留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让媳妇感动到哭的留言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合集五篇)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合集五篇)
    廉洁,汉语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今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合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精选三篇
    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精选三篇
    廉洁,汉语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今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廉洁人物事迹精选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抗击疫情期间感动人心的家书家信【3篇】
    抗击疫情期间感动人心的家书家信【3篇】
    疫情,汉语词语,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较大范围内出现的较大型疫情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击疫情期间感动人心的家书家信【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感动校园人物颁奖词80条学生【5篇】
    感动校园人物颁奖词80条学生【5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校园人物颁奖词80条学生【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范文(精选4篇)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范文(精选4篇)
    颁奖词应写成“颁奖辞”,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和颁奖词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感动中国观后感600精选三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600精选三篇
    榜样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600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感动中国读后感结尾精选三篇
    感动中国读后感结尾精选三篇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把纸和笔上的文字写成了真实的文字,就好像它们即将跳出,就好像我们亲身经历过一样。这是一个我们在看到他们之后必须再次看到的领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读后感结尾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汇编6篇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汇编6篇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先进事迹材料写作属于应用写作范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汇编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5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5篇】
    事迹,读音是shìjì,汉语词语,释义: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