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空巢 pdf|大国空巢读后感10篇


文摘大全 2020-06-01 18:07:40 文摘大全
[摘要]《大国空巢》是一本由易富贤著作,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 00元,页数:3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空巢》读后感(一):07年香港大 读后感

【www.anne5.com--文摘大全】

大国空巢读后感10篇

  《大国空巢》是一本由易富贤著作,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3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空巢》读后感(一):07年香港大风出版社《大国空巢》目录

  这本书长期处于河蟹状态,07年大风版的已经被豆娘定点爆破,在这里提供相应的目录,可与13年中国发展出版社的内容结构作一对比。

  2007年大风出版社版—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

  茅于轼现实序言 Ⅸ

  仲大军先生序 ⅩⅣ

  第一章 财丁不能两旺——神秘的人口“两手”自控规律

  1.1人口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支柱 1

  1.2 调控人口的“两双手”使得人口增长呈S形变化 3

  第二章 从罗马帝国的灭亡看中国人口问题和世界未来

  2.1 从罗马帝国的灭亡看欧洲的未来 24

  2.2 中国正在走欧洲的老路 29

  2.3 边界是暂时的,人口是长久的 33

  第三章 历史和现实表面马寅初人口论的错误的

  3.1 问题的提出 44

  3.2 人口迷雾的透视器——以人为本的HDI发展观 45

  3.3 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解放初中国的高生育率 50

  3.4 中国人口“过剩”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吗? 51

  3.5 解放后中国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社会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 54

  3.6 要是当年采纳马寅初人口论会怎样? 56

  第四章 要是当年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会怎么样?

  4.1 1980年决定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时代背景 73

  4.2 计划生育是调控人口的“第三双手” 80

  4.3 以中国的发展水平推测没有计划生育情况下中国的生育率 83

  4.4 1971年开始的计划生育共减少2.3亿人口 89

  4.5 没有计划生育的话,现在中国人口会达到16亿、18亿、20亿吗? 90

  4.6 将中国人口降低到七亿五亿、三亿会怎么样? 92

  4.7 1980年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共减少1.3亿人口 93

  4.8 1980年以后不同生育方案的后果分析 94

  第五章 中国人口过多是个流传已久的谣言——中国的人均资源真的不足?

  5.1 从“地大物博”到“人均资源不足”的宣传演变 104

  5.2 人口密度和农用地面积 105

  5.3 森林资源 110

  5.4 淡水资源 112

  5.5 矿产资源 114

  5.6 中国和印度自然资源的比较 117

  5.7 人力资源才是第一资源 118

  5.8 中国“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人口过多” 120

  第六章 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

  6.1 近两百年来人类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127

  6.2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个名人 128

  6.3 哥伦布发现美洲对全球和中国人口的影响 134

  6.4 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 142

  第七章 大国崛起的人口因素

  7.1 为什么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而不是法国? 151

  7.2 英国工业革命给中国的启示 160

  7.3 大国崛起的人口因素 163

  7.4 1800年以来中国、法国、英国、德国应对人口压力的几种方式 168

  7.5 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可以在欧洲历史上找到痕迹 171

  第八章 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

  8.1 谁曾断言中国人口上限? 175

  8.2 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政策额人口结构而不是耕地 180

  8.3 中国人口上限究竟是多少? 185

  8.4 要用全球化眼光看待农业分工 192

  8.5 被夸大了的环境危机 194

  第九章 人口密度优势和规模优势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

  9.1 人口密度优势和规模优势 200

  9.2 美国人口优势 207

  9.3 中印崛起的人口因素 211

  第十章 计划生育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吗?

  10.1 “省养儿女的钱”是省不出来的 215

  10.2 对“计划生育贡献论”算法的剖析 216

  10.3 中印比较:计划生育没有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任何贡献 220

  10.4 过分降低人口分母能够提高人均GDP吗? 224

  第十一章 谁挥霍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少生孩子节省的钱到哪里去了?

  11.1 本末倒置的“人口红利”理论 229

  11.2 “人口红利”到哪里去了? 232

  11.3 “超生”家庭占用了社会资源吗? 244

  第十二章 现在养小孩为什么这么贵?

  12.1 中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比例之低居全世界第一 249

  12.2 教育产业化 251

  12.3 住房 255

  12.4 医疗产业化 257

  12.5 消费阶层化使中国人普遍感到穷 260

  12.6 消费了持续走低 262

  第十三章 计划生育所致的畸形家庭消费结构是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

  13.1 目前经济问题的根源——寄生经济 267

  13.2 从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看现在的失业问题和今后的劳动力短缺 275

  13.3 计划生育代表的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 284

  13.4 医疗、教育、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层次 289

  第十四章 计划生育政策严重威胁中国的持续发展

  14.1 老有所养,谁来养? 292

  14.2 计划生育改变中国和世界的民族结构 303

  14.3 中国治理性别比失衡“诊错了病根下错了药” 307

  14.4 计划生育增高家庭风险 319

  14.5 “优生优育”还是“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320

  14.6 计划生育威胁社会稳定 327

  14.7 计划生育使得城市化进程滞后 329

  14.8 计划生育有悖多项宪法条款 330

  14.9 总结:都是计划生育惹的祸 337

  第十五章 人工迷雾下可怕的人口现实——令人胆战心惊的人口数据

  15.1 磨拭“解剖刀” 343

  15.2 中国人口真的能达到16亿? 344

  15.3 一个数据就足以推翻《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349

  15.4 迟来的13亿人口日 358

  15.5 现在中国人口有13亿吗? 362

  15.6第五次人口普查漏报严重吗? 364

  15.7 “超生”超的过统计吗?——网友反馈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 372

  15.8 中国能有1.8的生育率吗? 376

  15.9 中国人口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出问题? 389

  15.10 用“封存”法破解中国人口迷雾——斩断“修正”人口的黑手 390

  15.11 1990年以来的死亡人口是否被低估? 399

  15.12 中国人口是否以及接近负增长? 402

  15.13 不同生育方案下每年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的比较 404

  第十六章 从2002-2005年电力短缺看今后劳动力短缺和学校破产

  16.1 1997年后的“8%经济增长率”导致现在的电力短缺 414

  16.2 不同资料来源的每年出生人口数量 418

  16.3 “1.8的生育率”将导致今后劳动力严重短缺 420

  16.4 “1.8的生育率”将导致今后学校生源短缺、高校破产 423

  第十七章 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是古代先贤精心策划的结果

  17.1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有大的道理 433

  17.2 古代谈人口与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关系 437

  17.3 多子多福、早婚早育的时代背景 439

  17.4 现在西方国家鼓励生育的力度还比不上中国古代 440

  17.5 古老的哲学往往露出年轻的微笑 444

  第十八章 从全国易氏繁衍历史看人口繁衍的艰难和民族结构改变 449

  第十九章 谈性说爱论人口

  19.1 对性的控制程度反映了一个文明的水平 463

  19.2 中国传统家庭模式体现了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的和谐 465

  19.3 从古至今结婚年龄的差别看现代的低生育率 467

  19.4 从现在各国生育率下降看“万恶淫为首“ 469

  19.5 不将人口再生产当生产是现在生育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475

  19.6 无性时代已经来临? 483

  第20章 各民族的博弈归根到底是生育文化的博弈

  20.1 美国生育率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奥秘 485

  20.2 社会主义国家生育率普遍偏低 492

  20.3 中华文化圈生育率低下的原因 495

  20.4 在生育上面,我们还算是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吗? 501

  20.5 各民族的博弈归根到底是生育文化的博弈

  第21章 停止计划生育也难防今后中国人口锐减

  21.1 中国目前社会发展水平的国际定位 513

  21.2 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人口变化趋势看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后中国能有多少生育率 516

  21.3 停止计划生育中国也将远不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中国目前发展水平时的生育率 520

  21.4 既把农民不当人,又把农民当超人 525

  21.5 从越南的计划生育看中国的人口现状 527

  21.6 “超生挑战中国16亿人口上限”是个大笑话 528

  21.7 “二孩晚育软着陆”是错误的 536

  第22章 停止计划生育后出生推积高峰越高越好

  22.1 战后美国婴儿潮、日本“团块世代”对经济的影响 541

  22.2 从人口结构看中印龟兔赛跑 544

  22.3 从人口结构看中国、印度、美国、日本的综合国力 546

  22.4 中国三次出生高峰的原因 549

  22.5 国家计生委阻止人口政策调整 两大理由不成立 550

  22.6 政策调整后出生推积高峰越高越好

  第23章 船大惯性大,掉头要趁早

  23.1 尊重人口的内在规律——无条件恢复常态 560

  23.2 全面看待人口意义,解除计生委和人口学界对人口政策的垄断 564

  23.3 用“奥康姆剃刀”来解开人口问题这个“哥顿神结” 571

  23.4 治大国如烹小鲜——该翻就得翻 572

  23.5 挖掘传统文化,重建新型生育文化 576

  23.6 归去来兮——停止计划生育并出台适度鼓励政策刻不容缓 579

  23.7 人口政策调整成功的标准:主流家庭愿意生并养的起三个孩子 586

  后记 589

  《大国空巢》读后感(二):以老罗《大国难题》的演讲很适合作为注脚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今天的节目我们聊一下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但是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说点儿题外话。

  01 2016年最重要的两件事

  再过很多年之后,再来回看我们今天生活的2016年,我估计有两件大事会载入史册。第一件大事发生在6月24号,英国人民通过最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就是全民公投,决定脱出欧盟,这件事情被称之为是柏林墙倒塌之后,对欧洲政局冲击最大的一个事件。还有一件事刚刚发生,11月初,那些美国精英看不懂、看不起也看不惯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也是始料未及的事。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干,但是本质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那些富有的既得利益群体,我们怎么看待,在经济生活中和我们必然要发生协作关系的其他人,对我们生活的冲击。说大了,这是全球化问题;说小了,这就是个移民问题。

  02 逆全球化

  王烁,财新的总编,现在在耶鲁大学当访问学者,他在“得到”APP开了一个订阅专栏,叫《王烁大学问》。

  在大选揭晓之前,他在里面写了一篇文章。劈头就说了一个判断,希拉里和特朗普第一次电视辩论,开始10分钟,这场大选对我来说就结束了。怎么回事呢?

  在电视辩论的过程中,特朗普指着希拉里说,我们国家在历史上发生的最不好的一次协定,就是你老公签的,就是克林顿签的,那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那次协定把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放到同一个自由贸易区里面,所以给美国带来了很多墨西哥移民问题,这是你老公克林顿干的,当年你是他老婆,现在也是,那你也有份。

  那希拉里什么反应呢?她愣了一下,然后脱口而出,当年我反对过。

  所以王烁说,那这场大选对我来说就结束了,我又不是美国公民,这两个人谁当选,都会滑向同一个政策方向——美国开始走向一个逆全球化的过程。

  特朗普最著名的那句话,不就是要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修筑一条长城,而且建筑经费要让墨西哥人出,把他们的移民挡在外面。

  03 英美的全球化都是半吊子

  这些年的全球化,美国拿到了大量的好处,这些好处可是主要落到了精英,尤其是华尔街精英的口袋里。美国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的白人,他们觉得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怎么GDP呼呼地上涨,我没有分到好处呢?

  对呀,美国这些年中位数的收入不仅没有上升,甚至还略有下降,这些底层的白人心中充满了挫败感。前些年占领华尔街的主力是他们,今年支持特朗普的主力也是他们,因为他们的全球化账本摊开来,这个账算不过来嘛。

  但是这个账还有另外一个算法,就是我们刨开美国,站在全球的角度,站在全人类共同福祉的角度,这个账又该另外一个算法了。

  全球化有没有带来好处?当然了,除了华尔街得了便宜,我们中国、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我们可是把自己的人口和资源对接到全球的分工协作网络当中。

  我们中国人是最有发言权的,中国崛起就是靠这波改革开放全球化。所以,过去几十年,全球至少有十亿以上的人口因为全球化而摆脱了贫困,所以你说是不是功德无量?

  这个账本和美国底层人民的账本放在一起,中间就有一条沟,这个沟是啥?就是政治。

  因为全人类不仅有经济这一个逻辑,还有政治逻辑。美国是一个实体国家,它要维护自己人民的利益。

  美国和英国在历史上一直主张全球化、自由贸易,但是对不起,这个自由贸易是一个低版本的、半吊子的自由贸易,这话怎么讲?

  经济其实是有四个要素构成:货物、资本、技术和人口,而美国主张的全球化只放开两个自由流动,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货物的自由流动,人口和技术人家是不让流动的。

  技术不让流出去,人口不让流进来,所以我们才说它是一个半吊子的全球化。

  04 美国政治死结的根本在三难

  我们可以假设把政治这个要素刨开,那美国总统就应该由全世界各国人民一起选,那会选出什么样的人呢?

  只要你敢拿出一个政纲,说美国打开国界,第三世界国家自由移民到美国,那很多人就会去,到北上广深打工和到纽约打工不是一样的吗?那好,我们这些国家可以轻轻松松再给美国输送,不用多,三亿人口,总过得去吧?美国就完了。

  那好,既然你美国人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那你就关上国门,不让中国人、印度人自由移民,那我们也无所谓,我们也不愿意去吃你的西餐,中国人就在家里老老实实地生产,生产出货物飘洋过海卖到你美国。

  但是这就产生一个结果,就是美国的那些低端劳动力,他们的工作就被外包、就被替代,在他们的话语环境中,就叫工作被中国人抢走了嘛。那是我们中国人愿意抢的吗?我们只是要过好日子,这是你美国政策的必然结果。

  说到这儿你应该明白了,美国其实面对三难。

  第一,你干脆不要经济发展,好不好啊?不愿意。

  那好,你打开国门,我们上你那儿干活,好不好啊?又不愿意。

  那这两条都不愿意,只剩下第三条了,你们的工作被抢走,你们的社会撕裂,底层的白人心中充满挫败感。

  这就是美国政治死结的成因,其实没有解决方案,甭管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其实都不能彻底解决。

  05 允许老百姓自由地迁徙

  当然了,我们今天节目的主题不是操美国人的闲心,回到我们今天的正题,叫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那你说这两个话题之间挨得上吗?挨得上。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的国内问题其实可以比照国际问题这个模型来思考的。

  你看,我们中国现在,我们不说其他城市,就说北上广深这四大城市,无论是从GDP总量还是人均GDP,还是从人口规模,其实都是小型发达国家的样子。

  那其实,跟美国一样,我们也面对要不要移民,我们怎么对待其他第三世界地区,那些老少边穷地区,那些中西部地区的人的态度问题?

  那当然了,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解决思路不一样,为啥?因为我们不存在政治上的障碍,只要把道理想清楚,中央下了决心,我们这个问题可不是死结。

  那我们先亮明观点,罗辑思维节目从第一季一直到现在多次主张,中国应该发展大城市,而且是北上广深这样的超大型城市,要允许老百姓自由地向这些城市迁徙。

  那你说这个观点不是和现行的政策有一点偏差吗?中国现在是要限制特大型城市的发展。对,你罗胖哪儿来的勇气呢?

  这不是我的观点,是现在主流经济学家的共识。像樊纲、梁建章这些人,多次写文章、发表演讲论述这个主题。最近我买到一本书叫《大国大城》,它的作者是陆铭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这个问题。

  06 发展大国优势必须发展超大型城市

  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发展超大型城市?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你要想把大国的优势发展出来,发展超大型城市,这就是必然的逻辑结果。

  你看,这个逻辑链条是怎么构建的呢?

  前几期节目我谈到《共同体的意义》,那期主要是讲德国。但是在节目的结尾,我引述了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的一个观点,他说中国政府有一个核心使命,就是把这个国家的十几亿人拢在一起,不让它散摊子,然后构建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经济体。这是带来巨大好处的,只不过我们身在其中,不大容易感受得到而已。

  那期节目播出之后,我看有人在评论里骂我,说罗胖不是号称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吗?怎么这期节目堕落成一个国家主义者了呢?

  一个人如果一生按照主义来活的话,会比较悲催,我们关键得算账。

  自由主义者也要过好日子嘛,如果明摆着的便宜不占,这不是缺心眼吗?

  ◇

  结成一个大的经济共同体有什么好处呢?以前讲过,简单回溯一下,主要是四大好处。

  第一大好处是,有些战略产业你就可以发展,比如说大飞机。

  这种产业那是要金山银海填下去的,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这个成本收不回来。全世界只有美国欧盟和中国能够发展这样的产业,这一旦发展出来,就养活很多就业人口。

  第二,就是创新的土壤比较肥沃。

  有些小企业它搞一个创新的业务,就是缺客户,你有一个庞大的人口规模,这样的企业就比较容易养活,然后长大。你看,中国现在的互联网为什么搞得那么热闹,那么多人创业?跟人口规模是有关的。

  第三呢?就是老百姓享受的基础服务的水平比较高。

  你看,中国老百姓可能没什么钱,但是我买张票就可以上高铁;你美国人民是有钱,你没有高铁坐嘛。

  但是最重要的,是第四条,就是当我们结成大共同体的时候,在全世界跟其他的经济体进行谈判博弈时,我们就有发言权,这些收益往往是看不到的。

  07 经济的本能是追逐密度

  但是话又说回来,要结成这样的共同体,它还得有个条件。

  不是我们几十个省站在一起,我们就是大共同体。给非洲起个名叫非洲共和国,它是大国吗?仍然不是。

  大国的本质,是它内部要形成大国式的市场结构,这个市场结构本质是啥?就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也就是我们讲的,货物、资本、技术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假设从广东运货卖到湖南还要交一遍税,假设江苏人到上海去打工还要办个签证,这就不是大国,仍然是散成一地的小国,大国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那好,如果我们要发挥这样的大国优势,让经济的要素自由流动,那结果是什么?结果就一定是超大城市化。为啥?

  因为经济有一个本能,就是追逐密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当年我们还在打猎,在树上摘果子的时候,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能养活一个人。后来到了农耕社会,一平方公里就可以养活几十乃至是上百人,到了工业社会养活的人口就越多。为啥?

  因为人类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人类分工和协作的深化,这深化到最后可不就是每个人只干自己最擅长的事吗?剩下什么穿衣、吃饭,都是拿钱买的。

  那你看,中国人前些年还比较穷,全家人要上个馆子还是个大事呢,今天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一个普通人叫个外卖吃饭,这不很正常吗?因为自己开火做饭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的乐趣或者说偏好,它已经不是我们生活的必需,这种协作会变得越来越高效,越来越便宜,这就需要密度。

  以城市肌理闻名的巴塞罗那,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充分展示了城市可以既密度高又干净,而且漂亮宜居

  08 高密度人口聚集的四大效应:分享、匹配、学习、创新

  高密度的人口聚集会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它会带来一个叫分享效应,一个资源它可以同时分享很多人,提高效率。

  比如,在北京中关村送外卖,如果要送十单的话,那个外卖员可能骑一公里的自行车就可以了;但是到地方上的乡镇呢?送十单,你可能要骑十公里,那谁的效果高呢?谁的收入高呢?所以为什么在大城市能够发展各种各样的分享经济,跟密度是有关的。

  第二呢?就是人的匹配变得更高效。

  我们以前节目讲过,你如果生活在乡村,就算你在某个方面是天纵奇才,你生活在那儿一辈子,没机会发现自己的这个才能。

  比如说我罗胖,我要在一个乡村里生活,就是会说话,那就是村里的二流子嘛,你不可能去创业,你说评书能说给多少人听呢?我只有在互联网的帮助下,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我能大规模地组织像这种知识服务的协作,我才能够干创业公司,我的才能才有匹配。所以就算我有这个才能,不到北上广深,我是发现不出来的。

  而且这样的匹配效应还有深化的趋势。你想,现在有些人他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就是为这种精细化分工生产出来的人才。

  比如说陆铭教授有一个朋友,大学博士毕业,学的是经济学,你让他到小城市,上哪儿找工作?更要命的是,他的妻子是从美国学气象学的博士毕业回的国,那你让她到小城市,上哪儿找工作呢?只要这两口子不分居,他们只能生活在大城市。

  再比如说,陆铭教授有一次到日本去,就问你们日本的大学这些年是在搬离东京,还是在回到东京呢?人家说前二十年,我们的趋势是把大学搬离东京到郊区去;但是这二十年,又在搬回来。为啥?

  因为有的学生勤工俭学,要打工,在郊区是找不着打工的地方,所以学校只好搬回市中心。

  美国也是一样,像什么康奈尔大学这些顶级名校,因为它座落在农村,就是当年圈了一大片地,在那儿安静地摆放一张书桌。

  但是,现在这些大学在竞争当中就发现自己的劣势,你用高工资去挖人家教授可以,但是你怎么解决人家妻子的工作呢?她可能干别的行当,在你那个小乡村,她没有找到工作的可能。

  所以,现在美国反而是纽约大学这样的学校突飞猛进。纽约大学是最奇怪的一所大学,因为没有校园,纽约大学是这儿一栋楼、那儿一栋楼,全是分开的,它深度嵌入纽约这个高密度的城市。

  所以,很多教授宁愿忍受工资低一点,但是能和妻子在纽约生活,所以也到纽约大学当教授,他发展就快,这是匹配效应。

  第三个效应叫学习效应,在大城市见得多,自然识得广,学习这事不见得一定要在课堂上,你看多了,你的水平提高得自然就快。

  比如说医生这个行当,在地方上的医院,一个科室要有一个硕士,大家当个宝。但在大城市呢?一个科室可能几十个人全是博士,这帮人傻吗?他在大城市忍受交通拥堵、房价高企,他们图的是个啥呢?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大医院他看到的病人多,积攒的病例多,水平提高得快。

  那第四个效应,我称之为叫创新效应,因为在核心的大城市,因为人口积聚到一定程度,它会爆发性地产生一些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在我们原来的商业经验里面没有。

  09 年轻人弯道超车的机会,往往只发生在大城市

  这些年,一个年轻人二十多岁,要是碰巧进到BAT、滴滴打车这样的公司,参与了他们的创业,可能几年之后你就当到了大产品的经理,甚至是公司的副总裁。一旦上市之后,你分到期权,可能一步就能实现财务自由,在我们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这是一代年轻人弯道超车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也只发生在大城市。

  这是理论上,实际结果是啥呢?就是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会有这种大城市的积聚效应。

  比如说美国三大城市群——纽约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和洛杉矶城市群,占美国的国土面积大概是0.5%,很少很少,但是它积聚的人口是三分之一,GDP一半以上。

  日本也是这样,大东京圈,就是围绕东京一小时交通圈,是3600万人口,三分之一的日本人生活在这个圈子里,90%的日本大企业在这儿建总部。

  还有韩国那就不用说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它的头部城市都呈现出这种叫积聚效应。

  中国当然也是这样。北上广深多好啊,是在全世界也属得上号的发达地区。

  10 城市政策:从扶持到严格限制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甭管你原来什么出身,一张火车票,就相当于绿卡,你就可以到全世界最发达的地区去生活、去打拼,去获得自己收入的提高。

  这本来是中国人的福音吧?但是中国呢?现在是限制超大型城市的发展。

  请注意,这是限制超大型城市,不是限制城市化本身。

  城市化是有高度共识的,现在中国速度也不慢,每年大概提升一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每年大概有1300万以上的农民是要转化为城镇居民。

  现在争论的焦点是,北上广深这样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型城市要不要继续扩大的问题。

  现在中国的城市大概分成四等。100万以下人口的城市,中央是扶持发展,这就是普通的地级市了;那100万到500万城市呢?就是省会城市和一些比较知名的地级市,中央的态度是鼓励发展,你看,从扶持到鼓励,这个调子已经变了;从500万到1000万,就是天津、南京、杭州这样的城市,国家是限制发展。如果是北上广深呢?那叫严格限制发展。

  说白了吧,就是不要进人了。

  你看这些年我生活的北京,很多菜市场都拆掉了,因为那个地方特别容易聚集外地人;为什么好像不近人情,农民工子弟学校就是不能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办呢?为什么滴滴打车那些公司,不让用外地人的司机?

  本质目的都是为了限制人口。

  11 限制人口下的公平和既得利益问题

  这问题来了,为什么要限制人口呢?中央做出这样的决策,一定有它的道理。

  现在我们看,大体上可以看成是四个道理,有两个道理我们以前节目讲过,比较好反驳。

  第一个道理,是城市的承载力问题。我们以前节目讲过,随着科技发展,承载力问题其实可以慢慢解决,所谓的“大城市病”可以通过投资和技术来逐步解决。

  那第二点也比较好反驳,就是一些文青的语气。比如说每次大城市房价一涨,我们在微博上、报纸上都能看到这样的评论,说年轻人的梦真的是被高房价给毁了,毁了他们的爱情,毁了他们的浪漫。年纪轻轻搞得跟个中年人似的,整天为柴米油盐是精打细算,他们本来应该拥有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但是现在呢?他们应该去参加读书会,不应该天天上班。

  这样的口气我只有一句话的反驳——你可以选,可以选择那种面向心灵的生活。

  在北上广深,你以为年轻人他没有算计过吗?你太看不起年轻人了。

  但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剩下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国家那是全中国人的国家,手心手背都是肉,北上广深要发展,难道其他地方就不要发展吗?这是一个公平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北上广深现有的居民,他们是不愿意外地人进来抢夺他们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所以限制超大城市发展,有着非常坚实的民意基础。

  公平问题和既得利益,这两个问题我们真的是要严肃对待。

  12 给钱、给地都没法实现公平

  那为什么中国政府要严格限制北上广深这样城市的发展呢?

  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公平。这么一大家子,中央要一碗水端平,你北上广深要发展,西部人民难道不要建设自己的家乡吗?

  所以,中央的政策主要是两条:第一是给钱,第二是给地。

  给钱就是转移支付。你东边反正有钱,钱拿来转交给西部人民。

  那给地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个18亿亩的土地红线,所以严格管控建设用地。你北上广深既然要限制人口了,那就不要有建设用地了,这些指标基本上都给到西部或者是欠发达地区。

  那关于这一点,我们作为北京人,尤其我自己,我们有没有意见呢?我觉得不该有意见。为啥?

  我前面讲得很清楚,你要享受一个大国的红利,你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你城里人有钱,补贴一点乡下的亲戚,很正常嘛,这个时候你帮人家,关键时刻人家帮你啊。但关键是,给钱给政策的用法和去向,这事得说道说道。

  ◇

  你看,这些年我们听到过一些词,什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发点当然很好。

  但是,把钱和资源投进去搞经济建设,也就是用于生产性用途,那就得符合经济规律。

  钱这玩意儿就是资本,资本是有自己的本性的。

  为什么现在西部有些省,新近几年建立的工业园区往往开工不足,或者说招商困难?有些落后的园区五通一平,基础建设做得非常的漂亮,但是厂房呢?往往有些企业在这儿架几根钢梁,就变成烂尾工程了。为什么?

  说的不好听一点儿,有的企业就是奔着这个补贴,或者说零地价来的,这个地将来它抵给银行,拿了钱就跑了,它不来真正地开厂。

  那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呢?其实很好理解。有人觉得企业就是一个贪财的动物,所以我拿钱就能把你吸引来。搞错了。

  企业的本质当然是要利润,但他是要可增长的利润。如果你给了这个钱,钱并不能再生钱的话,他不来的。那怎么能再生钱呢?我们前面讲,分工合协作嘛,这就需要积聚的密度。

  在书里我看到一个材料,社科院有一个教授叫朱玲,她在新疆搞了一项研究发现。新疆和俄罗斯做生意就是卖鞋给那边,这鞋不是新疆本地产的,是产在浙江。

  很奇怪,这个遥遥万里运来,运费得增加多少啊?后来一调研发现,从浙江运来的鞋比本地的鞋还要每双便宜一块钱,为啥?因为浙江有产业聚积效应。所以你看,不是说你给了钱,他就能做生意,就能搞生产。

  ◇

  好,你要明白了这个基本的规律,就知道我们做这样的转移支付和政策给予,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首先一个代价,就是东部城市房价高企,因为没有建设用地,指标都给到了西部。

  好,你说这不要紧,那就是浪费,大量的投资,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工业园区,都处于没有什么人用的状态。我还看到一个数字,说中国中西部新城规划能够容纳的人口大概30多个亿,当然有的没有建成房子。但确实建成房子成为鬼城,没有人住的新城,那多得是,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你可能会说,我们中国家大业大,这点浪费不算什么,只要对西部人民有好处,这点经济效率的损失我们可以承受。好,我们承受,我们接下来看后果。

  西部招商引资困难,那它大概率地能够引到什么样的企业呢?本质上可不就是在东部不太适应的企业吗,其中大概率的就是污染性企业。

  当然,西部的省市也说,我们坚决杜绝污染企业,可是在体制内干过的人都知道,GDP考核一旦泰山压顶下来,基层的官员是顶不住的,他们一定会放水降低底线。这些年我们听到污染企业西进的事还少吗?西部地区本来山清水秀,还可以搞一点旅游度假项目,现在可就遗祸无穷了。

  当然你也可能会说,这是毛毛雨,零星现象,交点学费吧。好,我们接着忍,再来看下一个结果。

  东部城市腾笼换鸟,限制建设用地和人口涌入,那它的产能自然就会溢出,但溢出的方向一定是我们想象的,向中国内地去吗?不一定。经济、资本这玩意儿是有自己的意志和规律的,其中一个核心的规律就是地理条件。

  全世界的大产能都是围绕中心城市,或者是大港口来进行配置的,你东部中国的大城市不要,它往往就去了东南亚那些大港口城市的周边。产能的损失,说白了,就是我们中国人就业岗位的损失,这个损失又该怎么算账呢?

  还有一个后果也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搞财政的转移支付?为什么要给西部那么好的土地政策?说到底不还是为了老百姓能够提高收入吗?西部能够脱贫致富吗?

  如果你熟悉一点经济学原理,你就会明白,经济发展有所谓三架马车的驱动力,那就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如果我们着眼于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兜里的钱能变多,投资这是效能最差的一种手段。

  那么多钱投下去,主要是用于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这能转化为几个就业岗位呢?能给老百姓提供多少持续致富的能力呢?

  所以这个手段和我们追逐的那个目标不匹配。

  你看,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后果,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甭管是对西部,给钱还是给政策,目标都是达成公平,但是这个手段它好像距离那个目标有很大的偏差。

  13 动人优于动钱

  那你说咋办?难道不给钱,不给政策吗?

  不是这个意思,关键是我们要重新理解怎样达成公平,这也正是陆铭教授这本书的文眼所在。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东西,叫人本主义的发展观。一提主义两个字,很多人头就变得很大,我说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说,一家企业破产,对经济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你站在企业为本的角度,你就会觉得这当然是坏事,这是一个坏消息。

  但是你如果以人为本,站在人的角度看,不一定。为啥?

  因为一个企业它要破产,一定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或者是管理已经不适应于这个市场。那好,你作为一个失败者,作为一个人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临时组合体,你就解体嘛,把那些人和要素释放出来,让他们在市场上找到更好的匹配方式,这些人没准儿会找到工资更高的工作岗位。那从人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件好事。

  你看,同样一个事,是以企业为本,还是以人为本,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这就能回到我们今天节目的主题,一个大国的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那国家怎么通过政策的调整来追逐大致的公平呢?

  请注意,这个问题同样有两个回答的维度,一个是以地方为本的维度,第二个是以人为本的维度。

  如果以地方为本,那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钱过去,这叫动钱的策略;可是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就出现一个新策略,叫动人的策略。

  陆铭教授就主张:动人要优于动钱。

  ◇

  这就得回到一个极端的场景,我们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比如说,前些年央视有一部很著名的纪录片,叫《舌尖上的中国》。这里面就谈到云南的香格里拉地区的一户人家,穷困的藏族村落有一对母女,叫卓玛。

  每到雨季的时候,卓玛母女凌晨三点就要上路,走三十公里的山路,去干吗?采蘑菇,就是那个松茸,大蘑菇。但是松茸这玩意儿它不是能耕种的,那都是老天爷天生的,就那么多,每走一公里山路才能够采到一朵,所以你说多么的稀缺。

  可是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她们要三点就起床赶路呢?里面解说词说得好,如果她们三点不出门的话,松茸就被别人采走了。

  所以你看,老天爷在很多地方资源是给定的,如果你堆了那么多人口,大家只能陷入恶性竞争,你六点出门,我就五点,那他就四点,还有人三点出门。

  这种竞争是不产生任何效能的,最后大家的收入还是那么一点点。所以,当自然给定资源,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把人减下来。

  那如果卓玛母女进到城市,进到餐馆去烤松茸呢?她们的收入自然提高,也不用这么辛苦。那留在原来村里的人就变少了,老天爷的资源分到每个人头上的就多了,他们的收入也提高,这不是大家都合适的安排吗?

  ◇

  请注意,这个模型不仅仅存在与城乡之间,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是同样成立。小城市经济资源相对来说就比较少,有些人你既然羡慕大城市的生活和收入,你敢想敢干,你就去自由迁徙,你收入提高了,剩下来的人分到的资源也就多了,大家都合适。

  当然有人会反驳,这样一来乡村不就没人建设了?小城镇不就败落了?败落了就败落了,我们前面讲,企业破产的那个例子,就想说明这一点。

  你到底是以企业为本,还是以人为本呢?如果以人为本,你承认这个世界根本是为人服务的。那人变好了,其他那些东西败落就随它败落吧。

  比如说现在南方的很多省就出现了一些无人村,建筑好好的,没人住了,因为都进城了嘛。当地的一些旅游公司就把这种村开发成旅游景点,你看留下来的人就一份生计,走了的人有一份奔头,这不挺好吗?这就是动人的策略。

  美国就是这个策略的结果,你看美国东西部、中部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但是如果你看人均GDP,各个州其实是差不多的,为啥?

  在自由迁徙的情况下,虽然留下了巨大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但是人的幸福程度是差不多的,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14 给钱的正确姿势:跟着人走

  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再来看一下这个问题,陆铭教授在这本书里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个律师,他是半开玩笑地讲了一段话,说我特别想跟铁道部打一次官司,你铁道部建高铁,那都是在大城市之间建,那请问乡村怎么办呢?要知道高铁那是拿我们财政部的公共财政的钱建的,每个老百姓都有份,请问离高铁站远的那些城市,那些乡村的人,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们补贴啊?

  当然铁道部面对这样的无理取闹,当然会反驳,我只有这样建才是最符合经济效益的,对吧?好,那怎么达成社会公平呢?

  你不能真的去每个村去发,没有把高铁修到你这儿的补贴吧?也不能真把高铁修到每一个村吧?那怎么办?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自由迁徙。

  既然这儿设了一个高铁站,大家你如果想享受这份便利,那你就把家迁到这儿来不就行了吗?你看,给予人民自由迁徙的权利,这才是实现公平的终极手段。

  那说到这儿又有人会反驳,你说了半天动人的策略,无非就是想鼓励大家各奔前程,国家不管了呗?原来给的财政的转移支付和土地的建设指标也不给了呗?

  不是这个意思,照样可以给,只不过给的方式不一样。

  我们先看钱,过去给钱的方式是用于那些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这个东西效益很差的,我们前面讲过了。

  那以后应该怎么给钱呢?直接投资西部的医疗和教育。

  这一方面,可以马上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更重要的是,投资医疗和教育的结果是可以跟着人走的。你看投资医疗结果是健康,可以跟人走吧?投资教育结果是知识,也可以跟人走吧?所以这笔投资它永远不会浪费,不管人怎么自由迁徙,这笔钱的效益永远在。

  那怎么给政策指标呢?比如说土地指标。

  西部省份你仍然可以给大量地建设用地指标,但是你可以划到每个人头上。如果这个人愿意去北上广深发展,可以,那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特别稀缺建设指标,那你可以买嘛。这笔买的钱一部分给这些新来的人以安家费,另外一部分留在当地,支持当地的建设,这不是三方都合适的一个安排吗?

  当然,具体的政策这要再仔细设计,我们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只能是这个原则。

  15 允许自由迁徙的四笔帐

  刚才我们花了这么长时间,其实解开政府的一个心结,就是公平问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就是自由迁徙。

  当然了,接下来这个问题就更加棘手了,北上广深的市民害怕外来人来抢夺他们教育和医疗的资源,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刚才我们讲到,政府之所以要严格限制超大型城市的发展,是有坚实的民意基础的。也就是现在生活在北上广深的那些居民,他就是不愿意拿出资源和外地人分享,尤其是珍贵的医疗和教育资源,这个心结怎么破呢?

  我们总不能跟他们讲大道理吧,什么北京不是你们北京户口人民的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所以你们应该打开城门,欢迎外地人。

  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因为既得利益者永远是屁股决定脑袋,既然我得着了,我为什么要让啊?

  所以今天我们不讲大道理,只讲我们生意人的本色,就是给大家算账,主要是算这么四笔账。

  第一笔账,外地人你是挡不住的。

  就像北京,恨不得从80年代开始,就要限制城市规模,限制的目标从1000万人现在调整到2500万人。但是北京的常住人口早就超过3000万人了,为啥?

  因为经济的发展有一个积聚效应,只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密度,它就有经济的增量,所有的人都要过来分这个增量,所以外地人削尖了脑袋,历尽千难万险,也要在北京生存下去。

  你可千万别觉得外地人只是来分资源的,他们本身就是资源。

  你在送小孩上学的时候,你觉得他们在抢你,可是你在叫外卖的时候,你在接快递的时候,你在吃早点的时候,你在用小时工的时候,他们就是资源。

  如果这些人真的是撤出北京,北京的经济就要崩掉,我们现在手里价值什么几百万、上百万的房子,你觉得还能这么值钱吗?

  北京人的生活的真正的基础不是具体的资源,而是这个城市给所有人看到的未来希望,这个希望是需要外地人支撑的。

  而且就算,你说我就是不要发展,我就是要我的家乡没有外地人,OK,你怎么把他们赶走呢?

  拿我们公司来说,我们公司很多人都没有北京户口,你说没有北京户口就不准在北京办公司,那我们只好撤走了。如果不允许非北京户口的人进入北京城,我告诉你,北京绝大部分公司都要垮掉,办不下去。我们真的需要这样一个百业凋零、一片残破的北京吗?

  这是第一笔账。

  ◇

  第二笔账是养老问题。

  我们这一代北上广深的居民将来老了,是要靠外地年轻人来养活的。

  你说不对吧?我们交了养老金的。对,你的养老金是养活现在的老年人的。

  拿上海举例子,现在养老金的缺口巨大,而且每年还在以上百亿的规模攀升,这个缺口怎么堵住?就是靠外地人涌入,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一方面他们辛勤地工作,交养老金,才能养活老了的我们。

  那你会说,我们自己不会生孩子吗?我们有自己的年轻人,他们养活我们。

  大城市就是最好的特效避孕药。

  你们就是不会生啊,这可不是中国的情况,全世界都这样。比如说新加坡,现在为没有年轻人生孩子急疯了,到印度、到中国找大量的年轻人口,去填充他们的人口结构。就算是全世界最爱生孩子的穆斯林,一旦聚集到大城市,生育率也下降,像伊朗的德黑兰就出现这样的情况。

  好,你说我有的是钱,我不需要养老金,我就是烦外地人。

  你总有老了躺在床上不能动的那一天吧?那护士总是外地人干的吧?你再有钱,你那个药片哆哆嗦嗦都弄不到嘴里去,一定是需要外地年轻人的,这是第二笔账。

  ◇

  那第三笔账,你可能会说,那我们就让外地人在这儿打工,但是我就不让他落户,我就是不让他的孩子在这儿受教育,我就是不让他把家乡的老人、老婆接到这儿来,惹我们烦。虽然很残酷,但是这保卫了我们的利益,这可以不可以啊?

  可以啊,过去几十年可不就是这么干的吗?但是结果是什么?

  中国好几亿农民工,其中跨省农民工大概1.5亿,这跨省的主要就是在北上广深地区吗?那这些人造就了什么样的社会结果?

  我们以城市不应该出现贫民窟为借口,拒绝这些人在城市完成起码的家庭团聚,那好,结果呢?结果就是大规模的伦理惨剧。

  大家可能听说过,现在中国农村老人自杀的问题特别严重,很多例子我都不忍心在节目里讲,我准备了一篇社会调查报告,里面真的是惨绝人寰,我放在“得到”APP的罗辑思维的订阅专栏里,那篇文章希望大家去看。

  好,老人问题你说我眼不见心不烦,那孩子的问题,那总会影响我们的未来吧?

  1.5亿的跨省农民工,身后是五六千万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在没有父母教养的情况下长大,他们会变成什么人呢?当然其中有非常出息的人,但是毕竟会有一些人他们将来长大,就是这个社会最根本的治安威胁。你以为你北上广深了不起啊,这些治安威胁总有一天会找到你们的头上。

  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品格成长的重要性,我们城里人心里应该有数,所以我们能够纵容那么大规模的家庭长期处于伦理撕裂的状态吗?

  如果我们纵容了,将来就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恶浪滔天,他们的孩子过不好,我们的孩子将来同样过不好。

  这是第三笔账。

  ◇

  那还有第四笔账,这就充满了哲学意味了。

  美国伦理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叫无知之幕。这个概念本身很复杂,但简单说就是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我们所有人现在都在天堂,没有投胎,而且我们也不知道将来投胎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就相当于一块无知的幕布遮挡了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好,这个时候我们坐下来商量一下,将来在人间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最正义的?

  你看现在有的人说,应该把富人抓起来杀掉,把他们的财富分给我们。这说起来很解渴,但是万一无知之幕一旦撤掉,你投胎之后发现自己是马云,那你马上就会被杀掉,所以这个制度是千万不能设计。

  反过来说也是一样。那些穷人,你说他们就应该烂掉,就应该去死,我是城里人,我就不让他进城。对,那如果无知之幕一旦撤掉,你投胎发现自己就是一个穷人,或者是一个外地人,你愿意接受这个制度吗?

  如果不愿意的话,那好。现在无知之幕我们假设它还没有撤除,我们有时间来设计这个制度,有时间来获得所有人都接受的那个最最正义的安排。

  这也是一笔账,不知道你算不算得清楚。

  16 任何大国的存在,都是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民

  那今天节目的最后,我们还是回到这个主题,我想借用陆铭教授以前写过的一句话。

  陆铭教授在《空间的力量》这本书中劈头第一句话写到:任何大国的存在,都是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愿意通过协调地区间的矛盾,来追求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而这个公共利益在更小的国家不能实现。

  我今天讲的核心就是一点。

  大国共同体会带来红利,我们想要享受这个红利,就必须对我们的内部结构重新安排。

  大国难题

  ------

  ------

  ----自己的一点看法----

  所谓大国空巢的问题作为国家也许会关心,因为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要“万国来朝”,要“大同世界”……这些和个人无关,就算我同意作者的观点。反思“计划生育”最重要是要争取个人的基本权利,将个人从少数人的“国家”说教里解放出来,真正享有个人的神圣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我在了解了一些社会,读了一些书,思考了一些现象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计划生育”是反人类、反社会、反人性、野蛮、残暴的恶&&政,无论这些人是打着什么名义和口号,只要手段是恶的,目的只会更恶。惯于欺骗和蒙蔽的得势者总是为了自己的某些愚蠢的特权,做出对整个社会的伤害。就算真的大国空了巢,经济出了问题,社会出现阵痛,社会刚好可以销了铁拳,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状态,杜绝铁拳的土壤。这对我们的民族和文化的未来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阵痛算得了什么,比起历史上出现的朝代更迭的代价来,真的不是问题。

  《大国空巢》读后感(三):让理性淹没冲动!洗脑教育没道理,自己多学习、反思。

  计生委绑*架户籍,公*安部对上千万“二胎”儿童不上户,松懈对少年儿童的户籍管理!!2012年计生事业费800亿,够1600万人每人5000元学费,而每年中国只出生1600万儿童。……2012年计生事业费大约800亿,加上计生罚款,社会负面影响,计生给社会造成直接损失1600亿,假设减少400万婴儿出生,那么平均阻止每个中国婴儿的出生开支4万元!

  每个人都是生产者、消费者,人口增加,市场有了更多生产者、消费者才更加繁荣。人口多了不好就业,只是推脱的借口,人是长手长脚的,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废物!

  中国人的寿命增长,造成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中国人全部结扎,一个孩子也不生,20年后人口还有10亿,可这样减少人口有用吗?!中国人已经绝后了!!

  新生命是天使,不是魔鬼!……在任何社会,家庭都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要有稳定、繁荣的社会,稳定家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大国空巢》读后感(四):好

  前几天在网上偶然看到介绍,忍不住买了本。

  人口结构比人口数量更要命。中国即使按照计生派的看法达到了7亿人,也会是绝大多数都是老人的死气沉沉的社会。

  “最适人口”是伪科学。实际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开发、江南开发、美洲作物引进、水利、化肥、农药),中国承载的人口从先秦的1000万到了汉5000万、清4亿和现在的13亿。要是快堆或者聚变或者太阳能利用效率发生大进步,中国可承载人口还能进一步上升。马尔萨斯的错误已经被马克思、孙中山、毛泽东批判过了,现在却成为了中国计生的指导思想。

  有女权主义者认为生孩子会降低妇女地位。可是1950~1970年代的中国可是生了一堆人,不知道当时妇女的地位是高还是低?

  《大国空巢》读后感(五):关于此书,认真你就输了。

  此书并不是足够严肃的具有学术价值的作品。

  作者学术经历集中在医学,并不具备社会学与人口学的背景,专业素养值得质疑。

  本书作为第二版,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动,因为“作者的研究能力上了一个台阶”,这指的是第二版中作者增加的那些经典的人口学分析内容。这些研究方法甚至是作者在两版之间掌握的与咨询得来的(以上大部分信息源自作者自述)。

  公正地看,即使作者比官方砖家公正、勤勉些,在社会学与人口学方面,也并不是一名成熟的学者。

  习惯于阅读文献的朋友在阅读此书时能够明显地感到这本书与学术著作的差距有多大(尤其是第一版)。由于本书在表述方式上并不具备学术文献应该具备的凝练与精确,阅读起来极易生厌——即使是跳读。

  此外本书很多铺垫章节仿佛直接照搬百科,在核心章节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亦不少,这一点比较无趣。

  关于本书支持的结论正确与否暂不置评,论证过程的浮躁足够让我们对这本书失去信心。

  作为一本大众读物,蒙蒙外行罢了,读者里面有几个沾过人口问题研究的。

  ——————————————————————————————

  在此申明一点,书中的结论是我认同的。只是质疑论证过于潦草。

  《大国空巢》读后感(六):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中国共产党能创造奇迹,坚持到欧洲战场的胜利和原子弹的威力展示在世人眼中,人口数量功不可没。没有人民战争还玩个屁啊,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本人是不介意玩种族灭绝的。

  中国经济能创造奇迹,也是巨大的人口红利打下的坚实基础。我前几天有个脑洞,如果中国学苏联暴大学生海和职业技工海,工业实力肯定超过现在的中国。但这一切的基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教育和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即使在教育上没做到位,被解放的农村劳动力敢将中国推到了现在这个巨大的经济体量了

  最有眼光的毛太祖,从来没有支持过搞独生子女,最多也就是觉得人口政策要慎重考虑,不能盲目多生。而且,以他老人家“人与天斗”的思想,是绝对不会害怕人多的。只要政府能组织的好,人多不能开发西部,叫荒山变青山,叫沙漠变良田么?被束缚的人是动物,是两脚羊;但插上科技翅膀的人就是地球修理工好么?没点改造自然的信心,没有向土地、海洋要粮食的信心,那还不如智人祖先呢

  没有人,国家是玩不转的。在人工智能产生以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人口数量的基础上的。没有人,不管是共产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玩不下去。共产主义不说了,人越多,力量越大;资本主义没有底层给你剥削,还真以为机器能自我维修自我复制么自我升级?越智能化的机器,背后需要越多的智力投入。这些智力投入包括识别理论,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编程,逻辑,语言,材料,物理等,还有将理论变成实践的工程师。一个简单的理论,要应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都需要巨大的人口来操作。科技越发达,越需要人口数量。我最烦静止看问题的人了,比如觉得中国人口少了,每个人得到的财富就多了。人少了,要那么多没用的设备干什么,什么东西不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么。你不能创造,难道其他的国家会把他们创造的东西免费送到中国来给你用?你人少了,难道别的强国不会打你土地上资源的主意?美国强大不是因为他们人少,是因为他们社会组织的好,智力优势极大

  而且中国有个较大的问题,汉族作为主体民族充分享受到了独生、计生政策的光芒,而少数民族还处于落后的想怎么生就怎么生的思想统治下,这样一想,支持计生的人是不是更有优越感了呢?

  《大国空巢》读后感(七):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也不差

  老实说,这本书确实从很多方面来说都不够严谨,阅读这本书的最初目的也只是为了给自己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最大的问题是作者的数据只能证明人口和经济的相关性,但却很尴尬地一直地强加因果来讨论,从这点来说不够严谨,是这本书最大的漏洞。第二是感觉作者对于中国传统的一些家庭模式有一种迷之推崇感,老实说,作为一名女性,我看得非常不爽,作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女性在现代社会下也是独立个体而不是家庭附庸的一种新模式,真的尴尬癌都要犯了,还不停引经据典?

  但是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一是对中国人口管理的模式提出了讨论,讲出了管理模式自身的弊端和必然导致的问题,很有启发,但是并没有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二是讲到了高等教育普及与人口出生率之间的关系,这个观点是我第一次读到,很新颖。三是提到中国城市规划模式对人口出生率的负面影响,关于城市多中心化规划的观点我以前也有读到过,但还从没想过它和人口出生率之间的关联,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解决办法。

  总之不建议把它当成严肃的文章来看待,带着批判的眼光可能会更好。豆瓣给出的评分还算比较中肯。

  《大国空巢》读后感(八):从禁书到解禁——关注人口现实良心之作

  对于上学以来一直相信“中国人多底子薄”宣传的我来说,读到这本书有种棒喝的感觉。尤其是结婚生子后,站在一个妈妈的立场来看,我更加反对“一胎”政策,注意我所说的不是反对计划生育政策。而且计划生育的主体应当是家庭来决定生育,绝非政府决定!当政府制定这项政策之后,由于有利可图,计生官员们便不惮于干些下流、残忍的勾当(在这个多看几眼女性胸口都可能被告性骚扰的年代,那些男男女女名正言顺地盯住妇女的子宫)。

  作者对于现状之忧心忡忡,令人感动。固然本书不如专业人口学家论文之科学严谨,但是读者自身也有义务去独立思考和判断事实真伪。为此,我建议也要读一下程恩富、翟振武、田雪原等支持一胎政策的专家文章和呼吁调整计生政策的人口学家梁中堂、顾宝昌、李建新的文章,例如《激辩“新人口策论”》、《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论争》等书展现正反双反之辩,介绍计生政策出台前后的网帖《试论“一封信”在“一胎化”向现行生育政策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除了学术争论,更生动的案例如周孝正在共识网评论张艺谋748万抚养费的视频,更不用说还有文学书籍《蛙》、《北京孕事》。

  通过比较,似乎只有本书作者站在全面停止现行计生政策,鼓励放开生育的一端,而另一个极端如李小平则坚持宣扬“一胎、无胎化”(其实我怀疑他是支持计生队伍中的高级黑,因为他在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中不知成功激起多少失独父母的愤怒)。

  最后,我期望2015、2016年国家能够尽快从单独二胎过渡到全面放开二胎,就如@光远看经济 所说放开二胎,天塌不下来。

  《大国空巢》读后感(九):补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探讨人口减少会更富裕吗?结论是:“在长期的计划生育思维下,人们常常认为人口众多将拉低人均财富。但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密度更大的国家,人均GDP甚至还略高一些;结果至少说明,人口越多越穷的说法与数据不符。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人口是经济发展的中性或略偏正面的因素。” 这其实已经不是新鲜的结论,我想起我曾经看过的两本书《大国空巢》和《无后为大》,前者用大量的数据反思计划生育,直面中国人口危机,也证明了降低人口增长不能提高人均GDP,后者是从个体出发,反思个体生育选择的意义和代际间的伦理关系,直面丁克心理。这两本书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前者让我有不顾一切,立刻结婚生娃的冲动,后者让我更理解父母与我,以及我与我可能出生的孩子的关系,坚定了我不生养的决心。当时我是前后接连看了这两本书,所以一时思想分裂..... [尴尬][冷汗] 我现在觉得是婚与不婚,生与不生,都不应该有任何人道德绑架的因素在里面,想清楚了,准备好了,两个人决定要共同承担一个新生命了,那就生吧。反之,应该理解父母,尊重自己。

  《大国空巢》读后感(十):纯粹扯淡!

  邪恶教主!纯粹扯淡!满纸胡言!!!!!

  生育权真的只是私权吗?生下来的人不占有资源吗,不喝水不用电,不取暖不用空调?不住房子还是不吃饭啊。

  生育权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生育的权利,但不是等于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滥生滥养。计划生育并没有剥夺基本生育权,只是限制了【无限】生育权。所谓的人权都是有限度的、有边界的,要看是不是侵害公共利益,而这个公共利益反过来也会作用在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将成为被损害的公共利益的受害者和承载着,包括哪些高叫着多生的人。

  如果要保护所有族群的利益,就要对个体利益进行规范,计划生育也在其中,这是要保证个人的生育权不侵害整个族群成员的长远利益,比如人口泛滥造成的环境资源生活品质低劣等社会灾难。

  有人说生育是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生孩子是私人的事,自己想生多少生多少。这是愚昧的弱智言论。《利维坦》里讲,如果每个人只片面要求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往往是以侵害他人权利为代价的,人人如此,人人相残,这个公共空间就是黑暗王国,所以才有了“利维坦”就是管理机构,政府应该是我们雇佣的用来执行秩序的,已达到大家共同的利益,也就是利益最大化。人口的泛滥必将损害的是所有族群的利益,长远看来是侵害了所有的人天赋的人权,即生存权。当资源面临枯竭,大家抢水吃的时候,就没有人权可言了。所以不加控制的生育权,最终会损害我们的生存权,和生存的尊严,这才是对人权的践踏。

  所以,生育权不是私权,是涉及到每个公民全体利益的公共利益,因为有限的资源是共享的(除非你生的不是地球人),每一个出生的人口都要用水,用电、用天然气,住房子,就业,占有社会资源。这意味在人均资源的减少,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森林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恶化。比如现在我们夏天会限电,因为用空调的人太多了。有雾霾,私家车增多,工厂工地增多,土地资源已近枯竭,楼都盖几十层了。再多下去,我们可能要每天只配给一桶水吃了。

  一个国家的生育必须能够被调节,当生育率低的时候,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生育,像现在的欧洲。生育率过高就要计划生育,过去的印度,现在的中国。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世界上计划生育的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印度就是大民主搞坏了,停止了计划生育,放开生的结果是人口恶性井喷,堕入贫穷落后的可怕境地。印度现在11亿人口,仍在飞速增长,将超过中国。易富贤之流言必称欧美,别有用心,闭口不提印度和伊斯兰教泛滥的人口,低劣的国民生活,枯竭的资源。其实说起人口问题,印度的前车之鉴绝对应该借鉴。不提印度不是是和居心。满口说的都是欧洲和日韩,你能和这样的高素质人群比吗?别人国民都很自觉,国家养老体制医疗体制也没我们这么差,不等着养儿防老。中国的国情只能和第三世界比,和印度这样的国家比。中国的传统儒教生殖文化和伊斯兰教接近,都是多子多福传统,并且重男轻女。女性越没有地位,人口越容易泛滥。

  我们万不可重蹈印度覆辙,印度的人口问题已经是他们政府最头疼的首要问题。国家现在想松动人口,无非是人口红利在消失,没有那么多劳动力可以盘剥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是劳动密集型的,不是靠高科技,靠的是廉价劳工,血汗工厂,创外汇和巨额利润,养一群权贵。富士康式的经济模式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模式。美国把中国称作他们的“工厂”,把美国称作“家”。欧洲是后花园。由于三十年计划生育,出生率降低了,人口增长慢了,所以出现人口老龄化了。老龄化是人口增长慢所致。当初指定政策的时候应该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人口减少的趋势,面临的就是老龄化,老龄化是人口逐渐下降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下降的人口必将会影响经济,经济滑坡房价泡沫消失,一系列的问题出现。经济只要发展停滞,中国体制可能会面临崩溃。别的自己想吧。但是生多了也会崩溃,政府左右都为难,也不会让放开生的。因为政府制定政策主要考量不是老百姓的福祉而是T朝的权力。房价如果跌了,谁的心最疼啊?!

  那些住不起房子,手里没钱的屌丝们就不要跟着公知瞎起哄了,放开生,房子只会更贵。权力只会更集中只会更甚。不要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某些住在国外闲的蛋疼的公知忽悠了,你放开生你不但养不起,即使养得起,养出来没有钱受教育也是小奴隶,中国那么多公务员靠谁来养啊,大量的廉价劳力创造的红利啊。我们多少人养一个公务员啊?这些人没有了,公务员靠谁养?我看那些挤公交车上下班的人群,很多时候会发出悲叹,忙成这样,其实都是给别人卖命的,还生一堆一起去卖命,一家子奴隶。挣得钱只够糊口。一辈子住不起一套房。生下的孩子吸着雾霾,喝着毒奶,吃着地沟油,你心里那个舒坦啊。这就是“天伦之乐”了。国人愚昧的是大多数,8成以上人口。他们是生育的主力军。也是他们以廉价的劳力,创造了价值,供养了穷奢无度的权贵阶层。当人口减少,最先损失的就是权贵们的利益。

  最后说一说养儿防老,天伦之乐,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养儿是给媳妇养的,养儿是赔钱的,养儿到老的时候,你也是个空巢老人,不要再做“养儿防老”的春秋大梦了,你的儿子恐怕到时候连自己也养不起,能“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都已经很不错了。别做梦了也别指望了。

  喜欢生孩子的别再找理由了,就承认是你原始的繁殖欲望操纵了你的大脑。叫嚣放开生的人如果你现在是奴隶就不要再作孽产生小奴隶了。你要知道,孩子是被强迫出生的,这并不是他的意愿,你给他们猪狗不如的生活,这才是对人权的践踏!!!放开计划生育的恶果之一,是针对底层妇女的,在计生暴力中,她们被强制堕胎,这是谁之过,如果男人们管好你们的下半身,女人不会这么惨。城市的女性极少出现这种情况,现在的避孕工具都很先进,不愿意怀孕,意外怀孕可能性极小,即使意外堕胎也很安全。发生惨剧的,和男性的不负责任有很大关系。一旦放开生育,男性会因为占有家庭的经济资源要挟妻子生孩子,女性将沦为生育奴隶,这就明白,为什么大叫着生生生都是男人了,以为他们不会生孩子。生孩子对于现代女性而言,代价很大。如果生三胎了,中国的妇女就都回家了,哪个单位会要一个天天请产假的女人啊。新婚姻法不保护女性利益,放开生的时候就是女性的地狱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wenzhaidaquan/329366/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 600字美文摘抄【4篇】 600字美文摘抄【4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为您推荐
  •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简·爱(JaneEyre),是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儿,年幼时被送到舅母加抚养,过了十年被歧视、受虐待的生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美文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 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欢迎品鉴!
  •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亦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