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饮篇|《会饮篇》读后感10篇


文摘大全 2020-05-27 12:04:53 文摘大全
[摘要]《会饮篇》是一本由柏拉图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 00元,页数: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会饮篇》读后感(一):《会饮篇》摘抄   亲 读后感

【www.anne5.com--文摘大全】

《会饮篇》读后感10篇

  《会饮篇》是一本由柏拉图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会饮篇》读后感(一):《会饮篇》摘抄

  亲爱的阿伽通啊,你不能驳斥的是真理,驳斥苏格拉底并不是难事。

  问:爱神爱美的东西,所爱的是他所缺乏的东西,那么爱神本身是美的吗?

  不智慧的就是无知吗?你没想到智慧与无知之间有一个中间状态吗?有正确的意见而说不出所以然来,就不是有知识(因为没有根据的不能算知识),却也不是无知(因为有正确内容的不能叫无知)。所以很明显,正确的意见就是介于智慧和无知之间的东西。那你就不能说不美的就是丑的,不好的就是坏的。爱神也是这样,你承认他不好也不美,可不要说他必定丑、必定坏;他是介乎二者之间的。

  他得来的又失掉,不断地流转着,所以爱若总是既不穷也不富。他也总是处在智慧与无知之间。情形是这样:所有的神都不从事爱智的活动,并不盼望自己智慧起来,因为他们是智慧的,已经智慧的就不去从事爱智慧的活动了。无知之徒也不从事爱智慧的活动,并不盼望自己智慧起来。因为无知的毛病正在于尽管自己不美、不好、不明白道理,却以为自己已经够了。不以为自己有什么欠缺的人就不去盼望自己以为欠缺的东西了。因为智慧属于最美的东西,而爱神是爱美的东西的,所以爱神必定是爱智慧的,他作为爱智者介乎有智慧者和无知之徒之间。

  爱所向往的是自己会永远拥有好的东西。爱的活动就是在美的东西里面生育,所凭借的美物可以是身体,也可以是灵魂。美是引导和帮助生育的女神和决定命运的女神。爱并不是以美的东西为目的的,其目的在于在美的东西里面生育繁衍。为什么以生育为目的呢?因为在会死的凡人身上正是生育可以达到永恒的、不朽的东西。那会死的东西也是力求能够永远存在和不朽。要达到不朽,全凭生殖,以新的代替旧的。一切会死的东西都是以这种方式保持不灭的,但不是像神灵那样永远如一,而是那离去的、老朽的留下另外一个新的东西,与原来的类似。就是用这种方法,一切有死的东西分沾上不朽,身体以及其他的一切全是这样;不朽者则不然。每一种生物全都生来就珍视自己的后裔,因为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和爱是伴随着不朽的。

  译者注释:

  苏格拉底的颂词是全篇三大段的中段,也是全篇精义所在。它本身分为两部分:和阿伽通的对话以及和狄欧蒂玛的对话。在和阿伽通的对话里,他说明了:(一)爱情必有对象;(二)钟爱者还没有得到所爱的对象;(三)爱情就是想占有所爱对象那一个欲望;(四)爱情的对象既然是美,如阿伽通所说的,它就还缺乏美,“爱神是美的”一说不能成立;(五)美善同一,所以爱神也不是善的。这样苏格拉底就把阿伽通的一篇文章完全推翻了。接着他说他的爱情学问是从女巫狄欧蒂玛那里领教来的。他原来和狄欧蒂玛一般见解,她纠正了他。她使他明白:(一)爱神是介乎美丑、善恶、有知与无知、神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灵,是丰富和贫乏的统一,总之,就是一个哲学家;(二)爱情就是想凡是美的善的永远归自己所有那一个欲望;(三)爱情的目的是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凭它孕育生殖,达到凡人所能享有的不朽:生殖就是以新代旧,种族与个体都时时刻刻在生灭流转中。这种生殖可以是身体的,也可以是心灵的。诗人、立法者、教育者以及一切创造者都是心灵方面的生殖者;(四)爱情的深密教,也就是达到哲学极境的四大步骤。

  《会饮篇》读后感(二):从《会饮篇》浅谈柏拉图式爱情

  我个人很喜欢柏拉图式恋爱。 我觉得安妮宝贝这段话很有道理: 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事情。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 有两个人独立的房间,各自在房间工作。一起找小餐馆吃晚饭。散步的时候能够有很多的话说。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安全。不干涉对方的任何自由,哪怕他还在和旧日的女友联络。很平淡,很熟悉,好象他的气味就是你自己身上的气味。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留给彼此距离。有一致的生活品味。包括衣服,唱片,香水,食物等。不会太想起对方,但累的时候,知道他就是家。 ——安妮宝贝 《蔷薇岛屿》 最近也看了很多这种类型的电影,比如看了《call me by your name》,

cmbyn的相处模式

  电影客观而言是悲剧,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呢,两个人时时刻刻陪伴在一起就才是喜剧吗,看了原著,书里面男主角们几十年后又见面了,他们的关系,也许就是真正的soul mate,灵魂上的互相羁绊,即使两人身处各地,但是仿佛时时刻刻都在互相牵连,精神上的彼此纠缠。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美的,有很多电影在此基础上(特别是《会饮篇》)成为经典,比如《魂断威尼斯》,《莫里斯》...这些电影好像都和同性有关,但的确这是在同性基础上成立的爱情,但是在现代,我们兴许可以把它的界限扩宽来。柏拉图式的爱情也许是让现代很多很的人对于爱情的追求模糊了性别的界限,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合拍。毕竟现在是一个物质丰足的时代,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变更多了。两个人在一起,并不仅仅是要为了柴米油盐而发愁,凑合着度过时光。我们可能更愿意互相聊一聊,今天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一起谈一谈自己喜欢的乐曲,坐在落日余晖的窗前欣赏美景,两个人亦是互相欣赏的。 想到《cmbyn》里面的一些场景,o和e两个人在如油画般美好的意大利小乡村,坐在阳光下的草地,安静的改着自己的稿子,或者改编自己喜欢的音乐,偶尔来一两句两个人都听得懂的交流,整个氛围如此让人心旷神怡。 柏拉图式的恋爱,本质上就是追求精神恋爱,肉体交流不是说绝对禁止,只是说这是一种超越肉体,超越原始欲望,的一种更为契合的爱情。灵魂伴侣这个词,可能在我们这个时代会越来越多人关注,时代也更加开放,人们对于自我的追求可能会更加重要,毕竟我们可能不再那么被某些世俗的眼光所拘束了。 我个人认为,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会让人上进的。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是空洞的,不丰富的,不上升的,那他也会和他所谓的灵魂伴侣渐行渐远。现代人的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无论你和你的伴侣结识于相似的品味,还是类似的阅读类型,歌曲等等。你们可能不是相似的人,总该有些什么是有共鸣的,也可以继续深入交流下去的。至少从《会饮篇》里看出来,苏格拉底的爱慕者,都是被苏格拉底的哲学智慧所折服,他们也非常乐意一起深讨下去。如果一个人不去通过学习,阅读,欣赏艺术等等方面去提升自己,而是只能喜怒哀乐放在柴米油盐东家长李家短这样的琐事上,他很可能不能拥有灵魂伴侣,柏拉图爱情在这样贫瘠的精神土壤下应该是难以滋生的。 所以,在柏拉图爱情中,你可能会愿意为了你的伴侣去了解他喜欢的古典音乐,他肯能也会为了你去研究你喜欢的希腊哲学,你们是互相给予互相补给的,你们的精神会更加富足。兴许你们在大洋两岸,但是心灵的距离是依然紧密的。 柏拉图的的确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哲学家,在千年前的一次宴席上(《会饮篇》在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是柏拉图写的戏剧,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是精心安排的),就可以互相碰撞出如此美妙的爱情观念。纵然很多人认为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它也给了我们一种仿佛置若天堂的美感,因为它的确是这样,如此如此的纯粹的一种爱情。

会饮篇

  最后以《会饮篇》节选结尾。到此,苏格拉底的发言结束了:他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概念:爱其实就是寻找真正的美的过程。这种爱超越了我们所谓的情爱、友爱和亲情之爱,到了爱世上所有的美的高度。正如他在中间提到的:“既然所有的人都永远爱同样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说所有的人都在爱,而说有些人爱,有些人不爱呢?”“因为我们是把某一个类型的爱提出来加上共同的名称,称之为爱,而用别的名称来称呼别的爱”。他要做的,就是告诉我们那么所有人都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那就是美的源泉,那永不变化的美本身。而我们却常常只是被它的影子蒙蔽了眼睛,沉迷于美的个体之中,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 ——《会饮篇》

  《会饮篇》读后感(三):我为何向往柏拉图式爱情

  我是个异性恋。

  但自从我接触BL,我开始向往同性之间的爱情。

  年纪小小的我只是这样隐约抱着羡慕和好奇,却不知道为什么。

  我也曾试图思考过这个问题,平等吗?自由吗?独立吗?

  长期的阅读经验告诉我,我这个愚蠢的小脑瓜所能想到的问题前人一定早就想过了,并且已经给出了答案,我只要去找就好了。

  但毕竟事不关己,没怎么放在心上,昨天偶然看到柏拉图的《会饮篇》,还有他对于爱情的的描绘,简直让我心向往之。

  最初的人是球形的,有四条胳膊和四条腿,两张一模一样的脸孔,四个耳朵,一对生殖器。

  那个时候的人分三种,男人是太阳生的,女人是大地生的,阴阳人是具有两种性别特征的月亮生的。

  他们继承了父母的特性,体力、精力和品性都非常好。

  神为了防止人类造反,生生地把人劈成了两半。

  那些被劈成两半的人都非常想念自己的另一半,他们奔跑着来到了一起,互相用胳膊搂着对方的脖子,不肯分开。他们什么都不想吃,什么都不想做,因为他们不愿离开自己的另一半。

  时间一长,有的人就死于饥饿和虚脱。如果这一半死了,那一半还活着,活着的那一半就到处寻找配偶,碰上了就去搂抱,不管碰上的是半个女人不是半个男人。

  宙斯起了怜悯心。他决定把人的生殖器移到前面,这样,如果抱着结合的是一男一女,那么就会怀孕生子,延续人类;如果抱着结合的是两个男人,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欲得到满足,好让他们把精力转身人生日常工作。

  所以啊,由原始阴阳人切开的人就是异性恋,由原始女人或男人的人就是同性恋。

  这是他们从原始身体的痛苦分离而带来的需要,和欲望无关。

  原来啊,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只是半个人而已。

  不管我们是男是女,是贫是富,是高是矮是瘦是胖,在哪里,做什么,我们一直在寻找与自己的另一半。

  永不停歇。

  因为没有另一半的我们是孤单的,是不完整的。

  我们不愿意一个人,我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另一半。

  如果一个人足够幸运地碰上了他的另一半,他们双方怎么不会陶醉在爱慕、友谊、爱情之中呢?

  这就是爱情啊,和道德,和欲望有什么关系呢?

  拥有真正爱情的人,既不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好处,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处比得过相互陪伴的快乐,他们的灵魂在谋求另一种东西,那是什么?

  合为一体。

  成为完整的自己。

  没有你,我永远不可能完整。

  没有委屈,没有要求,没有攫取,没有亏欠,我爱你就和你在一起,和你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事,拿什么来也不换。因为你是我独一无二的另一半,把你换走了,我就再也不会有完整的可能。

  柏拉图对爱情的解读让我重新认识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不是不喜欢异性恋,只是在异性恋里,女方总喜欢把自己看做较弱的需要被呵护的角色,这样感情就不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了啊。

  女方想要的会多一些,天平就倾斜了。

  我要你时时记得我的喜好需要,否则我就要发脾气,生气是比在一起更重要的事。

  我要你对我给我买包买鞋买礼物,否则就不是爱我,物质证据是比在一起更重要的事。

  约会你居然让我等了整整整整三分钟,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什么视而不见,你对他居然比对我好,你该买只玫瑰给我,你欠我的,你混蛋,你滚!

  都没关系呀,想想能和你在一起我就觉得很神奇很幸福呢。

  可惜这样的爱情需要双方都抱以这样的想法,心甘情愿。一方的想法不忠,柏拉图式爱情就根本站不住脚。

  柏拉图式爱情很难,真爱从来都很难遇见,遇见了也不一定认得出来,认出来也不一定能够把握得住经营好。

  看来柏拉图式爱情也终究只能是爱情里的乌托邦。

  《会饮篇》读后感(四):哲学史上的Milestone

  All other beautiful things partake of it, but in such a way that when they come into being or die the beautiful itself does not become greater or less in any respect, or undergo any change.

  lato was no sceptic. Since he believed in the possibility of stable knowledge, he supposed that the objects of such knowledge were changeless and perfect intelligible objects – the Forms.

  This approach emphasises the motives and character of moral agents, as opposed to duties or rules (deontology), or consequences of action (consequentialism).

  第一句是会饮篇摘选,后两句是Oxford版本译者介绍,均显示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相较智者时期的较大转变:非怀疑论者、非相对论者,有着明确aim(通过理性推论)和实现范式(有学问无知的讨论)。第一句话也是剥夺了智者时期赋予的人的主体性,是一种新的更为实证、唯物的哲学观点。

  《会饮篇》读后感(五):爱情的哲学

  这篇对话包含爱情的哲学,阿加松在家中设宴与参与宴席的多人讨论爱神,因为“时至今日,仍没有人适当的赞美过爱欲Eros”

  斐德罗认为爱是一种鼓励人行善的力量,俄律马库斯把爱成为天上的和地上的,并在许多现象中发现他们的影响。阿里斯托芬则称在最早的时代,人们的身体是球形的,一个人四手四脚,宙斯将人们从中切开,之后分开的双方在爱情的帮助下都渴望与另一半重新合一。阿加松也非常优美的言辞大赞爱欲。

  苏格拉底则借助一位女祭司迪欧提马的话讲诉了啊、Eros的事。结论是:因为Eros爱慕着美和善,所以Eros不可能是美丽或善良的。Eros是介于美丽和丑陋中间,是贫穷神和勤劳神的产物,是一位精灵。爱神使人有欲望热爱美丽的事物,从爱慕美丽的身体到爱慕美丽的灵魂,最后是爱慕知识的美丽,这种知识是不朽的,爱神让人类对知识的汪洋大海怀有开放的态度。最后使人有了神圣的本性。

  亚基比得最后插入了宴席,声称要揭露苏格拉底的秘密,随着他的讲述,大家意识到苏格拉底就是亚基比得心中那位象征着爱的精灵。

  《会饮篇》读后感(六):阿尔西比亚德的困境

  将整篇对话分成两个部分,前一半是对爱若的讨论,后一半始于阿尔西比亚德加入之后。

  爱若的层次:

  1. 裴卓:爱高尚

  2. 包萨尼亚:爱高尚的方式(二分天上的爱若、地上的爱若)

  3. 鄂铝克锡马柯(医生):爱统御一切事物,使矛盾统一,节制(爱若力量巨大、且能正确行使力量)

  城邦里:美少年(爱人)与哲学家(情人)的爱欲,爱人为情人提供美的身体,情人为爱人提供智慧

  4. 阿里斯多潘(喜剧作家):求合(著名的阴阳人传说),爱是诗人幸福的唯一途径——还原到人的本性

  5. 阿伽通(悲剧作家):爱神是善,创造善(公正、审慎、勇敢、智慧)

  6. 迪欧蒂玛(苏格拉底):爱欲是在美中生育,奔赴不朽

  爱 美的形体——爱美的行动(灵魂美)——美的知识(美本身)

  在苏格拉底发完言之后,阿尔西比亚德突然插入,第二部分围绕阿尔西比亚德对苏格拉底的“赞颂”/“控诉”:

他逼我承认自己还有许多缺点,由于关心雅典的事务,却放松了自己的修养。我在别人面前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有愧,羞愧在我身上是找不到的,只有在这个人面前除外。一听苏格拉底的言谈,就觉得很可笑,所用的字眼和说话是外面包的一层皮,就像林中仙子脸上刻的一团傻气一样。因为他说的是些驮货的驴子,是些铁匠、鞋匠和皮匠,总是把这类话说来说去,在任何没经验、少脑筋的人听起来只能是笑柄。可是一个开通人一看,往里头一照,就立刻发现这些话里面包含着思想,是十分圣洁的,其中充满着品德的形象,引向最崇高的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阿尔西比亚德是一个政治、军事天才,他想要得到的东西,轻易地就得到,用迪欧蒂玛反驳阿伽通的话来说,所有的欲望都太容易得到满足。相比于我们普通人,为一个房子车子的欲望可能要奋斗十年,但是他伸手就能拿走。因而我们看的很重的东西,在他那里都是没有价值的。他需要一个更加难以得到满足的欲望——哲学/苏格拉底。

他(苏格拉底)把我们看得不值一文,做出愤世嫉俗的样子,一辈子都在讥嘲世人。可是当他认真推心置腹的时候,谁都看见他肚子里的那些神像。这些神像我看到过一次,它们非常神圣地、金光闪闪地、无比美好地、奇妙地向我走来,使我感到我必须五体投地地按照苏格拉底的愿望做。

  我们将这段文字放进柏拉图”洞穴喻“,就可以看明白苏格拉底之于阿尔西比亚德的意义。洞内的阿尔西比亚德,经由苏格拉底,看到了洞外的世界(爱智慧),这一眼让他明白,他之前所追求的(权力、金钱)都是虚无的无意义的。他在洞内寻找苏格拉底身上的东西(洞外的智慧),希望用美貌与苏格拉底交换“他的东西”。

  阿尔西比亚德将苏格拉底身上的东西看成与墙上的幻影一致,以为付出身体就可以获得。但是,洞内如何能够寻找到洞外的事物呢?苏格拉底身上不可能得到“苏格拉底的东西”,想要得到“他的东西”,只有变成苏格拉底,走出洞外。苏格拉底清醒地看到这一点,他说:

要在肉眼失去敏锐的时候,灵眼才开始烛照,你离这种状况还远哩。

  阿尔西比亚德转身看见了洞外景象,意识到墙壁上都是幻影,他体会到洞外的吸引力,却无法分辨出洞外的景象与洞内幻影有何本质不同,他成为了无法走出洞外的人,然而洞内已经永远无法寻找到他的幸福。这就是阿尔西比亚德的困境。

  再说回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人吗?

  当然是,苏格拉底当然喜欢年轻男子的美貌。阿尔西比亚德刚进来就说:

你为什么正好呆在这里?你不坐在阿里斯多潘身边,也不坐在什么逗乐的人和想都了的人身边,偏偏跑到这里最漂亮的人身边待着!

  随后又说:

苏格拉底到底是迷恋美少年的,总是围着他们转,向他们献殷勤。

  但苏格拉底与阿尔西比亚德在床上就躺了一晚上,阿尔西比亚德补充:

他不在乎一个人是不是美,对这一点看得很轻,轻到人家无法相信,也不在乎一个人是不是有钱,是不是有世人所看重的那些长处。他倒是把这些东西看得不值一文。

  苏格拉底喜欢年轻男子的美貌,他不是纯粹机械的、生理的人,但是马上他就会意识到,心灵里的东西是更重要的。这个过程不是一种压抑的、被迫的选择,而是自然而然的节制。

  哲学能带给人的,就是节制。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好,而节制身体的欲望。稍微联想到苏格拉底临死前,拒绝越狱。他将自己的生死看得并不重要,他知道重要的是“善”,他也知道,如果他逃走了,他之前所坚持的东西全部都会变成一个笑话,因此他选择赴死。从他的死亡我们可以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他身上节制的力量。

  《会饮篇》读后感(七):会饮篇的爱情梯度

  “感情有理智根本无法理解的理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人类,显然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这份快乐,也不能老老实实地接受,沉浸于感情所带来的欢愉中。就说说爱情吧。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不会有如此多的人在这个一秒钟轻易建立连接的互联网时代,对着各种类别的显示屏,抱怨自己是“单身狗”。也不会有人在拥有了爱情之后,再去以它的名义去背弃原来的所爱之人。

  爱情是如此的难得,爱情却又是如此的易逝。人类仿佛有着永恒的追求,二百万年来不断突破着极限。从能够直立行走,到如今的上天入地,探索时空。却一代一代地反复徘徊在爱情的神秘大门前,只留下了一串串赞美的诗与伤心的泪。好像谁也没有打开过这道门,即使打开过,也没有人说过那里面的答案是什么。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而人类又正好是一个刨根问底的物种。面对爱情这一纠缠困扰我们千百年的问题,我们忍不住用我们自然界最发达的大脑对其发起挑战的。理智,试图揭开感情神秘的面纱。轻视它的人需要知道其本质作为理由,深受其害的人需要知道真相抚摸自己的那颗心。

  这件事最初绝非今人所为,而是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一场宴会上就开始讨论的。宴会中一位参与者的学生,柏拉图,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了《会饮篇》

  狂欢与深邃的古希腊

  柏拉图的《会饮篇》因一场宴会而写成。因此应该先说一下这场宴会。

  这应该称得上是一场纵饮的宴会。根据《会饮篇》的记载,宴会成员亚尔西巴德烂醉如泥的进来,并吩咐堂倌要了一瓶三斤多的酒,一饮而尽,再叫人把它斟满,传给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马上一口喝干。到宴会的结尾,已经是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阿伽通,阿里斯托芬和苏格拉底还在喝酒。“一个大杯从左传到右,传来传去”。苏格拉底还在和他们辩论关于戏剧的话题。

  这无疑是一场酒的狂欢。事实上,这次宴饮也的确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会饮的实质,就是古希腊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习俗,人们在宴会上通过歌颂诸神和饮酒举行庆祝,一边观赏娱乐,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聊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以至于描写“会饮”甚至也逐渐成为一种受人欢迎的文艺题材。

  其次,这次会饮的目的,正是因为宴请的主人,古希腊悲剧家阿伽通庆祝自己的剧本获奖,邀请几位好友来加会饮。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解释一下古希腊的悲剧了。

  一般认为,古希腊的悲剧起源于对酒神的歌颂,悲叹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尘世遭受的痛苦,并赞美他的再生。而“悲剧”这一词汇的词源,大多数人们认为是“山羊歌”。因为酒神颂的合唱队披着羊皮扮演半人半羊的角色。

  古希腊人认为,戏剧具有教育公民的作用。因此,在古希腊,看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伯里克利当政时,开始发放戏剧津贴,改建露天剧场。至今在希腊,依旧可以看到能一次性容纳上万人的露天剧场遗址。在每年的春季,出现了大型的戏剧比赛。而悲剧,因为被古希腊人看作是高雅的艺术形式,所以最早的戏剧竞赛只能以悲剧的形式进行。一般的戏剧比赛,至少要持续几天。充满戏剧性的表演,大型的集会,对于希腊人来说是政治表达和文化生活再好不过的舞台了。

  因为酒,古希腊人有了狂欢纵饮。可这并不是古希腊人的全部面貌。同样因为酒,他们创造了戏剧,会饮,进行着思想的思辨,让言语绽放花朵,不断寻求着真理与本源,向深邃的哲学探索。

  如果说会饮篇需要有什么基石的话,最原本的基石就应该是古希腊人辉煌的文明,是不断探索的精神,是醉乡中的一阵阵深思。

  人生的目的

  曾经有人问哲学的目的是什么,有人回答,是幸福。

  会饮篇把爱情分为了四个梯度,而宴席上第一个位发言的斐德若,便把爱情架到了人生至高,终极的追求上。

  斐德若说:“爱神不仅是古老的,而且是最高幸福的来源。”

  这句话并没有说出爱情的本质,而是讲出了爱情神奇的作用。要理解爱情的本质要比理解它的作用难度大得多。的确,我们很轻易就能发现爱情是一系列感情中最复杂的。它往往不是一种单纯的爱,而是融合了很多其他各种各样因人而异的复杂感情。大体来说,就可以找出喜爱,崇拜,占有欲,对金钱地位的迷恋以及安全感。而人在爱情面前的不理智又让人对于这些本质的分析无法信服。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因爱情迷恋,欲罢不能,我们并不了解。但是我们可以实实在在看到感受到身在其中的人的沉醉与快乐,那种满足与幸福。

  这个世界从不缺少痴情男女。从地广人稀,书信一封需要几个月的古代,到一秒钟可以发送一百四十字微博的二十一世纪。古有严蕊舍身救夫,留下“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终有时,总赖东君主。”现代竟然有小三情妇因爱把贪污官员举报的爱情闹剧。可见不管是什么时代,节奏多快多慢,只要有活生生的人,就会有人动情生爱,甚至为此舍弃全部。由此可见,在他们彼时心中,爱情才是幸福的原因和条件。爱情,就是他们的终极目的。

  关于目的是非

  泡赛尼阿斯紧接着,非要盖过斐德若的目的论。他通过分析本质把爱情分为“天上的”与“人间的”。也就是“心灵的”和“肉体的”从而从道德的角度重新评价了爱。否定了只要满足幸福这一终极目的的说法。

  在他看来,无论同性的爱或是异性的爱,只要是追求道德高尚的,都是值得赞美的。以至于一切行为的本身无所谓美丑,美丑因”做的方式“的好坏而定,爱也是如此。

  抛开他大量的为古希腊男风的辩解话语不谈,单就总结出他这两个中心的思想,就感觉经不起推敲。

  首先,道德除了代表社会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外,还可以代表一类人,甚至个人的行为准则。所以道德本身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甚至可能是相反的。并且,更严重的是,所有的感情,没有优劣,只有真伪,轻重。把感情强放在社会规则中,并不能衡量其本身的轻重。

  再者,如果以爱情的起因来评判成熟发展后的爱情整体,是不可靠也不正确的。现代社会就常常有网友变炮友,炮友变男友,男友变老公的事情。凡事会有一个逐渐发展逐渐接受的过程。再以一个古希腊的例子说明。古希腊一位妓女,被控犯罪。在公民大会上,大家决定是否判处其有罪。当然,她可以为自己辩护。这时,她脱去了衣服,露出了自己美丽的胴体。在场的公民纷纷被其美所打动,认为她是如此的美丽,最终判处其无罪。

  难道,可以说在场的公民,纷纷因为被其肉体打动而不分是非吗?不,拥有如此强大力量,改变大家判决意向的早已悄悄升华到了对于美的欣赏与追求。

  第一个本质

  第一个关于爱情本质的论述,出自古希腊早期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之口。他给人们讲诉了一群肉球的故事。那是关于人类的前世与神的惩罚。

  最早的人分三类,都是一个肉球。有的是两名女性的结合,有的是两名男性的结合,有的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后来宙斯用神力把肉球一一劈成了两半,再由阿波罗缝好。于是,男男女女成了如今的这个样子。他们因为天生的这种缺失,于是只能去努力需找自己当初的另一半。

  这是阿里斯托芬口中一则上古的故事,同时,也是一则寓言。他指出了人类那种生而注定,与生俱来的孤独,以及那种寻找另一半的渴望。

  在他看来,人类是寂寞的,人类渴望寻找的,是自己的另一半,更是另一个自己。

  这倒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择偶时总要看自己的心意。也精辟的点出了我们那种永恒的,难以弥补的孤独,寂寞。

  想起一位居士跟我谈的一段话。他说:“人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心中的一个幻影。我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在脑海中编造了一个爱人的标准。当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相似的人,我们就以为爱的是她。其实,我们爱的只是我们心中的那些标准。”

  苏格拉底如是说

  抛去喝多了来的亚尔西巴德,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算是最后一位发言的。当然,也是全篇的核心。

  苏格拉底首先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导,说明爱情必有其对象,世界上没有无指定对象虚空的感情。再说钟爱者一定还有没得到其钟爱的对象。在他看来,爱情就是想占有所爱对象的一个欲望。这些观点开始看起来没有之前阿里斯托芬的观点高尚。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认为,爱神即不美,也不善。这看似否定了爱情的美好,其实是反驳了泡赛尼阿斯把爱情划分为“天上的”与“人间的”这一偏激苛刻的观点。

  至于这些思想的来源,苏格拉底苏表示是自己和曼提尼亚国的女人第俄提玛的讨论所产生的。他借助描述他们二人的讨论,对爱情的本质做了更为深入的解释。

  其实苏格拉底并没有比阿里斯托芬轻视爱情。因为在苏格拉底心中,爱情本身就是哲学的。因为爱情是善与恶,美与丑,以及各种相反事物的统一。在爱情中,各类相反的事物如太极的阴阳图一样彼此交融,失去了其简单的对立性,达到了一种更为精妙的境界。对于其感情发生的动机,苏格拉底进一步说明就是人类凡是善与美永远归自己所有的一个欲望。爱情目的在于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繁殖,达到不朽。人类会爱上符合自己心中美好准则的另一半,并且和她去繁殖,因此占有,继续制造美好,试图逃避死亡的约束。但苏格拉底对爱情的认识并没有止步于此。由于爱情是对于美的追求,所以,高级别的,发展成熟的爱情,其对象不仅仅是人,而可以是全部的美的事物。也就是说,人类的爱情最后可以升华,体现为对于一种高级状态——美的追求,而非简简单单的出现于迷恋肉体躯壳。

  以至于到最后,苏格拉底把爱情看作是深密教,是哲学极境的重要步骤。

  但或许,其实生物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繁殖。在没有复杂情感的昆虫身上,也有奉献生命与繁殖的本能。

  再或许,爱就是我们各种情感与欲望的综合体。无论它是什么,为它感动地人依旧会为它付出与追求,不为所动的人也可以继续不错的活着,只是少一些多巴胺刺激的感觉。

  至于爱情的本质,我远不如那些整天有时间思考问题,会饮中的古希腊哲人。我只是还记得周国平所说,性是兽性,艺术是神性,爱是兽性与神性的结合。可是我又想起佛洛依德认为:艺术来源于无处挥发的性欲。爱情到底是否如苏格拉底所说,是人的一种高级状态,是哲学极境的深密教,两千多年后人们依旧争论不休,充满疑惑。就此,对于爱情的探讨,截至到现在,依旧没有定论。

  《会饮篇》读后感(八):如果我们把爱搞明白了,大概就能搞明白世界上的一切。

  这是一篇《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论文。谈论爱欲的哲学家少之又少。其中,柏拉图的态度比较温和,更容易被我们从直觉上接受。

  我想说一句很无知的话:如果我们把爱搞明白了,大概就能搞明白世界上的一切。

  【摘要】《会饮篇》(或《论爱情》,伦理的)是柏拉图以对话体完成的关于爱欲的著作。酒宴上众人围绕对爱神的礼赞,探讨了关于爱欲的问题。本文围绕爱欲的存在,爱欲对美的追求,爱欲使人自我完善,依附、独立与自恋等问题,尝试对《会饮篇》进行诠释和补充。

  一、 爱欲并非错觉

  “只有相爱的人们肯为对方牺牲性命,不但男人,连女人也是如此。 ”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为,天地从不感情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叔本华认为,自然驱动人类产生欲望,并且欺骗人类使他们误认为自己受到爱情的驱使。“如果大自然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就只能通过让个体产生某种错觉,好让实际上只是对于种属有好处的事情,在个体的眼中变成了属于自己的好事。” 大自然要使人类种族完成繁衍生息,于是赋予人类性欲,还让人类认为性欲满足了自身的快乐。在我看来,这种性欲完全驱动论是片面的。

  按照叔本华的观点,当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伴侣的时候,自然附加在每个潜在对象身上的“力比多”是一样多的。那么为什么一个人只会对特定的对象产生怜惜、同情之感,只愿为自己的爱人放弃生命呢?

  弗罗姆认为,爱是对于结合的渴望。时刻受到死亡威胁的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于是,他们渴望结合。在有关 “吊桥效应”的实验中。实验者让很多男性走过一座看上去非常不安全的吊桥,然后让他们和同一位女性见面,结果有七成男性表示那位女性非常有魅力。男性把横渡吊桥时因为紧张所致的口渴感,以及心跳加速等生理上的兴奋误认为性方面的冲动,自以为对那名女性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人需要爱欲,并且能判断自己感受到爱欲(虽然这样的感受不一定准确)。人因为恐惧所以生出爱欲,这样的爱欲只是生理的错觉;人因为有爱欲而不再恐惧,这时候的爱欲就是真正的,源于对于美的追求而产生的。

  在叔本华看来,自然驱使男人尽可能多地“爱”不同的女人,使更多的女人有可能受孕;女人则应该专一地作为孩子的养育者与保护者。 那么我们可以用自然驱动来解释不忠,并使其具有合理性吗?人与动物不同之处,不只在于人类会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人类有道德。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应该将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优胜劣汰,对被淘汰者无需投以同情与怜悯 。如果人类社会和野外一样,只受到本能驱使,那么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无从体现了。

  二、 爱并非美,爱追求美和自身完整

  爱欲追求的是美,美是爱欲自身所缺乏的。爱欲本身称不上美:追求的方式美,它就美;追求的方式丑,它就丑。

  爱欲让诸事向有秩序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爱欲追求的是美,丑是不能作为爱欲的基础的。柏拉图借阿里斯托潘之口,道出了对于“两性吸引”的一种解释:

  “原来人这样截成两半之后,这一半想念那一半,想再合拢在一起,常互相拥抱不肯放手,饭也不吃,事也不做,直到饿死懒死为止。 ”

  人并非是出于性的需求而追求伴侣,而是出于自身完整的需求。在这一体系中,伴侣不是追求性愉悦的工具,而是自我的一部分。爱欲的表现,除了性欲以外,还有“对于任何源于缺乏的东西的追求。”

  情人的原则是爱人对自己既然表现殷勤,自己就应该在一切方面为他效劳;爱人的原则是情人既然使自己在学问道德方面有长进,自己就应该尽量拿恩情来报答。一方面乐于拿学问道德来施教,一方面乐于在这些方面受益。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追求自己所缺少的东西,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长处进行交换。在现实中我们观察到,漂亮的人往往并不会刻意追求伴侣的漂亮长相,智慧的人往往并不会刻意追求伴侣的同等智慧。他们自己拥有这样的有点,就不再需要通过到外部寻找。通过二者的结合,美丽者与智慧者都得到了自己缺乏的东西,超越自身的局限,成为更好的人。

  于是,有人穷尽一生寻找包含自己缺少的全部品格的另一半。可是,可能早在肉球被分开的时候,一个人的另一半因为失血过多已经死了。这个人如果怀着“一定要找到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的想法,可能终生不能圆满。如今世界人口膨胀,从概论上来看我们找到另一半的可能性在降低。

  人心中有这样的期望:我不能随随便便对一个人产生爱欲,这个爱欲的对象一定要是特殊的。那么,什么样的对象才能算做特殊的,足以担任“命定的恋人”这一名誉呢?人不希望自己的爱与是出于偶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中,主人公托马斯深爱特丽莎。

  “托马期从苏黎世回到布拉格后,开始想到他与特丽莎的结识只不过是六个极其偶然机遇的结果,总觉得有些不安。”

  托马斯不安的原因是,既然二人的结合是出于偶然,那么由此大概可以推出,如果是这些偶然发生于另一个男人与特丽莎,那么这两人也会像如今的自己和特丽莎一样幸福,没有什么不同。他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可以取代的”伴侣。

  总结来说就是,我们在世界上只有很小的概率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另一半;即使找到了,彼此也不一定是不可取代的。那么,在 “小概率”和“偶然”的夹击之下,是否还有寻找命中注定的伴侣?可以这样想,我的伴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和伴侣相互作用、相互改造,在共同生活之后,将对方塑造成新的样子,成为自己意志的一部分。这样一位包含在我的意志之中的伴侣,自然是最佳伴侣。

  三、 主体从爱欲中获取自我完善

  所有的爱都需要主体和客体这种二元性。在由爱欲发展出的亲密关系中,自然也需要一位对象。我认为,人从亲密关系中获取自我完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对方作为勇气的激发者存在于主体附近。二,对方作为缺少的自我,提供主体所缺陷的人格。

  人们要想过美好正当的生活,必须终身遵循一个指导原则:厌恶丑恶的,爱慕美好的。只有靠爱才能办到。

  爱人给人以困境中的羞耻感,因此爱欲使人正直。在这种情况下爱人的品性不会造成主体行为的差异:无论爱人是什么样的人,在遇到困境时主体都会不甘怯懦,进行神勇的反抗。

  两个暴脾气的人很难长期相处,两个性格怯懦的人却可以长久共存。这是因为,在矛盾产生的时候,暴脾气的伴侣无法为对方提供平复下来的途径,只能通过愤怒的爆发来完成情绪的纾解;而怯懦之人很难爆发愤怒。

  两种因素如果仍在冲突,就不能互相和合。

  比起这两种结合,互补的结合之所以更加美好,是由于二人共同参与事件,相互影响,最终以不激进且不退缩的和谐方式化解矛盾、增进感情。如此,将对方的个性吸纳自己的一部分,才能说是真正完成了自我完善。

  四、 依附,独立,与自恋

  “It is impossible to love and be wise. ” 人在常态下以一个社会化的形态存在。在少数情况下,例如吸毒,人可以短暂体会到自我界限的消失。 而爱欲也是使自我界限消失的方法之一。

  在俄尔剖冥府救妻的神话中,诸神放他离开阴间,并不把他的妻子还给他。俄尔剖只愿活着进入阴间,不愿用自己的生命交换妻子的生命。就是他扭头的一瞬间,“诸神看见他怯懦没有勇气。 ” 这样的结局很让人惋惜。在我看来,俄尔剖是有勇气的人,只是勇气不足;俄尔剖做出了奉献,只是没能做出牺牲。俄尔剖的自我界限并未消失,因此他对妻子的感情并不能称为真正的爱欲。“所谓发现,就是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亦即对事实真相的发现。 ”真相被发现的时刻,或许就是爱欲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的时刻。

  自我界限消失会给人带来困扰。在爱情之中,对方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是自由的。可是爱情会让人丧失自我。一旦陷入爱情,对方完全依附于你,不再是自由的了,也就不再可爱了,可能成为你的负担。《天龙八部》中,痴心的公子段誉对心上人许诺:“王姑娘,这一生一世,我是永远永远不会对你生气的。 ”对伴侣百依百顺,完全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与判断,这样的人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人了。

  “女人一旦陷入情网,的确很快就会忘掉她的自我;但许多女人无 法有真正的爱恰恰是由于她们根本未忘掉自己。 ”

  自恋者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他们无法抛弃自我。所有的爱都需要主体和客体这种二元性。作为主体,女人有受挫感:女孩还在很小的时候就缺乏第二自我(alterego)。对于男孩,他的第二自我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也就是阴茎。因此女人的自恋更加容易解释。从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认识到男女生理构造差异之前,女孩会因为自己身体缺少一部分二产生自卑。在成人之后,社会并不期待女人从事与创造、力量相关的男性活动,所以女性仍然无法对自己进行估量。沉迷于自身的女人认为,自己在统治着时间和空间,因而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她得到男人和幸运,名声和快乐的种种权利。

  五、 不朽

  所谓卑鄙的对象就是上面说的凡俗的情人,爱肉体过于爱灵魂的。他所爱的东西不是始终不变的,所以他的爱情也不能始终不变。一旦肉体的颜色衰败了,他就远走高飞,毁弃从前的一切信誓。然而钟爱优美品德的情人却不然,他的爱情是始终不变的,因为他所爱的东西也是始终不变的。

  人生总有尽头,爱欲却可以是无尽的。千年之前的诗人就曾吟诵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爱恨情仇比肉体更持久。

  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的感情是最令人羡慕的。在即将分别时,钱钟书先生写下“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在重逢时,他对妻女说出“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杨绛先生在爱人、女儿先后过世后写下: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

  爱人、女儿的生命依然逝去,但是由于杨绛先生对他们的怀念之情,他们的灵魂得以延续,可以说是达到了不朽。通过繁衍子息刻意追求不朽的人,可能会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从而希望破灭。但是通过在爱与中获得情感升华而达到的不朽,却是高尚而永恒的。

  我们常常见到身处热恋中的人情不自禁,痛失所爱的人不能自拔。事实上,爱欲并没有强烈到可以支配肉体全部行为的程度。有时候,我们通过强化爱欲所带来的情感状态,来转移注意力,逃避更大的痛苦。因此,通过研究爱欲的意义、爱欲的功能,我们应该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处理生活中的真实爱欲,有勇气,有追求,有担当。

  如何看待爱欲中的得失,用《会饮篇》中智慧者狄欧蒂玛的话作答再合适不过了:

  “由于是匮乏神和丰饶神的儿子,爱神处在这样的境遇中:他在同一天之内一会儿发荣滋长,一会儿枯萎凋谢,情况合适时又立刻重新活跃起来。它得来的又失掉,不断地流转着,所以爱若总是既不贫又不富。 ”

  《会饮篇》读后感(九):苏格拉底的爱欲

  本篇《会饮》的背景是庆祝肃剧诗人阿佳通得奖,众好友到家中聚会。聚会主题是赞颂的是艾洛斯(神),前面几个人赞颂的是艾洛斯神对人所带来的好处。阿佳通讨论的是艾洛斯神本身的美德和性质,即他何以给我们带来好处。可到了最后压轴出场苏格拉底,他先是反驳阿佳通:艾洛斯不是神,因为他爱欲美,爱欲智慧,这恰恰体现出他没有。这是他的出生决定的:他的父母是贫乏和丰盈,他是在阿芙洛狄忒出生那天投的胎,所以终身热爱美,需要美。

  他“介乎明智与没学识之间,有死与不死之间”,他属于天使,为神传达人的的祈求,为人传达神的旨意。这段对艾洛斯的描述,也是对哲人的描述。

  以上的艾洛斯作为精灵或神来讨论,以下的艾洛斯作为爱欲来讨论。

  (艾洛斯)爱欲是对“总是自己的好东西的爱欲”,而爱欲不死就是这种爱欲,为了达到这种爱欲,需要在“美中孕育和生产”,因为孕育和生产是唯一达到不朽的方式。在美中孕育和生产含有两层含义:性(后代),心灵(智慧,德性)。苏格拉底强调的是后者。一个人先要爱欲一个美好的身体(貌美的男童),由爱欲一个美好的身体爱欲所有美好的身体,由爱欲所有美好的身体爱欲美好的灵魂,由爱欲美好的灵魂爱欲美好的操持,再由爱欲美的操持上升到爱欲美的种种知识,最后爱欲美本身,一个无增无减,无生无灭的完全形相,从而完全舍弃了之前的那些爱欲。

  苏格拉底的爱欲犹如阶梯,对男童的爱(身体,灵魂)都只为找到最后的美本身,孕育出最终的真实的德性,达到不朽。也就是爱欲(艾洛斯)使人达到最终不朽,完成了对艾洛斯的赞颂。

  苏格拉底的爱欲偏重精神,他的爱欲是完全的“哲人之爱”。依他的爱欲观察苏格拉底本人,苏格拉底也正是一步步登上爱的阶梯,最终修炼出德性,达到不朽。

  《会饮篇》读后感(十):现代填词人笔下的爱是这样的

  姚谦说,爱是在深夜折磨你又让你舍不得放下的东西在我心上用力的开一枪,汪峰说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陈奂仁老师说爱只是怀疑,妒忌和游戏,认真你就输了。嗯,口是心非的人。刀哥:“爱就是我和我媳妇儿好好过一辈子”姚老师看起来对爱的话题是相当的上心,“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这句写的深得我心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wenzhaidaquan/328440/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 600字美文摘抄【4篇】 600字美文摘抄【4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为您推荐
  •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简·爱(JaneEyre),是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儿,年幼时被送到舅母加抚养,过了十年被歧视、受虐待的生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美文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 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欢迎品鉴!
  •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亦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