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三宝]《卢浮宫迷情》的影评10篇


文摘大全 2020-03-27 10:28:11 文摘大全
[摘要]《卢浮宫迷情》是一部由Laurent de Bartillat执导,西尔维·泰斯蒂 詹姆斯·提瑞 让-皮埃尔·马里埃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悬疑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 观后感

【www.anne5.com--文摘大全】

《卢浮宫迷情》的影评10篇

  《卢浮宫迷情》是一部由Laurent de Bartillat执导,西尔维·泰斯蒂 / 詹姆斯·提瑞 / 让-皮埃尔·马里埃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卢浮宫迷情》影评(一):孤独感

  片尾的原声听到第三遍,钢琴单薄之下的坚忍,延续了我大脑中无数观点的纵向延伸。我不断用眼睛看向窗外,我试图去体会透过watteau的深棕色瞳孔看到的和我看到是不是同样的情境,300多年前的法国,总会有的冷建筑还在,总会有的木本植物还在。我突然想到以前自己热衷的所谓以文化的目的去做的旅行。这石路李白登于此,这石凳苏轼栖于此,我乐此不疲的用双手去触摸那些石头的表面,企图感受数百年前洒脱的温度。就像现在用手边走边滑过路边的高墙,有没有谁的掌纹和我重叠过。

  艺术家总是有着孤独的气质,而我这样自认为很文艺的孩子也总爱沾染。我的偏执在于我喜欢纠结在电影的某一个人物或某一条线,剥离主题。我对watteau的爱情故事并不那么感兴趣,虽然艺术史系毕业的导演为此引经据典费尽心机。

  攫取我注意的是那个男人。除了名字,可以有太多的借代加在他身上来让看过电影的我们彼此相互回忆,街头艺人、哑巴、脑血栓死了的人、眼睛很漂亮的男人……watteau用白色突出小丑而弱化那双眼来粉饰孤独,在画中隐藏另一张画来埋葬爱恋,而这个男人的孤独感则是直白的,情感也是直白的。他患了“被迫自闭症”。他不能说话,他不能表达。或者他试图表达,用手势,用动作,但只看见对方不解的表情。于是他只能让双眼浸渍失落和孤立。扭过头去,不看她。

  其实寂寞不是主观,而是客观的。孤独感和理解无关,和爱情无关,和温暖无关。只是,我们存在于世界上,与独立的个体为单位,我们没有首尾相连,我们不是连体婴不是套娃不是锁链不是吸铁石。温暖会有的,爱情会有的,理解会有的,而孤独感也会有的。珍惜身边的人,知足就好。

  也许这是个莫名其妙的结尾,我说了,也许,理解会有的。

  《卢浮宫迷情》影评(二):与诺水有同感

  是写完我的评论才发现诺水看后和我的感觉有很多相同之处。虽然边写评论让我对电影的理解越发清晰。

  但仍有不解之处,比如为什么文森深夜要回去在街头表演?想来,越发确定文森并非爱着露西,比如在床边拒绝露西,回到街头表演寓意他不属于露西,也不想得到露西,他更属于艺术,他是华铎的信使,更亦或就是华铎自己。对了,这里想到镜头不停切换在画布和露西的眼睛之间,是不是她们真有些相似,连华铎自己也有些迷失,转世成文森的他,继续过去的方式暗恋露西,然而经过那夜近距离的接触让他发现露西不是夏洛特,暗恋终究无从释放,绝望的他只有回去街头表演,就如华铎当年只有用化名继续沉迷于绘画艺术中。最终他决定给予露西揭开画作秘密的线索,他不愿再掩藏他的暗恋,就借露西之手公诸于世人吧。最终,世间已没有华铎或是文森值得留恋东西,甚至连让露西看他最后一眼的必要都没有,就这样消失干净了。我现在开始怀疑导演有过深层的暗恋经历,否则不会刻画如此至深。

  在我的评论也忘记写道,从头我也没看出教授在有意阻止露西的研究。看到的反而都是客观的批评与真心关切。他批评露西是要露西找到评论的依据,而不是停留在感性的推理上;他总叫露西去他家探讨是因为他发现这个学生对于他投入了毕生的研究确实有兴趣有想法,他愿意与她有更细致的交流,而不是停留在教室里的只言片语的指导。他交给露西自己25年前的研究成果,就是让露西不要浪费时间在已发现的内容上。事实也是促使露西放弃研究她是谁,而是为什么是她,为什么都是背影等更深的方向上。

  另外,我看《小丑吉尔》,吉尔的眼神让我看到的是伤心,疲惫与被人们嘲弄的无奈。对于驴子的眼神的回答,我倒没觉得有什么高妙。因为,只要注意过很有灵性的动物的眼睛的人都能看到,他们的眼睛充满了人性,比如狗,马,驴,至少这些我都观察过。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称他们有灵性,或叫通人性。画中的驴让我看到了与小丑不一样的眼神。驴子的眼神是画面中唯一脱离开画面重心的,当人们都在注意小丑身后什么值得取笑的东西时,驴子的眼睛明亮而清澈很有神地向画布外看来,他和人群不同,他不关心嘲弄,他关心的是更新鲜的东西在画外。这是否寓意着希望。是否寓意着当时无奈的玩偶与无聊的世人,然而还有人清醒,他们才是未来的希望。然而用一个驴来传达或是自嘲清醒的自己,或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希冀那个还不存在或未被发现的人物的出现。

  《卢浮宫迷情》影评(三):一杯复杂的咖啡

  原来我是打算把它当成惊悚片看的,看到最后,心情非常的复杂,其中有女主一直苦苦追寻真相的心酸,也有女主与男主的爱情甜蜜,更有揭开真相后的五味杂陈。

  女主是一名艺术史研究生,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写一篇论文题目为《华铎画中的女人》,经朋友介绍选择了教授杜萨为自己的指导教授。教授早年也研究过华铎,但因一直关注研究而忽视了妻子,妻子选择了别人,不久却因病去世。从此教授不再研究华铎,对于女主也是百般挑剔,一方面因为自己早年的研究未能成功而帮助她,一方面又对她的研究重重阻挠,内心很矛盾。

  男主是一位聋哑的街头艺术家,每天站在女主打工的影印店外的街头。他的孤独忧郁、非正常的眼神,像极了《小丑吉尔》中常被人忽略的那只暗喻着画家自己的驴子,看尽世间繁华沧桑,看尽人情冷暖悲欢。女主对朋友说,他的眼睛非常迷人。

  男主可以读懂唇语。他给了女主一张自己儿时的相片,照片背景中大厅里的一幅画是欧本诺的《剧院演员群》。

  女主觉得华铎这幅画里有她所追求的的答案,向母亲借来洋装,并且当掉已逝去的登山家父亲的怀表,倾尽所有,买下了欧本诺的《演员群像》。她带着画来到嘉虹斯的工作室,让嘉虹斯帮她进行X光扫描。剥落表层后,这幅画果然如她判断,在欧本诺的画下,赫然就是华铎的一副从未展示与人前的画。画中的女子,有了正面的画像,正是女主一开始就怀疑与画家华铎有关系的女伶夏洛蒂。

  原来,当年的华铎,爱上了夏洛蒂,以她为模特作了许多画,甚至不惜以偷窥者的视角画了一幅夏洛蒂在演出时的画,想以此来打动夏洛蒂。但是,夏洛蒂并没有回应他,华铎不想再见到她,却又不忍毁掉作品,就取了欧本诺这个假名,把那个深爱着夏洛蒂的华铎覆盖了。

  女主终于找到了一直苦苦追寻的答案,这时,男主早就因为脑血管爆裂住院,女主陪伴了他几天之后就离开去买了画,再研究,等到一切都结束了,女主回到医院,却听到男主前晚因脑出血去世了,并且已经下葬,最后一面也见不到了。女主伤心欲绝,悲伤地离开了这个城市。 

  :男女主角第一次正式一起走的时候,男主曾经让女主从下水道口往下看,下面流动的水曾经是毕耶河,在巴黎流淌,如今却成了地下水。女主在男主家里发现的照片,有很多都是男主小时候的毕耶河,现在的毕耶路就是曾经的入河口。男主也一直在寻找着一样东西,就是曾经的毕耶河。

  《卢浮宫迷情》影评(四):我之所见

  据说,这部作品的前期准备历时近十年。

  导演Laurent de Bartillat,以专业研究者的视角,编撰(或推理)出了眼前的这个故事。

  华铎,17世纪洛可可画风的代表人物,欧本诺,同时期一位籍籍无名的画家。然而,在华铎的遗作中,欧本诺的《疯狂》,却作为画中画出现。主人公露茜——艺术史研究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挺不容易地投身于指导教授杜萨的门下。

  在执迷的探究之旅外,一位神秘的聋哑的街头艺术家文生闯入了她的生活。他的孤独的忧郁的非正常的眼神,像极了华铎名作《小丑吉尔》中常被人忽略的那只暗喻着画家自己的驴子,看尽世间繁华沧桑,看尽人情冷暖悲欢。

  她一步步地接近华铎与欧本诺的谜底,却茫然于对文生的似有若无的感情。

  杰森家中的一帧旧照,给了露茜通向答案的新思路新线索。她借来演员母亲的洋装,当掉已逝去的登山家父亲的怀表,倾尽所有,买下了欧本诺的《演员群像》,剥落表层后,呈现出的竟是未署名的华铎的真迹。

  原来,当年的华铎,爱上了一位演员,以她为模特,作了许多画,甚至不惜以偷窥者的视角。但是,这份思恋没有得到回应,因爱成恨,他不想再见美人的笑靥,却又不忍毁掉作品,于是,选择了以欧本诺的名字“覆盖”。

  成功地证实了一切的露茜,似乎并不开心,文森,因脑出血故去了。而他最想见她的时候,她正坚定地走向自己“探宝”的终点。她有些厌倦了,她要回家去了。

  其实,文森也是一个正在寻找的人。它叫毕耶河,曾经在巴黎流淌,如今却不见踪影。1875年后,因河水污染严重,加之巴黎地下水道整治,毕耶河被深埋于13区的腹地,曾经的入河口,就是今天的毕耶路。而他,是属于毕耶河的。

  我们活着,向前,向前,向前,用尽气力寻找的,不过是自己的回程。

  在MS官方的剧情介绍中,有这样的段落——

  “《丑角吉尔》一画中,藏有可怕的爱情魔咒,如若有人探知,必将受其诅咒。杜萨就曾因投入对华铎名画的研究而痛失爱人,他深恐露茜会如同自己一般,踏上被诅咒的悲惨命运。然而,执著的露西并不相信这些神乎其神的传说,她不顾杜萨的反对,继续追寻着华铎画作背后的真相。

  “一天,她在左岸的咖啡馆意外邂逅了聋哑的青年艺术家文生。一见钟情的二人,迅速地燃起了爱情火苗……真相抽丝剥茧般显露出来,当露茜就快揭开这个隐藏在艺术殿堂里超过300年的世纪秘密时,传说的‘爱情诅咒’却不会轻易放过她和文森……”

  听起来蛮惊悚的。真相如何,看完后,我才知晓。

  所以,我的这些文字,亦不必看,你的答案,在你独自观影后的脑海深处。

  喜欢另一个译名——《我之所见》。

  喜欢露茜的演员——在《玫瑰人生》中,她是Piaf的女友。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说法:真正的巴黎女人,瘦小而坚硬,比如杜拉斯,比如Piaf。此刻,可以再加上,比如Sylvie Testud。

  喜欢文生的演员——詹姆斯·瑟莱,查理·卓别林的外孙,32岁时,凭借滑稽剧《汉尼顿交响曲》,赢得了在法国最有声望的“莫里莱斯”戏剧奖中的四项大奖。据说,整剧没有一句台词,就像他在本片中一样。突然想起歌德说莫里哀的话:“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卢浮宫迷情》影评(五):画中有话

  最近因为对油画有兴趣,也无意中看了好几部与油画有关的电影。关于这类电影,最早要从《达芬奇密码》算起,当时对油画、宗教等等都不甚了解,而且那部名片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所以看过也就看过。

  今年看的许多小制作影片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波兰片《盗起达芬奇》以及这部法国片《罗浮宫谜情》,为我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一幅幅油画背后的故事。

  刚看完这些影片,让我急于想找到答案的是影片中的故事到底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他们都围绕现实中存在的画和画家展开故事,这些画中的故事,在电影中有的用来表达爱情,有的用来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有的用交织着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让我再看这些画时,带着不同的情感,从电影故事中带出来的情绪。想到这里,我就不再去深究故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它要给我们的是一颗用来分辨美丑善恶的内心,是对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单纯渴望。

  另外,我不得不佩服西方油画带给人的震撼力,是国画所缺少的那份真实感,这也是我对油画感兴趣的原因。一个画中人物的眼神或一个手势就能被大众读出不一样的东西,也因此给了电影制作人不同的灵感,给我们呈现出一道道美的盛宴!

  《卢浮宫迷情》影评(六):完美如是说

  这是一部每一个镜头都近乎完美的电影,即使它有一个词不达意的中文译名,一段哗众取宠不知所云的内容简介,并且被分类在惊悚的目录下——虽然我承认当初下载它就是因为这个分类,让我以为这是一部类似卢浮魅影的片子——它却大大地给了我一个惊喜。

  露西这个女子,让人很有忍不住想要一把抓住她说个明白的冲动。军绿和米色的风衣,鹿一样的眼神,她看书,喝水,走路,倔强,清新。她探究华铎画里的背影,寻找华铎和欧本诺的关系,带着华铎的眼睛去看法兰西的天空,旧房子。她当掉了父亲给的怀表为了拍下欧本诺的演员群像,最终发现那里隐藏着华铎从未发表的作品。她还是终于找到了华铎隐藏最深的秘密,但是与此同时,文森特也离开了。

  没有文森特,恐怕这个秘密就不是露西能够发现得了的。文森特就像是小丑吉尔从画里走出来,走到法兰西的街头,站成一座真人雕塑。James Thierree怎么可以有这样的眼神。简直可以看到人心里面去。在医院,文森特看着露西的背影,直到露西回头,而文森特被护士架进病房,那眼神不是吉尔,还能是谁。

  杜萨则是个矛盾的“父亲”。他渴望这个秘密,又害怕这个秘密,向靠近,却又不得不远离。他给露西线索,却又后悔,阻止她前进。

  这是我这一年来所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每一个镜头的虚实和色彩都如此完美,军绿的大衣橘红的墙,灰色的砖深蓝的铁皮门。那段总在恰到好处响起的钢琴solo,在街头的咖啡馆,在无声的酒吧,在午夜的办公室,让这部对白极少的影片,丝毫不让人觉得沉闷。

  导演和编剧用完美的手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几百年前的关于爱情的悲伤故事。即使远远的,即使卑微着,还是爱情。

  一切,只关乎What your eyes have seen.

  .s.讲故事不难,难的是把没有故事的故事讲出来给大家听。不客气地说,我又一次深刻体会到了现在中国电影与欧洲电影之间的距离。记得上一部让我有如此体验的中国电影是马俪文的《我们俩》。

  不需要九寨沟的神奇美景或是万人黄金甲满地黄花,电影,一样可以美到极致。

  《卢浮宫迷情》影评(七):情咒~卢浮宫谜情(What My Eyes Have Seen)

  故事说的是一个一边在一家影印店打工一边读艺术史的女研究生露西,在研究“雅宴画家”华铎(Antoine Watteau,1684—1721)的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总是只有背影的女子,由此她开始探索研究,希望找到此女子与画家的关系,以及为何画家的画中,她永远是背影的答案。

  为此,她选择了十八世纪艺术史教授杜萨作为自己的导师,未曾想,杜萨在帮助她的同时也矛盾地阻止着她继续她的探索和研究。

  在研究华铎的过程中,露西与她工作的影印店外的街头人体雕塑艺术家文森产生了爱情,影片中,两人是一见钟情。文森是聋哑人,可以阅读露西的唇语,甚至“心有灵犀”地在将介绍自己的儿时相片中,提供了一位名为“欧本诺”的画家的画——“剧院演员群”。

  露西与文森的爱情道路并不是坦途,当文森跪下给露西脱下脚上的高跟鞋,文森的那双忧郁的眼睛实在很动人。爱情,是怎样的魔力让一个聋哑的男子心中产生那样的痛苦,无法表达,甚至无法施与?

  在露西睡着之后,文森在露西一片狼藉的房中慢慢,从地上找到了一个剪报册。从中,他看见了她父亲——一位登山家失踪的新闻报道,关于她那个舞台剧名演员母亲的报道,以及露西那些表情画,也看见了她研究华铎的各种图片,我认为,出于自卑,或者天生的悲剧气质,文森在那个深夜回到了他平素白天才会去做街头人体雕塑的地方,站立。而手势,宛如华铎的那幅名画——“吉尔”——也就是“小丑”。

  我还不会截取高清DVD压缩AVI的屏,我只能靠语言表述我的所见,这也是片名——What My Eyes Have Seen——我想,这就是这位历时九年才完成此片的导演用这样名字的目的所在吧。虽然说有人抗议不该使用《卢浮宫谜情》这样煽情的名字吸引观众,我还是觉得若是能将这样的好片子介绍给大家,首先使用这样的煽情名字还是可以的,因为,真爱这样片子的人,会自己去探索,并且,理解这片子的真正意义的。

  因为这种我说的“悲剧气质”或者是“自卑”,文森站在街头,因突发脑血栓住院,露西有此开始才从文森给她的那张儿时相片着手,发现了相片中那张属于一个叫“欧本诺”的名不见经传的画家的画与著名的洛可可艺术——“雅宴画家”——华铎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影片的“惊天秘密”——

  欧本诺并不是华铎公布过的仅仅是朋友,不是带着华铎寻找灵感而进入剧院认识那个华铎单恋女伶的朋友,欧本诺就是华铎本人的笔名!

  他因为单恋失败,而将自己化名为欧本诺,并用次名字,将他原本想烧掉的那些取悦女伶的画重新用新画覆盖,并在上面下了自己的诅咒。诅咒得到他画的人,失去爱人。

  爱情,或者说是情咒,在此带着露西走进了揭开谜底的道路,同时,也将他们的爱情,指向了宿命。

  为了得到文森相片中的那副欧本诺不太出名的画,露西当掉了父亲留下的家传名表,向母亲借了一身礼服,跑到比利时,花了大约九千欧元吧(荷兰语我听不太明白,片子是法语版的,繁体翻译,我只是猜测的价格),购回了文森给她相片中的欧本诺的画。

  当她带着画来到好朋友和同学嘉虹斯的工作室,让嘉虹斯帮她进行X光扫描,开始嘉虹斯不肯,最后,嘉虹斯还是帮她,在嘉虹斯扫描的过程中,心力交瘁的露西,睡着了。

  当她醒来,经过嘉虹斯的名画剥离复原技术,谜底已经揭开,果然如她判断,在欧本诺的画下,赫然就是华铎的一副从未展示与人前的画,画中的女子,有了正面的画像,正是那位露西怀疑与画家华铎有关系的女伶——夏洛蒂。

  谜底揭开了,但情咒却没有逃开。那些斑驳龟裂的油彩背后,似乎永远传递着画家的诅咒:

  文森在医院里死于血栓发着。而露西因为忙着追踪那副画,而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

  而露西的导师杜萨教授所以非常矛盾地一会支持她一会打击她,也因为研究华铎而失去了妻子。

  据说爱情道路与华铎一样坎坷的萧邦收藏过华铎的画。

  这部据说为卢浮宫唯一认证的影片,已经成为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教材。

  影片得到卢浮宫的支持,是真品拍摄,特别是那副《小丑吉尔》,这幅据说在法国人心中超越了《蒙娜丽莎微笑》的画,是印在卢浮宫藏品介绍首页的。

  这就是吉尔。少女时代看过它,当时,只是感觉到一种哀伤,从而不喜欢,就像很多西洋名画给我喜欢和不喜欢的感觉都来源于当时对画的“无知”,至于以后慢慢去探索,那是后话了。

  现在看看吉尔(点击图片可以看见大图)吧,你不觉得这眼神,这手势,还有那驴的眼睛,多么地让你心灵感觉战抖吗?

  作为洛可可代表画家之一的华铎,其画必定带着洛可可艺术的那种奢华细腻,但,唯一这幅打破了洛可可艺术只表现贵族生活的画中,带着悲天悯人的哀愁,那双驴眼中,有种透视人生的悲欢以及人世间悲欢的怜悯。

  而在我眼中,文森扮演的那个街头的人体雕塑,何尝不象这小丑一样。若是你看片子,请注意一下他在与露西幽会之后,与深夜站立街头的那双手,那么像吉尔。看看上面的吉尔,看看影片中文森的手,你不得不感叹爱情,不得不感叹导演对这段有近四个世纪的名画的解析。

  西方,小丑是让人开心,同时也是后来的平民文化——所谓民主思想所欣赏的那种——值得尊敬的角色。

  ————————————————————————————

  我觉得没必要去确定导演编出来的那个“欧本诺”是否存在,实际上,导演并非在拍摄一部惊悚片,他在拍摄的是爱情片。

  导演编出来这样的故事:

  华铎因为追求夏洛蒂而遭到拒绝,从而在自己的画中下了情咒,诅咒天下的有情人不能白头到老。

  所有的根据都有,不仅片子中,萧邦就是证据之一,但,重要的是爱情到底怎么了?

  露西和文森的爱情,因为他们彼此的健全和残缺。

  杜萨与妻子的爱情,因为杜萨投入研究冷落了妻子。

  萧邦呢?故事很多了。

  爱情,真是有魔力一种诅咒,能通过它考验的人,其实,真是很幸福。

  嗯,最后的话,若是你希望开始踏入西方艺术史,特别是法国艺术史,这个可以好好看看的。如果有机会我会买一张DVD来藏着,慢慢欣赏,慢慢品尝。

  全文件: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150117&PostID=15817073

  《卢浮宫迷情》影评(八):用眼睛去看

  虽然亲眼看过的名画不少,但从没有以那么执着的眼睛去看。每幅画都在讲述一个故事,讲述作者的心声,埋藏了很多不能说的秘密。眼睛,就算画里的人的眼睛也在传递着某种情愫。甚至在匿名画作下还埋着另外一张真实的画,真是不可思议。这样的爱真是卑微啊!在几百年后,通过画留下来的蛛丝马迹去找出作者的秘密,像不可能的任务。还好!巴黎保存的相当完整,要是换成中国,什么都找不到,都拆了。

  我还是不能理解lucie和vincent那短暂的关系(是爱情吗?)。没有言语上的沟通,只是眼神的交流和肢体语言。这种说不出的情感的交流,大多又是个人的悸动...这种确定又似不确定的关系,多么微妙!特别是在医院的最后一次见面,如果能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会说什么呢?那个眼神又代表什么?好想知道剧本里的潜台词到底是什么!

  《卢浮宫迷情》影评(九):轮回的双眸

  在看电影前读到简介,以为会悬疑惊悚,结果一口气看下来,确实就是部文艺片。这部文艺片很抓人,可能人们对于神秘的事物总有种与生俱来的迷恋,仿佛是为了印证自己而热衷于解密。

  有人不待见露西,因为她的孤僻和执拗让她失去了太多;但我倒觉得她的这种执着和认真很吸引人。其实我们都并不重要,对于亲人、爱人、朋友也都是一个过客,露西之于文森也不过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执着的找寻,就像露西之于华铎的画作的探索,文森之于毕耶河的找寻,也许这才是支撑他们活着以及前进的动力。

  看到露西解开欧本诺的《演员群像》的谜团时,我想露西和文森终于也能有一个结局了,会不会是王子公主式的开放收尾呢?所以结尾给了我一个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回答。

  有人说文森是华铎的转世,其实他是多少疲惫、寂寞、浓情的人们的化身,那孤寂、深情的双眸穿越过几个世纪,从没有停止过出现,也终将进入下一个轮回。

  《卢浮宫迷情》影评(十):没有什么爱情魔咒,只有爱情的力量;沉睡百年的暗恋终不愿被掩藏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非常吸引我。不知道为什么。眼睛一刻也不愿离开画面,生怕漏掉一句对白。有点像悬疑侦探片,但又那么生活,像发生在身边;看似平实地展现生活,但又疑点重重。看前对他一无所知。看后觉得是很有想法的人拍摄的。赶忙网上搜索影评,可惜没有得到更多答案。基本都停留在表面又看似玄乎的总结上。就在此留下自己的一点感受吧。

  影片通篇都有点压抑(不知这个词是否用地准确),暗恋女主人公的街头哑巴艺人;总是持否定态度,一脸阴沉的导师;一面承受被导师打击的研究积极性,一面又面对生活经济上窘迫的女主人公;哑巴深沉的爱情以为会被一场火热的献身而变得明快,而哑巴兴趣不在此,而是用行动——一张旧照片,帮助爱人走出研究的困境;然而此时命运之神却安排他被病魔吞噬;从直接指向死亡的昏迷中苏醒,虽然让他看到爱的人最后一言,却未留阻爱人追寻古画谜底的脚步;难道这就是华铎爱情的魔咒:他没能用画作赢得爱人的心,从此让爱人的脸永远消失在画布中;研究他超过25年的老教授为他失去心爱的人;女主角虽然揭开了这个掩藏了三个世纪的谜团,却也没能逃脱爱情的魔咒,连爱人死去最后一面的没能见到。

  影片看过后留下太多谜团,或是我看不全懂。街头艺人文森的身份是什么?镜头不断切换他的脸与画作中男人的脸,还有女主人公的眼睛和小丑吉尔的眼睛都暗示了什么?难道是新一段暗恋悲剧?哦,是的没错。包括画中那条河也依然在现在的巴黎地下流淌。越写越明白了,似乎这一切都寓示者华铎爱情的魔咒。这个哑巴艺人不就是再生的华铎,来去匆匆,神秘无语,似乎爱着主人公,但却无意身体的诱惑,只为带来神秘的指示,指引着女研究生去揭开他掩藏了三百年的秘密。他不再想沉默,他终于想让世人都知道他曾是那么爱着女伶夏洛特。写到这里开始觉悟,原来没有什么爱情魔咒,老教授的失败是因为华铎没有觉醒;哑巴艺人对女研究生也不是什么暗恋,女研究生对他也还谈不上是爱情,他只是个使者带来华铎的暗示。华铎只是借着女研究生之手完成了自己心愿。

  影片看完意犹未尽,原来多么希望故事再继续,可是经过上面的回顾反思之后,豁然才发现到此故事已经没有了继续的必要。

  多罗嗦两句。故事看似平铺直叙,但情节紧扣,引人入胜。非常生活化的场面却不失悬疑巨制的扣人心悬。可见导演的功力不凡。力荐力荐。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wenzhaidaquan/322768/

相关阅读
  •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 600字美文摘抄【4篇】 600字美文摘抄【4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为您推荐
  •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简·爱(JaneEyre),是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儿,年幼时被送到舅母加抚养,过了十年被歧视、受虐待的生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美文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 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欢迎品鉴!
  •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亦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