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师手记2]《催眠师手记》读后感10篇


文摘大全 2019-12-07 22:07:09 文摘大全
[摘要]《催眠师手记》是一本由高铭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 0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一):催眠无处不在 读后感

【www.anne5.com--文摘大全】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10篇

  《催眠师手记》是一本由高铭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一):催眠无处不在

  催眠无处不在,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确定,你已经被催眠。

  感谢作者的签名赠书。翻开书的扉页,潇洒的签名映入眼帘,心里对作者多了一份喜欢吗,喜欢他对读者的尊重。也喜欢这本书亦真亦幻的感觉。

  开始没以为会是真实的案例故事,虽然封面介绍是心理推理记实档案,但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有那些离奇的经历,或者怎么就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了。不过当读到一个初中生以有女鬼为借口,不去上学的时候,我真的信以为真了。那个孩子,因为过目不忘,因为他的出色,融不到他生活的圈子里,于是他选择了读书,逃避。这个时候我确信作者的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了。虽然后来懂得,这是作者巧妙的写作让我产生的错觉,但还是宁愿相信。

  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是里面的心理分析,或者说是“我的搭档”这个人物。他那清晰的思路,理智的分析,面对金钱的执着,适当准确地点播,还有他桀骜不驯的表现都那么有特点。塑造出这样一个人物,不能不说作者是成功的。相反,本书的名字是《催名师手记》,但里面的催眠师却是一个十足的配角,他成为了心理分析师的帮手,催眠只是辅助,只是验证一下心理分析师的推理是不是准确到位。因为在催眠的时候,心理师就坐在被催眠者后面,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可以透过催眠过程中的表现,来分析事情的成因。催眠加谈话分析,使得来访者探求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当掩卷那刻起,我的心里也回归到现实,我知道这本书有原型,但作者绝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

  下面是几点想法:

  首先,本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很离奇,现实中的心理问题者不会有这样集中的矛盾体现。这点可以知道这不是纪实,而是小说。

  其次,心理问题严重者不可能短时间内搞定。怎么可能一、两次后,问题就解决了?很欣赏心理师的一些话,问题原因找到后,我们只是辅助,真正改变的还应该是当事人自己。是啊,真正起作用的永远是内因。

  最后,作者创作了很多都是成功的案例,一次失败都没有,无所不能。给读者的感觉是只要到他这里来,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能有一两个失败的例子,真实度可以提高。

  小说能吸引人的应该不多,作者能独辟蹊径,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独特的写作手法来进行创作,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催眠师手记》以一个催眠师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已经被催眠,你不得不承认,因为催眠无处不在。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二):由伪纪实类向悬疑小说类的进化

  一直很钦佩那些能写出2本以上高质量小说的作者,这点有些像是好的演员,很多演员其实就是本色出演,戏路就是一个类型,演任何人都是一个模子,这类演员非常常见,这个也是我们所说的戏路。所以成为伟大确实相当难得,比如安东尼霍普金斯、凯文史派西、杰克尼克尔森、梅丽尔斯特里普等。

  和上述的一样,很多很出色的作者往往也是毕全身功力于一书,之后就质量阶梯样了,当然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但要成为伟大,需要有自身的突破。

  高铭是个好作者,尤其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部绝对出色的伪纪实类小说,一炮打响。但之后也如同其他的很多作者一样,在圈子里,在这个俗不可耐的圈子里,人会“进化”,所谓进化,未必是趋优,其实是趋于适应,这点和农产品一样,我们常说这个XX没有以前味道好了,其实就是生物本身的一种进化而已,它们变得越来越适应自身环境的生存了。

  《催眠师手记》很明显的标注上了短篇小说的印记,这就是一种谈不上是好是坏的进化,能感觉到作者的某种转变,在还要努力维系自己风格的基础上加入商业元素(书中的拍档一角就是),但个人感觉比《天才疯子》一书质量下降不少,《天才疯子》有才有气,《催眠师》有才无气。

  另外,近来比较关注出版社,很多出版社=所出版书的质量,国内能真正做到小而美的出版社非常少,或许出版行业需要有几个先行者出来颠覆了。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三):《催眠师手记》心理解读,直击人性

  问世间什么最难懂?有道是古往今来人人皆知:人心难测海水难量。毕竟叩开他人的心房,走入别人的内心世界,着实充满着魔幻和不可思议的色彩。假如谁能真正地具备这些能力,谁或许也就可以成为一个让众人顶礼膜拜的圣者了。尽管貌似不可能,但是某些独特身份职业的人群却正在利用着他们的神秘手法实现着这些不可能。

  这里就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些描述催眠的独特案例吧!一睹最新推出的国内第一部心理推理纪实档案----《催眠师手记》,让我们共同寻踪索影,赏析催眠背后的神秘所在。

  《催眠师手记》一书记录着的自然是关于催眠师的故事。作为一种职业的催眠师,他们的手记之中自然保存下了众多不同寻常的话题和故事。带着某些的好奇,某些的探知心理,读者可以逐步走入此中由一个个的案件编织而成的作品。在这里,你我会发现催眠实则并没有我们以往想象的那般遥不可及;在这里,你我会发现催眠实则更在于牢牢把控着被催眠者的心理动态;在这里,你我更会深深地折服于催眠师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循序渐进的引导;在这里,你我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到关于挑战心理底线的灵魂唤醒。作为一部触及新兴职业催眠师话题的书作,此书很是强而有力地为众多的读者揭开了催眠背后的真相。

  通篇地阅读,身为读者的我从中感受到了无比强悍有力的心灵震撼。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催眠师“我”的形象出现,确保着书外读者阅读的过程那种近距离般,感同身受的影响。那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接触,那种潜移默化的逐级递进,那种透过现象发掘本质的细致揣摩,那种淋漓精致的精彩剖析-----第一人称的“我”,助手和患者之间,对话形式的每个案件讲述,极有层次感地表达和透露着催眠的真实奥秘。所谓的催眠没有法术,更没有神秘色彩,相反的是更是掌握着催眠者和被催眠者彼此信任基础上的内心互动。故事之中的患者很多都有着极大心理问题,类似于最初的千手观音,类似于随后的黑暗中的隐藏者,类似于完美谋杀----一各各故事背后有着太多的隐情和不为人知的真相。但是就是在催眠师的心理引导下,这些心理患者逐步解开着心结,认识着真我,找寻到了苦恼的根源。尽管俗话说人心叵测,但是任何事物又有着因果的关联。什么样的因,结了什么样的果。催眠只是一种手段让你必须直面真实的自我。也许为了自我保护,也许为了逃避责任,也许为了展现自我,太多的人们身不由己地沉迷于伪装自我,更迷失了自我。寻求催眠师帮助的过程中,实际上更是他们在矛盾,绝望,挣扎,迷失,压抑,愤怒,嫉妒等无法得以宣泄中的不断自我突破。换言之,饱受情绪的折磨,实则内心深处的压抑和伪装。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的过程更是让自我不断沉沦而迷茫。

  透过《催眠师手记》,其中的内容真真切切地将众多的案例汇聚一起铺陈于读者面前。心理解读,直击人性,真实再现,灵魂震撼这便是《催眠师手记》内容最佳的诠释表达。一读此书,书外的读者或许在感受和领略催眠的神奇功效时,更触类旁通地感悟正道的所在。既然压力无法避免,那么我们不应隐藏内心去逃避。我们需要做的更是犹如催眠师般地让自己的灵魂重新定位,释放内心的疲倦,让身心得以真正的自由。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四):见证者or真理的触碰者?

  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孩跳楼自杀,源于她对世界似乎看的太清楚了......

  你从小到大听说过无数个描述,描述人类的伟大之处——我们的出现,改变了这个世界,我们削平高山,制造出河流,堆砌出高大的建筑,创造出辉煌的文明。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彻底消灭掉一个物种;如果我们愿意,我们也能挽救某个即将被自然淘汰掉的生灵。我们位于食物链的顶点,藐视着其他生物,我们可以不因为饥饿只是因为贪婪而去杀戮,我们还可以带着一副慈悲的表情赦免掉某个动物的死刑。我们几乎是这个星球的神,我们创造出的东西甚至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需要。这就是你所知道的,对吧?我们是多么了不起啊!但也正因如此,我之前所说的才会刺痛你。这么一个伟大的物种,居然一切行为都是被操纵的?而且还是被那些渺小的、卑微的小东西?这让人...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假象,而我们就生活在这种假象中。我们并没有进行任何真正的创造,所以我们也没有过任何突破,我们和执行程序的电脑一模一样,就好像电脑不会明白自己正在执行程序那样。’‘唯一不同的是,我们非常坚定地相信人类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

  “我觉得她不是不正常,而是过于清醒了。”

  里面有众多关于被心理折磨的故事。催眠师和心理分析师就是做了解读工作,很危险,并不好玩。

  世界上什么最恐怖,人的内心,专业术语潜意识。试图解读,就像亲自经历一幕幕灵异恐怖的镜头。无休止,无尽头,或许自己也会深陷其中。

  如何看待这类作品,至少书中我了解的部分内容是真实。没有经历或访谈,是没有如此逼真的文字。这类书籍是在探寻人心或灵魂的本源,越接近事实,越危险!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五):真假何妨

  看到豆瓣很多人评论,说很虚假,骂作者,感觉特别可笑,真的假的,自有分辨,何必口吐恶言,出口伤人。

  不论是这本书亦或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都是很引人入胜的书籍,文风以及故事内容都很吸引人,看了便会想一直看下去。

  管他这本书是真是假,能够引发你的一些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这便是一本好书,本就众口难调。

  书籍的包装、 宣传、噱头,不过是出版商为了多赚钱的造势手段而已,又并非作者本意,何苦连累作者。

  连这点道理都不懂,还来看什么书,买什么书?找一些语言晦涩的外文书籍更适合你们。

  呵呵,反正那些书上面的噱头与宣传哪怕牛皮吹到了天上去他们也看不懂 正好可以自我催眠:这是一本和我胃口的好书。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六):走进潜意识世界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催眠的书籍,在影视作品中也会经常看见被催眠的人进行各种古怪的活动。但这些作品,要么太过理论专业,让接受者不能对催眠的运用有直观认识;要么就是拿“催眠”当噱头,用些浮夸的表演夸大催眠的效果或者利用催眠技术实施犯罪,满足人们的猎奇心。

  在这里我要推荐一本让普通读者了解催眠过程和释梦过程的一本书籍——高铭的新作《催眠师手记》。

  《催眠师手记》可以算是一部小说集,在小说集中“记录”(作为小说作品它必定有所虚构)了十几个催眠咨询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向人们展示了催眠师和心理分析师如何在“接案——摄入性谈话——催眠——录像分析——释梦分析——再催眠或门诊咨询——解答梦寐”这一全套过程中进行的具体工作。

  首先,再一次强调,催眠绝不是狭义的催促人睡眠,睡着了不是催眠状态,睡着时做梦才比较靠近被催眠的状态。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们接近潜意识的状态有口误、自由联想、梦和催眠,这四种情境的共同特征就是在机体功能高度放松,注意力集中回归人体脑部的状态,通俗的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神”状态,所以被催眠的人不是睡着了,而是他的意识层面的注意力被剥离,而潜意识世界里的驱力得到了释放和表达的机会。

  我对催眠有所了解,但我不擅长给别人做催眠,就像小说中的“搭档”,他精通心理分析并且很有天赋,但他自己并没有相关的技术能力让自己直接通向来访者的潜意识,所以他找来了小说中“我”这个专业的、遵守职业操守,仅仅对“挖掘出那些埋藏于内心深处的东西”这一工作负责,而不受功名财富影响的催眠师进行合作。作为催眠师的“我”和作为心理分析师的“搭档”,两个人分工明确,分别执行自己领域内的职能,催眠师负责利用催眠技术去打开来访者的潜意识大门,使咨询能够走向来访者的潜意识更深层,心理分析师则通过对来访者现实情况的调查和催眠后的潜意识情感进行心理学角度的专业分析,在来访者的潜意识动力和现实环境中寻找矛盾冲突,从而解释噩梦背后的真相。

  而且,这部小说不仅仅在写催眠,又全部是催眠。这么说是因为本书涉及的案例其实有一半以上并没有通过被主角“我”进行催眠而进入到来访者潜意识世界。但从宏观上,任何解释和暗示都是一种通往催眠的手段,包括精神分析,也带有强烈的要求来访者回忆过去经历(尤其是早年经历)的暗示。

  例如《半面人》涉及到来访者早年的遗憾与缺失;《完美记忆》里如何利用已发展稳定的人格特点来发展其独有的人格优势;《衣柜里的朋友》像极了电影《心灵捕手》的故事,作为心理分析师的搭档顺利开启了少年封闭的过去;《黑暗中的隐藏者》揭示了一个貌似自信自立、实则自我否定的女孩的童年阴影;《摇篮里的混蛋》呈现了一个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是如何被家族养成的过程;《完美谋杀》从看似恐怖的梦境中发现了造梦者健康强大的人格力量;《安魂曲》披露了医院手术室潜规则,并探讨了生理、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道德底线。

  也有些故事展现了催眠在心理咨询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催眠手段是通往潜意识的捷径之一,可以加速治疗疗程。

  例如《夜惊魂》的催眠结果告诉了来访者还没有被意识到的需要勇敢面对的现实问题;《迷失》通过催眠让来访者退行到过去创伤性经历的节点重新找回自己;《见证者》展示了如何用催眠技术寻回选择性失忆的过程;《时间线》警示了人们滥用催眠技术给他人带来的可怕影响;《无罪的叹息》用深度催眠找到了来访者表面反抗背后最深处的压抑。

  当然,我还要对三篇章节展开详谈,但我针对这三篇章节想要展开谈论的并不是催眠本身,而是在小说中“我”这个催眠师重新打开来访者的潜意识大门之后,“我”的那个“搭档”的释梦分析。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对释梦和心理分析更加在行,因为这就是我现阶段主攻的方向。另一方面,本书中的催眠师的形象更为中立,而作者更多借用心理分析师之口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价值观。

  《千手观音》是讲一个出家僧人来到诊所要求被催眠,而僧人的噩梦正来源于他出家前是一名杀人犯。佛学本来就是修心之学,一位出家之人经常做着噩梦,那么他应该是有什么凡尘之事未了。

  我们直接来看僧人的梦境:开始有圣光、有莲花宝座、有千手观音,很虔诚的梦境,但是当观音睁眼,情形马上巨变;听到“杀”的声音,千手观音变成了魔鬼之脸,草成了刀刃,血海出现,最后被催眠的僧人发出了最惊恐的吼叫“爸!妈!我错了!”。

  如果没有“搭档”坚持要求继续催眠,僧人那最后的恐惧根源也许还无法触及,但只看见魔鬼、刀刃、血海这些梦的碎片,就知道这个僧人梦境中强烈的攻击性,而这些攻击全部指向自身,结合他出家人的身份,他可能有过于他人,而且欠下的债是巨大的。但梦的开始是一片极乐世界的景象,还是说明他目前是一心向善、虔诚修佛的。因为潜心向佛,他的潜意识世界其实是越来越清晰的,但曾经犯下的被深埋在潜意识世界的罪行也会随之浮现,如若成佛,必须要放下曾经的荣辱善恶。“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在后来的交谈中,才知道,原来他不仅仅杀害了父母,还杀死了一位规劝他自首的云游僧人。这么多年来虽然也接受了普渡,但曾经犯下的罪恶却一直折磨着他的精神,越是当他潜心修炼时,这些残忍的过去就越是历历在目。

  书中写到搭档敢于点化他,是因为在他的梦中,我们的确能找到自我救赎的线索。千手观音本身就是救赎者,僧人渴望被救赎,但千手观音却在追杀他,那是因为梦的转移,现实是他杀了那个救赎者——云游僧人;莲花宝座曾经出线,这个宝物在佛学中是成佛的象征,能在梦中接触到它,此人向佛之心可鉴;最后喊出了“我错了”,证明他实际是清楚自己的痛苦的,只是还需要一位大师的点化。这就像是当年面对那个云游僧人时一样,他有机会选择回头向善或者继续隐瞒罪恶,“天堂地狱一念之间”,不能再次错过,这个时候,搭档给出了最为及时的暗示,也算是一种点化。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真的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确如佛教、基督教那样有着普度众生的能量。经过心理分析后的僧人最终能够勇敢接受自己的罪行,甘愿接受应有的惩罚,这才是真正的悔悟,逃避一生,也逃不过佛法之眼和自己已经成佛的良心。

  故事最后,作者借搭档之口又一次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感悟,“想想看,有那么几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传播开,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并且持续了几千年……还有比这更神奇的吗?没有了,这就是神迹。”我想说的是,为了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而正在努力的人们也是功德无量的。

  《你的花园》所呈现的梦境可能是全书中最为经典的释梦分析了,因为这个梦境不确定的地方太多,冲击力也足够大。先来看看书中对来访者进行催眠使她回到梦境时的描述吧。

  我:“你发现了什么吗?”

  她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我不是我……”(以下省略我的提问)

  “我……我是……我是找东西的人。”

  “……窗……窗外……有人……”

  “……有人在外面……我拉开了……拉开了……我看到了……在远处……在远处……”

  “看不清……只是……轮廓……”

  “窗前……”

  “黑……黑暗的……”

  “房间里也是黑暗的……”

  “是……但是那个……人能看到我……”

  “他有……一双眼睛……很大,还会亮……他……在看我……”

  “很远……我……看不到……只有一半……一半……”

  “不……不要,停下……”

  “我……不知道……他……我不想,但是我不得不……我看不到……”

  “我……他盯着我看……在盯着我看……我不知道……我看不清……那是……那是……”

  她突然变成了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和声音快速交替的状态:一种似乎是在拼命抗拒着什么的嘶吼,而另一种则是淫荡的呻吟。

  我先是被吓了一跳,然后回过头看了一眼搭档,他示意我结束催眠。

  她抽搐了一下,睁开双眼。此时,她的衣服和头发已经被自己弄乱了,脸颊上带着女人性兴奋时特有的潮红。

  还没等我开口,她先是皱了皱眉,然后快速在屋里扫视了一下,就冲向垃圾桶,大口大口地呕吐起来。

  也许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个来访者是不是被强奸了?看到这个记录,无论哪个咨询师都会那么考虑一下。但我们以专业的眼光会马上注意到三个细节“我不是我;大眼睛;衣服和头发已经被自己弄乱”。“我不是我”明显是一种逃避;大眼睛可能是一种审视,有可能是超我对本我的监视,也可能来自于家庭的控制;衣服头发被自己拨乱就很值得推敲,难道不是强奸而是偷情······

  读到这,我没有继续往下读,我在试着自己解这个梦,于是回头翻看关于催眠前的情况调查,这个女性来访者有过这些描述与梦境有关或毫无关联:貌似被外星人掠走删除记忆(可能是自己的选择性失忆或者梦太零碎);笼罩在光里,比较高、三四层的位置,冷(这些都是梦里的环境,这些需要进一步询问来访者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环境);大眼睛像猫头鹰(黑夜中的猫头鹰本来身子小,看不清也罢,但眼睛这个意象太深刻,而且给来访者的冲击最大,这个眼到底是什么?)

  读到后面,搭档才进行了大胆猜测,她性兴奋的状态是在自慰,这么解释算是合理的,接下来需要印证。看完之后搭档和女性来访者的咨询面谈,一切水落石出。这位独立自强的女人是被家庭所逼,在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下长大的,“她的父母凡事替她做主,并且告诉她‘这是为你好’。”所以成长后的她一直在为摆脱父母的控制而倍感压力,就连她的自慰都是在攻击父母,我要用我的肉体去吸引其他男人的关注,才不要你们为我找的什么女婿。而被人偷窥,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自恋,另一方面受到了道德的谴责,所以这些记忆被压制了。“我不是我”也得到很好的解释,我没有自我空间,甚至那个自慰的我也不完全出于我的自愿,只是为了对抗父母的产生的。归根结底,这些现阶段的冲突全部来自于不健康的早年家庭环境。

  这个故事结尾很温暖,心理咨询师没有与女性来访者发展暧昧关系,更没有上床,他教给了她一个很好的自我修炼的方式,培育她自己的花园,种下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片圣地。

  《暴君》在潜意识病源上跟《你的花园》类似,这个男性来访者的内心冲突跟他早年与母亲的关系有着直接关系。但这个故事最特殊之处在于搭档如何一步一步引领这个来访者自愿修复自己的这层关系。虽然为了小说创作的需要,搭档在某些时刻操之过急和不讲情面,但他引诱这个看似强势的男人的步骤却是教科书级的。

  听完男人的要求和描述,就知道,这个催眠问题所面对的不是孩子、不是妻子,而应该是他,但要让来访者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得慢慢来。搭档在有些细节上显得很有策略,“难道我们先去问你的太太”;“其实你的压力更大”·;“你并不希望真的和太太之间有裂痕”·····可一次问得实在太多,来访者还是崩溃了,因为问题最后涉及到了男人的父母,而直接点出“因为看到母亲的出轨”更是一刀刺中了他的伤口。

  这是个很典型的案例,家庭的权威象征是母亲,让这个男性来访者对父亲的认同感下降,但母亲的道德出轨是更致命的打击,让他对母亲的认同感也降低,最终就会导致他的自我认同感降低。生活中的他从事着机长的职业,貌似强大权威、有控制权和使命感,但那些不过是在填补他情感上认同度的缺失。所有这些也导致他找到了一位十分顺从的太太,这样他才能继续处在权威高处而不必看到权威崩溃。可当孩子渐渐长大,太太在家中的职能越发凸显,他不在处于绝对的权威高度,更由于孩子到了他曾经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年龄,在潜意识里提醒了他曾经经历过这么一段痛苦的过去,所以这种安全感随时缺失的恐惧状态又一次出现。

  那么,这个男性来访者真正缺少的是什么?是安全感、是来自他人的认同,而这些只有身边最亲密的人更够给他,那就是一直很顺从他,认可他的太太,所以搭档鼓励他回家跟太太坦白一切,甚至说出自己成长中的痛苦。婚姻,本身的功效之一就是摆脱早年的家庭关系,建立一个全新的家庭关系。脱离原来的恶梦,来创造并享受新的美梦吧。

  这只是一部通俗的小说,并非专业的咨询案例督导,所以读者也不能把小说中咨询和催眠的情境全部当真。当然,我个人是很欣赏和羡慕小说中“搭档”的那种工作状态,作者为了展现“搭档”的个性并压缩小说内容,并允许他在各种咨询场合畅所欲言,大胆对来访者的问题根源进行推断,比如在《衣柜里的朋友》里对孩子的言行绝不是普通咨询场合里能够尝试的,《暴君》中对来访者的逼问太过直接,不符合咨询的正常进程和节奏等等。至少我站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角度,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可以在案例讨论中或者督导中畅所欲言,但真正和来访者面对面的接触中,我们一定要慎言谨行,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但一定要小心验证。而且有些我们心里已经猜中甚至明白的实情,我们也需要耐心等待来访者去自我察觉,而不是我们突然冒犯地提示他们。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和分析师,我们要在工作范畴内严守规章程序,但在普通生活中,我们也是活生生的一个人,我们的感情不必掩饰,借用《迷失》章节的一句话“深入太久,我也会迷失。”很多人不了解我这两年到底在心理咨询这个领域干些什么具体事情,其实我现在一直忙碌的事情就是书中“搭档”从事的事情,为我的来访者分析整合一切琐碎的线索,解决他们不能被命名的内心冲突或矛盾。如果你们害怕我陷入太深而无法自拔,最终像影视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一样出现走火入魔的状态,读完这本书,你们就大可放心了,我的心态比那个“搭档”还要平和。而对于释梦,我也已经有过十多次成功的案例分析,也对自己的很多梦境做过自我分析。所以,在我读到这些真实或虚假的故事时,也是在分析本书作者为我提供的梦的原型素材,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乐趣更多的部分就是来源于释梦的部分。

  此外,书中番外篇及结尾用采访、讲座等形式对催眠、心理分析、潜意识等心理学专用名词做了很通俗的描述,让普通读者对这些看似深奥的东西能够有一个感性的初步认识。

  如果你们想简单了解我正在学习和参与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具体领域,同时也想通过一本通俗的故事集去了解人类潜意识的世界,这本《催眠师手记》也是一个不错的快速通道。但如果你只是想借助催眠这一类技能去窥探他人内心世界的秘密,那么,你已经处于病态之中,该接受催眠的应该是你自己。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七):也许我们都未曾清醒

  催眠师是一个让人感觉既神秘、又有趣的职业。神秘的是,没有人知道催眠师如何给人催眠;有趣的是,他们可以走进人的潜意识,去探寻人们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秘密。

  迷失、半面人、完美记忆、见证、暴君、完美谋杀、无罪的叹息……在读每一篇文章的时候,从开始时的好奇,到故事情节层层推进,再到最后的真相大白,我始终跟着人物角色或喜或悲。从没有一本书让我如此投入,也从没有一本书让我如此爱不释手。每一个案例,都从一个角度揭示出人性或扭曲,或疯狂,或贪婪,或迷失的特征。也许我们会惊讶,世界上竟然有如此扭曲的人;会庆幸,自己还算心智健康。但是,正如作者反问的那样:真的是那样吗?你确定?

  这不仅是一本讲述催眠案例的书,更能引发人们思考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也许看完后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我真的没有任何问题吗?

  《夜惊魂》中的漂亮女人,经常半夜被凄厉的尖叫声惊醒,而通过催眠重复梦境后发现,那个惊醒她自己的尖叫声是由她自己发出的;《迷失》中的中年男人,因妻子出轨心灵备受打击,从而分裂出第二人格。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更完善,结果却让他越来越迷失……《千手观音》中的僧人,噩梦中经常出现面目狰狞的千手观音,这源自他的心魔,那些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半面人》中的中年女人,梦中总会出现“半面人”。而当她跟着半面人的指引走到镜子前时,令她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完美记忆》中的运动员,总是想超越自己的完美记忆,并因此超强度训练,导致身体受损。而心理诊疗师给出的治疗方案是,让他和记忆中的自己成为对手。

  《你的花园》中的漂亮女人,在催眠过程中发生类似于人格分裂的情绪交替,而产生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却是她的报复心理;《衣柜里的朋友》中的小男孩,能看到自己衣柜里有个女人,还会跑出来跟他聊天,劝他上吊自杀。而当小男孩向催眠师敞开心扉后,却道出了让人震惊的秘密;《见证》中的男人,是上吊的女人的唯一见证者,却被女人绑在椅子上。他,失忆了。那个女人告诉他,这个世界只是假象。心理诊疗师却说,她不是不正常,而是过于清醒;《黑暗中的隐藏者》中的女人,喜欢所有黑色的东西,恨不得把自己的皮肤染成黑色。她在黑暗中感觉很好的原因,却来自小时候被家人的厌恶、否定;《暴君》中的中年男人,无故地怀疑妻子不忠,导致他有这种想法的根源,却是他暴君一样的母亲;《时间线》中的小女孩,为了维护所谓的时间线,变得骨瘦嶙峋,到底是时间线真的存在,还是她已经被“恶魔耳语者”催眠了……《完美谋杀》中的中年男人,经常梦到他把自己的老婆杀了,还会用各种方式处理尸体,这一切源于小时候他亲眼目睹父弑母的场景;《摇篮里的混蛋》中的男人,狂妄自私、贪得无厌、信口开河,家人对他的纵容、包庇,让他在温暖的摇篮下长成了一个混蛋。

  ……

  合上书,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许,人的心理太过复杂,由心理折射出来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但是,所有的问题,最终都会归结于家庭、童年、人际关系,以及人们的内心。这不禁让我思考,那些童年留下的心理阴影,无意间造成的对他人的伤害,将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跳楼频繁发生,宿舍同学投毒的事件屡见不鲜。最为严重的是,现在自闭症、忧郁症患者逐年增多。读过本书,更是觉得,心理问题不仅是很严重的,也是很普遍的。而通过催眠到达潜意识后,这些心理问题的症结在我们面前一一清晰:有童年时期父爱的缺失、有因受打击对自己的自卑、有家人对自己的否定或溺爱……

  当我们了解这些以后,当爸爸妈妈的,是否会在家庭教育上用心,给孩子一个阳光、美好的童年?当老师的,能否尊重孩子,让孩子长成健全的人格?我想,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意外收获。让我们在惊诧、感慨之余,能够反思自己。能够清醒地明白,书中那些迷茫、贪婪、恐惧、无助,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正如书中所说:“不要告诉我你从未迷茫过,也许我们都未曾清醒。”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八):面对催眠师你为什么还要不停说谎?

  那本很火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也是他写的,不过对于这两本书,我的感受都不是很好。

  看这本书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够改善睡眠,我是一个初级失眠者,好怀念以前累了一躺下就可以熟睡,无论周边怎么吵闹。开篇第一幕催眠的场景很有画面感,他说想象走在一条旋转向下的楼梯,我立刻感觉我平日里对自己的催眠方法还是对的,就是这种向下的感觉,而不是向上,是有用的,但我没想过具体到是一条旋转楼梯,这一定很好用,对我有帮助。不过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结合三个朋友说的:找到最舒适的姿势、从头到脚全身放轻松、脑子里什么都不要想。只要心事和黑夜的恐惧不那么横行,我那一套入睡方法还是有效的,呼吸节奏很重要,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身体是感觉下沉的,陷入床垫里,是软的,像一摊无力的泥土,当然,最重要的真的是脑子不要转动了!

  作者在心理推理方面的能力确实挺让人震撼(当然我也不知真假),他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灵——不被人知的贪婪、刻意压制的傲慢、自我鞭挞的谴责、痛苦不堪的梦魇、无法宣泄的狂暴,这种引人入梦窥视内心深处的能力,神秘,神奇,甚至充满神力。我感到很好奇,很像尝试,但又害怕,我的秘密。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面对心理师要说谎,不就是为了治病来的吗,不会有人去医院看病谎报病情吧,那样根本就没法治疗,反倒影响医生的判断,明知就是某件往事对自己造成重创,却不直接说,还要让人猜,又不是破案。看来,能叫病人愿意说出来、说清楚才是心理医生要做的最关键的一步。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九):读书读己

  之前没想过会专门开个word文档,为了《催眠师手记》。

  读这本书几乎是一气呵成。如果不是晚上犯困,相信一下子就可以读完。

  很好奇案例的真实性。可能取材于真实,又加入了再创造,所以故事有始有终,读起来非常畅快。

  有人说过,读书就是读自己。读书产生共鸣是因为别人的故事戳到了你的痛点。

  所以,这本书在某些方面也戳到了我的痛点。不管真实与否。毕竟世界就这么大,人心虽偶有奇葩,但多数在可控已察觉范围内,能奇葩得有新意也是件困难的事情。

  02迷失

  按照文章顺序,这是第一个让我关注的案例。患者模仿某人,久而久之迷失了自己——故事的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我也曾模仿过一个人,当然只是局部模仿。初中毕业,高中伊始。一个男生特别有格调,在某种意义上,是我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他走路的时候很有味道,具体怎样不好描述。但是我模仿下来,表现的就是有点颠。走路的时候有点颠,这个习惯到现在都无法抹杀。走路的时候,一旦想到注意形象,反射性的行为就是走路颠——当然,从我朋友的反馈看,他们都觉得这样走路比较独特,个别直白的表达是“流氓”。完全违反了我的本意。

  有时候也会想,原本自己走路是何种模样?所谓的“本来面目”又是怎样?怎样才算真的自己呢?越思考越觉得,其实本来面目是不存在的,只是某一阶段,存在于特定群体中的一种印象。

  05完美记忆

  这个故事比较励志。患者印象中的自己很完美,总觉得现在状态不如从前,即便客观来说现在要比从前好得多。

  每个人印象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自己。可能这种完美只体现在某一方面。如我,记忆中的完美自己是在高三,虽然当时课业繁重,但诗词歌赋了然于胸——这一点得感谢高考政策。当时的自己写作很好,也会附庸风雅提笔书就淫词艳曲。但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了。记忆通过自我美化将那个自己变成了完美。如今的自己在那段记忆面前,只能输得一败涂地。

  历史上,唐朝仰慕大汉王朝,总以其为榜样。即便今人发现,唐朝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大汉。

  当局者迷,谁也开解不了。

  07衣柜里的朋友

  小正太好萌!最羡慕这些过目不忘睥睨天下的小少年了。这个故事触动我的在于搭档的解说。“你很清楚人类社会结构的理论,但是你并未置身于其中去体会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你明白爱情是一种化学分泌的结果,但是你并不知道那能带给自己多么美妙的感受;你可以想象出美丽的风景,但是你却没经历过亲眼目睹的震撼;你从书中看到过历史,但你看不到字里行间的沧桑;你读懂了高等数学的深奥,但是你读不懂那曾经让人废寝忘食的数字屏障;你学会了两种以上的语言,可你并不了解藏在那节奏中的内涵;你明白什么是心理学,但你并未去探究过那些复杂的成因。你的聪明,让你能想象并推测出很多正确的结论,但也正是你的聪明,让你只是停留在想象。”

  就是这样一段话。虽然自己不如少年惊才绝艳,但一定程度上我和他一样。看似读书观世界,实际上不过是把自己关在“自己想象的完整世界”里。但这个世界却并不真实。打个比方,从书上了解的世界都是二次元的,能够丰富自己,但却并不会为其感动。真实的世界像是3D电影,而我带着二次元世界的平淡活在3D世界,所以才觉得百无聊赖。

  可是即便了解,也始终不知何时才能跨出那一步。

  09见证者

  曾经一本正经对妈妈说,觉得一切都是注定好的。每一个举动思维都可以往前推,世界的发展按照时间往前推,都成因果。所以倒推到最后,就是一个起始点——之前曾鄙视过“上帝之手”的说法,现在终于轮到自己陷入其中了。

  思考会让人绝望。

  10黑暗中的隐藏者

  人很脆弱。每次看到此类由童年阴影导致的故事,都会对婚姻孩子的恐惧加深一层。

  也曾有过类似经历。年幼之时,家里也有过重男轻女的苗头。当然,当我懂得其意义的时候,妹妹已经出生,一切已成定局。

  重男轻女的氛围不重,但是我一个人把家里的氛围都搅乱了。我把它无限扩大,吵架会搬出这个问题。有一段时间甚至觉得自己是残次品,(在心灵上)是被抛弃的孩子。父母也不够尽责,我厌恶自己的名字,据说名字的由来便是希望能再添一个男孩。

  即便到现在,一旦谈到重男轻女问题,就会暴躁。算是后遗症了。

  在颜色上,偏好血红,就是那种暗红的晶莹色彩,觉得非常诱人。当然,完全够不到患者的级别。我只是在设置文字色彩,风格,以及配饰的时候会下意识选择血红。根据自己情况也思考了一下。血红代表的是杀戮、残暴、死亡。或许一定程度上,渴望死亡。

  17无罪的叹息

  挖掘出来的内心世界反而不如表象精彩。对于法律向来敬畏,但也赞同患者的观点。眼见舆论将法律搓扁揉圆,就觉得无限悲哀。

  法律知识需要普及。

  《催眠师手记》读后感(十):催眠VS心理分析

  图书,通过多个诊断实例,让读者进入到催眠这个神奇的世界之中。实例各个不同,有神童、有外遇、有同性恋等等,让读者接触到催眠诊断遇到的各个不同领域。

  催眠,其实之前算是了解到一些,之前有关于催眠的讲座视频,观众被催眠师现场催眠,让人又是怀疑,又时好奇,很想有机会也来一试。

  当看到 3...2...1... ,熟悉之感顿起。

  然而书中的催眠,催眠师的份量总是感觉少了些,重点还是在心里分析上,未免有些失望,看得不是很过瘾。诊断的例子也总是成功,少有失败(即使有也只是遇上了高深的反催眠技术)。让读者有种催眠医疗是万能之感,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啥不能说的呢?

  看到最后,电视广告里美女催眠性质的提示,让人感觉催眠已经无所不在,还真是没有意识到。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wenzhaidaquan/318853/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 600字美文摘抄【4篇】 600字美文摘抄【4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为您推荐
  •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简·爱(JaneEyre),是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儿,年幼时被送到舅母加抚养,过了十年被歧视、受虐待的生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美文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 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欢迎品鉴!
  •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亦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