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瓦尔登湖读后感10篇


文摘大全 2019-11-17 12:07:16 文摘大全
[摘要]《瓦尔登湖》是一本由[美] 亨利·戴维·梭罗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 80,页数:3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瓦尔登湖》读 读后感

【www.anne5.com--文摘大全】

瓦尔登湖读后感10篇

  《瓦尔登湖》是一本由[美] 亨利·戴维·梭罗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3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瓦尔登湖》读后感(一):关于将来某一天的返璞归真(2016年)

  因为黄小厨而读的书,在流行极简主义的今天,作者这种崇简主义至于我来说真的有些太过了,也可能是自己的思想没有到达作者的高度吧,不过从我个人的主观出发,感觉如果人不追求点生活最优化,可能也不会有现在社会这样的发达了吧!不过事物总是有得必有失的,也正是人类贪婪的,不断的索取才会使得地球变得像如今这般不堪重负了。

  阅读经典著作是丰满人思想最好的途径,可是简单直白的文学也会有它存在的意义,哪怕是《故事会》这种,应该也会交给人一些东西吧?毕竟有些书目真的太过深奥且晦涩难懂。个人的拙见,只要是能教会人一些事情的东西就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有时候真的觉得如果这个世界上全都是思想家,哲学家的话也是蛮恐怖的呢~

  最后更加希望在自己今后年龄不断的增加上,认知跟思想也会更加丰腴,也许等到哪天我的认知达到了作者的高度,我就会去买这本书的纸质版,然后从新阅读,希望自己能有返璞归真的那一天!

  《瓦尔登湖》读后感(二):真行,竟然删我的评论!!!

  先引用一下之前关于李继宏翻译的《老人与海》的评论:

  发起这种一星运动的人动过脑子吗?

  原书最后有译者对于翻译的评论,以后发言的人最好先看一下

  http://site.douban.com/179084/widget/articles/10191245/article/23659054/

  单从这里来看,我觉得他说得十分正确。人狂又怎么了?那些文人都很狂,苏轼更狂。而且民国狂人很多,比如熊十力,狂的根本不搭理毛泽东,一个人狂又怎么了?是谁造就了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中国大陆学者太浮躁了。然后有人回复说“你敢不敢把现存其他50多个《老人与海》版本的1000多处错误给全部列出来?”,我就奇怪了,作者流出了这么多错误,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为什么要把错误都列出来?

  要看的是学术水准,不是人狂不狂!

  重新粘帖一下对于这本书的评论:

  这个是我之前写的,现在加上关于这本书的翻译。建议读者最好读过书再去评价,不要意气用事,说什么“为什么说自己收自己最好,太狂了,就凭这一点给差评 ”,这个个评价没有任何用处,人身攻击什么也说明不了:

  对于文学性书籍的翻译,一定要把句子翻得优美,力求表意准确。在此,以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瓦尔登湖》为例。首先对比全书正文第一段。

  When I wrote the following pages, or rather the bulk of them, I lived alone, in the woods, a mile from any neighbor, in a house which I had built myself, on the shore of Walden Pond,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and earned my living by the labor of my hands only. I lived there two years and two months. At present I am a sojourner in civilized life again.

  先是徐迟的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徐迟的翻译从以前到现在一直认为是最权威的)

  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

  他的翻译我认为不怎么样,原因有

  其一:词汇太俗。“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中“一大堆”显然很没水准,词汇毫无优美之感。

  其二:直译现象太严重。“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典型的直译。原文什么地方有“in”,他就在那里译为“在”,又如“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如此翻译,又怎会有美感?

  其三:丰富的意思翻译得很简略,没有完全表达出来。“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有两层含义:1、我回到文明世界。2、我马上就要离开,不会久居于此(sojourner译为“寄居者,即在外地或在别人家居住的人”,或“过客,即过路人”)。而读徐迟的翻译这两层意思总觉得表达的不是很清楚。

  田然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还有后面许多文字的时候,我一直独居在森林中的一间小木屋里。它是我亲手搭建的,坐落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岸边。在木屋的四周,一英里内都没有人烟,我仅仅依靠我的辛勤劳动来养活自己。我在湖畔住了两年零两个月。现在,我又步入文明社会,成为一名过客了。

  王家湘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当我写出下列篇章、更确切地说是其中的大部分篇章的时候,我是独自生活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瓦尔登湖旁森林中一所我自己盖的小屋里,周围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完全依靠双手的劳动养活自己。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里的过客了。

  李暮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下面的这些文字,这些篇幅,是我在享受孤独的生活时候写出来的。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居民,在这里我只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可是目前,我又像一个过客一样回到匆匆的文明社会里。

  许崇信,林本椿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当我写下后面的记录,说得确切点,写下其中的大部分时,我独住林中,距离任何邻居都有至少一英里之遥,就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瓦尔登湖岸上,我亲手盖的一栋房子里,全靠自己双手的劳动度日。我在那边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回到文明生活中寄迹了。

  上面五个译本差别不大,均有徐迟译本的缺点,下面这个译本可以说非常不错。

  仲泽 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本书文字,或者说其中大半,写于数年之前。当时我孤身一人,在马塞诸塞州康科德密林深处的瓦尔登湖畔生活。我在那里亲手搭建小屋,营谋生计。我僻居其间两年有余(两年又两月),最近的邻人也在一英里之外。此刻,我又重返文明世界,匆匆驻足,聊充过客。

  这个译本我刚才说的三个缺点都没有,尤其是最后一句,翻译得特别准确:“此刻,我又重返文明世界,匆匆驻足,聊充过客。”中“重返”二字写出了我回到文明世界,“匆匆”写出了我在文明世界的时间之短,很慌忙、急切,想要马上回到瓦尔登湖;“聊充”中的“聊”是姑且,勉强之意,写出了我的不情愿;“充”即“充当”,一般是充当一种职务(如:充当负责人),而此处“充当过客”则把过客看作职务(一般要履行某种义务、责任),因此很不情愿。

  再来看看李继宏翻译的:“在撰写随后的篇章、或者说大部分篇章时,我独自生活在森林里,方圆一英里荒无人烟,房子是我自己盖的,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畔,日常生活所需也都靠双手的劳动来解决。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如今我重又当起文明生活的过客。”

  就看最后一句话“如今我重又当起文明生活的过客。”就不如仲泽翻译的

  再有就是文笔的优美,以正文第三段其中一句话为例。

  What I have heard of Bramins sitting exposed to four fires and looking in the face of the sun; or hanging suspended, with their heads downward, over flames; or looking at the heavens over their shoulders "until it becomes impossible for them to resume their natural position, while from the twist of the neck nothing but liquids can pass into the stomach"; or dwelling, chained for life, at the foot of a tree; or measuring with their bodies, like caterpillars, the breadth of vast empires; or standing on one leg on the tops of pillars -- even these forms of conscious penance are hardly more incredible and astonishing than the scenes which I daily witness.

  仲泽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我曾听说过婆罗门的苦修:或是端坐凝眸,曝身于四围的烈火,望着天空的太阳;或倒悬于火焰之上,头颅低垂;或仰首苍穹,“直至无法恢复原状,将脖颈扭动一下也只有液体能进入胃囊”;或终生束缚着肉体,在大树下凝思寂虑;或是如爬虫那般,用他们的肉身之躯丈量广袤的帝国;或单腿独立于杆子的顶端——这些苦修已经让人难以置信,惊诧莫名,但较之我平素目睹却相形见绌,不值一提了。”

  仅举一例(因为其他译本同这个译本相差不大)

  许崇信,林本椿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我曾经听说婆罗门教徒的情况正是如此,他们毫无遮掩地坐在四面皆火的地方,眼睛直盯着太阳;或者身体倒悬,头垂在火焰之上;或者侧着身子转望天空,“直至他们的身体再也无法恢复原状,这时除了液体外,别的任何食物都无法通过扭曲了的脖子输入胃中”;或者终生用一根链条拴在树下度日;或者像毛毛虫那样,用自己的身体来丈量巨大帝国的广袤幅员;或者用一只脚站在柱子上面——甚至这类有意识的赎罪行为,也未必比我每天目睹的景象更加难以置信,更加令人惊讶。

  我认为相差最大的是“或仰首苍穹”和“或者侧着身子转望天空”,前者仲泽译的简洁,优美,后者许崇信,林本椿译的罗嗦,词汇太俗。

  再来看看李继宏翻译的:“我曾经听说婆罗门教徒会坐在四个火堆中间,抬头仰望着太阳;或者把自己吊起来,头下脚上,经受烈焰的炙烤;或者扭头凝视天空,“直到他们再也恢复不了自然的姿势,而且由于脖子是扭曲的,只有液体能够流进他们的胃”;或者终生带着锁链,生活在某棵树木之下;或者像毛毛虫那样,用他们的身体去丈量广袤的国土;或者单足站立在木柱之上——但即使这些有意为之的苦行,也不比我日常所见的场景更为令人难以置信和震惊。”

  就看“或者扭头凝视天空”就知道没有仲泽“仰首苍穹”好

  这里再次印证,根据出版社买书根本不行,上海三联书店和译林出版社均很有名,可是书的质量比四川文艺出版社差远了,挑书要看译者,不能看出版社。原因主要是以前国家出钱让出版社出好书,现在国家不给钱了,出版社为了生存,只能去印质量差的书(甚至只要给出版社足够的钱,就能出书)。

  关键就是,很多译者因为没有名气(比如仲泽),出版社根本不再版,结果就很可惜。李继宏翻译的是比徐驰的要好,说句难听的,徐驰翻译的简直是垃圾,以后的翻译超过他是必须的

  李继宏翻译得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或者把自己吊起来,头下脚上,经受烈焰的炙烤;或者扭头凝视天空”,与林本椿的相比较,明显发现李继宏翻译得更好

  之前还想替继红说句公道话的,这次真是被起到了,那些乱打1星的人动动脑子,不要把自己当成傻子,被别人拿来耍,被别人利用了还很高兴,可悲!!!

  转发一个卓越网的评价(评论者:炎炎),写的很好:

  http://www.amazon.cn/%E7%93%A6%E5%B0%94%E7%99%BB%E6%B9%96-%E4%BA%A8%E5%88%A9%E2%80%A2%E6%88%B4%E7%BB%B4%E2%80%A2%E6%A2%AD%E7%BD%97/dp/B00E7MLXWG/ref=sr_1_1?ie=UTF8&qid=1377350426&sr=8-1&keywords=%E7%93%A6%E5%B0%94%E7%99%BB%E6%B9%96+%E6%9D%8E%E7%BB%A7%E5%AE%8F

  一直很喜欢李继宏翻译的书,从他翻译的《与神对话》《追风筝的人》开始,基本他译的书都会购入。现在他翻译了《瓦尔登湖》,当然也要支持。这本书的腰封上说这本书是“159年来最好的中文译本”,这话有些“狂”,似乎引起了一些人的争议。但我对比了市面上几个常见的版本,觉得这种说法真的一点不为过。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为了方便和公平,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几个版本的第一段:

  先看原文: When I wrote the following pages, or rather the bulk of them, I lived alone, in the woods, a mile from any neighbor, in a house which I had built myself, on the shore of Walden Pond,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and earned my living by the labor of my hands only. I lived there two years and two months. At present I am a sojourner in civilized life again.

  各个版本的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徐迟译2009年版

  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

  北京燕山出版社 王义国译 2011年版

  当我写作本书的时候,或者更确切地说当我写出本书的主要部分的时候,我是独自居住在树林里的,那是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的湖畔,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邻居。我住在自己建造的一个房子里,仅仅靠着双手的劳动生活。我在那里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的时间。如今我又再次成了文明生活中的一位寄居者。

  译林出版社 许崇信 林本椿译 2011年版

  当我写下后面的记录,说的确切点,写下其中的大部分时,我独住竹林中,距离任何邻居都有至少一英里之遥,就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瓦尔登湖岸上,我亲手盖的一栋房子里,全靠自己双手的劳动度日。我在那边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回到文明生活中寄迹了。

  四川文艺出版社 仲泽译 2011年版

  本书文字,或者说其中大半,写于数年之前。当时我孤身一人,在马塞诸塞州康科德密林深处的瓦尔登湖畔生活。我在那里亲手搭建小屋,营谋生计。我僻居其间两年有余(两年又两月),最近的邻人也在一英里之外。此刻,我又重返文明世界,匆匆驻足,聊充过客。

  天津人民出版社 李继宏译 2013年版

  在撰写随后的篇章,或者说大部分篇章时,我独自生活在森林里,方圆一英里荒无人烟,房子是我自己盖的,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畔,日常生活所需也都靠双手的劳动来解决。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如今我重又当起文明生活的过客。

  几个版本的开头一比较就看出来了,首先从字数上看,李继宏版本的字数是最少的,非常精炼而又准确。而其他几个版本多少存在啰嗦重复。比如仲泽的版本,“我又重返文明世界,匆匆驻足,聊充过客。”显得过于复杂。另外想不明白“两年有余(两年又两月)”的处理是为什么,直接翻译成“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不是很好吗?再比如王义国版本的头一句“当我写作本书的时候,或者更确切地说当我写出本书的主要部分的时候,”这话已经注定跟精炼无缘了。

  其次,从文字阅读通顺流畅的角度来看,好几个版本都存在滞涩、阻碍。比如许崇信和林本椿的“回到文明生活中寄迹了。”这个“寄迹”就让人难以消化。再比如仲泽的版本,“营谋生计”“僻居”,这些生僻的词让这部本来就因为思想高深而难以读下去的书,变得更加拒人千里。而徐迟的译本呢,字词上面倒是没有多少困难,可是受限于当年的用语习惯,句子读起来总是跟现代有些距离,比如“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现代人肯定不这么说话的。

  评价一篇文章是否好,其实很简单,跳出一段来读一读,读得顺口,毫无阻碍,同时意思又很顺畅地被接收,这篇文章就肯定好。大家可以读一读这几个版本,个人认为李继宏的版本读得是最流畅的。因为他的用字用词毫不生僻,句子也很少用复杂长句,基本都是精炼的短句,但是意思明了,意境也完整。当然,这种翻译风格本来就是李继宏的标识——让名著变得流畅易懂。

  另外,从封面设计上看,李继宏这版《瓦尔登湖》应该也是最用心的。从纸张上,用的是比较少见的牛皮纸,用意显然是呼应书中质朴的生活方式。上面画的动植物,还有封面镂空下透出的湖水,也是与书中梭罗生活的环境相呼应。尤值得赞赏的是,湖水还专门做了晕染效果,显得设计感十足。而其他版本的,要不就是一个简单的风景画,要不就是单一的花纹纸,感觉没有这版设计得用心。

  还值得一提的是,李继宏这版《瓦尔登湖》的注释多到惊人,占了全书有四分之一的篇幅吧。对书里出现的,让国人费解的动植物,还有各种典故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这是一个对读者很体贴的举动,因为梭罗的知识太渊博,书里出现的各种典故让学者都常常望而却步,普通读者就更是不知所云了。还有美国的那些动植物和地名,国人本来就不甚了了,有了这些注解之后,读着就清楚了,而且还长见识。反观其他版本的《瓦尔登湖》,基本都只有寥寥几个注解而已,置读者的大量困惑于不顾,这点还是有欠缺的。

  所以几方比较之下,个人认为无论是易读性、准确性、印制的精美度以及内容丰富性等方面,李继宏这个版本的《瓦尔登湖》都很经典,如果要买一本《瓦尔登湖》,个人认为这本最值得购入。

  《瓦尔登湖》读后感(三):《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是一本理论(包含许多数据和博物学内容)和实践(一个人远离城市如何生活)相结合的书。讲述了一个远离社会(仍与朋友交往)的人的生活实验:在瓦尔登湖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梭罗将生活的各方面各自成章,讲述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大量运用象征、引用、拟人和拟物的手法。大量引用和化用《圣经》中的句子,大量的借用了古罗马、古希腊、北欧神话中的形象,引用了许多法译本的《论语》和《孟子》里的句子,此外,大量的景物描写,凸显着博物学家的认真和精致。本书向我们传达了要控制欲望的观点,去拥抱自然,降低物质追求,提高精神境界,要真诚高尚而智慧的活着。然而,某些段落的超验主义思想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甚至有些鸡汤和神棍的味道。中后部分篇章甚至让我觉得作者有要自杀的倾向,虽然最终又重归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此外,正如娜拉走后会怎样?作者号召底层生活的人到别处辛劳又能怎样呢?有的人对生活需求多就因此付出更多的辛劳,但这就是他人选择的生活,我们无从得知ta在做出这种选择之前是否有经过谨慎的思考,虽然这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是一种愚蠢。不能因为自己可以舍弃这样的生活去选择崇高,就假设别人也根本不需要物质的享受。虽然人不应该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然而对于年轻的人来说,在能够提供足够的体力和脑力的年纪,去努力的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财富,这未尝不是作者所提倡的生活实验的一种实现方式。如果每一个人都纵情山水,回归田园,那这社会应当如何发展呢?人类经过千百年的进化与发展达到的社会分工与体制机制岂不是毫无意义了?人类费心尽力创造的各种风控机制岂不是毫无用处了?回归田园这件事情就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纹身耳洞、泡吧约炮一样,并没有那么酷,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做也不怎么难,然而如果能够沉寂下自己那颗年轻而躁动的心去奋斗,在这纷繁的社会当中杀出一条血路,似乎是一件更酷且更有价值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又彰显着作者作为2B文艺青年的不切实际和偏激。本书翻译方面做得还算是令人满意的,有些关于象征和引用的注释对于理解全文很有帮助,然而有些注释根本没有必要。40岁以前不会再读。

  《瓦尔登湖》读后感(四):如意识流出般的散与醉

  未读过这么散的文章,仿如只是句子的组合,如意识流般的语句,毫不在意读者的喃语,满满的琐细,是普鲁斯特和尤利西斯的感觉,虽未看过这两部著作,与之齐名的《喧哗与骚动》却看的我毫不费力,倒是那如幻的《墙上斑点》,真实与睡梦之间的思维奔逸,精神分裂的思维边缘,与此书媲美。

  说难却也未必,毕竟书后可有一千多条的注释,而我特地找了这本李继宏的直译,目的就是尽可能保持作者语言风格的思维和所处时代背景的感觉,可是,这满书诗句般的句子,读过仿如掠过空气,需要我进入词语句子里附身作者想象他的生活心意,那样,几十万句子才是一个整体。 可是,这样太耗费心力。

  一句句一段段,全是直接的各种象征隐喻和引用,毫不加以阐释,借助千多条注释,古希腊古印度基督圣经已不是问题,只是,看此书,从头到尾我并不是在看一个故事,而是灵魂漂移出附身一百六十年前的梭罗游历了两年康科德镇和瓦尔登湖,经历了那两年湖畔缠绵朝雾夕颜昏鹰夜树,一步步一缕缕一簇簇,这样,才能读完此书。

  《瓦尔登湖》读后感(五):梭罗,一个知识渊博的奇葩

  总是追一些所谓的畅销书,也是这个原因读了它。

  大部分的观点很认同。

  亲近自然,他那么喜欢观察,小动物,植物,我想亲近,又没有做到。

  自己动手盖一座木屋,这是让我最向往的,看着他的文字,一步步的,真想自己也能有那样一座木屋。看他在湖边,就会想象自己也在湖边,特别激动。附近的长白山,九月没时间,十月没时间,冬天不适合,又变成明年了,遥遥无期了。即使真的去了,几个小时的徜徉,也抵不了那种长时间散漫的欣赏。

  简约,他说家里边不要有太多的摆设,他捡了几颗石头,落灰了,就扔掉,我是个喜欢扔东西的人,心血来潮就会一顿收拾,扔掉长久不用的东西,或者只是那东西不入我的眼了,就扔掉。他说不要买那么多新衣服,要注重内在,这个我保留意见,内外兼修更好。他说有的人用了一辈子拼命赚钱买大房子,不如租房,把时间都省下来过真正的生活。他说商品的价格就是你用来换它的那部分生命,想想,很有道理。生,就只有生命,死,就是生命完结。

  阅读,是我比较喜欢的一节,爱书的人总会惺惺相惜。他提倡读经典,读原版,他说现代生活遇到的问题可以从经典里找到答案。他说那些报纸,简易读物之类的就不要看了,我倒是很认同。读的过程中我总是在想,那样的时代,一个同龄人,会有什么样儿的想法。

  访客,是我更喜欢的一节,他这个奇葩,或者说跟我一样的奇葩,肯定朋友不多,或者在他身边都是真正的朋友,他觉得再好的朋友,待久了也会腻,他觉得来访应该是个特别轻松简单的过程,如果掺杂着吃,吃好这些琐事的话,会变味儿。随意就好。

  瓦尔登湖,被他描绘的好美,至少在我心里的画面很美,就够了。潜鸟,我喜欢这个动物,像个可爱的孩子似的跟他在湖面上嬉戏玩耍。

  读的过程其实挺生涩的,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版本的问题,有时间再读一下其他译本,无意中发现还有个梭罗日记,我比较喜欢日记相关的东西,何况我还那么喜欢梭罗这个同龄人。

  《瓦尔登湖》读后感(六):吾心安处是吾家

  之前读了一个拗口的版本,累得我呀~

  读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

  后来发现这个版本,简单而优美,应该是符合作者的心思,单纯而美好

  读这本书初念是与断舍离有关,接触这个概念三年多了,之前断断续续的试探试验执行,但作为我的信念,严格值守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

  后来的生活中深刻的发现,曾经舍弃的那些东西真的用不到,完全没有影响本来的生活。

  当然还有一部分目前,没有断开,但是在闲置中转箱,待舍弃的物品。

  尤其今年因为房子的事烦恼,大多数的断舍离书籍,传播的都是物品衣服这些如何安置,少有提及房子这个大件。

  《瓦尔登湖》中有段话深得我心:绝大多数人似乎从来没想过房子到底是什么,只是看到邻居有房子,便想着自己也必须有一座,于是落得终生穷困,而这其实是毫无必要的。这就好比有人已经穿着裁缝为他量身定做的皮衣,逐渐抛弃了棕榈叶做的草帽或者土拨鼠皮做的皮帽,却还抱怨生活太过艰难,因为他没钱给自己买一顶皇冠!

  住什么样的房子重要也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房子里的主人,谁住在里面,甚至持有都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房价,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好像一切都是为了房子,不仅自己要背负大额房贷,甚至让父母家人也背负大额首付,透支整个家庭财富的同时,还增添了浮躁的心态。

  简简单单的住,安安心心的做事,别那么急,像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独居那么久,简单的房屋,简单的家具,简单的生活,吾心安处是吾家。

  《瓦尔登湖》读后感(七):无

  一个周末的时光,一本需要、值得沉心静气、过滤杂念坐下来细读精读的经典。

  坐下来,烘干思想的木板,翻动书页,步入瓦尔登湖区,感受湖的四季变幻,水波荡漾,风吹涟漪,绿树藤蔓,鸟鸣虫叫,置身略带原始的朴素生活。在字里行间,思想的游鱼在天空湖水中遨游。明白了生活的困顿,情感的孤独,不是物质的匮乏造成,而是源于不知餍足的欲望。对于你而言,生活的必需品有哪些?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清醒的发现和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甚至羡慕攀比周遭的所谓成功。惟有清醒才是真正活着。

  合上书,回到这躁动不安、热闹喧嚣、鸡零狗碎的现实,一股失落,字里行间的一切又成了空中楼阁。掴打左右脸,拷问左右心,具体而微,现在的生活,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啊。总在想着换辆更好的车子,更大的房子,一套太少,两套三套四套……不知不觉习惯一条固定的生活路线,总在咒骂着它的不如意,真的不明白生活是什么,生活的真谛是什么?或许只是认识到了生活的肌肤,未触及到血肉和灵魂吧。学会做生活航船的旅客,而不是机械的水手,学会欣赏四周的风景,学会将目光投向内心,毫不犹豫跟随,抛却一切不必要、非必需,心境宁静才是快乐幸福的源泉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八):真行,竟然删我的评论!!!

  之前的评论又被删了,这是第4次发表评论了。假如再删除我的评论,估计我要发表一百次了,我复制评论很简单,删的人就很麻烦了,必须时刻关注着本书。如果删评论的人想和我比耐心,那就请便!!!我不怕麻烦,我就怕你没有时间。  

  先引用一下之前关于李继宏翻译的《老人与海》的评论:

  发起这种一星运动的人动过脑子吗?

  原书最后有译者对于翻译的评论,以后发言的人最好先看一下

  http://site.douban.com/179084/widget/articles/10191245/article/23659054/

  单从这里来看,我觉得他说得十分正确。人狂又怎么了?那些文人都很狂,苏轼更狂。而且民国狂人很多,比如熊十力,狂的根本不搭理毛泽东,一个人狂又怎么了?是谁造就了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中国大陆学者太浮躁了。然后有人回复说“你敢不敢把现存其他50多个《老人与海》版本的1000多处错误给全部列出来?”,我就奇怪了,作者流出了这么多错误,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为什么要把错误都列出来?

  要看的是学术水准,不是人狂不狂!

  重新粘帖一下对于这本书的评论:

  这个是我之前写的,现在加上关于这本书的翻译。建议读者最好读过书再去评价,不要意气用事,说什么“为什么说自己收自己最好,太狂了,就凭这一点给差评 ”,这个个评价没有任何用处,人身攻击什么也说明不了:

  对于文学性书籍的翻译,一定要把句子翻得优美,力求表意准确。在此,以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瓦尔登湖》为例。首先对比全书正文第一段。

  When I wrote the following pages, or rather the bulk of them, I lived alone, in the woods, a mile from any neighbor, in a house which I had built myself, on the shore of Walden Pond,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and earned my living by the labor of my hands only. I lived there two years and two months. At present I am a sojourner in civilized life again.

  先是徐迟的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徐迟的翻译从以前到现在一直认为是最权威的)

  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

  他的翻译我认为不怎么样,原因有

  其一:词汇太俗。“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中“一大堆”显然很没水准,词汇毫无优美之感。

  其二:直译现象太严重。“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典型的直译。原文什么地方有“in”,他就在那里译为“在”,又如“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如此翻译,又怎会有美感?

  其三:丰富的意思翻译得很简略,没有完全表达出来。“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有两层含义:1、我回到文明世界。2、我马上就要离开,不会久居于此(sojourner译为“寄居者,即在外地或在别人家居住的人”,或“过客,即过路人”)。而读徐迟的翻译这两层意思总觉得表达的不是很清楚。

  田然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还有后面许多文字的时候,我一直独居在森林中的一间小木屋里。它是我亲手搭建的,坐落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岸边。在木屋的四周,一英里内都没有人烟,我仅仅依靠我的辛勤劳动来养活自己。我在湖畔住了两年零两个月。现在,我又步入文明社会,成为一名过客了。

  王家湘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当我写出下列篇章、更确切地说是其中的大部分篇章的时候,我是独自生活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瓦尔登湖旁森林中一所我自己盖的小屋里,周围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完全依靠双手的劳动养活自己。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里的过客了。

  李暮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下面的这些文字,这些篇幅,是我在享受孤独的生活时候写出来的。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居民,在这里我只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可是目前,我又像一个过客一样回到匆匆的文明社会里。

  许崇信,林本椿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当我写下后面的记录,说得确切点,写下其中的大部分时,我独住林中,距离任何邻居都有至少一英里之遥,就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瓦尔登湖岸上,我亲手盖的一栋房子里,全靠自己双手的劳动度日。我在那边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回到文明生活中寄迹了。

  上面五个译本差别不大,均有徐迟译本的缺点,下面这个译本可以说非常不错。

  仲泽 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本书文字,或者说其中大半,写于数年之前。当时我孤身一人,在马塞诸塞州康科德密林深处的瓦尔登湖畔生活。我在那里亲手搭建小屋,营谋生计。我僻居其间两年有余(两年又两月),最近的邻人也在一英里之外。此刻,我又重返文明世界,匆匆驻足,聊充过客。

  这个译本我刚才说的三个缺点都没有,尤其是最后一句,翻译得特别准确:“此刻,我又重返文明世界,匆匆驻足,聊充过客。”中“重返”二字写出了我回到文明世界,“匆匆”写出了我在文明世界的时间之短,很慌忙、急切,想要马上回到瓦尔登湖;“聊充”中的“聊”是姑且,勉强之意,写出了我的不情愿;“充”即“充当”,一般是充当一种职务(如:充当负责人),而此处“充当过客”则把过客看作职务(一般要履行某种义务、责任),因此很不情愿。

  再来看看李继宏翻译的:“在撰写随后的篇章、或者说大部分篇章时,我独自生活在森林里,方圆一英里荒无人烟,房子是我自己盖的,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畔,日常生活所需也都靠双手的劳动来解决。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如今我重又当起文明生活的过客。”

  就看最后一句话“如今我重又当起文明生活的过客。”就不如仲泽翻译的

  再有就是文笔的优美,以正文第三段其中一句话为例。

  What I have heard of Bramins sitting exposed to four fires and looking in the face of the sun; or hanging suspended, with their heads downward, over flames; or looking at the heavens over their shoulders "until it becomes impossible for them to resume their natural position, while from the twist of the neck nothing but liquids can pass into the stomach"; or dwelling, chained for life, at the foot of a tree; or measuring with their bodies, like caterpillars, the breadth of vast empires; or standing on one leg on the tops of pillars -- even these forms of conscious penance are hardly more incredible and astonishing than the scenes which I daily witness.

  仲泽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我曾听说过婆罗门的苦修:或是端坐凝眸,曝身于四围的烈火,望着天空的太阳;或倒悬于火焰之上,头颅低垂;或仰首苍穹,“直至无法恢复原状,将脖颈扭动一下也只有液体能进入胃囊”;或终生束缚着肉体,在大树下凝思寂虑;或是如爬虫那般,用他们的肉身之躯丈量广袤的帝国;或单腿独立于杆子的顶端——这些苦修已经让人难以置信,惊诧莫名,但较之我平素目睹却相形见绌,不值一提了。”

  仅举一例(因为其他译本同这个译本相差不大)

  许崇信,林本椿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我曾经听说婆罗门教徒的情况正是如此,他们毫无遮掩地坐在四面皆火的地方,眼睛直盯着太阳;或者身体倒悬,头垂在火焰之上;或者侧着身子转望天空,“直至他们的身体再也无法恢复原状,这时除了液体外,别的任何食物都无法通过扭曲了的脖子输入胃中”;或者终生用一根链条拴在树下度日;或者像毛毛虫那样,用自己的身体来丈量巨大帝国的广袤幅员;或者用一只脚站在柱子上面——甚至这类有意识的赎罪行为,也未必比我每天目睹的景象更加难以置信,更加令人惊讶。

  我认为相差最大的是“或仰首苍穹”和“或者侧着身子转望天空”,前者仲泽译的简洁,优美,后者许崇信,林本椿译的罗嗦,词汇太俗。

  再来看看李继宏翻译的:“我曾经听说婆罗门教徒会坐在四个火堆中间,抬头仰望着太阳;或者把自己吊起来,头下脚上,经受烈焰的炙烤;或者扭头凝视天空,“直到他们再也恢复不了自然的姿势,而且由于脖子是扭曲的,只有液体能够流进他们的胃”;或者终生带着锁链,生活在某棵树木之下;或者像毛毛虫那样,用他们的身体去丈量广袤的国土;或者单足站立在木柱之上——但即使这些有意为之的苦行,也不比我日常所见的场景更为令人难以置信和震惊。”

  就看“或者扭头凝视天空”就知道没有仲泽“仰首苍穹”好

  这里再次印证,根据出版社买书根本不行,上海三联书店和译林出版社均很有名,可是书的质量比四川文艺出版社差远了,挑书要看译者,不能看出版社。原因主要是以前国家出钱让出版社出好书,现在国家不给钱了,出版社为了生存,只能去印质量差的书(甚至只要给出版社足够的钱,就能出书)。

  关键就是,很多译者因为没有名气(比如仲泽),出版社根本不再版,结果就很可惜。李继宏翻译的是比徐驰的要好,说句难听的,徐驰翻译的简直是垃圾,以后的翻译超过他是必须的

  李继宏翻译得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或者把自己吊起来,头下脚上,经受烈焰的炙烤;或者扭头凝视天空”,与林本椿的相比较,明显发现李继宏翻译得更好

  之前还想替继红说句公道话的,这次真是被起到了,那些乱打1星的人动动脑子,不要把自己当成傻子,被别人拿来耍,被别人利用了还很高兴,可悲!!!

  转发一个卓越网的评价(评论者:炎炎),写的很好:

  http://www.amazon.cn/%E7%93%A6%E5%B0%94%E7%99%BB%E6%B9%96-%E4%BA%A8%E5%88%A9%E2%80%A2%E6%88%B4%E7%BB%B4%E2%80%A2%E6%A2%AD%E7%BD%97/dp/B00E7MLXWG/ref=sr_1_1?ie=UTF8&qid=1377350426&sr=8-1&keywords=%E7%93%A6%E5%B0%94%E7%99%BB%E6%B9%96+%E6%9D%8E%E7%BB%A7%E5%AE%8F

  一直很喜欢李继宏翻译的书,从他翻译的《与神对话》《追风筝的人》开始,基本他译的书都会购入。现在他翻译了《瓦尔登湖》,当然也要支持。这本书的腰封上说这本书是“159年来最好的中文译本”,这话有些“狂”,似乎引起了一些人的争议。但我对比了市面上几个常见的版本,觉得这种说法真的一点不为过。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为了方便和公平,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几个版本的第一段:

  先看原文: When I wrote the following pages, or rather the bulk of them, I lived alone, in the woods, a mile from any neighbor, in a house which I had built myself, on the shore of Walden Pond,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and earned my living by the labor of my hands only. I lived there two years and two months. At present I am a sojourner in civilized life again.

  各个版本的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徐迟译2009年版

  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

  北京燕山出版社 王义国译 2011年版

  当我写作本书的时候,或者更确切地说当我写出本书的主要部分的时候,我是独自居住在树林里的,那是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的湖畔,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邻居。我住在自己建造的一个房子里,仅仅靠着双手的劳动生活。我在那里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的时间。如今我又再次成了文明生活中的一位寄居者。

  译林出版社 许崇信 林本椿译 2011年版

  当我写下后面的记录,说的确切点,写下其中的大部分时,我独住竹林中,距离任何邻居都有至少一英里之遥,就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瓦尔登湖岸上,我亲手盖的一栋房子里,全靠自己双手的劳动度日。我在那边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回到文明生活中寄迹了。

  四川文艺出版社 仲泽译 2011年版

  本书文字,或者说其中大半,写于数年之前。当时我孤身一人,在马塞诸塞州康科德密林深处的瓦尔登湖畔生活。我在那里亲手搭建小屋,营谋生计。我僻居其间两年有余(两年又两月),最近的邻人也在一英里之外。此刻,我又重返文明世界,匆匆驻足,聊充过客。

  天津人民出版社 李继宏译 2013年版

  在撰写随后的篇章,或者说大部分篇章时,我独自生活在森林里,方圆一英里荒无人烟,房子是我自己盖的,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畔,日常生活所需也都靠双手的劳动来解决。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如今我重又当起文明生活的过客。

  几个版本的开头一比较就看出来了,首先从字数上看,李继宏版本的字数是最少的,非常精炼而又准确。而其他几个版本多少存在啰嗦重复。比如仲泽的版本,“我又重返文明世界,匆匆驻足,聊充过客。”显得过于复杂。另外想不明白“两年有余(两年又两月)”的处理是为什么,直接翻译成“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不是很好吗?再比如王义国版本的头一句“当我写作本书的时候,或者更确切地说当我写出本书的主要部分的时候,”这话已经注定跟精炼无缘了。

  其次,从文字阅读通顺流畅的角度来看,好几个版本都存在滞涩、阻碍。比如许崇信和林本椿的“回到文明生活中寄迹了。”这个“寄迹”就让人难以消化。再比如仲泽的版本,“营谋生计”“僻居”,这些生僻的词让这部本来就因为思想高深而难以读下去的书,变得更加拒人千里。而徐迟的译本呢,字词上面倒是没有多少困难,可是受限于当年的用语习惯,句子读起来总是跟现代有些距离,比如“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现代人肯定不这么说话的。

  评价一篇文章是否好,其实很简单,跳出一段来读一读,读得顺口,毫无阻碍,同时意思又很顺畅地被接收,这篇文章就肯定好。大家可以读一读这几个版本,个人认为李继宏的版本读得是最流畅的。因为他的用字用词毫不生僻,句子也很少用复杂长句,基本都是精炼的短句,但是意思明了,意境也完整。当然,这种翻译风格本来就是李继宏的标识——让名著变得流畅易懂。

  另外,从封面设计上看,李继宏这版《瓦尔登湖》应该也是最用心的。从纸张上,用的是比较少见的牛皮纸,用意显然是呼应书中质朴的生活方式。上面画的动植物,还有封面镂空下透出的湖水,也是与书中梭罗生活的环境相呼应。尤值得赞赏的是,湖水还专门做了晕染效果,显得设计感十足。而其他版本的,要不就是一个简单的风景画,要不就是单一的花纹纸,感觉没有这版设计得用心。

  还值得一提的是,李继宏这版《瓦尔登湖》的注释多到惊人,占了全书有四分之一的篇幅吧。对书里出现的,让国人费解的动植物,还有各种典故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这是一个对读者很体贴的举动,因为梭罗的知识太渊博,书里出现的各种典故让学者都常常望而却步,普通读者就更是不知所云了。还有美国的那些动植物和地名,国人本来就不甚了了,有了这些注解之后,读着就清楚了,而且还长见识。反观其他版本的《瓦尔登湖》,基本都只有寥寥几个注解而已,置读者的大量困惑于不顾,这点还是有欠缺的。

  所以几方比较之下,个人认为无论是易读性、准确性、印制的精美度以及内容丰富性等方面,李继宏这个版本的《瓦尔登湖》都很经典,如果要买一本《瓦尔登湖》,个人认为这本最值得购入。

  《瓦尔登湖》读后感(九):作为现代人,难以领回精神

  总体感觉言语较为啰嗦,其实就是想说明人可以从衣食住行中抽离出来回归简单生活,作者也多次表达对于物质生活的不屑,更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但拉拉杂杂好多字数。读到最后更感觉是不知所云:-)

  更感觉是一大碗鸡汤,看着挺美却解不了现世人的饥渴。

  读了导读,提到超验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其中的个人主义深以为然:“每个人都能够清醒地活着,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去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立自主的人,是这位最伟大的个人主义先行者的理想。”

  联系到作者所处的时代,物质不发达,所以离开文明社会过上自给自足的独居生活也不会有大问题。但如果作者活在当今,人与社会的关联深入到每个角落,是否还会有类似的想法?

  《瓦尔登湖》读后感(十):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文/ 酷老姜

  阅读《瓦尔登湖》,结识了梭罗,以初生者的姿态追求生活智慧的梭罗,而因为梭罗,因为流诸其笔端的潺潺文字,亲近了这片“瓦尔登湖”,这片赋予愿亲近她的人以智慧的“瓦尔登湖”。

  “是我们必需踮起脚尖,将我们最机敏最清醒的时光贡献给它们的,才是阅读。”正应梭罗对于“阅读”的高级定义,注定《瓦尔登湖》的阅读绝非轻松。阅读它,读者需具备一颗包容的心,因为它不时闪现可能与你一贯思维大相径庭的“智者之言”。你不要急于否定、排斥它,你的包容、你的愿花时间的细细品味,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一方面我们认为是读者选择书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认识到书籍也会选择读者。被它“选中”的读者,它将毫无保留地完全呈现自身精粹,使其获得丰厚回报。《瓦尔登湖》,于我看来,它选择的是这样一些读者:他们爱智慧、追求智慧,怀疑目前生活状态的真正价值并不断探寻、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状态生活。

  捧起它,轻轻翻开,我们开始阅读。书的开端,“要不是镇里的人对我的生活方式提出十分详细的询问,我本来是不会用这么多自己的事情来打扰读者的。”这似乎交代了本书写作的缘由,对于独居瓦尔登湖畔自建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活,任何好奇都是情理中的。而书中也有提到梭罗选择到瓦尔登湖居住的初衷:“我到林中居住,因为我希望生活得从容一些,只面对基本的生活事实,看看是否能够学到生活要教给我的东西,而不要等到死亡将临时发现自己没有生活过……如果证明生活是平庸的,那么就把它全部的、真正的平庸之处认识清楚,公之于众;而如果生活是崇高的,那就去亲身体会它,然后在我的下一次旅行时以真切的记载。”于此,梭罗对于生活的挑剔、对智慧的追求尽展读者面前,他要求清醒、自主地选择生活,而非浑浑噩噩地被生活驱使。

  《瓦尔登湖》中以较大篇幅讨论了生活的必需品问题以及记录了梭罗的流水账。对于生活必需品,得出结论:食物、遮蔽处、衣服和燃料。这让我联想到了前不久看的电影《钢琴师》,作为犹太人钢琴家,为了逃避德国纳粹对其的残杀,只得四处躲藏。在其躲藏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便是食物和御寒问题。解决了这两样需求,即使在战后的废弃建筑物中,钢琴家也坚持活了下来。看到这,你不禁为生命的韧性所震撼、感动,这也正解答了生活必需品的疑问。而这也将成为追求生活简单化的有力支撑。

  梭罗研究专家沃尔特·哈丁提出《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一部批评现代生活的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我想我在阅读后,更倾向于将其定位于一本予读者智慧、启读者思索的哲学读物。正如梭罗所认为的“哲学家要热爱智慧的哲理,并按照它的要求过纯朴、独立、宽厚和信任的生活。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际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哲学的智慧凝成一种生活态度,凭借态度去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梭罗的独特便在于,他付诸行动了,以自身行动后的体会鼓舞愿意尝试、愿意改变的人们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拥抱独一无二的人生。最后“成为一个与其他任何人(当然也包括梭罗)不同的人,成为一个可以说这一句话的人——我是我自己。”每一个体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赋予它以独一无二的意义将是我们对于生命的最高馈赠。

  “瓦尔登湖”是梭罗选择的生活的某一站点,而同样作为独立个体的我们,又将怎样选择,选择多少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站点呢?

  (ps 此为以前看的 王家湘 翻译版本所写,只是觉得《瓦尔登湖》的精神都是一致的,故贴至此)

  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发表。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wenzhaidaquan/314739/

相关阅读
  •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初中生优秀短文摘抄集合4篇
  •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两百字美文摘抄汇编4篇
  •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英语美文摘抄50字范文(精选5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50字【三篇】
  • 600字美文摘抄【4篇】 600字美文摘抄【4篇】
  •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英语美文摘抄小短文精选三篇
  •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美文摘抄800字集合4篇
  •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小学作文摘杨梅【二十一篇】
为您推荐
  •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
    简·爱(JaneEyre),是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儿,年幼时被送到舅母加抚养,过了十年被歧视、受虐待的生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文摘抄加批注(锦集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好作文摘抄精选十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民日报美文摘抄800字【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
    美文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美文摘抄范文(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 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的文言文摘抄【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美哲理散文摘抄(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800字美文摘抄锦集五篇,欢迎品鉴!
  •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摘选(合集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亦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语短文摘抄(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