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设限读后感_中医人生的读后感10篇


人生格言 2020-10-25 12:05:22 人生格言
[摘要]《中医人生》是一本由娄绍昆著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 00元,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医人生》读后感(一):中医可以抄 读后感

【www.anne5.com--人生格言】

中医人生的读后感10篇

  《中医人生》是一本由娄绍昆著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医人生》读后感(一):中医可以抄底了吧

  中医现在应该是最低谷的时候了吧。 曾几何时, 中医那样大放异彩。 即使是十年浩劫之时。

  有点哭笑不得, 四十年后, 现在中医居然到了被黑到一无是处的地步。 如果有人给我机会, 我会去学习中医。 哈哈, 有点抄底股票的意思。

  中医的博大精深, 简便易行, 都是金子啊。

  当然, 真的好中医, 肯定成之不易, 就和算命的一样, 也是要有天赋的吧。

  《中医人生》读后感(二):生命之歌 张纯青

  娄绍昆医师的人生巨制《中医人生》问世,至少向所有的人揭示了两个真理: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是可以自己改变的;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学习的。

  我与绍昆是少年时期即同甘共苦的一生至交。我们都曾经为生计穿街走乡去赚取几分钱的收入。我们是政治与经济上都极度贫困的天涯沦落人。但绍昆的精神世界始终是富足且蓬勃的。数十年来的千万种人生磕碰险阻,无一能将我的这位朋友击倒。绍昆的道德勇气、志向胸襟、聪慧睿智,他艰苦磨练而成的人生大智慧,多年来是我崇拜敬仰的。

  因此,我郑重地向一切朋友,认识的或未曾认识的人们,强烈推荐绍昆的《中医人生》。这不仅仅是教会我们安生立命,做一个大智大勇的人,将会提升我们为人的志向情趣。《中医人生》有益于人的一生。

  绍昆潜心研究张仲景医术,融汇贯通,灵活运用,切实施行,为无数罹患疑难重症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绍昆每每跟我谈起过许许多多的临床病历故事,都深深吸引和打动我。我早就认为,他的这些成功的经验如果没有记载下来、发表出来,将是祖国医学的损失。今日喜见《中医人生》出版发行,我是特别欣喜的。

  由于绍昆的人生大智慧,他在这本书中例举、演绎的中医理念,都洋溢着强劲热烈、深入浅出的特点。绍昆说,一个医生工作的目的就是治病救人。他认为这必须是单纯、唯一的。他曾经跟我商议过,意欲采用“从零开始学中医”作为本书的书名。绍昆写作的初衷之一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发扬光大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他做到了。我觉得,凡是对中医有兴趣的朋友,看了《中医人生》必有收获的。

  绍昆的《中医人生》是高昂的人生之歌,值得我们去好好阅读、领会。

  (作者退休前任美国《拉斯维加斯时报》社长兼总编辑)

  《中医人生》读后感(三):转发书评 沈克成:读娄绍昆的《中医人生》有感

  认识娄先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开初的时候仅是医患关系,由于年轻时做苦力,落下了腰酸背痛的积疾,每隔几年都要发作一次,或重或轻,苦不堪言。我的老师特意把我带到娄家,说他看这方面的病有两下子。固不其然,经过他悉心治疗,病情逐渐得到缓解。

  在跟娄医师接触过程中,我发现他不仅医术高明,并且医德也很好,更发现他是个肚子里有货的人物,慢慢地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但是我们大多只是打打电话或发发伊妹儿,几十年来还不曾一起吃过饭喝过酒,所以应该算是属于那种“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不过每当有新书出来的时候,我总要在第一时间送给他一本,请他跟我分享自己“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快乐,也不忘听听老兄的高见和指教。正因为我们一直保存着这种礼尚往来的关系,所以我是第一时间得知他出书的消息,更是第一时间读到了他的这本大作《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对中医我是门外汉,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是读这本书,我却读得津津有味。如果要我谈谈我的读后感,我可以概括成四个字:“震撼!敬佩!”

  娄比我小四五岁,应该算是同龄人,我们不仅年岁相仿,我们的人生遭际和阅历何其相似乃尔。正因为如此,我们之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那就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这是非常难得也极其珍贵的,这就是我们之间友谊的基础。

  我们都是爱读书的人,但可惜在人生最美好的青年时代,我们却无书可读!不是我们人太笨,考不上,而是社会剥夺了我们求学的机会和权利。现在的青年人也许难以理解,甚至于对我们这号子人嗤之以鼻,有什么了不起的,要学历无学历,要职称无职称,无非是“草根”一条,只不过比“草包”稍好一点而已。

  读了这本书,我想在座的都会跟我有相同的感觉:娄绍昆不仅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名中医,他还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写的 “人”。虽然我们所从事的专业不同,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在攀登学识高峰的路途中,娄比我所流的汗更多,所吃的苦更多,所遇上的磕磕碰碰更多。

  我们都只是高中学历,要知道,一个五六十年代毕业的高中生,在学校里所读的语文课乃是政治课,几乎没有接触过文言文,甚至连最基本的中国文学、中国历史都没有系统学习过,仅靠这么一点可怜的背景知识,要啃下医古文,要读通文言文,要看懂日本的汉方,真是谈何容易,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辛劳;再说,娄在农村的时间呆得比我长,化费在修理地球的时间也比我多。为了生存,为了生计,他不得不牺牲了太多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万不得已。但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他还是凭着自己坚毅的意志从石头夹缝中脱颖而出,而且能茁壮成长,取得现今的成就,我由衷地感到敬佩。

  另外,我觉得娄的成功的经验还有两点:其一,三人行必有我师,他求贤若渴,不耻下问,从书中,我们看到他结交了不少朋友,他们若师若友,互相切磋,互相探讨,说实在,几十年在社会大学中上下求索,远胜过五六年的大学闭门深造。其二,他勤于笔记,勤于总结,书中所提及的一百多个医案,他都能写得有条不紊,这说明几十年来他做了多少的笔记,这也是人生一笔极大的财富。

  总之,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不需要我来捧场,那些风光的话也不需要我来说,我只是以老朋友的身份,向娄医师道贺。绍昆,我从心底里服了你。我虽然比你虚长了几岁,但你是我学习的榜样,你是我的学长。

  《中医人生》读后感(四):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评介

  健康报2012年6月27日壬辰年 五月初八 第6版——书苑

  细把金针度与人

  ——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评介

  南京黄煌经方医学研究中心 李小荣

  温州娄绍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方医学学者。捧读娄先生新著《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可以强烈感受到先生为人勤勉谦逊、为医识微用博、为学深思精辨的风格。

  本书以14章40节的章回架构和58万字的篇幅,以纪实文学为体裁,以成长年代及学习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作者上世纪60年代流浪打工与70年代医教兼职的坎坷经历和“经方奇缘”,通过40段鲜活故事,百余则完整病案,将自己“文革”时期的中医追求与实践体悟和盘托出。

  这是一部融医案、医论和医话为一体的、别开生面的中医学术纪实著作。作者熟稔日本古方派医家群的理论及其临床成就,崇尚方证相对与六经辨证,擅长方证相对与针推刺血内外结合治疗疑难病症,对《伤寒杂病论》作了多角度的理论解读与应用探讨。作者以细腻流畅的笔触格调、平实完整的临证病案、厚实精深的伤寒功底,通过病例诊疗经过与众多医药实力派人物的学术事迹,展示了经方医学的理、法、方、药及其现代临床魅力。像何黄淼老师的针灸入门“一夜通”、一药之师的走方铃医肖柏云、熟识版本学、精研六经病的仲万春、精通日本汉方医学的“右派”张丰老师、善于独立思考的表兄“阿骅”等等,无不引人入胜,令人难以忘怀。还有很多对中医临床具有启示意义的人和事,均使我们获得了知识、经验和启发。

  本书将伤寒与内经、经方与时方、经方医学与医经医学、伤寒与杂病、伤寒与温病等历代公案进行了理性的梳理,将传统经方的源流、思维、本质、特点等基本概念与现代经方

  的六经、方证、体质、腹诊等重大学术命题以及太阳表证、

  少阴病、少阳病、阳明病、合并病、方证药证、合方先后等经方临床关键进行了不厌其烦、细致详尽的剖析论证,其精准度为当前相关著作所罕见。本书亦可看做《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名老中医之路续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特色版”。 书末附有该书《主要方证索引》大大便利了经方医学的研究和运用。

  本书部分章节曾在互联网“黄煌经方论坛”上发表,获得了网友们的热评。有网友说,“娄老为我们后学者架起了云梯打开了方便法门。”还有的网友表示,“如果说读了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唤起了我对经方医学学习的热情,那么娄先生的这篇美文则更加坚定了我认真学习并运用经方医学的信念。”“娄老师的文章比《问中医几度秋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更具有专业性,比《思考中医》更具有实践性和客观性。”

  笔者认为,本书是一部医理、哲理与文理相得益彰的好书,娄先生做到了把《伤寒论》当做病案来分析、把病案当做《伤寒论》来解读,真可谓“细把金针度与人”。

  ■“经方学延伸阅读:1、《陆渊雷医书二种》陆渊雷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经方实验录》曹颖甫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3、《经方的魅力——黄煌谈经方》黄煌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黄煌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5、《中医方证速查小辞典》卢祥之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6、《当代名医论仲景伤寒》刘世恩、毛绍芳主编(学苑出版社);8、《近世日本汉方医学变迁研究》杨晶鑫著(吉林大学出版社)。”

  《中医人生》读后感(五):“精绣鸳鸯任君看,细把金针度与人” ——简评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温州娄绍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方医学学者,如同岳美中老一生奋发自学、刻苦钻研终成一代中医大家,其为人勤勉谦逊、为医识微用博、为学深思精辨。

  2011年4月南阳经方医学论坛邀请先生作题为《漫谈伤寒论中的方证》讲座,获得与会者一致好评,今幸读先生《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真是欣喜交加,直叹“道不孤行”!

  该书以十四章四十节的章回架构,以报告式纪实小说为体裁,以成长年代及学习经历为主线,讲述了60年代流浪打工与70年代医教兼职历程,运用58万字把40段鲜活故事百余则完整病案将自己青年时期文革时代的中医学习与实践体悟和盘托出,将亲历亲思亲为、所记所感所惑娓娓道来,读来如临其境并产生强烈共鸣!

  先生熟稔日本古方派医家群的理论主张及其临床成就,崇尚方证相对与六经辨证,擅长方证相对与针推刺血内外结合治疗疑难病症,对《伤寒杂病论》作了多角度的理论解读与应用探讨。先生以细腻流畅的笔触格调、平实完整的临证病案、厚实精深的伤寒功底,通过病例诊疗经过与众多医药人物的记载逐个展开。

  60年代漂泊在浙西南、闽北、赣北流浪打工期间,开山筑路垒坝建库这些繁重的体力活没有摧毁先生的意志,而是夤夜挑灯!得遇何黄淼老师入门针灸;得闻给人与警醒的金慎之“慎之不慎与三益不益”医疗纠纷掌故及其银角打水漂装疯卖傻的轶事;拜会光泽摆摊用刺血与经方的蒋老先生;一药之师的走方铃医肖柏云;熟识版本学、精研六经病的仲万春……中医之旅催人奋进!黄美西关爱的故事,再现了那个物质严重匮乏年代男人间的豪情与大爱,闻之催人泪下!运筹帷幄的油漆匠吴海平等亦给先生不少启发,儿科大夫家夜啼郎经安徽保姆用灯芯黄金足环汤治愈的尿黄短舌尖红这一原始方证野性思维给人与震撼!更为拍案叫绝的是一位见习过张简斋的家庭中医汪阿姨的中医故事,直指中医临床核心,对摒除中医玄学与神秘、还原中医方证本源给人以回味与思考……这些良师、明医与益友,给先生也为我们带来丰富而宝贵的知识、经验与财富!

  70年代在状元桥镇医教兼职期间,先生系统深入学用经方的故事,详细记载并生动刻划了一群经方实力派人物。如先生最为感激的张丰老师,青藤小屋里无数个夜晚,无论是田埂小径还是村镇街市,张丰老师的循循诱导、指引督教不绝于耳。张丰先生研究日本汉方的广度与深度令人赞叹不已,临床病案的详析细辨、诊疗过程与汉方思路明白晓畅,读来受益无穷!

  书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堪称陆渊雷的知音人、一个善用寓言故事来析理的智者、一个具备扎实中医理论善思详析伤寒论的表兄“阿骅”,兄弟父子的学术论辩与伤寒探讨,将伤寒与内经、经方与时方、经方医学与医经医学、伤寒与杂病、伤寒与温病等历代公案进行了理性的梳理,将传统经方的源流、思维、本质、特点等基本概念与现代经方的六经、方证、体质、腹诊等重大学术命题以及太阳表证、少阴病、少阳病、阳明病、合并病、方证药证、合方先后等经方临床关键进行了不厌其烦、细致详尽的剖析论证,其精准度为当前相关著作所仅见!轻松地引导着我们进入仲景学术的广阔殿堂!

  该书亦可看做《名老中医之路》的现实完整版!书中还有很多对中医临床启示的人物故事,如西医陈兴华、牙医张秀杲、抗癌专家古塞先生、瞑眩反应的黄建华,亦病亦医的爱好者夏成锡等等,在平实的故事里给我们知识、经验、启发和激励。书中平铺直叙的故事其实对中医现状及其出路做了深刻的探讨,应该引起我们读者重视。另外,书末附有该书《主要方证索引》大大便利了经方医学的研究和运用。

  该书一如先生在书首中声明的:“用文字的方式记录自己从医的心路历程和各位老师的音容笑貌,还原自己的中医人生,同时给初学者提供一个寻求《伤寒论》入门之路的阶梯”!部分章节曾在“黄煌经方论坛”发表,得到很多网友的热评和共鸣:1、字字珠玑,嘉惠后学!2、娄老师为我们后学者架起了云梯打开了便门指明了方向真是功德无量啊!3、这样的文章更能发人深省,这样的文章更让人记忆犹新,这样的文章更加坚定了对中医的信心,这样的文章足以让经方之光普照大地!4、娄先生的经方学说理论和汉方派的诸多相似,和黄教授的方证人学说更是惊人地吻合,更难得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写起文章来有情有义,久久不愿卒读!5、娄老师本文的深度实在非同小可,看一、两遍很难吃透原文包蕴的内涵,绝对是少见的理性结合感性,富有感召力的好文,容学生细细咀嚼。6、如果说读了刘力红先生的《思考中医》唤起了我对经方医学学习的热情,那么娄先生的这篇美文则更加坚定了我认真学习并运用经方医学的信念。7、我读了娄绍昆先生的文章,对经方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明确了“方症对应”就是我学习的目标。8、比《问中医几度秋凉》而言,更具有专业性,比《思考中医》更具有实践性和客观性,是本医理与文理结合的很好的书。

  诚然,知识是无穷的,书中瑕疵亦当指出,在第436页慢性肝病治愈论中的末句“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了就可以注射乙肝疫苗”。因为实际上是不必注射疫苗的。瑕不掩瑜,读完此书,感慨连连,世界上许多事物与经方医学都有内在的联系。真是处处有医学处处有知识!娄先生真正做到了把《伤寒论》当做病案来分析、把病案当做《伤寒论》来解读!

  “合上此书,你再也看不见简单的出口,即便有,你也不愿离开,因为你舍不得那遍地的芝兰。”

  《中医人生》读后感(六):于无声处 ——读娄绍昆先生《中医人生》有感

  于无声处

  ——读娄绍昆先生《中医人生》有感

  邢斌

  几年前,《南方周末》有个专栏叫“书海泛舟记”。作者范福潮亲切地回忆黑暗年代里父亲教他读书,以及周围读书人的故事。这些文字读来绝没有慷慨激昂的感觉,这里边也没有或凄惨,或壮阔的传奇故事,可是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在那个压抑、动荡的社会里,竟然有一些普通人不计功利地默默读书做学问,不禁使我想起钱钟书先生说过的“大抵学问是荒江野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

  前年我发起创办《中医思想者》文丛,邀请娄绍昆先生撰稿。娄先生寄来了他从医经历的片段,编委们读后大呼过瘾!这些文字刊登于《中医思想者》文丛第一辑,颇受好评。此后,娄先生完成了他的自传,题目是“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近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出。这些天,我怀着欣喜认认真真地拜读了全书。这次的阅读体验,与读范先生文章的感受是近似的。

  娄先生从1962年写到1979年。这17年,中国社会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到另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时代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娄先生也从一个高中毕业生,待业青年,四处打工者,乡村教师,最终成为通过浙江省中医药人员考核选拔的执业中医师。

  娄先生是幸运的,他的身边不乏良师益友,在这个最容易使人沉沦的年代里,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光阴没有虚度,文革后大多成为各个领域中的拔尖人才。在书中,我们也很少看到人性恶的描写,相反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温暖着、鼓励着我们这些读者。

  当然,对于一个中医师来说,阅读本书的另一重大收获,那就是对中医,对《伤寒论》和经方的更深切认识和临床经验的获得。

  娄先生的良师益友,如果没有作者手中的笔,一定会被埋没。如果这样,那真是太遗憾了!这些民间智者,不求闻达,没有著述流布,可他们的思考与实践,真是不简单!

  譬如何黄淼先生,曾与作者父亲在同一所中学教书,受其老中医岳父影响而学习中医针灸,临床疗效显著。何先生善于把握复杂事物的规律,如把针灸取穴归纳为五方面内容,即:八总穴、八会穴、局部取穴、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病位交叉对应取穴。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使青年娄绍昆历四十多年而难以忘怀那如沐春风的一个夜晚,他深深体味到什么叫做“大道至简”,什么叫做“真理朴素”。

  何先生还是深刻的。他清醒地认识到整体观念之弊——“由于它忽视了局部疾病也有相当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忽视这类局部病变对整体性治疗的不应答性,诊治上经常出现舍近求远的现象。譬如明明是局部‘牙石’造成的牙龈出血,不从局部下手治疗,反而辨为肾病,劳而无功,就是中医学辨证系统和治疗技术的缺陷所造成的,今后在现代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地加以完善。”这样的认识足以促使今天的中医师反思!

  蒋老先生是娄先生在福建光泽打工时遇见的一位老中医。他是上海川沙县人,家学渊源,青年时代受过系统的中西医教育,曾求教过陆渊雷先生,也听过恽铁樵、徐衡之、章次公诸先生的课,后一改而成为经方派医家。蒋老当时在街上摆摊看病。他说:“在动乱的年代我喜欢在大街上摆摊看病,一是为了方便流离失所无处就医病人能及时得到诊治;二是为了了解动荡变化的时局,可以及时地想方设法使自己趋利避害。这几年是这样,抗战时在重庆、昆明我也是这样。仲景说过:‘留神医药,精究方术’的人,一定要‘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此之谓也。”足见蒋老是一个有爱心、有思想的人。蒋老临床经验丰富,娄先生当时做了记录,书中多有介绍,值得读者临床学习借鉴。

  又如汪阿姨,是作者1971年新房的邻居。她谈吐不凡,不过几句话就让青年娄绍昆娄绍昆目瞪口呆,自叹不如。汪阿姨的中医知识来源于父亲,也源于名医张简斋的传授。她熟练掌握了16首方剂及其对应的病证,执简御繁,竟颇能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汪阿姨告诉娄先生,左金丸的辨证要点是:口苦、头痛、吐酸;香连丸则要抓住突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三个症状,而且治疗效果与病程有关,如果一得病就马上服药效果最好,若等到第二天才服药,效果就差了。娄先生日后屡屡用到汪阿姨的这些经验,《中医人生》中举了单位集体旅游途中一位女同事患急性肠炎的故事:这位同事突感腹痛,停车后冲到草丛中,十分钟后上车,但一上车马上又折回草丛,如此几次,因在途中大家一筹莫展。这时娄先生拿出携带的香连丸,患者服后不到2分钟就回到了车上,称赞:“这药太神了!”周围的同事也像看魔术一样,禁不住欢呼起来。

  再说说龙泉县的名医仲万春先生。当时作者在龙泉一工地打工,因为某些机缘而得以拜识。仲先生自述因日本汉方家的著述而入经方之门,他对青年娄绍昆说:“我最怀念的是《皇汉医学丛书》原典夜读的那些岁月。每当人静夜深,只有我家二楼的灯光亮着。我打开书,安安静静,一字一句,嘻嘻咀嚼张仲景、吉益东洞、丹波元胤、山田宗俊、长尾藻城等中日医学先哲的文章,聆听他们的教诲,这是何等的快乐啊!过去,《伤寒论》的入口处就像地狱的入口处一样,确实令人畏惧。吉益东洞、汤本求真等人披荆斩棘为现代经方开辟了一条路径,给后学者挣脱了不少的束缚和羁绊,给我们带来了福音。我就是通过这一条学习的道理,在备受艰辛之后才得以进入仲景医学的大门。”仲先生介绍了他对《伤寒论》脉法的研究,特别注意与现代中医教科书进行对比;介绍了大冢敬节先生发现的康平本《伤寒论》,例举了这一版本的诸多优胜之处;还指出桂枝汤证的一大类型是无汗的,桂枝汤自身的功效并非解表,而是调和营卫、补养气血。其论证严密,令人信服,我想这不仅仅会让当年的娄绍昆产生震动,也一样会让今天的读者深思吧!

  娄先生良师益友中,最使其受教,也最让读者受教的是张丰先生。张先生原是中学校长,1958年因右派身份被下放当工人,因而自学中医。他的学习路径与一般人迥然不同:凭借扎实的日语功底,从汉方入门,再读《伤寒论》原著,而且他智慧超群,故能直入堂奥,临床疗效卓著,见解新颖深刻。有5年的时间,在那青藤小屋,娄先生时常向张丰先生请益,聆听高论,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都有长足进步。

  《中医人生》是一部近60万字的厚重之书,而有近一半篇幅与张丰先生有关,足见他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张先生高论迭出,如他说:“《伤寒论》和《内经》是两个连体的婴儿。我们祖先对自身疾病和诊治的关注,可能是出于单纯的实用需要,亦可能是因为对这种健病之变的现象引起了浓厚的兴趣。实用需要与兴趣爱好,两者是不相等的,前者是出于实际的生存需要,后者更多是出于祖先对世界的认识、好奇和追问,前者发展成为经方医学,后者发展成为医经医学。”由于它们是同一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时产生,同步发展,所以虽然起点不一样,发展的方向也不一样,但研究的对象毕竟是一样的,所以就会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和言语。正因为这样的交叉和混同,引起了几千年的误会。张先生认为,日本吉益东洞提出的“方证主义”和《伤寒论》研究“去《内经》化”的观点,虽然是偏激的,但也是非常深刻的。“对汉方医学古方派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矫枉过正的举措,就无法挣脱‘被《内经》化’的状态,就无法恢复以《伤寒论》为主体的诊治体系。”这样的观点,对中医院校走出来的中医师来说,可谓石破天惊、振聋发聩!

  经方医学的辨治思路是方证辨证。一般人心目中的方证辨证就是抓住几个主症和脉象进行论治,有不少对方证辨证不以为然,认为这无异于对症治疗。张丰先生指出:“方证辨证的实质是‘方证状态’的辨证。它不仅仅是以几个主症、脉象为唯一的诊断要点,还包涵着体质的鉴别、疾病谱的考察等内容。这样的辨证思路使临床处方用药有了更加明确的依据,使中医临床学从“医者意也”的随意性中走出来,成为一门循规蹈矩的临床技术。”为什么方证辨证不是对症治疗,为什么有的人临床运用方证辨证得失参半?在这里,张先生给出了答案!

  其实不仅仅是这五位民间智者,《中医人生》还介绍了不下十位作者的良师益友,他们的人生智慧、医学智慧不单单使青年娄绍昆受益,也吸引着我,启发了我。限于篇幅无法一一介绍,真希望读者认真读一读本书。

  看到这里人们或许会问,为何我独独没有介绍作者本人的思想与经验。其实,娄先生常常在书中坦陈自己的不足与缺点。这里有作者的谦虚,也有作者对他良师益友的挚爱,因而毫不吝啬地把大量的笔墨用在记叙他们的事迹与话语上,可是显然地,如果没有作者本人的用心思索与刻苦努力,能有今天有成就的名老中医吗?能有读者手上的这部煌煌大著吗?当然,《中医人生》中也有作者的思想与经验,但我期盼着作者再著新篇,不再以回忆录的形式著述,而能为我等中医师多写些理论思考与临床治验,成系统地一部部写下去,我期盼着!

  鲁迅诗云:“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文革中万马齐喑,可是我们借娄先生之笔,听到了惊雷!近些年来,中国的大学病了,中国的学术病了,不少有识之士针砭体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病人仍未有起色。好在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达,我们有机会见识到民间独立学者的才华,这或许也可以称为“于无声处听惊雷”吧!衷心希望“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的精神不死,民间中医奏起精彩的乐章!

  邢斌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35151742

  《中医人生》读后感(七):潘德孚先生写的书评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读后的感想

  潘德孚2012年6月12日

  娄绍昆先生很多文章都是写经方的。他在学校里教经方,自己实践中很多地方都用经方,对经方有独到的见解。那些文章都写得很好,我觉得看他的文章,也帮助了我提高行医的能力。虽然我年纪比他大,也以他为师友。我与他交往很多年,有一些地方的见解虽有不同,但大方向不悖,相互尊重。现在他著成了这本很有价值的书,我为他高兴。中医现在已进入黎明前的“黑暗”。时代召唤中医,必须努力突破崛起前的困难和障碍。因为,人都免不了会生病,而现在生病的人,却必须无奈地“享受”医疗市场化的水深火热。为什么?是因为西方医学给我们输入了医政一体化的医疗体系。

  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无疑能给准备为中医事业作出贡献的年青学子,或愿意在余生中为中医增叶添花的老人们一本既有趣味,又对学习有指导意义的书籍。这书,主要不是写现在他自己使用经方的见解,而是写他学医后的有趣经历。这其中,大多数是他自己学习、行医与人交往的故事,直到他真正端上了中医的饭碗为止。这本书,使他现在成了一个真正著名的老中医。

  我迈入老年后正好碰上医疗市场化,它激发了我写文章的积极性,因此不断地写作揭露它所产生的恶果。我也鼓励娄先生写。我认为他一定会写出一本很好的书。但他总是不那么积极。这并不奇怪,近一个世纪里,有多少人因写作被罗织罪名,祸及子孙,终生后悔的?

  现在,总算在学术的写作上有所开放。这本《中医人生》是写他以学中医作谋生手段的过程,从青年时代到取得谋生资格,他所接触过的人,给他组成了许多有趣味的故事。我长他9岁,与他有相似的经历,共同体味过那一段难以忘怀的年月。我们都是同一个时期中经受同样坎坷的磨练。我与他现在都是老中医了,对现代医学有相似的见解,虽不完全相同,但也没有大的分歧。

  人与人看问题由于视角不同,所述的也不一样,这才是大千世界之所以灿烂的原因。我喜欢写恶,写医学医疗之恶,这恶,实际亦是人性之恶。他这本书写人性之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所碰到的人,都表现了善的一面。这里面很多是与他同时经历过当年坎坷的朋友。他们曾相濡以沫,现在想起来就更为亲切,不能忘怀。娄先生将这些不能忘怀的故事写出来弘扬人性之美,是很重要的。你困难的时候去体味,心里会增加一分温暖。每个人一生,都有可能碰到艰难坎坷,读此书无疑会在努力的时候增一把力,添一分信心。

  《中医人生》是一本有现实意义的名著

  我现在称说的“著名”老中医,许多人会觉得不解。或许会问:做中医老了,有名了,就是著名老中医了。我认为不是。在我的观念中,这著名两字的解释有所不同。我说的著名,是以著作闻名。虽然有很多老中医都很有名,面前排着长长的病人队伍,但没有闻名的著作,是靠着某些机遇或福庇,使看病的人多起来;或依仗某种特殊关系,走通某条渠道,使看病的多起来。这些都不能算真正的“著名”。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人们已逐渐知道微生态平衡是人健康的保障,抗菌素被唾弃了。人们逐渐疏远靠抗菌素维生的医生,为孩子的健康,改找中医治疗。但这时候,很多人求医不着了,中医在全国已变成“珍稀动物”,是老了的中医,也就都著名起来。这样的中医,就不能说是“著名”。

  这次医学界发生了一个轰动全国的新闻:甘肃省卫生厅给医务人员办了一个“真气运行学习班”,47个医务人员中有41人打通任督二脉。这个消息本来是大好事。但厅长刘维忠受到媒体们的攻击。攻击的方法中最为恶毒的招术是请著名中医专家出来讲话。这里的意思很明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现实中当然不乏这样的“著名”中医。有一位不仅在中医科学院担任高级职位,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他竟然说:“‘9天打通任督二脉’只会毁了中医”。道理何在?他说,中医的生命在“见疗效”。这真是胡说八道了。如果说,中医与西医比较,中医以疗效制胜。这是对的。把疗效讲做是中医的生命,那就错了。

  著名中医作此错误说法,说明上层也还没弄清真假“著名”。中医的生命是维护健康,又叫养生。养生,就是养护生命,让人平安地活完天年。过去药店门口,有一对联:但愿世间皆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开中药店,也要遵循中医之德,不能想病人越多越好,这不是良心烂了?可是,我们现在有的药店前面却公开挂着大横额:买多少元药赠送多少元药卡。别人生病省出钱来买药吃够苦的了,你怎么还想从病人口袋里多挖点?这就是医疗市场化的祸害!

  做中医不是开棺材店,不希望人世间有疾病,没有疾病哪里见疗效?“打通任督”使人健康,符合养生宗旨,怎么毁掉中医?他此人此话正好符合某些媒体的需要,就马上被刊出来了。因为他的话,符合被市场收买的媒体的要求。这不是著名,而是名不符实。我说的著名,要求是真正的著名,骨子里的著名,不是表皮的著名。

  我认为“著名”,就是以著作闻名。闻名的著作可不是一般的著作,不是在医院里混职称或取名医资格的骗骗小毛孩的著作,出书如出恭的著作。而必须是构思慎密,见解独到,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的。我丝毫不想也不会替人吹嘘。我认为,娄先生的每篇文章,读后都会使人觉得他的悟性聪颖,立意新鲜,视野广阔,使人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感。

  一个很有希望的名中医的消失

  文章中他很动人地写到右派张峰先生,本是个解放前的老干部,反右后成了右派。张先生与他虽非相濡以沫,却能相交忘年。如果张先生不是右派,而在做官,即使有满腹的《内经》、《伤寒》知识,也无法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成心腹之交。之所以如此,张峰脱离官场,恢复了中国民间士人的本性。在娄先生成长中,他确实帮了大忙。后来右派平反,重返官位,也就“相忘于江湖”了。

  张先生无所事事才研究《伤寒》,却有如此成就。如果张先生平反后不再做官,而是做中医,我相信他将有历史性的成就。可惜,他选择了继续当官,所谓“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也符合中国士人的心理习惯:做官第一,做医生第二。怪不得不得考公务员如此热门!当然,有许多事都很难说,人是要吃饭的。端着铁饭碗总比一掉地就碎的好。何况医学与医疗是两码子事。医学是学问,医疗是实践。医学的学问好,医疗的能耐不一定好,还需要靠医疗赚饭吃的。医疗本事不好,那就赚不来饭吃的了。不过,有了好的学问,再加上努力实践,当然会得到更好的结果,会成为真正的名医。但,是人,都会做眼前光的选择。当官眼前就光;而做名医,那牛年马月是算不着的。

  张峰如果不平反,继续他的研究,若加上医疗实践,他一定能成为一个著名的老中医,必有历史性贡献。但他消失在官场里了,无疑是中医文化的损失。当然,对中医来说,它是一条大河。任何一个老中医,也不过是涓滴之水,比之没多少名堂。但没有杯土之积,泰山也不能成其大;没有涓滴之汇,那有大河之流?

  从民族的历史文化来看,尤其是中医的文化来看,当官的有几个对历史文化作出过贡献的?中国的历史是帝王历史,中国的文化是帝王文化,士人最多是做宰相,在皇帝面前还是奴才。奴才就是奴才,历史上真正的好官员,几乎没几个有好下场的。但是,士人们还是如飞蛾扑火,前扑后继。为什么?这是一种中华文化基因,一种自毁的基因,它就在每个读书人的血液里。

  君不见,孙中山、梁启超、鲁迅都要毁坏中医,结果是他们生了病去求治于西医,都在大好的年龄段——50多岁死于西医之手。如果你们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得了不治之症(请阅本人的《医学理念》,天下就没有不治之症)才导致死亡。错了,那完全是现代医学的谎言(请阅笔者《过下无癌论》)。中医之所以落得现在这个样子,那全是中国文化界自毁基因起的作用。堡垒被内部的人攻破了。不过,山穷水尽之地,转过来就是柳暗花明之天了。

  结束语:中医学是挽救全世界医疗迷失的唯一良药

  当前,全世界呼吁医疗改革。这是因为,是人就害怕生病,倾慕健康。但是,现代科学和市场结合后,就像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这一百年来,阵阵迷雾和毒气,薰得每个人都醉眼蒙笼,误把“杭州作汴州”了。一个身影巨大的恶魔,正张开大口向我们扑来。这个恶魔就叫做“医疗化”!“医疗化时代”即将到来,因为,每个人都“亚健康”,都需要医疗。但是,没有人知道医疗的两面性:既能救人性命,也可谋财害命。现代医疗,后者远比前者为多。否则,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医学博士约翰·马森·古德也不会这么说了:“医学对身体系统的影响最难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杀死的人数,比战争、瘟疫和饥荒共同造成的死亡人数还要多。”(《现代医疗批判》第130页)

  自古至今,医生治不好的病人很多,几千年来每个医生都是从不会治病到学会治病,都是拿病人当学习的阶梯。每个医生一生中都有治不好而死了的病人,历史却从来没有记载曾经发生过一件医疗纠纷。而医疗市场化之后不到十几年,被谋财害命者越来越多,全国才出现连续不断的医闹或杀医的事件。老百姓“知道死不知道逃”的人多着,是因为医疗被宣传所神化,被宣传称为“享受”。医生为了赚钱许愿连死人都可救活,这种愿许得多而不能实践的也多,因此,被谋财害命者的怨气不断积聚,就成了医闹杀医的原由。君不闻西南某医科大学研究院,五个外科名医出门都要带保镖,这不是天下奇谈吗?

  人类需要的是有良心的医学。什么叫良心的医学?医学要教导学医的,应该以道德为准绳;而不是鼓励医生治坏了不要害怕,警卫会给你撑腰。病人求医,是把生命与健康交给医生,是一种个体对个体的负责行为。西方给我们输入的却是用集体医院取代了个体医生的负责行为,实际就是谁都不用负责的行为。虽然,不可否认集体医疗有它的时代需要,但完全取代是现代医学市场化的反动,是让医生背离医学的良心,造成全世界的医疗方向的迷失。

  只有中医学,才是良心的医学。中华文化的土壤,结出的中医文化之果,是挽救全世界医疗迷失的唯一的良药。因此,发展中医必成国策。中国必然成为世界人类的保健养生的乐园。因此,将来的中国将需要无数的中医,年青的学子们,选择以中医为业将使你自觉荣光无限(能谋生但不能发财)。中医是很有前途的。现在我们就应该有所准备,如何学习中医?娄先生的这本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学习中医的启发和智慧。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renshengganwu/356184/

相关阅读
  • 自我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三篇 自我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三篇
  • 刻苦读书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刻苦读书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汇编三篇】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汇编三篇】
  • 勇敢生活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勇敢生活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 不断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不断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 不怕挫折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不怕挫折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 自我激励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自我激励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为您推荐
  • 忠贞爱情的励志格言范文(精选3篇)
    忠贞爱情的励志格言范文(精选3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忠贞爱情的励志格言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追求卓越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追求卓越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追求卓越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勇敢面对失败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勇敢面对失败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勇敢面对失败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三篇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三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不怕失败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不怕失败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怕失败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自我行动的励志格言三篇
    自我行动的励志格言三篇
    励志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ìzhì,意思是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我行动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不屈服命运的励志格言【三篇】
    不屈服命运的励志格言【三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不屈服命运的励志格言【三篇】,欢迎品鉴!
  •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快乐的励志格言【三篇】
    快乐的励志格言【三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快乐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努力去爱的励志格言【三篇】
    努力去爱的励志格言【三篇】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努力去爱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