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_《雪焰》的读后感10篇


人生格言 2020-06-21 12:09:00 人生格言
[摘要]《雪焰》是一本由张建术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 00元,页数:5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焰》读后感(一):步入正能量人生的第一本书 读后感

【www.anne5.com--人生格言】

《雪焰》的读后感10篇

  《雪焰》是一本由张建术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5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焰》读后感(一):步入正能量人生的第一本书《雪焰》

  ——献给正在为真诚而生活的人们

  早就听说今年元月最新出版了一本,由当代诗人、作家张建术创作的跨体长篇小说《雪焰》一书受到众多国内媒体的好评。我也在春节期间买来一本拜读。确实像媒体人评论的那样,它属于那种想一口气看完的书。作者以当代文艺青年的视角,记录了30年前的青年人为爱情、职场、理想而奋斗的故事。他将小说中的人物从事件到思想贯穿在一起,层次却清晰分明,从叙述到议论把握读者情绪游刃有余,可以看到他文学功底之深厚、思想之高端,文中采用叙述、插叙、倒叙等写作手法运用自如,引人入胜,语言和故事情节带领读者深刻的记住里面的人物与事件,画面感十足。全文时常会出现幽默诙谐的语言与读者沟通,调节读者阅读节奏,培养读者新颖的阅读习惯,打破常规思维,真不愧是跨体小说的魅力所在。这也是能让人轻松阅读、一口气看完的一个原因。文中还用大量的诗歌表达人物情绪,也提升了对小说的文采感受。

  通常小说是对真实生活的写照,但是,《雪焰》与同一时代题材不同的是,他在叙述的同时有大量的议论,从社会背景到哲学理念,都做了深刻的解析,能让读者从吸取对待事物的观点中提取判断,从而提升了思想境界。其中,他写在面对前女友“阴谋”,和他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企业发生变化后,与权势人物的激烈的对话,给予现如今的世人看到的社会现象种种不平做出了诠释。这是《雪焰》真正的价值所在。他对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青年生存体验的深刻描写,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揭示了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苦辣辛酸,尤其是胸怀大志的劳动者,承受精神上的痛苦,面对官僚主义无形的压迫与排挤,非凡的痛苦与负面的命运,将他抛向人生的轨道上一路狂奔。

  从职场故事来看,小说主人公余奔滔,一旦置身于城市社会的劳动分工系统,便感受到现当代文明赖以存在的基础,感受到了格格不入的多重压力与冲突。他的感受既是一个底层人的负载,又是既有体制下民众的普遍体验,这当中潜蕴了社会改革浪潮兴起的必然性。男主人公余奔滔以一名文学青年国企工人的经历,游走于旧经济体制的压抑性结构之下,历经懵懂入世,热情勤恳自强,屡遭打压排挞,重重遭人暗算,被企业权贵逐层打入十八层地狱,经受折磨摧残,动心忍性,求索真理,完成灵魂锻打的成长历程。心理阴暗具变色龙特征的国企老职工黄荫风,老谋深算的人事科长程鱼雁、总经理王贵显,复转军人出身的承包人小权棍习正军、沙愗,勤劳善良一生坎坷的天主教徒石瑞祥,鲁直好色的回教青工宏鑫,平反右派李百年,一一跃然纸上。

  从历史背景来看,小说浓墨重笔展现生存压力下的上世纪末叶的职场生活,梳理揭示了“四人帮”倒台后形成的阶层利益格局、市民意识形态和急待变革的体制模式、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抒写主人公身受的多重桎梏,寻求个性舒展解放的诉求,演绎由此引发了一次次矛盾、冲突,避不可免的斗争、决裂、更生,挣断索链,刀砍死结,生存还是死亡,孤独而光荣地行进?与此同时耐性不足熬不过煎熬的数学天才、花季少女轻生弃世,向生者敲响了警钟……

  从情感的角度来看:《雪焰》以一个纯净青年人的心灵去对待心中的那份爱情。小说对爱情的忠贞描写令人刻骨铭心。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自己的初恋,和自己的初恋最终走入婚姻的可谓凤毛麟角,而男主人公对待女友就是从责任的角度出发的。并且这里所说的初恋还包括懵懂的单相思,就是连表白的机会都没有的那种,展现出心动、羞涩的一面。对照时下大龄男女被逼婚、各种电视、网络相亲节目鱼龙混杂,只要看一下就知道,那些上电视的什么勿扰的节目,其实让人看到的就是两个字——权钱,没有这两个,长的再好、人品再好、什么忠孝两全——还是被淘汰、被灭灯吧!所谓的心动、爱情全部抛在九霄云外。而在这部小说里,一个底层工人,没房没车、没有体面的工作,但是能找到真爱,正是对时下婚恋的反讽。初恋人人都有,只是那种微妙的、甜甜的爱情感觉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因此只能在这里寻找与回味。

  作者从一个胸怀大志的有为青年的角度,观察到爱情的欺骗与神圣,权势人物的张狂与无耻,正负能量形成鲜明对比。将这一切用故事贯穿在一起,从微观主人公到宏观社会,将人性剖析的淋漓尽致。拜读此书,洗刷了当下浮躁的心灵,将负面能量过滤抵消,获取心中的正能量!

  《雪焰》读后感(二):自序:让我的叙事歌声四起

  自序 让我的叙事歌声四起

  张建术

  《古典音乐百科全书》文字部分里有这样的语句:《韦氏辞典》对“抒情性”是这样定义的:充满歌唱感,是艺术中一种个性化的直接有力的风格或品质。也许,这就是为舒伯特量身定做的。

  在文学中,抒情性首先集中于抒情诗。抒情性之于抒情诗,就犹如女人性之于女人一样,是其本质的自然流露。那么,我为什么要强调小说叙事的抒情性呢?

  熟悉小说文本的人,从阅读经历中当能识别出一类诗性小说来。这类小说虽为叙事体,却流溢着鲜明的抒情风格与歌唱感。这类小说也在讲故事、塑造人物,表现生活的本质真实,但却涌动鼓荡着由内而外的诗性。不见得就是激情,却是温情以上的情怀。举例如:雨果的《笑面人》,拉马丁的《葛莱齐拉》,屠格涅夫的《处女地》、《春潮》,茨威格的《心灵的焦灼》,安德烈耶夫的《红笑》,黑塞的《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无名氏的《海艳》,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等。小说巨作《悲惨世界》甫一问世,波德莱尔即敏锐地认识到:“本书的文学形式,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诗篇……”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以《牡丹亭》为代表的诗意戏剧,以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为代表的说唱叙事文学,早就为我们现代诗性叙事提供了典范性的经验。

  不过要说渗透力穿透力最强的抒性艺术,还是由音乐家创造出来的。以我有限的赏乐经验,至少可以举出:巴赫的《G弦上的歌调》,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九交响曲》的第三乐章,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响曲》、《圣母颂》、《鳟鱼五重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第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曼弗雷德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的歌唱性片段,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在中亚细亚草原》,比才《卡门》第三幕幕间曲,格里格《培尔•金特》中的《索尔微格》之歌,威尔第《纳布科》第三幕第二场中的合唱,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等等。

  我刚提到的这些乐曲、乐章、音乐片断,全都极致地难以言喻地感动我至深,一听便入心,永生不忘。它们常常在一些特定的时刻,不召自来,回旋于心。它们所给予心灵的深度感受,是文学和绘画所难以达到的。

  长年地反复地聆听这样一些达于美感极致的音乐,抒情性这种东西,在我的心田长出了植物,以直接感性的形态,婆娑摇曳在我的血液中。加上多年写诗读诗的心灵体验,因而使得我在小说阅读上,偏爱富于抒情风格的作品。这种偏好与养成,不管我是不是有意为之,总会在我的叙事写作中流露出来。既如此,我不如将之咏唱出来,以为自己心理上的释放,并且与同好共享。抒情性、歌唱性、诗性,这些好东西与其只流向诗歌,不如也让它们来灌溉叙事。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不论是写诗还是写小说,都不应该像穿着拖鞋走路,而应该像舞蹈。一上来就是舞蹈,一舞到底。

  歌唱起来的叙事,才是最好的叙事,才是高级的文学的叙事。

  马克•斯洛宁谈《日瓦戈医生》时讲到:“它是一部通过个人的命运所写出来的社会史,具有帕斯捷尔纳克诗歌中闪耀着的那种光辉,那种‘通过抒发感情取代现实描写’的艺术。”“取代”一词似乎言未尽意,抒情性在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中,具有统摄、领舞、凝聚、化合、强化“现实描写”的作用,是具有灵魂性质的总气质。

  我在自己的这本小说《雪焰》当中,许多时候使用的基本写法,可以删繁就简地简括为:抒情化叙事,或曰:将叙事抒情化。我其实是想将这部小说当作长诗来写的,我其实更希望它不像小说——这也许就是我想要的小说。

  《雪焰》读后感(三):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书中介绍的三种类型的女朋友,确实都很典型,第一个是脑袋空空性经验丰富型的,第二个是青春少女型的,第三个是高雅淑女型的,我觉得这三名典型的女性非常有代表性。抓的很准!

  其中第一个欺骗他的女友其实并不像他表面看上去那样。请看这段对话:

  “我和刘鸣好过。”末了,她不得不承认。

  “好到什么程度?”我反复问这句话。她又缄口不言。“发生过关系对吗?”

  随着河边渐紧的风声,送过她吐出的一个字:“是。”

  我继续问她什么时候?多少次?在什么地方?她紧抿嘴唇,坚持不语,时而吸溜两声鼻子。

  她不承认我的推测则已,一经听她承认下来,我顿时心如刀割,五内俱焚。从认识她到今天。我一直拿她当一个纯洁的女孩儿看待,可她怎么竟然这么不检点、约束自己?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的历史上都发生过什么?发生过什么样的景景幕幕?她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她虽说不是淑女,但总不会是个荡妇吧。娶荡妇为妻意味着什么?以后的日子该会多么混乱。一个早早就敢乱来的女人,她还有什么不敢的?戴不完的绿帽子,擦不完的屁股。我这一辈子还干不干正事?

  《雪焰》读后感(四):蛮不错哦,分享一下

  1980年朔气凝寒的冬季的一个中午,我躺在我那间小东屋的冷床上午睡,衣裤鞋袜照穿在身上,斜躺于床,脚在床沿外,身上盖着那件我出门时穿的制服棉衣。我的脖子为衣领保持的温暖气息呵护着,睡得十分的香甜。

  好好一觉,硬让谢径给推醒了。一睁眼仿佛日月更迭,天地翻新,地球转过了一百年。再睁眼便见到了四只陌生的眼睛正在俯视我,一双眼睛波光清亮,一双眼睛弯弯如新月。

  “瞧见没有,这叫睡得一个死,把他抬出去枪毙他都不知道。奔滔醒醒,再不醒我们仨真往外抬你了。”

  “咱们要不在外屋等他一会儿吧。”一个女孩儿的声音在说。

  我一撩棉衣,一个鲤鱼打挺儿跳到了地上:“别。”我跑到厨房用冷水漱口,抖抖膀子,觉醒了八分,回到自己的屋里请客人们落座。

  这次历史性的会面,多年来一直盘绕在我的记忆里,物换星移,时过境迁,人事匆匆,天各一方,彼情彼景,却历历在目,宛如昨天。1991年我曾专门在本子上写下了备忘录——

  她的出现曾经极大地震动并改变了我的生活,到后来几乎毁掉了我整个人。这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履历中是绝无仅有的。

  她们进我屋的时间,肯定是那天中午的1点半左右。她们肯定是在学校食堂吃过午饭以后,骑了将近五十分钟的自行车,走长安街过来的。她们怎么摁门铃,怎么进的院子,怎么进的外屋门,怎么进的我的房间,我都不知觉。我是被为首的谢径叫醒的,也是被她们的目光看醒的。

  屋子小,四个人站在空地上,差不多都脸碰着脸了。我猛然睁开的眼睛,为射入窗玻璃的阳光耀出片片光瀑,眼睫毛上滤析出七色光来。我习惯性地五指叉进头发,拢一拢乱发,才看清来到眼前的是两个女孩儿,立在她们旁边的是文质彬彬的谢径。我这才意识到这两人便是谢径曾提起过的陈奇娅和赵海湄了。

  陈奇娅看上去比赵海湄略微瘦一点,短发,齐眉刘海,水明水亮的一对双眼皮大眼睛,在我越来越清晰的视线中,扑闪打量着我这个陌生人和这间陌生的小屋。

  我第一眼印象她的脸是方圆形,再看才看出她的脸更接近瓜子形。她始终用刘海盖住的额头,其实是很丰满受看的。日后有一次我说服她撩起刘海让我看真貌。她用手往上一撩,赶快放下,急急说道:“我眉毛太黑往上挑,显得厉害,不好看不好看。”

  我说:“挺好看呀,像演员化妆画出来的眉毛,配上双眼皮儿,上台表演根本不用化妆。”

  她越发腼腆,脸颊潮红:“我对自己不自信,你是不是在取笑我?”

  她们来我家那天时令已入隆冬,她却只穿了贴身小棉袄出门。她棉衣外面罩的是一件用迷彩色降落伞布制作的袄罩。那种伞布是一种薄而轻的化纤织物。她下身外罩一条蓝绦卡长裤,脚上是一双多日不上油的黑皮鞋。我问她你里面穿没穿毛线裤?她说穿了,我才略微安下些心。可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她身上冷。穿件贴身小袄,骑单车穿行在滴水成冰的露天下,西北风肯定打透进去。看她的脸色就知道她其实冷得不行。见她落座在靠窗户的书柜前,我说:“那地方冷,往里坐吧。”她摇摇头:“没事儿没事儿。”

  见她不愿换地儿,我不便再多说什么。男人过于絮叨了,即便是出于体贴和关心,也会被看成是婆婆妈妈,不够男人气。

  我问她:“你这衣服是什么做的?这种布我怎么没见过。”

  她回答:“我妈用我爸他们那儿的报废降落伞做的。我爸是空军,这东西他们那儿有的是,定期便宜处理。”

  “天这么冷,为什么不穿大衣?图秀气?”

  “有一件,是我妈妈单位发的工作大衣,蓝布的,颜色发旧,我不爱穿。冷就冷呗,锻炼锻炼。听说你插过队,你那时候不是更冷吗?”

  谢径把我插过队的经历事先都跟女孩子说了。“肯定冷啊。”我道,“76年冬天最冷的一天,我就是穿着件蓝大衣出村去县城的。别提多冷了,迎着西北风往西北走,下巴就跟没有了似的,小肚子冻得生疼,小腿以下几乎丧失了知觉。那次我们全体老知青一起去县城聚餐,欢送分配回城的同学。土路的一侧是杨树林,另一侧是旷野,那才叫朔风凛冽、天寒地冻呢。整个人前倾着往前走,带冰碴儿的风连噎带冻让人喘不上气来,清鼻涕滴滴答答往下滑,一落地就冻上了。”

  她调皮一笑:“哎哟,我怎么越听越冷。”她收肩缩颈作打战状。

  谢径嬉笑道:“别说你了,我都直起鸡皮疙瘩。哦哦哦哦。”

  “那天的风势有多猛你们想象不到。”我继续讲,“你原地将身体迎风往前倾成四十五度,你想往下倒,你都倒不下去,那风就大到这种程度。你要是调过身背冲着风,那人就会像被推土机推着似的,不跑也得跑。”

  “哇,老天爷,换我不得给刮成蒲公英了。”进屋有会子了,陈奇娅的手看样子一直没暖和过来,说话的当儿,时不时插进窄窄的袖口,因为袖口窄瘦,能插进去的也就是几根手指。这孩子手型修长纤细片薄,光看手就让人十二分怜惜,我干看着心疼,口里也只能说:“我这屋太冷了,真对不起。赵海湄好歹有件呢子外衣。”

  叫赵海湄的女生外头罩的是一件她妈拣给她的黑呢子短外衣,看着一点也不厚。她脚上穿的是一双系带黑条绒布棉窝,下身也外罩一蓝布裤子。那时节的国内中小学还没时兴统一的校服,所以学生都穿自备的服装上学。虽说逃开了整齐划一,缺乏个性化的弊端,但那时能捞到好衣服穿的学生真也是凤毛麟角。拣父母的衣服改改穿在身上,在那时期是普遍的现象。不过大约几年以后,在中心城市,情况就开始改观。

  赵海湄鼻梁上架一副金属架眼镜,眼睛弯弯的,给人以淳厚温和好脾气的印象。她说话的声音较为绵细,不似陈奇娅那般清脆敏捷,语气节奏也较她徐缓,说话老是那么不紧不慢,面带着微笑。从交谈中我得知,她是足岁上的学,而陈奇娅则是提前一年上小学,因此那年赵海湄十七岁,而陈奇娅刚步入十六岁。两位同学在一起时,赵海湄似乎多少带着点姐姐味儿,看上去,她遇事让着陈奇娅,时不时对她有所迁就。

  午睡时我将制服棉衣盖在身上,起床后则把这件半新不旧四兜外衣披在肩头,像印刷画上的焦裕禄的样子。不久我感到阵阵寒意咬骨缝儿,遂抒上袖子扣上扣子。

  《雪焰》读后感(五):【转载】孙郁先生评《雪焰》:一代人的心史和梦想

  大约十八年前,邵燕祥先生给我介绍了一位同龄的朋友张建术。他辞职在家,专事创作,偶尔给我所在的报社写一些文章。那时候的印象是,在北京的作家里,很少有游离于体制之外、自我漂泊的人,可以想见他的胆量和勇气。但他何以如此,我却从未问过,那文字和他的人一样,有着雾一般的神秘。

  后来我调转工作,联系渐渐断了,他的情况也渺无所知。好多年后,忽然读到他的《魔镜里的钱钟书》,见解有趣,颇有味道,文字也越发老到,知道他在潜心于学问。而不久又读到了其新作《雪焰》,一本厚重的长篇,才猛然解开他先前辞职之谜,一个人与一个时代模糊不清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了。

  《雪焰》是一本自叙传式的作品,我在那文字间嗅出了作者内心的隐秘。许多经验,我自己也曾有过,但多被深深地掩埋了。小说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北京的描述,不是市井式的,而是小知识分子的调子。作者写这本书,袒露出那时候的知识青年的心理、知识结构、情感方式,可以说是一代人的心史。小说写插队、返城的生活,以及八十年代初人们的梦想,都有深意,为一段历史做了注解。故事如史,恩怨沧桑中,一代人内心的历史被一一道出,好像又回到了过去。我以为研究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青年经历,《雪焰》提供的感性资料,是许多研究者要注意的。

  张氏笔下的主人公余奔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从乡下到城里,经历的滋味都是苦涩的。他是自学成长的青年,对俄国文学与法国文学的理解,对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吸收,都有特点。我们那代人的思想来源,差不多就是这些。吊诡的是,理论光环下的社会,本不是这个样子,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在当时的严重性已经显现出来。在残酷的环境里,余奔滔一直无法进入社会的主流思潮,几乎处处碰壁。恋爱、择友、工作、事业,陷阱无数,打击与磨难一个个到来。在几十年的颠簸里,一直措手不及地回应诸多矛盾。其间目睹了同伴的堕落、隐退、平庸的生活,最后自己选择辞职,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这一本书的写法像一部咏叹调,诗意与玄思在故事里跳来跳去。读书人的趣味和思考伴随着人物的命运弥漫开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其受教育的环境与先前比大为不同,古代文化被铲除了,西洋的文化只有部分可以接触到。视野里多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文化的遗产。而这些遗产,有许多是非斯大林主义的,余奔滔的思想源恰恰在非斯大林主义的层面。所以,他在独断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成为反独断主义的人是必然的。他天真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人们不去思想的时候独自思想着,天真地选择着。这个形象,令我想起《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主人公,在激情的演绎里,人性与社会性,梦幻与现实,以反逻辑的方式构成了历史的真实。

  我觉得小说的主人公是有作者的影子的,至少脱离主流社会的自我挣扎,在心境上是接近的。现代小说有“零余者”的形象,源于俄国“多余的人”的影响。新中国之后,这种不合时宜的人物,给人鲜活感觉的不多。而余奔滔的名字却让读者记住了。这是个有抱负的青年,读书极多,善于思考。气质有民国文人的样子,诗文追求的是纯粹,行动因率真而屡屡受挫。可是他不知道,自己所喜爱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作家,也是有毒素的人,那些革命的思想蕴含了一种悲剧。主人公对斯大林主义与中国左翼经验一直有提防的心理,可是他的思想构成也不能不含有类似的毒素,至多不过托洛茨基式的梦想者,对文化暴政的理解还在一个怪圈里。不管作者如何设置这个人物,那些诗与哲的妙音,其实并不能够挽救自己悲剧的命运。小说人物的形象的隐含,溢出了作者的预设的价值,这恰是有趣的地方。

  我读这本书时,一直在想,当我们怀疑自己的时代的时候,我们是否怀疑过自己的知识与思想?是否清理过自己成长过程的误区?这是重要的。《雪焰》给了我重新认识自己这一代人的机会。我从主人公身上也看到同代人的许多熟悉的面孔。我们热爱生活,却被生活击倒;我们选择所爱,但流血于寻梦之途。一个失败的人却保留了梦想与真诚,这也是我们的民族没有完全沉沦的一个因由吧?

  小说家是梦想家的一种,如果他还有着情怀,那总要有闪光的地方。前几天看《霍乱时期的爱情》,被马尔克斯的悲悯的情怀所打动。拉丁美洲是动荡的历史中的复杂的存在,而人性的美依然保持在个体生命中。中国虽也遭受重重苦难,我们依然有不被外物所累的人。在冰冷的世界,也有热的火焰的燃烧,寒冷的夜总算有些温存的。想到此,便感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张建术是思想的自觉者,他似乎要给自己所历的时代一个交待。不管作品的成败,将一代人的经验立体地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有些路虽美,却不能再走;而没有路的地方,才是我们要通往之所在。

  刊于《北京日报》2013年6月13日:http://bjrb.bjd.com.cn/html/2013-06/13/content_81241.htm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renshengganwu/332886/

相关阅读
  • 自我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三篇 自我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三篇
  • 刻苦读书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刻苦读书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汇编三篇】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汇编三篇】
  • 勇敢生活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勇敢生活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 不断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不断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 不怕挫折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不怕挫折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 自我激励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自我激励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为您推荐
  • 忠贞爱情的励志格言范文(精选3篇)
    忠贞爱情的励志格言范文(精选3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忠贞爱情的励志格言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追求卓越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追求卓越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追求卓越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勇敢面对失败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勇敢面对失败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勇敢面对失败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三篇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三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不怕失败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不怕失败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怕失败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自我行动的励志格言三篇
    自我行动的励志格言三篇
    励志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ìzhì,意思是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我行动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不屈服命运的励志格言【三篇】
    不屈服命运的励志格言【三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不屈服命运的励志格言【三篇】,欢迎品鉴!
  •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快乐的励志格言【三篇】
    快乐的励志格言【三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快乐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努力去爱的励志格言【三篇】
    努力去爱的励志格言【三篇】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努力去爱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