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断金刚读后感]断舍离读后感精选10篇


人生格言 2019-12-02 12:06:23 人生格言
[摘要]《断舍离》是一本由山下英子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 0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断舍离》读后感(一):人生 读后感

【www.anne5.com--人生格言】

断舍离读后感精选10篇

  《断舍离》是一本由山下英子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断舍离》读后感(一):人生再整理——《断舍离》

  《断舍离》,个人觉得这书名取得真霸气,因为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些,当断不断、该舍不舍、要离不离,导致了很多纠结的问题出现。

  书籍封面就对断舍离三个字进行了注解: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这又是一本关于“整理”的书籍,日本人好像比较擅长做整理和收纳。作者山下英子通过练瑜珈而进行灵修,放下执著啥的,不可避免地使本书也注重个人意识层面的宣导——放下对物品的执念,做自己的主人。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另外一本《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虽然这个书名不怎么霸气,但是内容却很实用,提出了一些很有用的整理和收纳原则,如果你想学整理,《怦然~》这本书就绝对值得一看。

  当然,《断舍离》这本书也有一些原则是不错的,值得借鉴,比如:

  判断一件物品是否需要的原则是否适合当下的自己,是否确实在用。

  七五一原则:看不见的地方放7成满,看得见的地方只放5成,拿来炫耀和展示的就放1成的空间。

  周围的物品应该成为你生活和工作的战友,而不是累赘。

  断舍离真正的对象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试着去提升自己拥有物品的品质,使自己的品位也逐步提高。

  整理对于我来说永远都是一大难题,因为我真的很难做到彻底的断、舍、离,如果按照《怦然~》那本书中的原则进行“舍”的步骤的话,我应该还可以丢掉一半的物品,看来我还是太执著了,根本就无法达到“离”的境界。

  只希望“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断舍离》读后感(二):反思自己的断舍离

  这本书躺在Kindle里已经很久了,开始看这本书缘于参加读书会时美女的推荐。最近有种忙疯的错觉,看书的时间被挤压了很多,看这本书也是因为书简短,有凑书单的嫌疑。不过这本书真的很适合在不太静心的时候看,简短易理解,并且里面很多关于人的透彻理解……

  1、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2、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3、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认识到了自我形象,反过来就会开始想要把现在用的东西替换掉了。

  4、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

  5、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

6、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

  《断舍离》读后感(三):《断舍离》读书笔记

  记得2010年毕业时那会,来上海参加工作的一次大迁移,把这学校住宿所有的用品包括:(教材书本、作业本、校服、个人电器等等----)能带的,都打包起来装满了二个大箱子和一个背包,当时如果意识到有些东西,可能以后都不会需要用到了,进行适当的物品分类,能送人的送人,不能送人的当垃圾处理,去上海的路途中就会轻松许多,也不会导致后来的恶性循环,物品越堆越多。

  工作后住的环境比学校环境改善很多,使用面积也大了很多,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经济充裕了,难免会有非理性的消费,物品只进不出,截止到2014年的上半年,鞋子堆了十几双,衣服快要把衣柜挤满了,合算下来平时常穿的衣服三到四套左右,常穿的鞋子不超过三双,学校带来的书本、衣服、其他杂碎的东西,来上海后一直没动过,堆在房间里。

  每次搬家对我来说像是一场噩梦,一直觉得,东西多了,信息就多,会影响人,分散人的注意力,让人不能安宁,静不下心专注的、持续做一件事。

  我是一个比较怀旧的人,一直对自己内心说,每件物品都有一段回忆,丢弃了或遗失了,是对记忆的遗忘,当观念相互发生冲突时,好难取舍,可是物品越来越多,有时感觉都超出了自己的心里承受能力,有段时间特别的压抑,除了休息,很反感待在很多杂物的房间里。

  2014年5月份左右,有次听苹果App播客,主持人聊到断舍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当即就在亚马逊购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著作的(断舍离)书籍,加以深刻、详细的学习,六月份刚好房东把房子卖了,需要寻找新的住处,是我大胆出手的机会来了。

  “断舍离”的概念非常简单、易懂,断:是断绝实际上不需要的物品,但有很想买回来,舍:是舍弃家里不需要的物品,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由空间,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用,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重要”。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搬家前的一些日子,把物品进行分类,留下几套常穿的衣服、二双鞋子,把所有不常穿的衣服、鞋子,打包起来,起初想捐给捐助站,后来嫌麻烦,直接丢在垃圾桶旁边,清理了不需要的书籍及不使用的杂物,新的住处在三楼,没有电梯,自行车不方便放在家里,每天扛着自行车上下爬楼梯挺麻烦的,索性把二千多买回来的自行车打五折处理了,家里不停放自行车,阳台空间也宽阔很多,搬家后除非是必须用品,坚决不往家里添加任何多余的用品,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尽量不要超过冰箱容量的三分之二,冰箱食物太多,会不易整理,难免会有过期的食物隐藏在冰箱的某个角落,可能会直到下次搬家时,发现某些食物还是一年前买的。

  通过”断舍离“的学习及实践,认清了事物与自己的关系,对待不需要的物品,要果断及时的处理,居住在自己所能掌控的环境当中,减少对物品的拥有量,一切从简,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会轻松、舒适了。

  《断舍离》读后感(四):不得不写的书评

  虽然书名叫《断舍离》,但我觉得“舍”应该放在首位。

  之前看不完整版电子书的时候就深受启发,还一直纠结买不到繁体版,还好国内现在终于出了。

  我最近基本没读什么新书,因为我基本每天都在重看这本书,并且每天都有新的感悟。

  最开始,我是切实的受困于我购物狂的恶果,所以一心只想着“丢东西”。丢了一部分以后,我有了2个感悟:“我的东西真TM的太多了!”以及“丢到一定程度的话不是又要买了吗?”由于当时我看的是不完整版,所以对于后者我很茫然,但至少在当时就很有效的控制住了自己的购物欲。

  看了完整版后,我才发现我搞错了重点:“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P12)”也就是说,数量不是重点,自己的需要才是重点。到这,我意识到我对自己的很多事情没有清晰的定位,例如穿衣的风格、阅读的风格、做事的风格等等,也就是说,我对自己的“需要”其实并不清楚。

  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问题就很好解决了——怎么可能!在最简单的穿衣上我就遇到困难:首先是对于自己要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一种风格有抵触情绪,后来,我意识到这只是自己对于改变的本能抵触,就想通了;接着,对于有近一半的衣服要处理觉得太浪费。好在书里的一句话救了我:“说到底,这些东西真的值得我花那么多功夫、时间、金钱和劳力去收拾吗?(P41)”对啊,与其每隔几个月都要心烦收拾衣柜并且很多衣服在穿的时候明明心情就不好,还是丢了干脆。——在这里,一定要考虑周围人的感受。因为很多要丢的东西并不是坏了不能用了,而只是“我不需要”了而已(但不要用这种态度拿东西给别人)。例如我,就先问了我妈妈的意见。一开始,她老人家什么都不舍得丢,所以什么都要。不过等我拿了第三、第四、第五袋衣服给她选的时候,她就往往只要1、2件了。当然,对我浪费的唠叨绝不少,后来对我品味的质疑更是严重打击了我= =。

  这个过程持续了近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我处理了2抽屉的衣物、近一半的护肤品和彩妆、1/3的鞋子,还有各种零碎东西,但,我生活的环境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并且我一直没意识到这点,直到上周末,我下班回家走进自己的书房,发现书桌的桌面连个放包的地方都没有。

  我不是一直在“舍”吗,为什么书桌还能乱成这样?

  我重看《断舍离》,发现自己没有按书里的标准清理。而如果按书里的标准,我连1/10的量都没达到!我再次认真清点自己的物品,发现自己没有预想的处理得多的原因很简单:很多东西,例如笔,能用并且很多是我喜欢的,如果慢慢用,估计几年后也能用得完,所以在处理时就会默默把它们放在清理名单之外。到这,我才明白书里强调“现时”的意义,因为按这个逻辑,家里的大部分东西根本丢不了!

  我用周末2天的时间再次清理我的房间,基本丢了我书桌里2/3的物品,然后按书里的标准重新摆放,生活真的顿时轻松了!并且,书桌真的不太会有再变乱的可能!(至少到目前为止,我的书桌都一直干干净净、简简单单。)

  我真的震惊于清理的效果。然后,就看见旁边4个满满的书柜……

  “王子与公主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真的只在童话里,现实永远是:问题一个接一个T_T。

  但是,我没办法整理我的书柜。

  清理的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没办法清理我的书柜。

  我前晚站在自己的书柜前一个晚上,问自己:为什么不行?

  总会读到的——真的会读《资本论》?

  都是好书——定义下“好”:名著,应该留吧。诗词,也留好了。经济学,真的还要看?心理学,之前看得还记得多少?社科类,真有必要读?旅行类,好像已经没兴趣了吧?英语,真的需要这么多本吗?日语,还打算学吗?

  万一丢的书很有趣然后又买不到了呢?之前就发生过!(虽然最后基本都再版了……)

  ……

  ……

  ……

  前天一整个晚上,我就这样站在书柜前纠结,没有结果。所以我不得不在今天写这篇书评,因为我知道唯有文字能让我真正冷静和深入思考。而现在,我终于想清楚了不能清理的原因是:恐惧。

  我对于自己,内心其实非常的没有自信。虽然我毕业于一本大学,也是我这个省最好的大学,但毕竟不是名牌大学。并且我大学四年过得非常懒散。潜意识里,我总是认为自己荒废了四年的时光,在进入社会时就已经比别人落后,所以一定要努力追赶、拼命学习才行。书于我,意味着知识。买书,虽然不见得读了,但在潜意识里,就意味着得到了知识。所以,清理书,就是在清理知识。而这,基本就等于“剥夺自我”。

  平时读完书,我都会送人或捐给需要的机构,所以我真没想到我对书居然有这么深的执念。

  好在终于想明白。

  对于截至目前的清理活动,我的感触很深:

  1、知道一个道理和使用一个道理真的完全是两回事。所以,读书真的要“用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感悟。

  2、也许在这个世界生存并不需要太多的“道理”,只要能真正吃透几条就行。例如断舍离的道理,如果真正掌握并运用在各个方面,那么,肯定至少能在“物”的方面获得真正的自由——人生将减少多少烦恼和麻烦啊!

  3、由以上2点可以推断:书真的不用读太多,但要读经典,然后不断的体验、重复、深入思考和触类旁通才是王道。

  4、清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你丢掉了包袱,重新发现了自己。

  (应该还未完待续的暂结)

  《断舍离》读后感(五):多一种思维方式

  个人的成长就是思维方式的成长,活到老学到老,人是动态的,因此需要的思维方式也是动态的。

  当下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人更容易陷入到东西太多,无法取舍的情况,如此,断舍离就显得非常重要。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比较有触动,因为自己是缺乏控制力的人,每每定下来的目标,每每完成不了,反而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自己让自己失望。

  做事情都是有优先级的,一个人越有社会责任,那他在处理对别人的承诺和对自己的承诺时,很容易舍弃对自己的承诺,比如今晚不加班了,明天不打游戏了。

  断舍离是一种聚焦的能力,当下最需要什么东西,就让你的世界充满这个东西,其他无关的都走开,不要占用自己的能量,另一方面,不要因为贵,舍不得用合适的东西,格调是怎么产生的。

  回过头来,书是思想,人是行为,断舍离这件事情,要持续的做起来才有价值。

  行动起来,从什么开始都可以。

  《断舍离》读后感(六):Less is more

  与《断舍离》的缘起,相信和很多人一样,来自《知日》的断舍离专辑。

  2013年国庆,抽时间看完了那本杂志,做了点笔记。

  之后是一连串忙碌的面试、考试和出差,完全忘记了这件事。

  直到12月中在济南机场买了2013年12月号的《心理月刊》,被《再见,旧物;你好,新我》再次点燃断舍离的修行之旅。读完之后,马上觉得乱糟糟的心理清亮了很多。

  我是个很宿命的人,如果一个人、一件事在截然不同的时空用不同的面貌出现在你面前,那说明,他/她/它就是你的宿命,也是上天的安排。

  之后,我看了川畑伸子《断舍离·正能量翻倍的生活整理术》,马上动手清理了自己办公桌上的笔筒(之前塞得满满的,却总是找不到合用的笔,而且因为使用麦当劳咖啡杯做的笔筒,东西多笔筒经常倒)、整理了自己的办公抽屉(之前我已经快一年没有整理过了,每次找东西不但找不到而且会把抽屉翻得更乱),自己的电脑硬盘和移动硬盘(之前我已经有三年没有整理过了,重复的资料很多,每次找资料都找不到,我以为我这辈子都清理不干净了),感觉办公的心情愉快了很多,每天下班只要短短几分钟时间就能整理好所有的东西,快速离开。

  更神奇的是,我10月份曾经面试过的一份心仪的工作,隔了两个月都没有消息,我以为已经没戏了。没想到就在1月6日又收到了他们的电话,让我再去谈一次。虽然到现在仍然没有收到正式的offer,但是已经填好了集团复试的申请书,在进度上已经比其他的竞争者快了很多。这些确实是断舍离带给我的“通过改变看得见的世界,来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正是有了这些改变,我最终买了这一切衍生读物的鼻祖,山下英子著的《断舍离》。老实讲,这本书读得我很辛苦,感觉很乱很散,抓不到point,不过读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收获了张德芬所写的序《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这算是“断舍离”对于“看不见的世界”的一种直接修行方法。

  我们为什么总是觉得不幸福?

  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多,总以为拥有得越多才会越幸福;

  因为总是用负面消极的模式去思考问题,不断去喂养那只情绪怪兽(参见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断舍离,可以让我们不但改变自己的空间,更改变自己的内心。

  一如张德芬在最后所说,外面的世界其实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坚持践行断·舍·离,Less is more.

  《断舍离》读后感(七):断舍离:三生万物

  阅毕《断舍离》,作者的核心思想与核心原则,要么是三字、要么是三条,所以有感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日本人写书,核心精炼、然而会不厌其烦加以说明、举例等,务必使读者彻底了解。但简单的东西往往只有真正坚持的人才能获益。断舍离,最终要让实践者养成是一种可以应对万事的思维状态和个人全新的精神面貌。

  作者山下英子将全部的核心思想在前言《什么是断舍离》中已充分阐释。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在“入口”取舍物品的行动。

  舍=舍去多余的东西。在“出口”清理堵塞的行动。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即反复实践“断”“舍”的步骤来实现通畅的新陈代谢的状态。

  【一三:收拾】

  在断舍离中,要特别区分收拾、整理、扫除三个词之间的差异,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解“收拾”。收拾,是选择将什么样的物品留在自己身边,也是剔除自己身边“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的过程。

  收拾的过程有三个要点:

  主角是自己:

  选择物品时不是问“这个还能用吗?”,而是“我要怎么用这个?”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要把物品归为“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之列,加以适当的处理。

  在断舍离中,没有“客用”的概念,即不存在专门为客人准备的物品。如果是主人精心挑选自用的物品,那么用来招待客人也无妨。

  时间是当下:

  个人所理解的当下是不同的,判断的关键在于令人舒适。留下的物品让自己能掌控、而又觉得舒适、适量即可。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磨练自己对舒适的感应能力。

  聚焦于当下的物品可以分为几类:每天使用、每个月至少用一次,频率再低一点的每个季度至少一次、每年至少一次。最后就是婚丧嫁娶等一辈子用不了几次的东西。简单归类为日常和非日常两个大类。这些物品也适用二八法则,即20%的物品往往已能覆盖80%的日常需要。所以我们收拾的重点在于日常物品,千万不要舍本逐末。

  最后一点,不管是食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只买最当季的吧。

  物品是朋友:

  将物品拟人化是断舍离中很有意思的观点,也是中国人比较陌生的观点吧。如果真的将物品当做是自己的朋友会怎么去做呢?自己四周堆积如山的陌生物品,就好似被陌生人团团围住,不会感到自在。而那些长期被忽视的、待在角落里的物品,就好似长期被你忽视的朋友,由此会让人产生内疚、并逃避现实。在收拾时,留下自己最喜欢、最适合自己当下的物品,就好似交到一个特别棒的朋友。用这样的心情去为自己打造住所,人会变得主动、积极、快乐。

  不断的去收拾自己所在的空间,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断,就是不要让物品越来越多;一个是舍,就是要不断扔掉已不再适合的物品。断与舍,一进一出,需要达成动态平衡。不断进行断舍离之后,剩下的物品就可以分为两类:从一开始就很珍惜的物品;以及“收拾”后才发现留下来的物品。特别是后者,会传递给我们非常深刻的信息、令我们发现潜藏的自己。

  【二三:断不了】

  断不了,就是不断让物品涌入自己居住空间。有三个“敌人”需要打败:

  不要贪小便宜,将各种免费的赠品、酒店用品什么的带回家;

  看透商家打折的陷阱,只买当下需要的物品、需要的分量;

  认清自己真正的需求,也端正对“拥有”的态度,不是好的物品就一定要拥有。

  【三三:扔不掉】

  作者将扔不掉的人们划分为三个类型,他们有各自无法完成“舍”的原因。这些原因背后其实是各自不同的人格、和情感需求。

  逃避现实型:东西堆积如山、杂乱不堪,但只要眼不见心就不烦。

  执着过去型:能勾起过去回忆的老东西、老物件,全部都舍不得丢弃。

  担忧未来型:为了让未来生活高枕无忧,而囤积了大量当下不需要的物品。

  当回避成为上述类型的人时,其实就在戒除懒惰、贪婪、与恐惧。

  【四三:破烂儿】

  破烂儿,那些“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物品,也分为三类:

  不用的东西:漫不经心的存放、已经遗忘在角落里、一想到扔掉就会心怀不安的东西。

  还在用的东西:好歹还在用,但用得漫不经心,随意的对待。

  充满回忆的东西:因为充满回忆所以具有强大能量场的东西。

  如果收拾过后发现“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那么就应该将它们扔掉或者转增他人。长此以往,修炼的精神将是“过往不追、当下不杂、未来不迎”的轻松状态呀!

  【五三:开始整理】

  这部分是断舍离的“术”,也是非常简单的三条原理:

  留白——七五一法则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最多只占用七成空间;能看见的一般收纳空间,最多只占用五成空间;而能看见的装饰性收纳空间,最多只占用一成。

  具有相同功能的物品,最多只保留自己最喜欢的五个(当然,具体数字因人而异,但最好不要超过5个)。

  因为有了留白,有了限制,才会让断舍离形成自动化。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

  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物品的取收。拿出物品所需的动作,充其量只有打开柜门、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让物品能够“自立”,就是让物品竖起来放置,比如抽屉里的毛巾不是平铺、而是卷起来竖着放。让物品“自由”,是指让放置后的物品可以自由的被选择,无论如何放置,要让同一类物品能让人自由选择。物品自在,则是指让物品变得听话,于是就有针对特定物品的收纳方法、折叠方法。

  【六三:注意点】

  先不要管别人,先收拾自己的东西!

  扔掉物品的时候,要抱着“对不起(让你离开)”“谢谢(曾经陪伴)”的心态!

  把物品转赠他人时,应该说“请收下”,而不是说“给你”,后者就太自大了。

  【七三:开始吧】

  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扔东西!

  断舍离的目的是什么?根据目的选择开始的场所:重视健康和安全——厨房、卧室、厕所、浴室、洗脸台;重视家庭运气——玄关;重视个人运气——卧室!

  聚焦于某一个场所、无论是多小的一个场所,一个抽屉、一个钱包!

  【结语】

  断舍离的理念,不仅仅可以用于物品的整理,也可以用于文件、信息等的管理。

  《断舍离》读后感(八):关于扔东西的一切

  我是一个很怀旧的人,而且曾经我对这一特点非常自豪。我有一个抱了十几年的布娃娃,有小学时在学校图书馆借的书,有三年级时收到的贺卡,有中学阶段所有的教材、辅导书、作业本……我不允许任何人翻动我的东西,更别说扔了,我觉得那是我生活过的痕迹,是我成长的全部证明,没有了这些东西,我的那些年就都没有了,等我老了我会每天翻看回忆。然后,我经历了一些想要忘却的事情,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扔掉了有关的所有东西,可是我依然忘不掉。面对家里满箱满柜的东西,我开始怀疑他们存在的必要性,可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再后来,我有了孩子,小家伙天生来具有搅乱世界的本领。我混乱和整理的无限循环,终于开始意识到,家里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是没有用的太多了。是的,我有这些东西,可是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我连看都不愿意看他们一眼,别说是满怀深情的翻阅、回忆了。生活是一路飞奔向前的,我连眼下的生活都应接不暇,哪有时间整天活在过去呢。对我而言,再多的整理收纳都不如一个动作,就是扔。

  《断舍离》就是一本讲扔东西的书,为什么扔,如何扔,扔的思考过程,扔的具体行动步骤。刚看到书名觉得好高大上啊,不明觉厉呀,看完整本之后突然意识到它只是在说扔东西。一边看就会有抑制不住的想要扔东西的冲动,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三次抑制不住,放下书,开始扔东西,扔完之后心情特别舒畅,拿起书继续看。我现在已经开始大清整行动了,这真是本神奇的书,立刻就可以看到效果。(Ps:我真的很佩服作者,只是扔东西这么个小事,居然写出将近两百页的一本书,丰富的联想、说服的能力真的让人叹服)

  《断舍离》读后感(九):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断舍离》,书名的三个字颇有禅意,作者也说这是一种动禅,断意图断绝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舍弃不需要的东西,最后是达到离的境界,敬而远之,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山下英子看到了物质横流的社会里,我们被物质紧紧地束缚着,无法自拔,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看到促销或者打折的物品,我们都全部买进,却不知物为所用。这是一种异化的形象,物品的初衷是为我们所用,讲求的是它的“价值”,但现在我们只是一味地占有,欲壑难填。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意图割舍去过分的需求,从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过度到自我内心的灵修,后者是作者的真正目的。毕竟为物所控制,那么首先是要摆脱它们的控制,杜绝“越多越好”的念头,从而追随自己的内心,保持清心寡欲。

  山下英子教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她认为检察存留的物品是自观的途径,她严厉地指出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分别是逃避现实型、执著过去型和担忧未来型,通过她的分类我进行了自我反观,其实我们的身上往往杂合着以上三种类型的特征,只不过是深浅的程度,我们有时候对物品的需求是为了自我的填补和满足,用物品的满足来逃避现实,另外就是对物品的过去过于执念,认为是一种纪念而不肯丢弃,最后便是觉得物品能够保证未来的幸福,例如食物。

  当我们真正想要去行动的时候,我们便发现原来我们对物品的执念是多么地深,但为了“简单生活”,我们必须坚持到底,不能让杂物占据了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当然,作者也指出了断舍离并非提倡清简的生活,它更多地倾向于理性消费以及保持物品的“新鲜”,而让物品能够达到“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就更加难了,这个要求我们在行动上不断地实践,人生不仅只是加法,也要有减法,最后是一种自满。

  y江焕明

  《断舍离》读后感(十):断舍离--把生活过的精致、简洁

  《断舍离》是17年的第一本书单。

  《断舍离》的理念很好理解,从字面上就是“断”断绝非必须的事物,“舍”舍弃不需要事物,“离”放弃对事物的执念。

  在阅读本书的第一章节开始,就跃跃欲试想要立马收拾家里。然后当天晚上回家就收拾了一番厨房,把柜子里,那些尘封已久,甚至已不记得何时放置的东西都清掉;冰箱里重新摆列物品的位置,扔掉多余的东西。包括厨房的台面,油盐酱醋的摆放位置都重新进行整理。在整理期间,家里并没有烦躁的感觉,而是想着断舍离,问自己“这个是我需要的吗”,“今后还会有用处吗”。绝大部分连购入期,存在感都遗忘的物品,基本也不会再用了。这样清理后的厨房,感觉厨房都很开心。打开冰箱的时候,不再是密密麻麻,有了种明亮,宽敞的感觉。就这样,断舍离上了瘾,有时间,或者阳光充足的周末,想要待家家里来一场断舍离,打扫房子,变成一件美好,迫切想要做的事情。

  曾经我会对朋友的离开,失去联系,变成陌生人,感觉到惋惜与失落。现在想想即使不联系了,那段我们当时存在的记忆都还在,只要对方过得好,联不联系也并没有那么重要。不联系,肯定有原因,圈子啊,环境啊等等,只要心好心放开,都是崭新的一天。

  我选择评价6.5分,是因为全书的终止其实很好理解。作者花了这么多个章节去解释,环绕的同个话题。太不断舍离了。。总之断舍离这个概念应用的范围很广,理念很好,受益匪浅。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renshengganwu/317781/

相关阅读
  • 自我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三篇 自我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三篇
  • 刻苦读书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刻苦读书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汇编三篇】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汇编三篇】
  • 勇敢生活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勇敢生活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 不断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不断成长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热爱生活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 不怕挫折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不怕挫折的励志格言精选三篇
  • 自我激励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自我激励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为您推荐
  • 忠贞爱情的励志格言范文(精选3篇)
    忠贞爱情的励志格言范文(精选3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忠贞爱情的励志格言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追求卓越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追求卓越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追求卓越的励志格言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勇敢面对失败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勇敢面对失败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勇敢面对失败的励志格言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三篇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三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不怕失败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不怕失败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怕失败的励志格言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自我行动的励志格言三篇
    自我行动的励志格言三篇
    励志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ìzhì,意思是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我行动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不屈服命运的励志格言【三篇】
    不屈服命运的励志格言【三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不屈服命运的励志格言【三篇】,欢迎品鉴!
  •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男人追求成功的励志格言(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快乐的励志格言【三篇】
    快乐的励志格言【三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快乐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努力去爱的励志格言【三篇】
    努力去爱的励志格言【三篇】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努力去爱的励志格言【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