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怎么读|关关雎鸠的读后感10篇


热门资讯 2020-12-16 22:05:15 热门资讯
[摘要]《关关雎鸠》是一本由王刚著作,译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 8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关雎鸠》读后感(一):先说两句  《关关雎鸠》 读后感

【www.anne5.com--热门资讯】

关关雎鸠的读后感10篇

  《关关雎鸠》是一本由王刚著作,译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关雎鸠》读后感(一):先说两句

  《关关雎鸠》是本复杂、矛盾、焦虑的小说,但同时又是一部寻找和充满诗意的小说。我认为它在近几年的小说中真正触及了我们当代社会、教育体制和现在人的实质的小说。里面包括了历史的重负和恩怨、教育改革的失败和教育体制的弊端给学生造成的伤害,还有屏弃一切外来因素的爱情,艳照门等等。是从时间上和现实感上离我们最近的小说。两位老师之间的爱情和交流,不用手机、网络、自行车、散步,故意放慢节奏,甚至上床,他们用这种生活和爱情,拒绝网络、拒绝现代的一切辅助工具,结果却被网络给摧毁。

  《关关雎鸠》读后感(二):现实与理想

  1428:他是长篇小说《福布斯咒语》等的作者,他是电影《甲方乙方》、《天下无贼》的编剧。这本书他写的主人公是位四十二岁,自己觉得在创作上江郎才尽然后到戏剧学院当老师的著名剧作家。他明明知道学生不热爱专业却无奈的把他们招进来;他渴望用自己的课堂感染那些毫无表情的戏剧文学专业的学生,却得不到学校和学生的理解、支持;他爱上了学院里的女同事,他们双双坠入爱河,他与她享受着他们喜欢的慢生活,他们通信、他们骑车、步行逛老北京城,他们远离网络和现代化,但网络上他们的艳照门却打碎了他们的热恋;他热爱戏剧,把生活当成舞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的学生虽然拥有青春却对人生、对未来充满迷茫、焦虑,有的甚至选择了自杀而绝大多数是精神死了。

  《关关雎鸠》读后感(三):一片混乱

  后记显示作者想要控诉当下的教育制度,小说结尾处自杀的学生刘元是教育制度牺牲品,他不喜欢文学和艺术却屈从于父亲的期望而上了戏文专业,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可耻。可是故事却以老师闻迅的视角展开,读者无从探知刘元的内心,无从了解他的想法,作者也就无从通过他证明自己的观点。事实上,刘元的绝望似乎更是因为无望地爱上了女老师,哪怕他选择了喜欢的专业,这依然会是一条绝望之路,与教育制度无关。这是一乱。

  以老师的视角展开也未尝不可,因为在作者看来,老师明知道学生不喜欢专业却又将其招入,这也是一种可耻。可是这个老师却是一个从编剧刚转行过来的,面临着种种的不适应,也许作者想让他的身份疏离一些,可以更加客观,殊不知这样一来,显得这些不适应更应当归咎于他自身,而不是教育制度和学校的体制。这是二乱。

  作者通过老师闻迅的视角,不满足于只写写教育问题,于是又写到他对老北京的缅怀(对住在二环以内的偏执),对网络时代的不安(不愿意用手机且从不上网),中年男人对轻熟女的渴望(男女主人公之间吞吞吐吐的爱情)。每一种又都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这是三乱。

  总之,这是一部混乱的小说。作者自己都没想明白想要说什么,作为读者,就更不可能看出什么了。

  《关关雎鸠》读后感(四):一部折射当下校园的哲理小说

  一部折射当下校园的哲理小说 作者:3hhello2012-02-22 13:42:20 在我开始阅读《关关雎鸠》的时候,正是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艺术生考试的时候,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看着一个个大包小包的父母和孩子渴望的眼神,想到小说里所展现的艺术生的场景,这样一种吊诡让人感到契合得太无厘头。我这样的说并不是完全否定当下教育制度,但是《关关雎鸠》却是通过一个戏剧学院的阳光少年用身体砸碎了教育现状漠然的面孔,两个大学老师古典爱情的果实在网络时代枯萎的阐述了“直面教育制度,追问当下生活”。

  通篇来看,王刚这家伙这次以《关关雎鸠》来直击当下校园的出手又将是爆炸式的,哲理式的语言条分缕析的把网络时代校园的真实展现给了我们。坦率说,只有真正静下心来你才能体味到书中所写内容的震撼。作为厮混在校园的我,的确对书中内容感同身受。难得的是小说情节的展开并不是完全血淋淋的,作者似乎有意在其中穿插许多北京胡同式的幽默,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感到苦中作乐的辛酸。

  当然,如果你完全按照王刚之前编剧的电影的印象来对待这本书,那你可能会失望,因为这本小说更多是批判性颠覆性的。作者能在这样一个喧哗的环境中还能如此冷静地思考,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唯有认真的阅读这本书并争取在实践中少一点书中所批判的才算是问心无愧。

  《关关雎鸠》读后感(五):君子不球

  花了一天时间看完关关雎鸠,只有一句比喻让我印象较为深刻:闻迅在睡了三天之后沉重得抬起来眼睛,就好像伐木工人抬起一株参天大树。想来我好像真的没怎么读过当代男作家的作品。最近期的也只能追述到王小波再到王朔,剩下的就是孔二狗和大漠仙人掌,如果他俩也算的话。于是我对所谓男作家的写作能力震惊了——真的好难看。一天看完不代表它好看,相反,该书应当为自己庆幸:皆因今天天气好,导致我心情好,导致我想看书,导致我被这个无聊的故事牵绊,导致中饭晚饭我都拿它下菜;结果这本书不负众望得让我失望了。

  情结无聊,辞藻平淡,立意故作深刻,各种引用让人怀疑作者照着豆瓣影评摘抄的。碰巧我昨晚看了3/4的日本电影告白,也是说的体制师生各种矛盾,于是手里这本中国小说不幸中枪,显得更加无力更加黯然失色。作者似乎费劲心机设计了故事架构,一间大学,两个老师,两个学生,三个家庭,然后费劲心机的把他们联系起来企图解释某种社会现象再给读者带来可能的深刻思考。而这些,在电影告白的人物独白情景里却那么不堪一击,进而成就了自身的粉身碎骨。

  可能我看的女性文章太多,过于忠于她们细腻的描写,仅是关于服饰或姿态的白描我都乐意读完两页。可男作家也不至于对此的认知这么单调,愣是写不出女主角的美好,或者男主角的任性。对话也是生硬,就算是大学老师,也没见过谁说话这么肉麻的。故事到了后来有些诡异了,艳照门也被搬了上来。(是男主的江郎才尽上身到了作者身上么)这要在现实里老师早就被辞职了,学生哪有这么冷静地只在课堂上偷笑。可能作者身在纽约不晓得我们有着很容易群起攻之又极度冲动的现状。(这里也无语,他凭啥写成这样还能在纽约公寓里悠哉嘛)还有第二男主角,那个暗恋女老师的学生莫名奇妙的自杀了,还莫名其妙压死了剧中炮灰(都不晓得这个人存在是为神马)然后就没有交代任何。男主最后不得不被体制同化,不再激情,碌碌无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但他表达得太无力了,对此我表示同情;可他安心地写这么些东西拿着巨额稿费被尊为名家,我又是讨厌死了。

  《关关雎鸠》读后感(六):孩子死在校园里

  看到138页,刚好看了一半。忍不住想来写书评。一是觉得书真心好看,看到王刚名字就毫不犹豫的买书是对的。二是总觉得全部看完,也许就没有现在这种感觉,害怕看完全书会过于绝望。这故事肯定有一个让人绝望的疯狂结局。还有就是总是不表达,慢慢就变的不善于表达了,现在的我总是忽略文字让人安静的力量。

  王刚的《英格力士》看得非常过瘾,因为我对那个年代的故事总是非常着迷。也许是因为也就是几十年前的中国却可以让人那么绝望。所以,当看到《关关雎鸠》的故事发生在现代,还有点失望。尤其是看到故事里面又有qq,又有msn的⋯⋯因为我似乎不相信在现在的社会风气下,在我生活的周围能发生多精彩的故事。没有一个绝望的社会做环境,怎么能让绝望的故事让人信服?但是读到故事的中间,我开始兴奋了,因为故事竟然这么精彩,精彩到我开始为故事的结局揪心。

  其实,故事中间还是夹杂了一段几十年前的事情,具体说来34年前。两个孩子因为成年人的害怕而被冤枉,被批斗。撒谎的孩子对说真话的孩子的忏悔,34年之后,才有的救赎。其实,两个9岁的孩子受到的打击想来应该是相同的,但是撒谎的孩子却还要再背负悔恨活着,才更让人心酸。

  ————————————————读到一半的分割线

  看完了之后觉得刘元和谢达的死没有必要。为了结局而结局。

  其实,看的最绝望的地方,是闻迅欢喜地觉得刘元写出了一部精彩的剧本,最后发觉是在网上抄的。王刚的本意也许是让人们觉得大学校园是一个毁灭孩子们梦想和青春的地方,但是我看到的是一个怀抱理想的老师心酸的绝望。因为直接联想到我在大学的时候,是不是也做了很多让老师极其失望的事情。当我们打开全身战斗细胞去抨击教育体制的时候,当年身为学生的我们其实做的也没多光彩。大学的现状,除了体制,学生,老师都难辞其咎。

  还在上学的学生应该看看,感叹一下,因为也改变不了什么。

  《关关雎鸠》读后感(七):大学里有贼!

  大学里有贼!

  评《关关雎鸠》

  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越来越少了,因为真诚和信任越来越珍贵了;真诚和信任越来越珍贵了,因为有人真心付出的时候,贼出来把它偷了,受到伤害的人们只好把自己残存的纯真珍藏起来,留给自己为数不多信得过的人,至于路边那个摔倒的老太太,因为太陌生,实在不敢帮。我们已经具备足够的麻木去接受这个社会了,只是期盼着我们的未来会好一些,但是《关关雎鸠》中作者说起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有些大学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圣洁:大学里也有贼!

  一个曾经非常有名的剧作家,他意识到自己江郎才尽了,于是他来到大学,想在青春中,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另外一次展现的机会。可是,大学并非舞台,他的激情被视为另类,他的真诚被视为做作,他的一言一行被当做对整个大学的一种挑战。他以为他很清醒,众人都很糊涂,但众人也用一种同样的想法看待它,后来他成为了体制的敌人。他活得及其悲催:他受到校督导的冷眼、同事的排挤,受到体制的处分,也受到同学的冷遇。妻子和女儿离开他了,去那个自由的国度生活了,他继续在冰冷的体制外生活,即使是在自己那份唯一感到一点温暖的爱情中,因为做爱被偷拍、照片和视频被上传到网络上而遭致伦理上的攻击,于是她逃走了,他崩溃了。他们的真诚已经被偷光了,可他不知道谁是那个贼。

  这位非著名剧作家盛怒之下,在课堂摔坏了一名同学的电脑,间接地导致了这名同学的自杀身亡。大象死在荒野中,孩子死在校园里。这位同学本来是一位爱笑的男生,他对生活有着另类的理解和独特的真诚,可惜他阴差阳错地“被”考上这所大学,“被”成为一个他并不喜欢的专业的学生。他爱上了他的女老师,成为了剧作家的情敌;他不断寻找生存的希望,却一次又一次地倒在强权和体制之下,他的纯真和自由不断被偷走,只剩下肉体的空壳,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选择结束自己的方式寻求了最终的解脱,据说这是一种最“勇敢”的行为,但从心理上看他是脆弱的,从结果上看他是悲哀的,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理解这个勇敢。

  以往我们琅琅上口读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这实在歌颂一段爱情,可在这本《关关雎鸠》中,我们却在读懂那段爱情与悲剧之后,开始寻找大学里的那个贼。找不到贼的,就会像傻根一样,开始不相信有贼,后来却大声地喊:“贼呢,贼呢,你给我出来!”

  《关关雎鸠》读后感(八):艳照毁了爱情,体制毁了大学

  艳照毁了爱情,体制毁了大学

  ——老师不甘心!学生不原谅!

  《关关雎鸠》是一个很温婉的书名,写的却是两个惨烈的故事,当然,任何毁灭都有长长的引线,瞬间崩塌的只是结局。

  艳照毁了的爱情,里面竟然没有道德沦丧的主角,没有龌龊的偷情。恰恰相反,有的却是一对不合时宜的老师,追求古典主义,希望一切慢下来的情侣。他们逃避网络、不用手机,他们写信,并在等待中延长思念的滋味。他们散步、骑车、长谈,细细品味着当下,摸索着走向幸福,但等待他们的却是:他们小心呵护的感情,被学生偷拍,大白于网络。

  时代的步伐已经加快再加快,即便气喘吁吁的跟着它跑,仍然会被甩下。任何企图慢下来的人,哪怕是谈一场慢吞吞的恋爱,都无异于螳臂当车。

  体制毁了的大学,里面竟然有一个热血老师,一个试图改变体制的老师,但他的存在什么都改变不了,只能加重悲情。教育的问题由来已久,已经折磨了几代人。似乎谁都无能为力,任由体制巨大的惯性碾过身不由己的学前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等到大学时,年轻人就有了自主的能力了吗?他们那么矛盾,强烈的叛逆与无聊颓废交替出现,他们似乎达到了盛怒的极点,一转身又成了体制的顺民。最可怕的是,他们甚至丧失了挽救自我的意识。甚至不给想帮他们的人机会。于是,一个热血教师付出了血的代价。换来的不过是一丁点触动和反思。

  此书作者王刚在后记中写到:这是有教育以来,师生关系最糟糕的时代!一部如此沉重的小说,与“关关雎鸠”的美景背道而驰的小说。让人不得不重新触碰麻木的神经,重新去思考死循环似地症结。

  王刚不愧是一流的编剧,他用流畅的文字镜头讲述了两个拧成麻花的故事。从始至终,《关关雎鸠》似乎都在反复大喊着一句话:我不甘心!。王刚也是一位老师,他那么不甘心做一个安于体制的老师,不甘心看着浑浑噩噩的家长左右孩子的命运,不甘心看着浑浑噩噩的学生,接受这种左右,选择不喜欢的专业,用混的方式过完最宝贵的青春。不甘心看着大学默认了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不甘心看着社会默认了大学的行为和态度。只有在小说最后,那不甘心才化成无耐。化成筋疲力尽的叹息。

  无独有偶,同期还看到一本书。这本书与《关关雎鸠》几乎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一个叫钟道然的大学生出版了《我不原谅—— 一个90后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反思》。学者易中天为本书作序推荐,序言中称,“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

  我不甘心!我不原谅!老师、学生乃至所有人,都在这憋闷的教育体制下喊出声音,那声音汇聚在一起,却是另外四个字:何时改变?!

  《关关雎鸠》读后感(九):活生生的剧中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除了其完美应用了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兴”中的“兴”之外,还因其声、情、文、义俱佳,通过描写男子对倾心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达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王刚的新书便以“关关雎鸠”为名,在书中讲述了某著名大学戏剧文学专业教授闻讯对于同校女老师岳康康的追求,两人之间的爱情纯净犹如绽放在《诗经》时期花朵,他们摒弃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用信件表达爱意,用心灵感受彼此,爱情如涓涓细流缓慢地滋润着两颗孤独的心,但却在炙热的感情燃烧彼此之时,被曾不屑一顾的网络所调侃,爱以艳照的方式被昭告天下,无所遁形。“其实,他们的悲剧早就在那一刻被确定了:明明是一个视频的时代了,他们却天真地渴望回到过去,回到那个没有纷乱的时代。”

  其实闻讯与岳康康之间这种古典浪漫主义爱情只占了《关关雎鸠》讲述故事的一部分。王刚在这部小说中主要想要探讨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现时代高校教育制度与师生关系。他曾经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坦言,本次创作的主因是自己的儿子,看着儿子在应试教育中麻木的前行,无理想无信念无想象力,他慨叹这样的教育意义何在。于是,《关关雎鸠》中有了那场闻讯与学生在课堂上关于想象力的大讨论。

  从学校的角度看,闻讯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不谈他在招生考试中无视校领导的说情小纸条,单说他上课的内容,按照教学督导柳先生的话说就是“重大事故”。闻讯在课堂上不断采用戏剧冲突强烈的现实题材范例,从行贿受贿,到抢劫银行,他想要做的不过是为了吸引学生们对于剧本创作的热情,但却只能一人孤独前行,学生不理解,学校督导们的目光也有如探照灯般追寻着他。闻讯发现,想要了解学生是多么的困难,而想要学生了解老师,更是难上加难。是什么样的教学体制造成了当前的局面?这就是小说希望摆在读者面前,引起公众思考的难题。

  如果说书中塑造的闻讯是一个为了理想不断碰壁的失意者形象的话。那么书中塑造的学生刘元则代表了当今社会很典型的一批青年。他们对体制有着强烈的抵触,看不惯潜规则,却又无心正面迎击,恨到痛处也只是在网络上宣泄。他们看不惯成人世界的一切,喜欢质疑权威,就像前文提到的关于想象力的大讨论,刘元批评中国的剧作家、老师都没有想象力,但当闻讯给他机会,让他完成一部原创剧本的时候,他却在网上搜集素材东拼西凑,没有一丝一毫发挥自身想象力的欲望。刘元们冷漠却又冲动,当情绪迷茫时,极易陷入自己的思想世界中无法自拔,甚至会轻易放弃生命。《关关雎鸠》将这样一个现实讲述出来:苍白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苍白的生命,而这些苍白的生命如何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从表面看,故事讲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因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恋上的女人而不断发生的冲突,但实际上王刚用委婉、略带悲伤的词句揭露出现实社会中高校的种种污浊,招生潜规则,艳照门甚至学生自杀。在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出作者对高校管理层的冷漠与教条主义极度不满,对教育制度的扼杀天性痛心疾首。书中教导主任经常提醒闻讯注意自己的言行,他和柳先生其实就是“体制”的缩影,他们不断地出场,不断地束缚,为了保证教育按照设定的模式“常规”发展不遗余力,却丝毫没有察觉在“常规”之下存在多少隐患。故事的结尾,柳先生承认自己是自杀学生刘元的外公,他亲眼看着亲外孙在自己竭力维护的教育制度下失去个性、失去光泽甚至失去生命,我想这便是作最好的讽刺吧。

  2005年,王刚凭借改编剧本《天下无贼》获得金马奖,如果说王刚在那部剧本中展现了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那么《关关雎鸠》则重回现实,无情地揭示了教育体制的漏洞,甚至借主人公闻讯之口高喊:“残暴、凶杀就是我们的体制”,振聋发聩,令人深思。

  《关关雎鸠》读后感(十):当下的知识分子

  在新书发布的交流会上,作者王刚回答为什么要创作《关关雎鸠》的问题时说,这个故事的源头,其实来自于他对在自己孩子身上发生过的教育的不满。但小说的开头却是从闻迅第一次参加本科课程论证会,温情地期待着岳康康的出现开始的。而真正代表作者创作源泉的出发点——大学生刘元,一直到第三章才正式出现。

  其实这样的设置不难理解,因为虽然学生是源头,而闻迅代表的大学教师的内心世界无疑是王刚更加能够明白也更加擅长表达的。所以《关关雎鸠》其实是作者基于对自己中产知识分子参与到教育体制中的一种状态的表达。

  闻迅是一个刚刚从大学教育体制外要进入体制内的剧作家,这个身份的转变本身已经说明了他需要面对的问题,于是在小说里,他和代表着固有大学教育体制的具象化的人物柳教授多次产生了冲突,从课程论证会上关于应该教给现在的大学生什么的争论,到之后几次具体教学工作的实施上的不同意见,闻迅表现出来的无疑是一种更有活力、更冲动的理想主义特质。而几次交锋带来的后果,证明这种理想主义触了礁。

  这种理想主义特质也表现在闻迅与学生们,特别是刘元的关系上。他希望教授给孩子的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有趣的,实用主义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闻迅做了什么样的反应:愤怒、亲切、冷漠、激动……得到的反应却是漠视、敷衍、甚至阳奉阴违的对待。在小说里,大学生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块铁板,油盐不进。可从这样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现在大学生真正的想法其实是不了解的,于是刘元这个大学生代表被赋予了文中这种片面的阳光和片面的阴暗,所有的心路都只被简单呈现出了结果,而这样表现出来的卓尔不群和简单直白都显出一种隔靴搔痒的单薄。

  男主人公理想主义特质的第三个表现,是他和女主人公的关系。以知识分子作为主角的故事,情感关系无意是展开情节和人物关系最普遍也是最容易的切入点。而现当代小说创作里总是要发生在中年男主角身上的婚姻关系失败,这次也毫无例外地发生在了闻迅老师的身上。随着故事的展开,在整个大学校园里维护闻迅的唯一温暖似乎就是戏文系的年轻女老师岳康康了。岳康康不但给予了闻迅审美和教学理念上的共识,更在情感方面给了他不小的慰藉。他们选择了复古的情书邮寄的恋爱方式来刻意地营造一种和当下的环境脱节的情感桃源。他们漫步在北京老城的胡同里,老树下,护城河边,交流着形而上的戏文美学和属于过去的甜蜜和哀伤,但是最终这种理想化的美好,也在无孔不入的讯息时代被拉扯得鲜血淋漓,然后又迅速被滚滚的资讯洪流淹没了。岳康康的形象无疑是美好的,于是大部分人看完这个故事,对爱情的印象都十分深刻,这种深刻只会强化刘元的单薄,并把直面教育现状这面大旗彻底变成了背景。

  最后还有一位总是被读者忽略,但是又应该提到的人物,那就是闻迅少年时期的一位友人谢达,谢达这一条故事支线代表了过去的体制对于个体的伤害,这种伤害是自上而下的,是恃强凌弱的,是当年学生的一声痛苦哀鸣和事隔多年后的隐隐作痛,但是这段伤害在现在已经不会重演,或者说这种伤害已经变相为谁拥有了最先进的通讯方式,谁就能造成最大的伤害,于是当年的受害者,在今时今日依然受害。

  如果沿着王刚一直以来的作品一路看下来,你可以看到青少年时期的创伤与时代痕迹、风口浪尖处的不甘与疲惫、对体制的茫然与不适……这些在他之前的作品里被表现过的元素在《关关雎鸠》这里,又一次被表现,或者说被聚合凝练后放置在了2011年的北京城,精致地延续出新的情节和体悟。而从故事一开始,作者就铺展着跳跃在概念和意象间的语言,迅速地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灰蒙蒙的,迷茫又游离的文本环境。无论是作者频繁地使用皮兰德娄的台词,还是不断进行的具有舞台感的状态形容。这种语言特点贯穿了整个故事。这样创作的结果,是造就了小说浑然一体的完整气质,也在表现形式上将男主人公闻迅在教育、爱情、过去的伤痛等方面的理想主义粉碎掉的忧伤感表露无疑。于是它就像是一个阶段式的总结发言,是作者对自己当时当下中产知识分子生活的一次戏剧化的压缩和凝练。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news/366352/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600字精选四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600字精选四篇
  • 日常的小随笔600字(合集4篇) 日常的小随笔600字(合集4篇)
  • 生日唯美散文随笔【3篇】 生日唯美散文随笔【3篇】
  • 班主任随笔1000字范文(精选五篇) 班主任随笔1000字范文(精选五篇)
  • 日常生活随笔800字范文(通用4篇) 日常生活随笔800字范文(通用4篇)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1000字【六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1000字【六篇】
  • 生活随笔600字平常叙事精选三篇 生活随笔600字平常叙事精选三篇
  • 生活小事随笔600字精选5篇 生活小事随笔600字精选5篇
为您推荐
  • 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
    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
    廉洁,汉语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
    随笔(essay),即随手笔录,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散文的一个分支,也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仅供参
  • 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
    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
    廉洁教育进校园,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
    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
    教育(jiàoyù),汉语词语,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
    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
    “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
    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
    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为其特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