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是什么意思|《媒体话语权》读后感10篇


热门资讯 2020-08-06 08:08:13 热门资讯
[摘要]《媒体话语权》是一本由张国庆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 00元,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一):剖析 读后感

【www.anne5.com--热门资讯】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10篇

  《媒体话语权》是一本由张国庆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一):剖析美国话语权模式

  当说到“话语权”这个词汇的时候,美国模式经常是伴随着这个词汇出现。因为,在过去对于“话语权”的争夺中,美国媒体一次有一次的站在了冠军的宝座上。张国庆教授的这本书,也是基于美国style的研究。

  我第一次对美国媒体强大的话语影响力叹为观止是在几年前的XZ打砸抢事件中,在这场事件中,美国的主流媒体,用一种悲悯的姿态像世界各地传播着假消息,但是即便是如此,张冠李戴颠倒黑白,竟然也让我们的媒体无力应对。真相是赤裸裸的真相,为什么,人们更愿意相信美国的主流媒体而却自然的忽略其他媒体的声音呢?

  李普曼关于媒体如同探照灯的比喻,也很形象地说明了媒体所特有的话语权:“新闻机构并不是制度的替代物,它像一道躁动不安的探照灯光束,吧一个事物从暗处摆到了明处再去照另一个。人民不可能仅凭这样的光束去照亮整个世界,不可能凭着一个一个插曲、一个一个事件、一个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去治理社会。他们只有靠着一道稳定的光束——新闻机构——去探索,让这光束对准他们,使一种局势足够明了,以便大众做出决定。”

  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而言,一个金牌子的媒体就如同一束具有稳定光线的探照灯,受众不关心事件本身是什么样的,但是却更加在乎“怎么想”,而“怎么想”却不是一时一日就可以形成的。当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很关心XX怎么想,其实从侧面也印证了这样的媒体的公信力。在这一件事件中,输掉的话语权并不是单单只针对这一新闻事件。话语权的建立有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众对于热点新闻事件需要一种权威性的言论。在此之前,美国主流媒体在建立自己的话语权所走过的路,才是最应该研究和学习的。

  张国庆教授的这本书,也旨在研究美国媒体话语权的来源。对于这个四个来源:赢得信任感,增加吸引力,强化依赖感,提高服务性。虽归纳看似简单,但是能借鉴学习到其中的一条,其实也是很困难的。在研究美国媒体话语权对中国的借鉴作用的时候,有一条是怎么也绕不过去,那就是媒体的体制问题。美国的媒体毕竟是私有,有更多的说话的自由,而中国的媒体,毕竟还担负着党和国家喉舌这样的一个政治身份。

  展江老师曾经说,中国的公共领域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中国网络,当然,是一种良性运转的网络媒体。只是,这还需要走过哪些艰难的道路,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二):中国媒体,什么时候能说了算?

  才云鹏

  当年被众多媒体炒上云端的“神医”胡万林、绿豆张悟本等神乎其神的事件,最后被证明都是假的。这些骇人听闻的假新闻,是导致媒体公信力丧失的元凶之一。

  但这,并非是中国媒体在世界上影响力微弱的全部症结。资深媒体研究专家张国庆在其新著《媒体话语权》中告诉我们:除了赢得信任感,增加吸引力、强化依赖感和提高服务性是赢取话语权的其他三个核心要素。本书揭示了美国媒体是如何对美国社会、政府和民众乃至对世界其他国家更广泛的受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藉此牢牢占据了世界传媒业老大的宝座。

  此书当然不是为了给美国媒体打广告。在中国正在政治、社会及经济领域迈出卓越改革步伐的当下,中国的媒体界正被风云激荡的大时代所抛下,现在,从固步自封的状态中杀出重围,是媒体界必须要做到的与时俱进。但媒体的发展与否,又绝非只与媒体自身行业利益相关,打开此书,您将看到传媒业几乎成为美国社会的枢纽所在,其与各个层级的利益集团、组织机构及普罗大众之间盘根错节,息息相关。作者因此在序言中说,此书写给政府官员、媒体人和公关人士、企业家、涉外工作者、未来的领袖人物和一切关心中国命运的人。

  为什么?用作者的话说,过去一些年,中国在话语权问题上吃了大亏。

  记得前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曾感叹道:“你们向我提出了75个问题,但我发现对我的回答,你们报道非常有限。有时候我讲了40分钟也不见西方媒体有任何报道。”

  更郁闷的是,西方媒体一直对“中国威胁论”高谈阔论,作为主角的中国却很少能够让国际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这绝非官方媒体在做缩头乌龟,而是因为反击的声音走不出国界。当年中海油老总傅成玉将自己的观点通过撰文给《华尔街日报》来向美国读者传达,即因此苦衷。

  发言人说得再铿锵有力,没人传播,就等于没说。中国人的声音被西方国家更强大的声音淹没,原因正是我们的媒体竞争不过人家。虽说我国日报的平均期发量稳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拥有量与发达国家则相距甚远,对全球的影响力更是自愧不如。看看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其新闻报道和言论,在全球媒体中经常被广泛引用,对世界舆论格局自然形成巨大的影响。

  可见,要将中国的声音传达到更广阔的疆域,关键一点是要有人看、有人听,看了、听了以后还要立竿见影有效果。而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打造国际社会认可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如何打造?

  《媒体话语权》开篇所提到的四大要素,是强势媒体的构成软件,作者针对美国媒体界的具体做法,揭示了四大要素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事例翔实,角度独特,令人频频颔首。而在其接下来的篇章中,作者更为深广地描述了美国媒体的硬件建设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包括神圣使命、物质基础、自保机制及媒体与各阶层的相互影响等。这些具体而微、照比成样的叙述,因其极具指导意义和操作性,堪称中国媒体升级换代的最佳教科书,也足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那么,中国的强势媒体,究竟该从什么路径开始构建?

  大众报业集团副总张瑞云在谈及中国新闻媒体的三大使命时如此概括:首先要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准确传达国情、民情,弘扬正气,对腐败和黑暗现象进行揭露、监督,构建和谐社会;第二是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防卫国家意识形态,构筑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第三是对传统道德观、价值观、审美标准的审视与重建。

  这三大使命应该是中国媒体建设的总纲。既要虚心学习美国媒体的强势之道,更要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鼓风机、照妖镜和开路先锋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中国媒体当下别无选择的走向。

  就中国国情而言,目前最适合、也最有希望成为拥有世界话语权的媒体,首推“国字号”,其强大的物质基础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当然,市场化改革也必将使更多的媒体走向财政独立),而这正是打造强势媒体的三个着力点之第一要素。

  其余两个,一是创建新闻自由的新局面。中国政府和媒体,至今依然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官员遇到记者时总自觉高出一筹,鲜有主动向后者报料。新闻自由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媒体国际影响力,对塑造中国软实力及向国际社会正面传达中国的声音也极具意义。

  第三个要素,则是对大事件的鲜明态度和深度挖掘。中国新闻学第一人徐宝璜说过,“无大事则无大记者”。对媒体来说,没有对大事件的舆论掌控,就无法建立起强有力的领袖地位。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就是抓住了对911事件的全程报道而一举成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实力的增强,一些吸引全世界关注的核心事件逐渐开始在中国发生。这是我们媒体的机会,更是考验。事实上,中国媒体在推动社会改革方面,并非没有大的作为,2003年对孙志刚在广州街头被收容打死的事件的报道,就直接导致实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一件举国关注的核心事件和对该事件的主导性报道,是成就一家媒体的必要条件。而通过抓住国际大事而提升自我,自然是成就一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的不二法门。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三):媒体就是现实(别水/文)

  媒体不再是反映现实,它就是现实。如果饥饿的索马里儿童被媒体报道,全世界都想为此做些什么。如果没有,他们就不存在,人们什么也不会去做。

  在国际社会中,话语权永远是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世界发展到今天,谁都知道,并不仅仅是弱肉强食,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再仅仅是暴力和战争,更多时候,博弈、谈判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博弈中,谁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谁就会获得更多的利益。虽然看起来,仍旧是实力最强大的握有最多的话语权,但不可否认的是,话语权本身,也逐渐在影响着国家实力的强弱。

  在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媒体无疑是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在这本《媒体话语权》中,作者分析了美国是如何通过它的媒体去逐渐影响世界的。美国人用他们的媒体,把他们的价值观传达到全世界,在过去100年的时间里,美国和美国媒体一起走向强大,这个过程其实很有意思。

  美国无疑是最善于利用媒体的国家,但显然,美国政府和媒体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如此。美国媒体的崛起大概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那时出现了几件大事,比如普利策奖、进步主义运动等,特别是进步主义运动,媒体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媒体推动了进步主义运动的完成。自此以后,整个美国社会从政府、团体乃至各种社会组织都开始高度重视媒体的作用,美国总统也坚持捍卫媒体的权利,因为他们始终坚信,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成熟的媒体。艾森豪威尔曾说“在宣传上花1美元就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由此可见宣传工作做得好就能事半功倍。实际上,美国的很多优势,甚至是便宜,都是通过他们掌握的话语权获得的。

  美国与媒体的关系如此奇妙,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政府保证了媒体的强大,而媒体则促进了美国的强大,随后媒体又巩固了美国的强大。他们互相依靠,互相推动彼此的成长,从对话语权有意识开始,到主动去掌握话语权,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摩擦、合作作为一部发展史,读来也非常有意思。

  原文:http://www.morningpost.com.cn/szb/html/2012-11/04/content_192582.htm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四):争夺探照灯

  历史上最有话语权的机构当属奥威尔笔下《1984》里的真理部,他可以篡改历史,也可以使一个人彻底消失。然而这种只存在于集权社会的机构注定无法成为现今世界的主流,如何能使得自己拥有话语权和利用话语权就成为本书讨论的重点。

  书中,作者援引沃尔特·李普曼的观点认为,新闻机构就如同是探照灯,“把一个事物从暗处摆到了明处再去照另一个”。这一方面反映了话语权的重要性,谁能掌握探照灯,谁就能让大众看到他想要大众看到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媒体的侵略性,“媒体不再是反映现实,它就是现实”。

  围绕如何争夺探照灯,作者提出了四点要求,“为了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同、更多的公众青睐、更多的影响力和议程设置权力,就需要在赢得信任感、增加吸引力、强化依赖感和提高服务性等方面下工夫,耳这也是赢取话语权的四个最核心的要素”。而我们也可以据此来看看我们的媒体缺少什么。

  比如公信力,当一档节目超过了我们的不老死神柯南时,当它的节目内容不断重复老农数钱的镜头时,人们对于它本身的可信度就充满了怀疑。有意思的是最近在微博上转来转去的关于采访民众幸不幸福的段子,其实正说明他们正努力去增加自己的可信度,尽管可能是一个笑话。

  然而当我们在服务性上再仔细研究那些平煤、网媒和电视媒体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服务性反而是比公信力更短的短板。作者在书中举例说,当年洛克菲勒收购了不少社区媒体,因为社区媒体在服务性上有天然的优势,关注于社群所关注的问题,从这点而言,我们现在的媒体永远纠结于热点与软文之间,导致同质性的文章太多。比如在广州,无论你是买羊城晚报还是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对于新闻热点,一份报纸就已经足够了。

  当然,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探照灯的比喻,有两点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是关于自媒体的思考,我们能否借助于每个人手中的手电筒来呈现一个不被探照灯照射的世界,二是关于媒体的局限性,虽然媒体无孔不入,但我们能否能脱离媒体构建自己的世界中心呢?盲人摸象的道理已经说了千百年,我们所需要的或许不仅仅是对于探照灯的争夺。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本书的副标题为“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因此关注点多集中在讨论美国的媒体,他们一方面受到商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保守着政治正确的口号,作者分析还是很到位。但在作者论述中,总是或多或少的掺杂点阴谋论,有点不喜。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五):美国媒体——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读完张国庆先生的新书《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脑海里突然就冒出希腊神话中那个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来,原来印象中可以自由嘲笑总统的无能,可以报道权贵的花边新闻,可以藐视一切权威,可以揭发政治黑幕,可以……几乎无所不能为、无所不敢说的美国媒体竟然也是铁链加身,并非全然自由。

  作者是在对话语权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分析的。正如普罗米修斯知道用火的秘密一样,媒体之所以拥有话语权,是因为媒体比一般民众知道得更多,具有议程设置、政策推手和聚焦功能,不但决定人们看到什么、了解什么、关注什么,而且能够通过影响舆论来影响政府的政策,决定人们怎么生活以及生活得怎么样。换句话说,媒体的话语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直接的、强制的权力,而是一种影响力,它主要通过影响受众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来获取。所以,媒体要赢得并保持这种权力,就必须在同行中进行竞争,在赢得信任感、增加吸引力、强化依赖感和提高服务性四大核心要素上下功夫。

  作者对于资本、政府和议会、媒体、民众四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前三者作为社会控制力量的一方主体,资本具有经济话语权,通过掌握经济命脉来左右议会和政府的政策;政府和议会分别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而媒体则只拥有舆论的影响力,无疑是其中最为弱势的一方,但美国媒体的高度发达和民众思维对媒体的深度依赖,以及独特的选举制度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可以说,此三者之间经过长期的试探、博弈与碰撞,形成了一种既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又相互利用、相互妥协的微妙而适度的平衡,美国媒体也正是以此才获取并保护了自己在美国社会的话语权,并进而影响世界的。美国历史上,既有大规模的黑幕揭露运动,有因媒体曝光水门事件而下台的尼克松,也有擅长利用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政策宣传造势的罗斯福,而且美国媒体也主动配合政府宣传美国形象和价值观,为其对外政策象越战、伊战等摇旗呐喊、擂鼓助威。但是,媒体毕竟是弱势的一方,奥巴马与FOX之间的“口水战”,屈服的还是FOX。而最能说明三者之间关系的,莫过于美国媒体在这次“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集体失声一事。

  媒体拥有话语权,那么谁来掌控媒体呢?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话语权与物质基础密切相关。媒体固然有自己的声音和良心,但它更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平台,更是被控制在他人手中用来发声的工具。从本质上看,媒体仍然是一种企业组织,它并不由掌握在编辑和记者手中,从最早期的便士报依赖于读者的订阅费用,到后来的依靠广告收入为生,媒体的市场化和集团化程度越来越深,本身也越来越受制于资本。为了控制媒体,大型企业、财团纷纷通过股权并购而拥有媒体股权,通过这种隐蔽的、内在的、更加有效的利益传导和控制,大型资本对新闻工作者造成一种“虚假自治感”的压力,让它们在表面上保存独立性和尊严的情况下,对新闻事件和舆论导向进行选择性报道,只让民众知道它们允许知道的,让人们思考它们所希望思考的,从而使媒体直接沦落成为大型企业、财团利益的代言人。

  如果说普罗米修斯是神界的异类、人类的老师,因为偷来火种带给人类而铁链加身、鹰啄其身、受尽惩罚,那么美国媒体天生就是美国社会的顺民,却因为“偶尔”向人们透露事情的真相而被人们赋予了权力、推上了神坛,虽受到诸多限制却受尽膜拜,与人们的生活深度融合。美国媒体与普通大众、大型财团、权力机关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媒体人强烈的道德自律和社会良知、先进的宣传手段和发展理念,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对外关系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当今这个全媒体、自媒体时代,我们中国社会、中国人的生活同样前所未有的被媒体所影响、所塑造、所改变,而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媒体、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向美国媒体学习了,那么,通过阅读这本书来了解美国媒体就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开始。

  转念一想,作者张国庆也是一个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他向我们敞开了认识美国媒体秘密的大门……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六):从美国媒体话语权看中国媒体

  从学科角度来讲,传播学产生于美国,而媒体话语权的产生、发展与争夺,与其政治背景及社会舆论导向需要相关。

  美国政治家无论任何时间,在任何活动上,都非常重视利用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自身的亲民形象,以此争取更多的民众支持。从近期美国总统大选来看,在多个“摇摆州”,奥巴马胜算有限,并且在全国票方面,两人旗鼓相当,但竞选最后,由于《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纸媒发表了关于支持奥巴马的社论,掀起的舆论造势赢得了美国选民肯定,在最终的紧要关头帮助奥巴马一击制胜,赢得连任。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争夺话语权的根本原因永远是经济基础,媒体话语权的争夺战更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利益博弈。

  纵观美国媒体历史,从党派之争到公众之争,从便士报诞生到广告业崛起,美国媒体不仅赢得了世界最多的话语权,也强化了美国媒体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大集团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商业利益,带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甚至从某方面来说,美国媒体话语权帮助美国政坛拥有决策世界格局的权利。

  为什么美国媒体拥有如此稳固的话语权?

  我觉得除了书中总结的“保护受众利益和国家利益”外,跟美国人崇尚勇敢、真实,追求自由的国民价值观不无关系,这点从美国新闻界的“黑幕揭发运动”和臭名昭著的“水门事件”均有体现。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时,美国经济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无论从政还是经商,谁顺应民意,乐于向公众坦白,谁才能赢得话语权,这也让媒体与权力方有了相互制衡的监督关系,所以,《纽约时报》记者艾维•李(Ivy-Lee) 的“说真话”、“讲实情”、“凡是有益于公众事业,最终必将有益于企业或组织”,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

  前些天,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利芬说她出差基本不看电视在网络上引起热烈反响。相信有很多朋友跟王利芬一样,现在上网看新闻的时间比看电视所用的时间要多得多,并且越年轻的群体越不爱看电视的人越多,“网络视频取代电视”甚至已经被当作媒体发展的一种趋势。

  很明显,与限制在体质管控下,口径一致、内容贫乏、新闻发布时间确定且内容单调唯一的电视媒体相比,网络更丰满,更具体,更自主也更真实。对中国而言,穷人不但敌视富人,对政府也有抵触情绪,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不能只是单方向的宣传,必定要有彼此间的维系和态度上的认可。所以,微博等新媒体的诞生,使中国民众对真相的质问有了一个迅速、真实,且与权力方对等的窗口;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微博都促进了大陆媒体更贴近群众,向更追求真实的方向改变,也因此,有了央视的那句:你幸福吗?虽然我们得到的回答花样百出,有些看上去甚至尴尬可笑,但这毕竟是大陆媒体改变高高在上、一成不变的政府喉舌形象的契机,哪怕这只是迈向群众相当微小的一步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话语权得来很难,失去却非常容易。120年前的美国跟当代的中国如此相似,关于美国媒体话语权这堂生动精彩的“新闻课”,值得所有国家旁听。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七):对新时期美国的宣传工作的思考——《媒体话语权》

  任何国家都有其指导思想,而各国的指导思想无论在具体内容上、形式上、传统上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差异,所以任何一个组织创建时都非常重视宣传工作。我们经常听到、见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就把宣传和组织联系起来,创立了无产阶级的宣传理论和宣传形式,从而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主义事业”、“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老百姓去了解、理解、贯彻,才能让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我们如此,美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当代,在利用媒体扩大本国的全球话语权方面,做的非常出色。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媒体像现在这样重要:“媒体不再是反映现实,它就是现实”,而美国在其中不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还引导着媒体的趋势和导向,进而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这本书就是研究美国宣传工作、剖析美国如何控制世界话语权的著作,追本溯源的理清美国主流媒体是如何赢得社会尊重进而获得话语权,同时让我们看到美国媒体话语权的四个来源,即“赢得信任感,增加吸引力,强化依赖感,提高服务性”,揭示了美国媒体与政府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又相互推动的复杂关系,以及媒体同国会、利益集团、大企业的利益关联。还分析了美国媒体在国际上长期保持领先优势的原因。

  美国主导世界话语权的首要原因由于国力的强大和宣传的积累。当今世界美国的独大局面是一时无人可以改变的,美国哪届政府不是在推行着其国家主义,以自己的“民主”改造着世界,从苏联、东欧到阿富汗和伊拉克甚至伊朗、朝鲜、叙利亚等。美国在各个领域的权威地位是他国无法挑战的了的;同时不论是早期的报纸杂志还是现在的网站、手机,美国都掌握信息宣传技术的尖端科技,所以美国在各个领域有着最强的话语权,全球化更是加剧了美国文化意识对各国的影响和冲击,全球化几乎成了“美国化”。所以各国都有许多人在以美国的标准衡量着身边的、天边的、看到的、听到的、本国的、外国的等等方方面面。

  其次,美国媒体话语权的发展同商业密不可分。20世纪20年代,亨利卢斯成为新时期媒体人的代表并开始意识到,“与其说媒介就是信息,不如说媒介就是经济”。在本书中,作者也提出媒体的“专业化”是市场化带来的“最佳的副产品”。宣传其实是一种政治,政治离不开媒体,商业同样离不开媒体,而这种“被需要”就决定了媒体作为“话语权”争夺战的核心地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最后,我们也不难看出,美国宣传工作搞的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控制的好,也就是“掌控话语权”。从美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先世界以来,美国在控制信息源上做了很多努力。互联网上散布的大批消息不说,就当今世界获得信息最快也最受大众欢迎的电视来说,自从美国人特德.特纳想出了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CNN以后,美国就掌握了新闻的源头。各种新闻的来源都离不开它。控制了信息源就控制了话语权,也就是说可以引导舆论朝着一个方向想,这便是心理学上的思维定式。所以掌控了话语权,就能轻而易举的把人们引导向某种特定的思维定式,人们会在这种定式中去寻找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依据,那结果当然是被美国主流媒体所掌控。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八):媒体与白宫

  《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这又是一本人大社的书。人大社出的书一向都是精品,这一本也不例外。我虽然很喜欢人大社的书,但是每次读起来都是相当吃力的,这一次其实也不例外。

  顾名思义,这本《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就是一本讲媒体的书。对于媒体,我们读者其实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整天读到的书就是出版社这种媒体出版的,我们每天看到的报也是报社这种媒体发行的。除此之外,还有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但是,对于美国的媒体我们其实并不清楚,并不明白其动作机制和特点,这本《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正是为我们解答了此类的疑惑。

  媒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政府的确需要媒体的监督,但是媒体也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媒体要说真话,绝对不可以歪曲事实,也不能漏报、瞒报真相。这是媒体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媒体如果脱离政府的管理,那么宣传就会失控,我们的价值观就容易产生变动,让人们认不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我国的媒体与政府之间,正是这种微妙的关系。美国的媒体与政府之间怎样,这本《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给了我们答案。

  这本《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从话语权入手,讲述了媒体的发展机制、特点以及与白宫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媒体的文化侵略,美国媒体对世界的影响,美国媒体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这些话题将美国媒体的特点清楚明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本《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让我们对美国的媒体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深一层的认识。本书不仅讲述了美国媒体的现在,还回顾了美国媒体的历史,并且展望了美国媒体的发展方向,内容可以说是相当地丰富。

  《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二百五十三页,二十二万字。蓝色的封皮非常简捷大方,这也正是人大社书籍的特点,不追求过于华丽花哨的包装,而是讲究内容的充实、实用以及深度。从内容上讲,这本《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完全解释清楚了美国媒体影响世界的方式,以及他们独有的话语权。从深度上,《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还深入阐述了美国媒体与白宫的关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等。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下拥有好莱坞这种文化巨舰的美国媒体,那么拿到一本《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绝对是你最佳的选择了。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九):美国媒体的背后

  《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表面上来看是就美国媒体的发展变化来谈的,实际上却已经以点盖面辐射到了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媒体现状。媒体对于现在这个信息繁多且复杂的社会来讲非常重要,无论任何国家都需要有这样的一股势力对社会舆论进行平衡。张国庆先生从美国媒体出发确实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美国的媒体产业就像其民主制度一样,虽然仍然缺陷明显但长时期的磨练已经能让基本框架稳固。

  一直以来我很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媒体如何能够使大众与之起舞。《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提出了一个概念即“内化”。内化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受众接收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后,自然而然的接受。当然这个过程也并非一朝一夕,大多都经历了一个磨合的过程。内化反应对于任何社会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我看来这种反应本身并不仅仅在媒体上表现,日常的中的交流尤其是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信息输出,很容易影响到受众的基本思维。这一点在政治和娱乐领域显得非常突出,俄国当年的“十月革命”依靠的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在广大俄国民众中的内化反应。除了一些左翼报刊的宣传外,党员和民众直间的交流也在一点一滴的建立起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过程中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列宁作为当时俄国政府通缉的要犯大名远扬,本身具有个人魅力的他无论是通过演讲还是出版著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征服民众的心,这本身就是内化反应的表现。娱乐领域中的偶像、天王们大多也都会利用媒体展示自己,这种表现自我的方式影响着本对其毫无兴趣的人,这些人会从铺天盖地的媒体信息中建立自己大脑中的模式,最终成为一种难以纠正的印象。虽然不乏恶感,但是总体上是达到了自己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目的。内化也许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但一旦迸发就将造成不可想象的威力,这一点张国庆先生显然很清楚的认识到了。《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认为内化本身也是需要媒体自身的努力,必须提升自身的可信度和公信力,否则不会是受到民众的信任和青睐,自然也不会起到任何的内化反应。媒体的权威是要靠自身维护的,这其中亦涉及到媒体的职业道德和操守问题,美国媒体在这些方面的做法虽不值得极力推广,但其中亦有让其他国家同行学习的东西。

  《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其中道出的东西也并非仅仅是媒体方面的,其中更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等几个宏观的领域,在这里我必须佩服张国庆先生,尽管其中的一些观点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媒体作为社会主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常冲在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风口浪尖,不仅仅在美国也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一些国家现在对媒体的信任度甚至超过了法律和司法机关,这是一种社会现状的反应,但同时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至此,问题还是毫不留情的被张国庆先生揭出来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民主制度国家依然要面临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多元下的利益纠葛,这其中不可回避的就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影响使得媒体作为具备独立、客观、公正等社会力量,常常丢掉自己的本源,变成了其他社会主体的工具,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美国发起的越战,在最为激烈和焦灼的时候,一些媒体人站在了国家和民众利益的角度,想要发出一些唤醒大众的声音,却无情的遭到一些媒体高层的抵制和封杀。这些现实说明了政治对于媒体的控制是无处不在的,当然人们也必须清楚一点自由的媒体带来的问题也是难以预测的。国家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的经济、政治的运行更是蕴含诸多玄机,尽管我不愿意承认什么神秘主义,但是必须承认一些问题和信息并不适宜公开和真实的报道。媒体关于新闻的真实诉求,很有可能会把国家引向危机,美国在对于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的报道一再使政府陷入窘境,同时也让美国的国内矛盾凸显并尖锐化;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执政下,大谈媒体作为反对派的益处,结果使得本已千疮百孔的国家政权更加颓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族凝聚力下降,整个国家离心离德并最终分崩离析。这两个国家曾经是世界的两极,但因为媒体的作用使得他们也必须面临不可估算的危机。而今网络新媒体层出不穷,这一点要求很多人都必须尽快适应,这些媒体带来的新东西前所未有,一旦新闻事件被这些媒体发现,新闻人物很难有充足时间应对和准备,即使外部强制力的干预也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加之参与者众多几乎所有民众都有机会参与,而带来的就是信息量的巨大和庞杂,其中有真有假很难准确的甄别。因此面对网络媒体对于社会主体来讲才是更大的课题,美国在这方面可危先驱但仍旧无力解决这个问题,Facebook中很多政治派别和意识形态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美国政府对此也无可奈何,即使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思想也不能禁绝,这对于美国的国家爱安全来说可谓是重大挑战。网络媒体仍在受外界的影响,尽管这样影响的主观性可能不强。张国庆先生认为媒体本身的因素也可能导致其追求的价值观不断消解,在政治和经济等诸多利益集团的影响下,西方民主制度国家的媒体实在很难独立自主,当然这并不表示它们自己没有一点主张和态度。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主体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社会主体尽管对政治的态度不同,但是都有着不同的政治观点。不同的媒体也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这也是左右其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倾向有所不同的原因。媒体的意识形态在美国表现的更为突出,这是美国两大主流意识形态即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分歧导致的,不同的媒体就会对一些问题持相左的立场,诸如堕胎、同性恋等问题都是两种意识形态关注的焦点议题。在某种程度上,媒体的意识形态对其传播信息的影响可能更具有持久性和根本性,这一点在台湾政治体系内彰显的十分突出,在所谓“泛蓝”和“泛绿”阵营中,台湾的 “中国时报” 和“联合报”无疑是态度对立鲜明的两家媒体,并且这种对立似乎难以调和且旷日持久。

  《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之所以将话语权作为重点,关键在于话语权对媒体来讲至关重要,但我并不同意书中所认为的媒体本身是在追逐话语权。对于媒体来讲就是一个传播平台,它的工作就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本身是不具有任何实质的态度,话语权则是为其客户所争取的。媒体作为社会主体除了一些国家的国有媒体外,就是以企业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它要生存就必须盈利。这样它们就必须寻找获利的途径,其一广告收入;其二销售收入。这两个途径决定了它们必须把社会大众和一些特殊群体的诉求进行协调,并代为传播。然而仅仅看到这些还不够,张国庆先生认为社会主体作为很多热点事件的主角必须学会与媒体打交道,美国政界和商界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当然这些经验也是在无数次的媒体抨击和批评下产生的。我认为美国现今却不用对这个问题着墨过多,相比之下我们自身却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党政机关不重视与媒体的沟通和交流,把本应该良性宣传的事情办成了让民众反感的事情。这对于中国的目前的社会运行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转型阶段必然会进入到一个矛盾凸显期,因此必须善于转化矛盾、解决矛盾,媒体在其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使我们应该关注的。

  美国媒体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内容和领域,《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从一定程度上发掘出了很多值得深究的问题,表面的东西从来都不是什么本质性的,相反背后的、隐藏的、阴暗角落里的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真理。无论在任何行业和领域,经验主义的探究都是必不可少的,媒体行业甚至被认为是政府、市场外的第三极,可以说它肩负了平衡社会的重大责任,但是它自身亦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也是需要不断的自我反省和纠偏的。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十):美国总统对媒体的爱与恨(文:王缉思,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话语权”是近年来文化与传媒研究和政治研究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简言之,“话语权”指的是影响和控制舆论的权力与能力。话语权决定公众舆论的走向,还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

  《媒体话语权》剖析了美国媒体话语权的四个来源,即“赢得信任感,增加吸引力,强化依赖感,提高服务性”,揭示了美国媒体与政府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又相互推动的复杂关系,以及媒体同国会、利益集团、大企业的利益关联。

  该书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揭示了媒体市场化和集团化所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美国媒体通过市场化获得财政上的独立;另一方面,在赚取广告收入的同时,媒体也受到广告商的影响。美国媒体的话语权同它们背后控股的财团脱离不了干系。

  二是深入剖析了媒体与“话语权”是近年来文化与传媒研究和政治研究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简言之,“话语权”指的是影响和控制舆论的权力与能力。话语权决定公众舆论的走向,还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

  《媒体话语权》剖析了美国媒体话语权的四个来源,即“赢得信任感,增加吸引力,强化依赖感,提高服务性”,揭示了美国媒体与政府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又相互推动的复杂关系,以及媒体同国会、利益集团、大企业的利益关联。

  该书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揭示了媒体市场化和集团化所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美国媒体通过市场化获得财政上的独立;另一方面,在赚取广告收入的同时,媒体也受到广告商的影响。美国媒体的话语权同它们背后控股的财团脱离不了干系。

  二是深入剖析了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书中列举了几位美国总统借力或失利于媒体的案例。善于和媒体打交道,能够提升政府的执政力与话语权;反之,政客一旦得罪或忽视媒体,就可能在舆论和政治上遭受致命打击。对于媒体来说,政府既是不得不依靠的重要信息渠道,又是监督的对象和争夺话语权的对象。

  三是深入探讨了媒体的意识形态及其在价值观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美国主流媒体获得国内外话语权的重要原因,就是它们的报道倾向同美国社会的价值观融为一体。美国掌握国际话语权的主要中介,是它的媒体、文化产业、企业,以及以非营利组织为代表的公民社会。

  作者既总结了美国媒体赢得话语权的成功经验,也指出了其在自律、公司化、官僚化和垄断化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本书的许多实例、分析和观点,对探讨中国的国家话语权、媒体话语权、国际形象、文化软实力等等时下的热门话题都具有借鉴意义。

  政府的关系。书中列举了几位美国总统借力或失利于媒体的案例。善于和媒体打交道,能够提升政府的执政力与话语权;反之,政客一旦得罪或忽视媒体,就可能在舆论和政治上遭受致命打击。对于媒体来说,政府既是不得不依靠的重要信息渠道,又是监督的对象和争夺话语权的对象。

  三是深入探讨了媒体的意识形态及其在价值观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美国主流媒体获得国内外话语权的重要原因,就是它们的报道倾向同美国社会的价值观融为一体。美国掌握国际话语权的主要中介,是它的媒体、文化产业、企业,以及以非营利组织为代表的公民社会。

  作者既总结了美国媒体赢得话语权的成功经验,也指出了其在自律、公司化、官僚化和垄断化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本书的许多实例、分析和观点,对探讨中国的国家话语权、媒体话语权、国际形象、文化软实力等等时下的热门话题都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news/341243/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600字精选四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600字精选四篇
  • 日常的小随笔600字(合集4篇) 日常的小随笔600字(合集4篇)
  • 生日唯美散文随笔【3篇】 生日唯美散文随笔【3篇】
  • 班主任随笔1000字范文(精选五篇) 班主任随笔1000字范文(精选五篇)
  • 日常生活随笔800字范文(通用4篇) 日常生活随笔800字范文(通用4篇)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1000字【六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1000字【六篇】
  • 生活随笔600字平常叙事精选三篇 生活随笔600字平常叙事精选三篇
  • 生活小事随笔600字精选5篇 生活小事随笔600字精选5篇
为您推荐
  • 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
    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
    廉洁,汉语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
    随笔(essay),即随手笔录,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散文的一个分支,也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仅供参
  • 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
    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
    廉洁教育进校园,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
    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
    教育(jiàoyù),汉语词语,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
    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
    “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
    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
    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为其特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