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无痕|《春梦》读后感10篇


热门资讯 2020-07-06 18:04:25 热门资讯
[摘要]《春梦》是一本由[日] 宫本辉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 00元,页数:2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梦》读后感(一):宫本辉其人( 读后感

【www.anne5.com--热门资讯】

《春梦》读后感10篇

  《春梦》是一本由[日] 宫本辉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梦》读后感(一):宫本辉其人(李长声/文)

  (刊于 2012-09-16 南方都市报)

  宫本辉是独生子。

  1983年9月他参加水上勉率领的日本作家代表团访问中国,成员还有中野孝次、井出孙六、黑井千次,他年龄最小。两周的行程,中国作家邓友梅一路陪同,对宫本辉的印象是:有时像一个装大人的孩子一般乖,有时天真烂漫,甚至很任性。黑井就叫他“独生子女阿辉”。水上勉开他玩笑,说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就会是“少爷”,阿辉是“恶少”。宫本辉回嘴:“少爷”有富的,有穷的,我可是穷少爷。

  长篇小说《春梦》的主人公井领哲之是独生子,一个穷学生,写照了宫本辉本人的青春时代,这从他早期撰写的随笔能得到印证。他在随笔《二十岁的火影》中写道:父亲死是我二十二岁的时候。他有女人,事业失败就躲到那里去了,家里一分钱进项都没有。有一天深夜,他悄悄把我叫到外面,父子对饮;我才二十岁。父亲醉了,又下起雨来,我只好把他送到女人那里。女人不在,父亲说:“灯绳断了,给我把灯点上。”灯亮了,大红的长衬衫立在眼前,吓得我大叫一声。原来是挂在墙上的。屋里飘起了女人的气味,不知为什么,我对父亲的憎恶一下子消散。

  在《春梦》里,父亲死了,留下一屁股债,母亲住在干活的店里,哲之搬进破公寓。由于房东的失误,电断了,哲之摸黑在柱上钉一颗钉,挂上女友阳子送的网球帽,第二天早上发现一只蜥蜴被钉在柱子上。蜥蜴失去了自由,本能地活着,而且是人让它活下去,人还自以为仁慈。一个人活着,身上就钉上一个乃至几个钉子,自由被限制。一旦钉子跟身体长在了一起,就像那只蜥蜴,最后连内脏也一起拔出来,所以,这钉子拔还是不拔呢?

  回家的路上,宫本辉“想象那红沁眼底的长衬衫,沉入晦暗悲哀的情绪里”。这种情绪充溢在宫本文学中。日本文学的主流是日本式抒情,宫本辉作为难得的继承者充分发挥了感性的鲜活与幽深,以致被贴上“古风抒情派”的标签。他的小说里没有大事件,没有悬疑,娱乐性要素很少,几乎完全靠文字引人入胜。文字入眼,头脑里就历历浮现那场景。即便场景黯然,文字给人的感觉也总是那么清亮。

  《春梦》是所谓青春小说,这类小说大都要励志,例如那父亲教训儿子,让他当作遗训听:“人里面,有的家伙有勇气但耐性不够;有的家伙光希望却没有勇气;也有的家伙有勇气有希望,不次于别人,却立马就灰心丧气;还有很多家伙一个劲儿忍耐,什么也不挑战就过了一辈子。勇气、希望、忍耐,只有始终具备这三样的家伙,才能登上自己人生的顶峰。缺哪样也成不了事。”

  宫本辉生于1947年,属于看漫画长大的一代。初中二年级时,有个年轻人把井上靖的《翌桧物语》借给他,不好意思拒绝,就拿回家,也就丢在了一边。这本小说被视为井上靖青少年时代的自传。翌桧,又叫罗汉柏;传说翌桧天天想着明天成为桧,明天成为桧,却终于没能成为桧。人也具有这种凄美,盼望成长、发展,却未必能如愿。大概翌桧变成桧,也需要勇气、希望与忍耐。某日,母亲吃安眠药自杀,总算救过来,宫本辉大哭一场,睡不着觉,翻开了《翌桧物语》,不知不觉地读到天明。这是他第一次读大人读的小说。“母亲自杀未遂事件也许把某种透明的感性给予了那时的我。”小说的世界真精彩,他一发而不可止,很快读完了学校图书馆收藏的小说。一日跟母亲上街,遇见摆摊卖旧书的,五十日元十册,便央求母亲买,自此有了自己的书,翻来覆去读。其中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让他二十年后写了《锦绣》。这十册文库版书籍至今摆在他早已阔起来的书架上。

  二十五岁的时候,宫本辉突然得了奇特的病,浑身起鸡皮疙瘩,冒冷汗,喘气困难,陷入死亡恐怖和发狂恐怖之中。后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某日在书店里避雨,翻阅杂志上登载的短篇小说,觉得没意思,想,倘若我来写,一定更有趣,像电击一样,突然决心当小说家。也许是发了狂,有妻有子没有钱,竟辞掉工作。应征新人文学奖,接连不中,家里却是又添丁。靠储蓄和失业保险勉强糊口之时,妻说,要是得了芥川奖,给我买好多衣服,宫本把胸脯拍得啪啪响。

  两年后,有个叫池上义一的人,编辑一本同仁杂志,从哪里听说了宫本,就邀他参加聚会。宫本把两篇作品带给池上,分手后三个来小时,池上打来电话,说,你很能写呀,有才能,说不定是天才呢。得知宫本度日维艰,池上让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其实那公司不过是个体户。宫本一边工作一边写小说,通宵达旦,第二天上班偷懒,池上也只当没看见。写出了一篇,池上严加批评,抹掉了开头的十行,垂头丧气的宫本却豁然开朗。一连改七遍,成就《泥河》,获得太宰治奖。再接再励,下一篇《萤川》获得芥川奖。接着被编辑鼓动,又写了《道顿堀川》,构成“川三部曲”。在已绝版的筑摩书房1985年限定精装版《川三部曲》扉页上,他题写了“某日,川开始讲无数的故事”。从描写父与子出发,这三部曲是宫本文学的基点。《泥河》写的是1956年的大阪,主人公九岁,小学时代;《萤川》是1962年3月末的富山县,主人公十五岁,中学时代;《道顿堀川》也是大阪,1966年,主人公十九岁,大学时代。宫本辉说:“文学的最终主题就是生与死,没有比这更重要的问题。性欲也好,恋爱也好,也算是文学的一个领域,但人生到最后,也终归是生与死。”(随笔《川,我的故乡》)生与死几乎是整个宫本文学的主题,但根底在于对生的追求。书信体小说《锦绣》中有言:“活着和死去或许是一件事也说不定。”《春梦》中有言:“哲之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蜥蜴,在草丛中、石垣间到处乱爬,死而复生,死而复生,反复多次地变成蜥蜴重复生死过程。”“正因为有死,人们才能活着。”

  “我为什么能成为小说家?”随笔《生命的力量》中写道,“这种事没有答案。但是,把自己背负的疾病——神经官能症视为自己内在的必然时,我第一次拿定了主意,由此体内涌起了某种生命。遇见池上义一这个人,也是外在的偶然,但我把它视为内在的必然。让我这么看的也是生命的力量。得病,遇见池上,这些都成为我的转机,而转机的来临方式,借用小林秀雄的名言,简直甚至是宗教的。”

  宫本辉是创价学会的会员,这个宗教团体的领袖就是在中国也广为人知的和平友好人士池田大作。宫本二十五岁入会,三年后开始写小说,又三年,获得芥川奖。半年后,在创价大学见到他仰之为师的池田,但池田跟其他人握手交谈,偏偏空过他,也不邀他参加大学生举办的活动,宫本悻悻而归。他静下心反省:恐怕是因为自己脸上挂起了芥川奖得主的幌子吧?果然,翌日再见,池田主动走过来,说:我和你之间绝没有社会头衔之类的关系。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如今宫本辉是芥川奖等几种文学奖的评审委员。石原慎太郎常与他同席,二人虽然是创价学会里的死对头,石原也不能不敬佩宫本辉的为人,说他对于评奖时往往难以摆脱的政治性照顾不予理睬,旗帜鲜明,“这与他的风貌和肉体给人的印象相比,甚而是刚直,简直像不那么高大的瘦小投手投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沉重而疾速的球”。

  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在即,1980年代赴日的中国人杨逸入围芥川奖。宫本辉认为选上来的作品结构过于陈腐,在大时代式的表现上还不如作者的前一个作品,而且越往后越变成类型化风俗小说,再加上日语怎么也抹不掉别扭,不同意给奖。评审委员石原慎太郎和村上龙也不同意。石原评:不能只看作者是中国人,就跟文学性评价扯在一起。村上评:不希望由于这样的作品获奖,使在国家民主化云云的意义上具有令人疑惑的政治、文化背景的“大物语”,比描写无所不在的个人内心或人际关系的“小物语”更有文学价值之类早已再三被揭穿的谎言复活。九名评审,这三位坚决反对,有二人积极赞成,一人基本上赞成,三人不置可否,也就通过了。

  日本有“能写好随笔,小说家才够格”的说法。一夜成名,大写随笔是常情,既能应付纷至沓来的约稿,又可满足读者要看老母鸡的心理。宫本辉讨厌接受采访,讨厌对谈。他虽觉得随笔是为了写小说的素描,但是从1985年起,也尽量不写了。思考回路不一样,要集中精力写小说,不能为随笔消耗神经。四十过半,新潮社刊行《宫本辉全集》十四卷,他说:“每个人心里都有皱襞,而且不只是一条,美的、悲的、高尚的、丑陋的、崇高的、低劣的,人人同等地具有这些。但人应该纯洁,应该搞得干干净净,不要卑怯。我要是也能用文章这东西的力量把人心中成千上万的皱襞深处所蕴藏的宝物献给读的人,那就是幸福。”

  李长声

  2012年7月

  《春梦》读后感(二):大阪城的“哥儿”

  宫本辉被誉为日本国民级作家,但他的作品在国内只见零星的出版,作家本人也并不为国内读者熟识。在阅读这本《春梦》之前,我对于宫本辉的认识也仅仅是翻阅过他的成名作《泥河》、《萤川》。由于日本文化产业的发达(或者书宣传的浮夸),很多作家都会被冠以“国民作家”的称谓,因此以前对于宫本辉及其作品也就未曾留意,而利用过年休假静心细读的《春梦》一书着实给了我不小的惊喜。

  之前看过一些关于宫本辉作品的评论,其中一篇的标题用到了“以父之名”这个词语,我觉得这着实能够诠释宫本辉很多作品的本源,即家庭,尤其是父子关系。这当然与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父亲中年得子,但家庭因为经营不善家道中落,宫本辉上大学以后父亲去世,留下了不少债务,随后大学毕业,作家也开始经历了一段绝大多数人都走过的道路,亦即走入社会、参与工作、结婚生子。这是这样的经历促成了宫本辉诸如《萤川》、《流转之海》等作品的诞生,而《春梦》这本书则在情节上很大程度地还原了作家临毕业时间的生活状态,对于读者也许是一本青春励志书,但对于作家本人却可以看做是一本自况体的回忆录。

  临近毕业时,因父亲骤然去世而继承了一系列债务的主人公井领哲之,在自己于郊外租下一间破旧公寓的柱子上钉上一根钉子。偶然的是哲之在黑灯瞎火时敲下的钉子竟然钉住了一只蜥蜴,这只蜥蜴被钉在柱子上却又幸运地存活了下来,故事由此开始了。作家在小说的伊始就将自己的人生境遇体现在了小说人物的身上,同时有加入了钉在柱子上的蜥蜴这个有些超现实又有点隐喻的元素,故事也在这两天线索下展开。一方面是主人公井领哲之在毕业在即又面临父亲突然去世后留下债务危机,在生活上、工作上、爱情上的种种挣扎,另一方面哲之与钉子下的蜥蜴“金娃”朝夕相处后,对于“金娃”在情感上的变化,以及受“金娃”的影响,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

  小说创作于二十多年前的日本,但我在阅读故事的时候亦唤起了对自己毕业时光的记忆,尤其是书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毕业生面对社会的惶惑感,着实描写的淋漓尽致,可见好的故事是可以不受地域与时间影响。当然大部分读者与我一样,虽然也有着毕业时候的恐惧和不安,但却也不至于如同书中主人公哲之一般,面对如此困难甚至人生安全都受到威胁的局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不自觉得将思维带入到故事之中,想象着如果我是哲之,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会怎么做。这样的代入感也是小说最吸引的我的地方,相信也是激励着很多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地方。

  《春梦》在行文上采用了比较古朴的日式传统抒情风格,但在蜥蜴“金娃”这个意象的塑造上又明显具有现代感,让我想到了川上弘美的小说《踩蛇》。宫本辉将主人公井领哲之比喻成蜥蜴“金娃”,而哲之在毕业时面临的种种困难,无论是还债的压力、爱情上的波动还是工作中的残酷竞争,这些都宛如是哲之在无意中钉在“金娃”身上的那颗钉子。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有如此之多的束缚,主人公却并不放弃希望,一直努力地活着,等待命运中的转折。这也就不难理解《春梦》一书在连载时的名字为什么叫做《栖息》。“栖息”一词多用于动物身上,它反映的就是哲之那种在种种压力下的如同“金娃”一般蛰伏的生活状态。可以说“栖息”是对故事情节的隐约概括,而“春梦”似乎则是对故事本质的一个总结。

  不过我觉得小说最精彩的还是对于主人公井领哲之的刻画。井领哲之似乎是新一代年轻人的一个代表——他性格直爽、坚强、自信,赋予正义感,面对压力与挫折时即便会有短暂的退缩、畏惧,但却不会沉沦;同时他又具备年轻人的缺点不够成熟、鲁莽以及不切实际。这样的性格让我想到了夏目漱石的小说《哥儿》,以及像“江户儿”、“哥儿”这样具有代表的青年人物形象。因此可以说宫本辉的《春梦》虽然是一部现代题材的小说,却又是对日本经典文学形象的传承、延续。

  阅读完整部小说,我又回味了很久。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性格都让我产生了深深地共鸣,让我想到了刚毕业时的那段人生,有意无意之间与小说的内容相互印证,发现那段时间中确实充满了很多苦涩却又美好的回忆,但很多细微之处却已然模糊,真可谓是“事如春梦了无痕”。《春梦》一书在名气上或许比不上宫本辉的其他作品,但无论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还是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十分出色。尤其是对于毕业生刚走入社会时困顿的描绘,更值得青年读者去品读。

  《春梦》读后感(三):最终,所有人都拔出了身上的钉子

  近些年出版市场似乎的确不景气,纯文学的出货量估计更是不行,再加上营销观念的增强,搞得现在的出版社动不动就喜欢搞一些“名人推荐”“传奇作家”“呕心之作”“惊艳文坛”这类词汇来抓眼球。一如这本日文原题写作《春の夢》的纯文学作品,明明《春之梦》之类的翻译更贴近原意,也更符合宣传中所讲的“古风抒情派”的味道,却偏偏要翻译成《春梦》这样一个让身为大龄剩男的我下意识“嘿嘿”一笑的词汇。在腰封上也故意写上了很是唬人的推荐语“‘栖息’在大都市孤寂边缘的蚁族,无由的哀愁,无尽的激情,无悔的青春。旅日学者李长声作序推荐,日本国民作家,古风抒情派,宫本辉代表作”。

  我买的这个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版本,在一翻开封面就把作者的年表给搞错了,个别词汇处的翻译也感觉有问题,腰封上夸张的推荐语基本就是大而空甚至可以说是假大空。我甚至怀疑写这段推荐语的编辑根本没读过这本书,像什么“无由的哀愁,无尽的激情,无悔的青春”真可谓是玄而又玄,至于“古风抒情派”的提法在我看来同样是故作声势。

  责之切只在于爱之深,在我看来,豆瓣评分8.0以上的作品大多是值得一读,本书便是如此。《春梦》这本书的作者宫本辉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得了芥川奖,最后甚至成了芥川奖的评审委员之一,其文学造诣可见一斑。这本《春梦》是作者差不多三十年前写的作品,当时正值其创作的巅峰期,同时也是日本经济泡沫开始膨胀,即将走向最高峰的时期。正如某位经济学家所说的“泡沫在破裂前,没有人会知道那是泡沫”。因此在1988年本书正式付梓的时候,面对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我相信作者的内心对于未来应该还是充满期望和憧憬的,也正是出于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所以在小说的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个温暖柔软且满是希望的结局。曾经所笼罩着的苦难的阴霾尽皆散去,所迎来的,是“撒满春光的天空(书中语)”

  本书大致讲了一个:父亲病逝后被迫背负父亲沉重债务的大学生哲之,在困境中挣扎求存,最终克服苦难,获得新生的故事。哲之的父亲去世后,因为公司内鬼的缘故,哲之和母亲被迫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在被债主催的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哲之和母亲被迫分隔两地,哲之一边蛰居在一间不足六叠(大概十平米)的小房间来躲避债主;一边在一家酒店打着零工来维持生计。在房间里钉钉子的时候,哲之无意将一只蜥蜴钉在了柱子上,神奇的是,这只蜥蜴竟然并没有就此死去,相反的,在哲之的悉心照料下,它甚至成了哲之的宠物。哲之将这只蜥蜴取名为“金娃”,因为担心拔下钉子后其就会死去,因为一直维持着蜥蜴被钉子钉在梁柱上的诡异状态。纵观这篇文章,其实带着分明的魔幻色彩,除了那只被钉在柱子上的蜥蜴外,哲之在梦中变成蜥蜴千百次的死而复生,以及在被黑社会讨债打成重伤后出现濒死幻觉的描写,都充满了浓重的魔幻色彩,给这样一个阴郁而略显枯燥的故事增加了可读性。

  在开篇李长声先生写的《宫本辉其人》里,对这段钉子有这样一段表述,我直接摘录过来了:蜥蜴失去了自由,本能地活着,而且是人让它活下去,人还自以为仁慈,一个人活着,身上钉上一个乃至几个钉子,自由被限制。一旦钉子跟身体长在了一起,就像那只蜥蜴,最后连内脏也一起拔了出来,所以,这钉子拔还是不拔。

  说实话,我觉得吧李长声先生的这篇又像推荐又像序的文章放在书籍开篇是不道德的,因为他把最精彩的两处“被钉在柱子上的蜥蜴”和“父亲的遗训”直接给扔了出来,虽说称不上剧透,却也实实在在的影响了阅读体验,因而如果有朋友有机会去阅读此书,建议将这篇《宫本辉其人》放在读完全文后在读,想必会有别样的体验。

  最后谈一谈读完本书后我的个人感想:虽然通篇都是压抑的感觉,但结尾处光明的尾巴还是让人觉得心头一暖。虽然也只是日系治愈的传统套路,但可能是前期被各种情节设计压制的太惨,在结尾处看到这样一个柔软的治愈,即便这样的柔软和治愈间多少存在有一些不合情理的地方,比如说:阳子的父亲为何突然就接纳了哲之;那些黑社会债主在打了哲之一顿后怎么就突然善罢甘休了;酒店的夺权斗争是否就这样轻描淡写的过去了,身体巨大钉子被贯穿了的蜥蜴最后怎么就活下来了……一切的一切,一切的不合情理和不合逻辑,在最后一刻,在发现蜥蜴消失在盒中的那一刻,这一切都不再重要了。感性最终战胜了理性,被长久压抑、麻痹、揉搓后的情感在面对这样一个“撒满春光”的结尾时忽的被释放了出来。

  不只是哲之自己,包括文章中其他那些被死死钉在“生活”这根柱子上的人们,无论是矶贝、还是阳子、又或是德国的那对兰格夫妇,他们最终是拔出了身上的那几颗钉子,也最终在拔完那几颗钉子后幸运存活了下来。

  而对于如何才能真正的拔出那颗钉子,哲之的父亲在去世前便告诉了哲之,摘录于下,聊以为结:

  人里面,有的家伙有勇气但耐性不够;有的家伙光希望却没有勇气;也有的家伙有勇气有希望,不次于别人,却立马就灰心丧气;还有很多家伙一个劲儿忍耐,什么也不挑战就过了一辈子。勇气、希望、忍耐,只有始终具备这三样的人,才能登上自己人生的顶峰。

  《春梦》读后感(四):若蜥蜴般向死而生

  《春梦》写于宫本辉34岁时,小说最先以《栖息》为名,用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小说界》上,之后结集出版单行本时更名为《春梦》。

  在笔者看来《栖息》之名更符合小说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即像动物一样在生存的边际挣扎。而《春梦》则又符合主人公虽则穷囧不堪,却始终有着“打不死的小强”般的蓬勃的生命力,每每可以在生活和命运要将之压倒之际绝地重生。“春梦”所具备的淡淡的惆怅和甜蜜氛围也更加符合青年人的精神气质。

  在日本,《春梦》被归之为“青春小说”,描述的是小说主人公井领哲之大学即将毕业时的一段人生经历。做生意的父亲突然亡故并留下巨额债务。井领和母亲为了躲避追债人不得不分开居住。母亲去一家小饭店打工,井领则被迫搬到大阪郊区的一幢狭小的公寓并靠着去饭店打零工为生。生活没有给井领喘息之机,他再次被追债人发现并被警告;被女友背叛;跟朋友交恶;屡屡在打工时遭到歧视并陷入办公室倾轧漩涡;甚至被追债人同伙差点打死……家庭的变故和命运的瞬转没有选择的余地,生活的变故让井领几次萌生死亡的意志。然而每一次绝处,想到那条被自己无意间钉在柱子上的蜥蜴,他就如同在黯淡孤寂的境遇中找到希望般振作了起来。

  蜥蜴被井领无意间钉在了房间的柱子上。钉子刺穿背部让它失去自由并随时面临着饿死、渴死、热死或被人处死的境地。顽强的蜥蜴仿佛一束光,让同样在囧境中求生的井领倍受慰藉。他和蜥蜴渐渐产生了相依为命的情感,蜥蜴也成为井领对生命的参照。在再次被追债人找到并受威胁后的夜晚,井领梦见自己成为了蜥蜴,死而复生、生而复死地度过了几百年的时光。梦境让井领思索生死。如果蜥蜴的命运是死而复生,那人类的命运是不是同样?死亡如果并不代表着新生也不能带来解脱,那么为什么不好好地活?梦境中几百年的蜥蜴生涯催生了井领对生的笃定。因为有死,所以要更好地生。

  在和蜥蜴命运的互相参照中,井领渐渐找到勇气,最终重新赢得女友的心,并且获得了跟母亲一起生活的机会。

  就像是无常的生命那样,每个人都不知会在何时遇见怎样的挫折,然而也像甜美而易逝的春梦一样,勇气和希望也总会在挫败的深渊开出花来。

  宫本辉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笔触细腻,人物的悲喜及情绪转折婉转真切。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转折,也不具备悬疑狗血的成分。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日复一日的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洗澡、吃饭、谈恋爱。和众多专注于日常生活的作家一样,淡淡的笔触中让对生命的思索自然递进,偶尔一条不小心被钉在柱子上的蜥蜴,成为了最惊动人心的烟火。

  《春梦》的主人公井领哲之的经历跟作者有很多切合,同样是大学毕业时遭逢家庭变故,同样不得不面对父亲留下的债务。因而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私小说”。作为一部成长小说,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对父亲的角色缺失之后如何独自成长的思索对当下栖息在都市的“蚁族”、“屌丝”富有启迪性。同样是从学校的象牙塔里被摔落在现实面前,同样是青年人不能不面对成长的切肤之痛。好的文学总是可以跨越国别,跨越年代,宫本辉用日本文学特有的淡淡的哀伤描述着他的成长,也无数次让我想起当年站在毕业门槛前的自己。至于他像魔法师一样,用一条蜥蜴将青年人的希望融入生命则让我相信,痛苦和希望相伴相生。所以,无论如何,要像蜥蜴一样活着。

  《春梦》读后感(五):某种青春的影与光

  某种青春的影与光

  文/菅野昭正 (日本文艺评论家)

  这部小说从1982年1月号至1984年6月号,以《栖息》为题,刊登在《文学界》上。1984年12月改为《春梦》这个现行书名,出版了单行本。虽然在作者一面写初稿一面发表在杂志上之时,和多少经过一些修改结集成册出版之时,改变书名并非一例没有,但也并不常见。究竟是在杂志连载期间发现《栖息》并非最贴切,还是在结集阶段想到《春梦》更加贴合内容,作者又是几时决定变更题目的,这些都不得而知。但是,无论有着怎样的前因后果,作者最终决定改题,对这部青春小说来说,可谓一个幸福的选择。

  我最初通读这部小说,是在杂志连载结束后不久,应该是在1984年夏到秋这段时间。记得曾经有些耿耿于怀:为什么非得取一个使人联想到灰暗色调的《栖息》这个书名呢?话虽如此,《栖息》也并非和内容相差十万八千里。不仅如此,这个词,与人类的生活相比,通常更容易使人与生物的生存联系起来,很好地表达了这部小说的一个侧面。不带丝毫感情的生物学术语的这种语感,同主人公被逼到几欲窒息的痛苦境地的生活状态十分吻合,这一点,肯定无论谁都一眼认同的。

  大学生井领哲之由于已故父亲留下的债务被迫与母亲分开居住,想要逃脱讨债人的追踪,悄悄逃到郊区一间廉价公寓房里,每天提心吊胆地过着憋屈的日子,这个状态,不叫活着,不过就是像一条虫子那样艰难地栖息着而已,难怪要禁不住自嘲。在饭店当行李员打零工期间遭遇的种种屈辱,怀疑私定终身的女友的心思转向一个所有方面均比自己优秀的另一个男人身上的那种不安,忧郁的种子不停歇地撒在主人公周围。为使“栖息”一词所暗示的阴郁色调持续,作者四处埋入插曲的本事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我在这里使用“艰难困苦”这个词的话,听起来也许显得很旧,但在无论谁都想要轻易满足欲望的这股现代风潮中,这个打工的大学生忍受着艰难困苦栖息一隅的状态,准确无误地映现在读者眼中。

  其中尤其使人感到饶有兴味的是,那只被钉在柱子上存活了一年的蜥蜴的故事。在说感到饶有兴味之前,我还必须强调,这只蜥蜴作为支撑整部小说的一个象征,效果非常之好。这只可怜的蜥蜴,钉在柱子上动弹不得,生命悬在最后一线,正是主人公窘迫生活的“代言物”,在小说往前铺展的过程中,分量渐增。我之所以说感到饶有兴味,是因为这位主人公在这只蜥蜴身上倾注了感情,在它身上感受到了自己的投影,他开始对这只蜥蜴金娃表达不安,把自己的愤懑和苦恼朝它抛过去,也悄悄地告诉它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他的这种心理活动,我们从这里能够深深地体会。哲之的栖息状态,在这种时候,在读者面前是展露无遗了。

  看着这样的侧面,就发现这确实是一部讲述某个打工学生的栖息状态的小说,因此,对与之紧贴的现实主义书名表示惊诧,或者吹毛求疵,恐怕是没找对切入点的表现。对作者而言,他不仅不得不大讲特讲这一令人沮丧的侧面,而且不得不采取将这一侧面推到前面来的形式,所以在情在理首先选取了《栖息》这一书名。这样想来,就能理解作者最初的选择尽管也许是次善,但也并非命名错误。此外令我尚且稍有点无法理解的是,另一个侧面的存在。这个侧面,它超越了趋向于暗色调的侧面,朝另一方向扩展开去;并且它从小说一开篇就已被雕琢成形了。

  这个侧面,既非写作过程中偶得的灵感,亦非中途仓促呼唤而来的东西,它从小说构思萌芽的最初那一瞬间开始,就已经成为作者心中的标的了。不过它并不具备稳定的性质,并不常在,它只在主人公碰到种种障碍之时,与他那苦恼、迷惘、郁闷的黑暗侧面重叠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在最初一章里有一节讲到“哲之全身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感,与阳子深情对视”,标的在这里就清清楚楚地探出头来了。又譬如第五章,我们能反复看到“幸福”二字。在艰辛的贫穷生活中,主人公依然希望得到“幸福”。引用一句老话,他是心中想着“艰难能使你幸福”,一边艰苦奋斗的。他,一会儿怀疑恋人移情别恋,一会儿险些卷入酒店内部纷争,一会儿又被黑社会打成重伤——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一步步地努力朝着“幸福”靠近。说到底,作者从最初开始就把“标的”放在了这一朝着“幸福”靠近的追求过程。作者给恋人取名“阳子”,赋予她温婉和乐观的个性,从无论哪一样,我们都能推测到作者的目的所在。

  换言之,这是一个有关某种青春的影与光的故事。主人公并不在影子的包裹中止步,而是一路朝着光明走去,因此作者把书名改成突显 “明”而非“暗”的词语。我终于充分理解了。假如朝着光明前行的主人公的梦想和希望仅只得到微弱的表现,那又另当别论,然而现实是,他的梦想和希望处处灿灿闪光,从这一结果来看,不得不说改书名是妥当的。

  影与光如此紧密交织的一部青春小说之所以能够诞生,是因为作者在主人公的前行路上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障碍,同时又设置超越这些障碍的年轻的生之能量,使得推动故事前进的推动力足够活跃。宫本先生的讲故事技巧之巧妙,早有定评。在这部小说里,他不见松弛地讲述着从艰难走向幸福的过程,也是充分地发挥出了作者在这一方面资质与力量。

  (lijy译)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news/335798/

相关阅读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600字精选四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600字精选四篇
  • 日常的小随笔600字(合集4篇) 日常的小随笔600字(合集4篇)
  • 生日唯美散文随笔【3篇】 生日唯美散文随笔【3篇】
  • 班主任随笔1000字范文(精选五篇) 班主任随笔1000字范文(精选五篇)
  • 日常生活随笔800字范文(通用4篇) 日常生活随笔800字范文(通用4篇)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1000字【六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1000字【六篇】
  • 生活随笔600字平常叙事精选三篇 生活随笔600字平常叙事精选三篇
  • 生活小事随笔600字精选5篇 生活小事随笔600字精选5篇
为您推荐
  • 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
    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
    廉洁,汉语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
    随笔(essay),即随手笔录,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散文的一个分支,也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仅供参
  • 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
    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
    廉洁教育进校园,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
    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
    教育(jiàoyù),汉语词语,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
    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
    “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
    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
    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为其特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