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资讯]《一点墨》经典读后感10篇


热门资讯 2019-10-20 18:09:10 热门资讯
[摘要]《一点墨》是一本由柏桦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 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点墨》读后感(一):美的奇葩  美的奇葩 读后感

【www.anne5.com--热门资讯】

《一点墨》经典读后感10篇

  《一点墨》是一本由柏桦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点墨》读后感(一):美的奇葩

  美的奇葩

  Tags:稀奇;惊喜;四不像;独特

  《一点墨》给我带来是稀奇,惊喜,它很独特。我之所以看了这本书,还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真的是“一点墨”。总之它是文学作品中的奇葩。

  作者柏桦,教授,著名诗人。著作有诗集《表达》、《往事》、长篇随笔《去见梁宗岱》、回忆录《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等。《一点墨》是他的最新作品。当你看到它时会问,这是一本书吗?属于什么题材?是诗歌?是散文?简直是四不像。对,这本书就是这样独特的四不像,但是你会在这本四不像中读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历史的看法,对有些书的点评,对不同人物的评价等等。

  《一点墨》全文一共有648个小短剧。我把分为4类描述。第一类是对动植物的表述。第二类是对人物以及作品的评论。第三类是对文化的描写。第四类是对历史的回忆。我分的这四类,不是说书中集中在一起的,而是跳跃式的,穿插在各个地方。有的是小诗,有的是散文,虽然都很短,但是意义非凡,在于自己的感觉。我看了一遍以后觉得生活中需要这点“墨”去提示自己,去感受生活,去回忆历史。

  对于书里的人物来说,我不能不提的有三个人:契诃夫,胡兰成,费正清。相信作者很喜欢他们的作品,不时的引用一下。从书中的121页的355小诗-124页363小诗集中写了关于契诃夫的故事,当然也穿插在文中别的地方。其中我最喜欢作者写的359个小句---《夜半谈心》:巧得很,起床三个小时后就读到契诃夫的一句名言:“俄国人要过了半夜才能进行真正的、推心置腹的谈话”。我看中国人也差不多是这样。难道不是吗?中国式的谈心从来都是发生在夜半三更的。这正是“昼夜而夜长,何不秉烛夜游”。一本好书不仅是作者本身的作品会给读者感悟,还要给读者读书的方向。受作者的影响我会读契诃夫的作品。在146页的《秧歌舞》中,又大篇幅的写了胡兰成;而作者所有的历史理解和回忆基本都来自于费正清的一系列的编著。

  我对作者在515的《人生》小诗中热爱这样一段话:“从此,我复归平静的生活,并无什么晚期风格,直到2012------一个偶然的黎明,我被一行诗喊醒‘年轻时的快乐,总宜于被记住。’”这一句简短的话提醒着我在平淡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自己,不要忘记曾经,不要忘记梦想。。。。。。

  最后说说这部书的装帧。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书,很美,打破着所有的常规,当你看到时很惊讶,很独特,像一幅立体的抽象画,不仅美,还有内涵,带给我不同的视觉感受呀。总之而言,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再去读,体会那生活中的“一点墨”。

  《一点墨》读后感(二):拙文谈及《一点墨》时的少许分析

  ……

  在李孝悌对于《史记(1950—1976)》的阅读中,读到了“笔记小说般如真似幻的诡异记事”[ 李孝悌:《别样的“史记”,另一种新视界》,此文为《史记(1950—1976)》(柏桦著)之“序一”,未刊。]。或者说,自《史记》始,柏桦大量使用了类似于札记的方式,将所写时代的轶事(奇闻趣事、琐事)摘抄并予以处理,而呈现出“诗”的效果。这一写作方式类似于明清文人习常且数量庞多的笔记写作,如王士禛《池北偶谈》、张宗子《陶庵梦忆》等(亦可包括如今被目为小说的《聊斋志异》等)。札记的“杂于一”的文体形式打开了写作的空间。于是,在二种《史记》之后,又有了《一点墨》。如果说二种《史记》、《忆重庆·望江南》还有时空之限制,至《一点墨》则完全被打开,客观之时空已被打破,而只余主观之时空,只有写作主体的写作行为本身,即只有“墨”,笔之所涉,皆成诗趣。此是对写作本身的一次趋于极致的跳跃,亦是对人之限度的一种试探。而且,在写作过程中,《一点墨》亦曾命名为《易经(诗与史):一点墨》,所谓生生谓之易,从此名亦可见柏桦书写诗史之思。从柏桦自身的作品系统来看,《一点墨》又有如对之前的写作生涯的大规模“重写”。或者说,在此种写作方式下,在柏桦以往的“抒情”中作为背景(或被删减)的事物开始显现并铺陈开来,也即现在与过去(两种时间)构成互文与注释。周东升曾举两首诗中的“厨房”为例,在《一点墨》中有一首写于2012年的《中国厨房》:

  485、中国厨房

  中国厨房是黑暗的,灶台是黑暗的,铁锅也是黑暗的;

  才4月,太阳下的旧纸就有了一股捂过的豆腐味。

  日子理当这样过下去,5月、6月、7月、8月……

  那黑暗的洗碗帕一年四季终归是湿漉漉的、油腻腻的。

  此诗对于“中国厨房”之书写,恰好与柏桦以往诗中的“厨房”场景相印证,譬如写于1990年的《以桦皮为衣的人》中的“厨房”。

  以桦皮为衣的人

  这是纤细的下午四点

  他老了

  秋天的九月,天高气清

  厨房安静

  他流下伤心的鼻血

  他决定去五台山

  那意思是不要捉死蛇

  那意思是作诗:

  “雪中狮子骑来看”

  1990.12.11

  在《以桦皮为衣的人》中,“厨房”并非一个彼时阅读中的引人注目之处,但经《中国厨房》之写作,不仅作为场所的“厨房”之意义得以彰显,因之而来的便是《以桦皮为衣的人》之意义亦得以扩充、丰富或偏移。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或许是,通过诸如此类的方式(“重写”、互文、引用等),柏桦(由于十余年的“停笔”)被分开的诗歌写作两阶段得以贯通,因而获得源源“活水”,能量之抒发便可畅通无阻,而有机会获至趋于写作之自由的圆融之境。

  《一点墨》共有六百四十八条。这一数量已大大超过柏桦“左边”时代(或写作生涯的前半期)的八十余首。而且,柏桦近期谈诗,有以“东风西风”为题的讲座视频,亦有提及诗之三个传统(或如甘阳之“通三统”)亦可印证其近期的诗歌写作。而“三个时代”之“三种现代性”(五四时代、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的思考维度[ 参见柏桦于2012年4月27日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所作讲座《中国三个时代三种现代性的诗歌写作》记录整理稿,未刊。],则表明柏桦对具体时空及因时空变化所展现的诗歌写作形态、诗歌风貌之敏感,并以此清理和体认个人诗歌系谱及诗歌史“知识”。

  ——————————————

  全文见 http://site.douban.com/110626/widget/articles/339418/article/23715935/

  《一点墨》读后感(三):胸有点墨

  诗人柏桦的《一点墨》是一个容易让人迷失的文本,这源于它的包罗万象和璀璨繁复,也源于它的无主题、多主题,仿佛一面摔碎的镜子满地都是晶亮的碎片,却叫人无法拣拾。所以,面对它我枯坐一个月,无处下笔。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句话是:“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逻辑哲学论》面世后,《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对它的评价是“一大堆短小精悍的格言式句子”,但又认为“一大堆相当熟悉的名词——对象、事实、图画、命题、无意义、胡说……都不是按照它们原来的意义使用的”。这种在哲学叙述上的冒险最终成就了一部罕见的名著。

  诗人柏桦用笔记、锦言体创作的《一点墨》使我想起了《逻辑哲学论》,里面也充满了“对象、事实、图画、命题、无意义、胡说”。当然,从中国的学术传统上来看,它也许更像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庄绰的《鸡肋编》这样的笔记;从诗性上看,它又与纪伯伦的《沙与沫》、佩索阿的《惶然录》等文学史上名重一时的由短章组成的著作相仿。它基本上是诗人读书的片段、信手的闲札、灵感的闪现、诗歌的零余,你很难定义它是本什么体裁的著作,这显示了作者一路探索的足迹。

  柏桦是耽于文体创新的诗人,近年他的一首长诗加厚厚的注释形成的《水绘仙侣——1642-1651:冒辟疆与董小宛》,用诗体记录一个个历史事件的《史记:晚清至民国》、《史记:1950-1976》都是先例,直至这本由648条札记、格言组成的《一点墨》达到一种极致。它的文体绝对不是独创的,而它的文本却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

  《一点墨》一方面表现了一种口味、一类嗜好、一次对汉语意境美和音韵美的探索,如:“秋风白,山林黑,寺钟响,入食堂。”“鹭鸶还有其他好名字:春畜、属玉、昆明、雪客。”“狗吃青草,天必大晴;猫吃青草,天必大雨。”“秦淮十四(酒)楼:鹤鸣、醉仙、讴歌、鼓腹、来宾、重译、清江、石城、乐民、集贤、轻烟、淡粉、梅妍、柳翠。”一方面又带有深深的历史感喟:“有宋一代,有一种沏茶法叫‘漏影春’。”“整整十个春天(1950-1960),我们都在寻铁。”

  有时候,作者的意象控制了他,写下的就是一首短诗:“窗外是成都初秋的破晓,晨鸟飞过——一帧来自加德满都或柏林的刺绣?”“在被剥夺了寂静的风中,在美洲史的风中!在电的风中!木材射精。 腰肢滚热。纽约年轻。某人的胡须朝向北极。某人的头陷入某人的双腿。某人露出他唯一的阿波罗袖口。某人的灯心绒肩膀被新月一弯消耗殆尽。”

  有时,柏桦充满对现实的感慨:“所谓的好人多是很年轻的人(二十岁的才子);坏人在老龄人里,(三十岁成凡人,四十岁属老不死)五十岁左右的人最坏:看!那个骗钱的重庆出租车司机,他54岁。”“白色的梨花在凋零,他生活平静而规矩;不抽烟、不喝酒、不锻炼,早睡早起;唉,只是衣服上有股猪肉拌白菜的气味。”

  但更多的时候,柏桦写下的则是无数的读书短札:“摘自井原西鹤《好色一代女》:麦秋和摘棉花的季节色情大盛,是卖淫的季节。”“‘入椒盐一撮,茱萸一粒’可使虾醉(参见清初顾仲所著《养小录》卷下醉虾法)。”

  即使作者不标明引用的书籍,有时候我们也能猜测到是哪些书刺激了他的灵感,从中可以探寻出他一路阅读的痕迹。柏桦曾坦承他每天必读500页书籍,这些知识来源的繁杂不断地刺激他的兴奋点。学者需要打深井,诗人则需要广阅历。我们可以想见柏桦像辛勤的蜜蜂不断地在书籍中寻章摘句,经过磨砺的眼睛和诗性的加工,让它们巧妙地为自己代言。选择即认同,他人所言即我之所言,批判、纠谬、对比、回顾、艳羡、契合,莫不如此。这也是我对《一点墨》的最大发现。

  当然,维特根斯坦又说:“世界是离我的意志而独立的。”存在的,它们都存在过。而《一点墨》则会引领更多人对它所引用的文本的探索兴趣,如是,将会产生出更加多样的解读。

  一点小疵:“544.有道无道”与“648.有道无道”重复,而应该是原目录中的“544.与科学背道而驰的三件事”。

  《一点墨》读后感(四):微博时代的一点好墨水

  初次拿到小北先生快递来的《一点墨》的时候,心里是有一点生分的——类似线装书古怪的外观让我嘀咕:“又在玩形式上的花样?”打开书,尽是些短短的句子,在页面上跳来跳去——是的,跳来跳去,因为排版一忽而是两栏,一忽而一栏,有的地方还有竖排,间或又是抽象的画。

  还是读吧!晨醒,翻书,短短的篇幅有着怪吸引人的力量——文字是有深度的。再来把玩外观的时候,觉得内外就很是般配了。很是欣悦。内容很杂,古、今、中、外都有涉及,大部分不是从正史而来,所以没有令人厌倦和乏味的气味,而从鲜为人知的史料中摘录来的细节触目惊心。是的,作者力图寻找的是真相,想把真相带入读者眼前,这就足够,谈何容易!尤其书中多处对刚刚过去的历史的反省。也有怡情之事,那也是别样的,如:“244 汉人一生不外米与盐,写一本书,取名‘米盐录",亦是不错的。”注意,汉人这一称谓,在书中多处出现,显示出作者辽阔的文化视野。凡此种种,几乎每一个小篇章都是值得玩味或者深思的,在微博盛行的时代,此等微博体文章其实迎合得上大众的阅读习惯,但是超越庸俗的一点是——它会把你引向深处。

  此时,才忽而发现:作者和策划出版者,俱是不同凡响之人。

  《一点墨》读后感(五):当我们读《一点墨》,我们读到了什么?

  在谈这本书前,我想先感谢一下这本书的编辑小北童鞋。当初只是在一个出版大群里看到这本书的推广宣传消息,我对这本书的书名很有好感,就问他是否可以参加活动。

  果真就那样,简单三步走,两天之后,这本书就在我的书桌上了。

  拿到这本书,只觉眼前一亮。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果真与我所读百种书,大相径庭。这本书装帧精致、精美,远看,犹如一幅风景名画,清丽颜色,果是胸中一点墨。

  但翻开书,读到书中的句子,你又立即明白,这并非只有一点墨,这种说法,也许只是老师自谦。

  且不论书中文字结构异于平常,每条字却又另辟蹊径,独立成文。

  以我10年的读书经验,目前为止,还尚未读过这样一本风格别致之书。

  那些文字,乍看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就曾一味地重读、再读,绞尽脑汁去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

  是我学问不够吧,不然在看过一些书评之后,竟也开始对文中一些字句有所揣摩和理解。

  这实在是一种缘分。

  这本书使我知道,文字还可以有这样一种变化。

  不过,说起书中的插图,那自又有一番风情。

  画风简洁有力,时而明媚,时而婉转,却都直直地与文字相衬,将整本书锻造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工艺品。

  读之,兴之;思之,忘之;有些词句,你或可于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与之相逢。

  《一点墨》读后感(六):神无方而易无体,一点墨泼万仞山

  大概像很多人一样,我知道柏桦都是从那首著名的《在清朝》开始的,我还自以为读过他的《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但后来才发现,其实是和俞心樵那首《谁能把那旧的给创造出来》弄混了——它们的意思很像,不同的是老俞的句子低浑,硬朗,那种阴郁的暴力,更适合于798的砖墙上涂鸦,而柏桦的诗却清韧如纱,兀自在后院的阳光下湿漉漉晾晒着。

  一滴泪珠坠落,打湿书页的一角

  一根头发飘下来,又轻轻拂走

  如果你这时来访,我会对你说

  记住吧,老朋友

  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

  读完柏桦的诗,再读老俞的“不怀旧的是坏人/当后现代主义的叫卖声响成一片/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谁能把那旧的给创造出来”,尤觉得二者可以有一种互文的作用。梁实秋先生写过一篇《旧》,我大学时初读就起共鸣:“我爱一切旧的东西”,旧的衣物、鞋,让人感觉自在,随意。时代丕变,瓦釜雷鸣,但总有一种感觉,可以日月恒长,安顿身心,这大约就是“唯有旧日子带我们幸福”的由来。但在九十年代以来躁妄喧哗乃至竞相裸奔的“新诗群”里,柏桦为何能安居一隅,并自觉与“过气的”民国情绪接续起来的,我关注得少,不得而知。

  新近读到诗人马莉《黑色不过滤光芒:中国当代诗歌画史》,她笔下的柏桦“脚穿布鞋,说话温和”,在油画中微蹙眉头,像个忧郁而感性的学者。对的,是我想像中的柏桦。这样的诗和诗人,应该是离激昂慷慨的思想战场远,距清淡自得的小众菜园近,但即便是曾经叱咤网络江湖的意见领袖王怡,也坦承自己最欣赏的当代诗人是成都的柏桦,“他的诗看似没有烟尘,仿佛躲在六朝的最深处”。王怡甚至还从柏桦的诗里读出了一种亡国气息和挽歌般的悲哀。

  看评论,有人一直在柏桦的微博里追读他的诗,我没有看过,也不想看。诗怎么能在电脑上读呢?以我的偏执,要读也须一句一句用笔抄在本子上才可以,那种笔尖与纸张轻轻摩擦的快感是诗歌审美所不可或缺的。胡兰成的弟子仙枝说她天生不习惯机器,所以从不用电脑写作,如果柏桦不用电脑写诗,我觉得更完美一些。

  1989年之后,柏桦一度沉潜,很久没有诗作问世。他自称八九对他个人来说是一种损害,原先赖以写作的背景给打碎了,“我的苦难变成了戏剧中的游魂。”现在,柏桦推出了《一点墨》,据说它在体裁上非诗非文,天马行空,颠覆传统,又据说他写此书时有私意向胡兰成的美学观致敬。恰好近日在读胡兰成的《中国的礼乐风景》,胡反复说华夏文明的妙奥在于“神无方而易无体”,音乐、书法或陶器,是要有感,才可以通神,通神而又不必皆依于神,个中玄机,全在一个兴字。有兴,可以破了体裁的限制,从心所欲,不逾矩。从《一点墨》的目录来看,筵席尸体,美肤人皮,国家革命,骆驼野象,茶鹤园林……有点像周作人的小品,然而又野性拂拂,神骛八荒,墨泼万仞——柏桦的致敬,要的是这个意思么?且来展卷开读。

  《一点墨》读后感(七):非诗的诗——读《一点墨》

  《一点墨》,是诗人柏桦写的一本非诗的书。

  非诗的文字何其多。笔记?杂感?格言警句?大杂烩?

  全书648章,长短悬殊,形式多异。有些是一个句子:

  为了恢复视力, 他用贞妇的尿洗眼睛。(1.尿洗眼)

  有些像是文化随笔:

  古希腊认为闲人最为尊贵。

  ……

  鲁迅说:闲人乃看客。

  ……

  (21.闲人)

  还有似是“读书笔记”的:

  ……《历史》卷……里说:

  朕兆一:一匹马生了一只兔子。

  朕兆二:一头骡子生了一个兼具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骡子,而男性生殖器位于上方……活埋是波斯人的一种习惯。(23.朕兆及其它)

  更奇特的是58.人名:

  一些人名必须记住……小学老师三人(人名,略。下同)……初中老师三人……知青时代……。会有遗漏吗?当然;但无碍,不管它。等着吧,某一天,我还将记录下一些好听的地名。

  人名值得撰录么?对于作者,也许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浓缩。对于读者……最新奇的,恐怕只在于文体上的破格。

  总之,648章,鸟木虫鱼、生活片段、历史人文……东鳞西爪,不一而足。从通常意义,不像是诗;但既不表明观点,也不阐述因由;仅是撷取片段,或者勾点细节;语言简洁跳跃,甚或不知所云。也不能说就是散文、笔记、格言警句吧?如果非要划定一类文体的话,我只好杜撰——美其名曰“创造”——一个名称:非诗的诗。

  非诗的诗,首先是非诗;即一般读者看了,大抵不认为是诗——譬如依出版方的定位,曰:随笔。但略微细究,这“非诗”,也实在是有诗的:

  55.以尸为证

  初秋,……那20 岁的行走诗人,为了突出自己,边聚餐喝酒,边大谈第三军医大学的尸体。

  ——这段文字诗味浓郁。80年代“第三代”风格。

  幼时我们总要养些东西,譬如1968,

  我就养过蚕、小鸡、洋虫、热带鱼。

  那时,日光灯下的蚕儿胖得发亮

  小鸡三只安睡于黑夜楼道里的背筐

  闪烁暗红的洋虫,打通了枣子的隔墙

  热带鱼,水中的珠宝,孔雀的彩翼呀!

  (6.幼时我们总要养些东西)

  这章,还有46. 重庆气味、306. 小飞鸟集、625. 线虫、637. 张枣在图宾根……等等,无疑赤裸裸地露出了作者的诗人本色。因为,它们岂但是有诗——它们原本就是诗!或抒情,或叙述,或荒诞,或微小说。有怀旧气息,有现代意味,隐含后现代的解构、破碎与荒诞。

  然则,……这本书是一本大杂烩么?至少从感觉上,我觉得不是。因为它给人以统一感。这种统一感,主要在于语言风格的统一,即:简洁、跳跃、客观;意到语言而止,喜怒不形于色。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诗到语言为止”。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点墨》的神秘也就豁然开朗了:不论诗与非诗,实以诗法出之;而且多以现代、后现代诗法出之:

  300. 夜半醒来

  人生真是奇妙?那老诗人年过七十,仍一如既往地、无休止地写着、谈着乳房。(158. 老诗人)

  冬日夜半醒来,摸到枕边凉嗖嗖的手表,看一眼时间,真感觉人世悠悠……

  (300. 夜半醒来)

  ……

  于是乎,要思想,要知识,要煽情……请将此书抛开。作者什么都没有说,或者说,不要指望他说什么。诗性的表述,已抽空了一切,也赋予了一切——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呜呼!至剑无剑,至法无法。文豪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诗之高者,以非诗为诗:起转腾跃,意到笔随,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一点墨》的648章文字,未尝不是648个句子,共同写就一首别致的长诗?

  而且这首长诗,是还可以继续写下去的。并将启发我们文体上的创格。

  是为读后感。走召。2013年10月10日 。

  《一点墨》读后感(八):一点墨,一点秋

  又到了伤感的秋季……

  在我看来,秋季最适宜读书。清凉风,微阳光,热咖啡,执一本书坐在窗台前的沙发上,品味人生。

  而所存放的书籍,离不开柏桦的一本诗集。

  很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数学系的理科生但是喜欢文字,所了解的诗人作家还有大文豪并不是很多,但一旦喜欢上,绝对为之痴狂。

  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刚上大一,是选修的东方文学课。老是讲到顾城海子的时候,无意之间提了一下他的名字,老师说他最喜欢柏桦“他一贯认为诗人比诗更复杂、更有魅力、也更重要”的观点……之后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但就是那一句,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放学后马上回宿舍用电脑搜了一些他的资料,然后拜读了他的诗篇……

  我觉得,柏桦是一个有态度的诗人。也许很适合称其为思想家,他比较注重对现代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思考,融入自己的感悟,在他的诗篇里,我们都是弱小的存在。

  你要打破这无聊时,往往归于无奈。你要打破这无聊时,往往深感那更深切的无聊。

  每每失意之时,读一读这句话,便觉得人生的方向也不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便要不止步,勇敢向前。

  秋分那天拿到《一点墨》这本书,在这个秋天,有《一点墨》陪伴。

  《一点墨》读后感(九):我的一点墨:微博上的柏桦及其他

  我是柏桦微博最早的一批粉丝了。他重新提笔写诗至今,可以说微博已经成为他发诗的重要阵营。我一路关注他的微博下来,读了他不少文字。这本《一点墨》他很早前提过,后来又陆续在写南京、胡兰成、成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集成集子。

  在微博,我关注了许多诗人,有大家比较熟知的韩东、于坚、柏桦、杨黎等,也有可能不是很为人熟知的小海、杨典、刘不伟,及自己写诗的朋友。

  在这些诗人里,微博上的柏桦给人一种不问政事,关心生活、风景及小动物的印象。另外,也可以看出,他大部分的时候都在阅读和写诗。

  他的微博很少提到现实社会,也不表露个人生活,他的文字(诗)也呈现出与之一致的特点。但他的诗很有灵气,读着新鲜、过瘾,通常会出现我们为之惊讶的文字组合。不过也有语言的快感(或乐趣)压倒内容的感觉。说难听点,他的诗有点“仙”,就连写的烟火气也很不真实。

  另外,说说韩东和杨黎。

  他都将自己的优劣都表露无疑。但就发的诗而言,韩东依然保持自己的高水准。说到写诗的技巧,我顶佩服韩东,他不挑文字,不规避任何技巧,甚至比喻、排比经他的手后都显得那么高级。

  而杨黎,更具现代性。虽然我听说他崇拜毛主席,但他表露的想法和作为,完全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他炒作,不吝惜地表达对性的热爱,经常自拍,生活丰富多彩,还曾经制作过自己读诗的音频。着实有趣。只是他写诗太随意,随意有好有坏,随意好时妙笔生花,坏时过于啰嗦。

  虽然杨黎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写诗,但他可能忘了,不是每个人每一次都能写出好诗。(此两段是为了300字加的)

  最后,回到一点墨,这本书很值得买。他会给你语言很多启发。当然,你要能忍受柏桦特别忠爱的一些文字结构。比如以两字或三字的词作一句诗的结尾。

  模仿一句收尾吧:

  致敬乎?胡兰成!

  柏桦乎?一点墨!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news/309541/

相关阅读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600字精选四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600字精选四篇
  • 日常的小随笔600字(合集4篇) 日常的小随笔600字(合集4篇)
  • 生日唯美散文随笔【3篇】 生日唯美散文随笔【3篇】
  • 班主任随笔1000字范文(精选五篇) 班主任随笔1000字范文(精选五篇)
  • 日常生活随笔800字范文(通用4篇) 日常生活随笔800字范文(通用4篇)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1000字【六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随笔1000字【六篇】
  • 生活随笔600字平常叙事精选三篇 生活随笔600字平常叙事精选三篇
  • 生活小事随笔600字精选5篇 生活小事随笔600字精选5篇
为您推荐
  • 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
    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学随笔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
    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
    廉洁,汉语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合集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
    随笔(essay),即随手笔录,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散文的一个分支,也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仅供参
  • 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
    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
    廉洁教育进校园,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教育随笔集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
    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学反思随笔汇编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
    教育(jiàoyù),汉语词语,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教育故事随笔初中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
    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
    “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
    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
    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为其特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员工随笔文章【汇编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