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二世 豆瓣_《理查二世: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经典影评集


经典语录 2020-05-16 22:06:08 经典语录
[摘要]《理查二世: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是一部由Gregory Doran执导,大卫·田纳特 Nigel Lindsay 肖恩·查普曼主演的一部舞台艺术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 观后感

【www.anne5.com--经典语录】

《理查二世: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经典影评集

  《理查二世: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是一部由Gregory Doran执导,大卫·田纳特 / Nigel Lindsay / 肖恩·查普曼主演的一部舞台艺术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查二世: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影评(一):一些历史、八卦和碎碎念~

  因为某些机缘巧合,我这没文化的人居然在年头开始看起了莎剧。正好碰到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RSC)国与王系列巡演亨利四五,于是一咬牙把三部的票都买了。剧场真的是有别样魅力的地方,莎剧演起来又时常跟读起来的感受完全不同,三个晚上看下来挺满足的,并没有想象中的艰深,现场观感大部分时候非常愉悦,尤其是亨利四上。

  于是回来之后意犹未尽,一鼓作气把之前零散看了些片段的2013年RSC版理查二世(DT主演),2012年BBC空王冠版(本喵主演)和1978年的BBC版(Derek Jacobi主演)给看了。年头开始看剧/电影时就发现,对照看不同版本对同一个角色的诠释是莎剧的一大乐趣,理查二世这种很容易理解成神经病的角色尤其如此。顺,想看1971年伊恩爷爷的版本,如有哪位知道哪有源,求指条明路。

  个人以为,相比一般更被熟悉的悲剧们,从理查二世到亨利五世这四部历史剧并不算多有深度。而相比喜剧们,这四部也没有那种YY地特别舒爽的观后感。单看剧本,并不会觉得这四部特别吸引。但没想到实际演出来的感官,除了亨利五依旧比较无趣(但它的喜剧部分也挺好看),其他几部起码在直观的感受上还是很不错的。

  个人审美上最喜欢理查二世,人物塑造最有趣,也是最近悲剧,有唏嘘感叹的洗涤之感。而且理查二几乎没有一场浪费或者拖沓的戏,情节很紧凑,对于完全无知的观众而言一直保留有剧情上的吸引力。

  亨利四上在好看程度上跟理查二是接近,虽然人物塑造没有理查二世吸引,但故事和风格变换上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是填塞地很满,算是应有尽有。亨利四下因为偏爱Falstaff给他和master shallow的戏份太多,单抽剧情看内容不够,显得有些拖沓(其实纯剧情,个人觉得四下和五并一部正好差不多),但结局的那股唏嘘感倒是强过四上。

  后来看了BBC的揭秘莎士比亚之后发现,自己根本没看懂整个亨利四上下的主题(RSC这次巡演版和2012年BBC版中亨利四里的Hal,即后来的亨利五,都演得很有问题),不知道如果找到一个Falstaff和亨利四、五和Percy四个角色的cast都很强的版本看的话,对亨利四整体的感观会不会超过理查二。不过同时,本来我个人觉得理查二世也就是说了这么个人,但背后的信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但被BBC那纪录片一对照,倒是觉得大约这个角色比想象中的更映照了某些人或者处于某个位置的人的一些本质的共性,以及历史的讽刺之处(不过莎翁也一向以此著称)。

  总之,因此种种,最近对理查二世颇为有兴趣,顺手还查了一小点历史,于是记录一下。

  以下,一些史实轶事,一般解读和对比,RSC版导演和演员们的一些对谈内容,以及私货。。。

  感谢万能的wikipedia和谷歌,感谢BBC的科普,以及感谢在b娘与油管上传Richard II主创相关推广、对谈和采访的up主们,前线从13年起反复刷本剧并勤勤恳恳写review的theatergoer们,和凭记忆写各路见面会内容摘要的真爱粉们。

  …………据说应该要有剧透分割线…………

  理查二世其人是英法百年战争前期著名的黑太子爱德华的次子。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在祖父爱德华三世在位期间过世了,于是他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王位时只有10岁,在位22年,被逼退位时32岁。

  先简单整理一下这部剧出现的主要皇族的家谱。

  在这部剧提到了三位理查二世的叔叔,即他的前任王也是他的祖父爱德华三世的儿子,他父亲黑太子的弟弟们:

  Duke of Gloucester(爱德华三世活到成年的五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RSC版一开场棺材里的那位,整部剧的导火索)

  John of Gaunt / 1st Duke of Lancaster(爱德华三世五个儿子中的第三个,也是剧中活着的叔叔们最老的那个,第一代兰开斯特,Henry Bolingbroke的父亲,第二幕中死前预言了理查二的结局)

  Edmund of Langley / 1st Duke of York (爱德华三世五个儿子中的第四个,也是剧中在Bolingbroke带兵回英格兰时唯一活着的叔叔,在理查二离开英国去爱尔兰时代理朝政,第一代约克,Duke of Aumale的父亲)

  此外,还有两位理查二世的堂兄弟:

  Henry Bolingbroke / Duke of Hereford,第二代兰开斯特,之后的亨利四世

  Duke of Aumale / Edward of Norwich / 1st Earl of Rutland,第二代约克,剧中跟理查二世很亲近,随他出征爱尔兰,理查从爱尔兰回来重新踏足英国和城墙对峙Bolingbroke两场都在理查的身边,在理查让位之后还参与了暗杀亨利四世的密谋,最后因母亲向亨利四世求情得以赦免。

  说起来,BBC今年会拍紧接亨利五世之后的玫瑰战争(亨利六世上中下和理查三世),到时有兴趣的不妨继续看看。这场内战基本就是Lancaster和York各自宣称自己的正统性争夺王位的战争,这也正是剧中借理查和中枢主教口所预言的。

  虽然莎翁剧里的理查二世很怂,但历史上的他可能并非胆小懦弱。他登基头三四年其智囊团新增税项,结果发生了农民暴动,当时14岁的理查参与了跟叛军的谈判(wiki中文说法是他被困伦敦塔,之后独自骑马去见叛军首领)。他还曾经出征过苏格兰(虽然最后没打起来)。理查也不是简单地好大喜功幻想率军出征打战,他在位期间坚持与法国和平相处(虽然没有放弃自称法国国王),使得英法的百年战争暂时休战。

  同时,理查前期的人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可能是相反。他登基时很年轻,基本由贵族们(包括叔叔们)把持朝政。他并不信任摄政的国会,很依赖个人的参谋团小圈子,这使得他在被逼退位的十年前就已经经历了一次巨大危机。国会曾经联合起来指控他一圈亲密的宠臣和骑士叛国,并且用武力逼理查同意处死了他们。顺便一提,当时联合起来的势力里,就有Henry Bolingbroke,不过理查二世之后清算此事并没有清算Bolingbroke,他们两人是从小一起长大,推测两人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差。

  总得来说,理查可以说跟当时的大贵族们一直彼此不太友好,而且他第一任妻子很早就死了,也没有继承的子嗣,可以说是处于相当孤立且不算非常稳定的地位。

  理查二世这部剧的情节发生在他在位的最后一年多。一开场死亡的是Duke of Gloucester(最小的叔叔),他之前一定程度上处于野心勃勃摄政的位置。历史上,整个事件的起因是理查以谋反叛国罪逮捕了包括这位叔叔在内的三个大贵族。这时理查30岁,一般猜测是他可能觉得这时自己政权已稳定,想要排除反对势力,清算旧账。三个贵族中的一个被公开审判并且处死,他叔叔则是在即将审判之前被谋杀了。常见的历史猜测是认为理查下令了谋杀,以避免公开审判和处决一个皇族血亲。在这个事件之后,英国最富有且有权势的贵族就是兰开斯特家的John of Gaunt和儿子Henry Bolingbroke这支了,再加上理查没有子嗣,兰开斯特家又是继承顺位很高的一家,所以他们算是理查王位最大的威胁者。

  因此,结合历史来看,理查二世这部剧的开场说的是Henry Bolingbroke明着指控Mowbray谋杀了还未被审判的叔叔Gloucester,暗地里牵涉到了理查二世本人。理查想平息这个指控没有成功,最终在不忿气之下决定借机流放了早就看不惯的Bolingbroke。如果仔细捉摸,其实剧本里理查对两位公爵的态度是有小心处理的,比如从Bolingbroke流放之后的台词知道理查是不喜欢他的,但表面上理查一开始做足了戏份,又是祝福又是亲身来跟Bolingbroke告别,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无视了Mowbary,还如毫不留情地判了Mowbary终身流放。而Mobary走前对理查所说的话也似乎另有所指

  My native English, now I must forego:

  And now my tongue"s use is to me no more

  Than an unstringed viol or a harp,

  Or like a cunning instrument cased up,

  Or, being open, put into his hands

  That knows no touch to tune the harmony

  ...

  What is thy sentence then but speechless death,

  Which robs my tongue from breathing native breath?

  这段大可以解读为Mobary一方面为自己所得判决感到不公,但同时在保证自己不会把理查与事件的牵扯说出来。

  当然,这个交代在很多版本中是含糊不清的(RSC这版的主演DT曾在某对谈中表示,他以前看理查二世开场老搞不清楚谁死了,谁和谁具体为了什么要决斗。个人周围第一版看的是BBC空王冠版的小伙伴们也表示了类似的困惑)。

  RSC这版被称赞叙事清晰,除了舞台设置和表演上的清晰,它还完整保留了第一幕中John of Gaunt和Gloucester遗孀的对话,以及在理查被逼退位后贵族们指责理查的另一位堂兄弟Aumale参与了整部剧开场的这次谋杀这两场戏,这也使得对理查与事件可能有关系的暗示更清晰(这两场都被BBC空王冠版直接剪掉了,78年版也剪掉了堂兄的一段)。顺便一提,这位Aumale,就是亨利五世里战死沙场的那位Duke of York(也是英国方面死的唯一一位公爵),不知道为什么空王冠版里很干脆地换了演员。

  但其实,这段故事又是历史同人大手莎士比亚的创作。历史上Henry Bolingbroke在理查杀叔叔这事上是站在支持理查这边的,他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封地和头衔。他和Mowbray决斗的原因是他指控Mowbray号称自己是继承顺位最高的皇室继承人(如属实,在当时算是叛国罪)。

  如果结合历史考虑的话,刚开场的谋杀指控和流放应该还不算是理查二世作死的开始,更多是交代人物性格,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简介历史背景。一般认为,理查二世的大作死是从他随意地没收了John of Gaunt的财产和土地开始。

  不过放到剧中,开始这个事件对于理查的整个心理可能还是有影响的。DT在讲述他自己理解的时候说,他觉得理查二世从调停两个人放弃决斗失败开始就觉得不安,那句“We were not born to sue, but to command”是这种不安转换成的愤怒(虽然我听到这句的第一反应是,Rose快来看,你家小十用了“royal we”——Doctor who S02E02 Tooth and Claw梗)。当然这句的解读明显各个演员不同,个人看过的片段有非常神圣淡定地念这段台词的,有傲慢的,还有小朋友发脾气式的。

  顺便,历史上其实是国会决定让这两位公爵通过决斗解决争端的,也就是说事实上,整个开场事件根本是一场暗地里权力角逐的大戏,在莎翁笔下成为了理查任性和性格阴晴不定的佐证,对理查也是有点无辜。

  之前提到,理查二世的大作死是在他随意剥夺了Henry Bolingbroke的继承权利开始,这场戏也是理查命运最重要的转折点。历史上,理查做得还要绝,在他叔叔兰开斯特家的John of Gaunt死后,除了没收财产封地,他同时立刻把Bolingbroke的惩罚改成了永久流放。就如剧中理查二世的另一个叔叔,当时的Duke of York(即Aumale父亲)所说,他这行为逻辑其实是直接威胁到社会结构的合理性甚至是王位继承的(Did not the one deserve to have an heir? Is not his heir a well-deserving son?...Be not thyself; for how art thou a king But by fair sequence and succession?)。中世纪王权的正当性是君权神授,其背后的概念不仅仅对王位,而是对整个社会结构试用,即每个人都有自己“应有”的阶级地位,而这些阶级地位的正当性是来自上帝及其在地上的代理(王)。理查所做的其实没找任何名头直接破坏了这套游戏规则,所造成的结果之一必然是贵族们人人自危。

  虽然说理查这事做的绝对是没考虑清楚,但他当时其实还算是有一定原因才敢这么大胆妄为。历史上Bolingbroke当时正住在法国,而此时的法国国王对理查的和平政策没有什么意见,并不热衷于帮助Bolingbroke攻打理查。事实上Bolingbroke也就带了几十人回到的英国,如果不是因为理查当时不在英国还几乎把自己的兵全带走了并且掉线了一个月,且他本来就不太得贵族支持又不得民心,基本上是不会有Bolingbroke什么事的。所以理查才会以为自己已经高枕无忧,在境内不再有威胁,非常安心地去了爱尔兰。

  理查从爱尔兰回来那场戏,算是整部剧的转折点,这之前观众是厌恶理查的(理论上,但是貌似空王冠版的很多观众从一开始就同情本喵),多少觉得Bolingbroke是被不公正对待了,甚至觉得他是做了正确的事情,是故事里“好”的那个。但从这场开始,观众的同情微妙地逐渐偏向理查,并且开始对Bolingbroke的动机产生怀疑,同时理查在逐渐失去王位的过程中慢慢开始变得像一个王和一个更真实的人类,使得故事最后的结局五味杂陈。当然,这点同时比较要看Bolingbroke的演法。个人很喜欢78年版的Bolingbroke,非常有王者风范,像个成熟的政治家,在如何做王这点确实完胜理查。

  说起来,历史上理查连一场战都打不了就只能投降认输这事的原因还挺有讽刺意味的,他最后会落到手上完全无兵的关键性错误决定是从爱尔兰回程时把自己的兵分成了两半,一半先行派回了威尔士。结果这一半兵因为等了他十多天以为他已经死了,自行解散了(剧中海滩那场戏前面一场)。说起来,历史上理查并不是如剧中那样听说自己的一半兵没了,就自己解散了手头的另一半部队决定和谈投降的,而是因为听说Bolingbroke的势力壮大,急急忙忙地丢下了自己的一半兵想早点跟先行到威尔士的兵马会和,结果被丢下的另一半兵也自行解散了的。。。而提出把兵力分成两半的这个建议,正是Aumale,未来的Duke of York,就是一直跟着理查直到他被罢免之后仍忠心耿耿的堂弟,也是BBC空王冠版和RSC版不约而同进行了改编变成了最后杀死先王凶手的堂弟。

  RSC 版浓墨重彩地塑造了Aumale与理查二世的感情(比如城墙上的那个吻),但对其的解读其实各有不同。虽然剧评们有在讨论这个表现对于理查性向的暗示和对理查人物解读的影响(例如什么他行为脾气跟被压抑的性取向有关系,以及这个解读是不是有些太浅显庸俗之类的),不过根据RSC演员们座谈中所说,这个安排是彩排中自然出现的,他们觉得情绪很顺就保留了,并没有提到特别清晰的指向性。而个人也看到数篇看剧的一般观众review表示,现场感官那场是很纯粹的兄弟情谊,挺合适的。

  神奇的倒是空王冠版,大约是因为额外的镜头语言和本喵的演绎方式,对理查的性向基本从暗示变成了事实和人物塑造的一部分来陈述,反而意外对人物关系和行为解读没有太大影响。当然,还是有一些观众,包括我,在那版里莫名地看出了Bolingbroke x Richard II这样奇妙的脑洞(都怪黑镜可怜的首相一路看本喵的眼神都是欲言又止的懵懂,还含着难以掩饰的爱意),于是打开了近乎同人的诡异解读方式。虽然我相信即使是同人大手如莎士比亚,应该也是没想过还有这种cp的可能的。

  至于改结局这点,RSC的艺术总监的解释是,他觉得从戏剧冲突和故事结构来说,应该是Aumale,而不是一个突然出场的路人甲杀了理查。只是这部剧写的时候,他的后代还在世且有权势,莎士比亚应该是因此修改了结局。个人觉得还算合理(不过应该是Amuale收到亨利四的暗示为了洗清叛国前嫌被迫做的投名状)。

  当然,最后这场戏不论怎么写都多半是为了悲剧的效果。因为历史上,理查很可能,只是默默地被饿死了(其实想想更惨)。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理查二世死时,他的妻子还未成年。DT在访谈中说过,他们在彩排理查和妻子告别这一场时特别挣扎,因为不太知道该怎么把握两个人的感情(他说他个人觉得这部剧里的理查大部分时间都直接忽视了这个妻子的存在,然后第一次正面的对话就是要人家回法国去修道院,感情非常难把握)。当时访谈的另外一个稍微早几年演过RSC另外一版理查二的演员表示,他的理解是这是一场很动情的告别,他后来在塔中台词所说“I wasted time, and now doth time waste me”中wasted time里包括了这个妻子。个人觉得这个解读挺好的。此外,推荐78版爵爷的表演,真是心碎和某种通透的完美结合,非常地自然又感人(那版王后也是难得地有存在感)。

  关于理查二世这部剧,还有一个重要的八卦。这出戏写出来时候,当时普遍解读认为理查二世是暗指伊丽莎白一世(当时是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时代)。根据RSC总监的解释,理查二世和伊丽莎白一世都是没有继承的子嗣(这个问题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是人们很担忧的问题),两人都在当政时期新增了不少税,两人都在爱尔兰遇到了难题,当时反对伊丽莎白一世的人认为她是跟理查二世一样的暴君。有文字记载伊丽莎白一世自己是知道当时人们的这个解读的,她曾对她的资料官说过“I am Richard II, know ye not that?”BBC的解密莎士比亚里则说了个更详细的往事。因为内容指涉的敏感程度,理查二世这部剧一开始上映的时候是把退位戏给删了的。后来它第一次完整上映时,某位有权势且意图篡位的公爵和他的支持者们去看了那场表演,接着就对伊丽莎白一世进行了逼宫,只是当时的伦敦人民并不支持他而最终失败。那晚表演理查二世的演员还因此全部被带去审问,最后全部认定无罪。

  RSC曾有一个版本采用了理查二世是暗指伊丽莎白一世这个解读,将理查的整套服饰装扮有意设计成伊丽莎白一世的样子。

  不过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因为伊丽莎白一世后世的评价,大约也很难理解她如何能被用理查二世平行比较。RSC这版显然也不太有考虑这方面的指涉,DT本人表示他从来不太相信这个解读,他个人觉得莎士比亚并不是隐射着伊丽莎白一世来写这部剧的。

  此外,RSC在1973年曾经有一个很传奇的版本,由Ian Richardson和Richard Pasco两位演员轮流扮演Richard II 和Bolingbroke,既两位主演会调换角色表演,貌似是说每晚抽签决定今晚谁演谁。将两人理解成互为阴阳的一个对照,应该会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解读。在2013年RSC版公映前,Ian Richardson的遗孀将他当时表演理查二世时戴的戒指送给了DT,起码2013年在RSC主场的表演中,DT是戴着这枚承载着40年前剧院传奇的戒指表演的(再想到RSC有一个真人头骨专供表演哈姆雷特使用,也是挺神奇的戏剧传承)。

  还有就是,DT是看过空王冠版本喵和70-80年代爵爷的表演的。

  关于本喵,他表示在开始排这部戏之前有人拿了空王冠给他看,他看完被本喵简直像来自另外一个宇宙的表演力震惊了,差点觉得自己没法演这个角色了。他号称用了整个排练过程来忘记本喵的表演。

  不过个人以为,DT的表演几乎没有本喵的影子(倒是这版的某些表现方式和空王冠有相似之处)。在DT身上更能感觉到的是爵爷解读的影响力。

  DT自己说他第一次接触理查二世这部戏时还在drama school,那时既没看过莎士比亚的本也没看过任何其他版本的表演。Derek Jacobi去Glasgow(苏格兰最大的城市)巡演理查二世时,DT和一群drama school的小伙伴们去看了,当场被这部剧和爵爷的表演震撼了,剧后还脑残粉地跑去back stage door要了签名。他从此喜欢上理查二这部剧,并且想挑战这个角色很多年。他多年后跟爵爷合作时提到过这事,被爵爷不屑了(说起来,爵爷在dw里演重生前的master,贵英到底演员是有多么地少)。

  及,表达一句,看了78年BBC版后,个人表示,完全可以想象现场绝对震撼到死,我看BBC那个拍得很锉的版本都几乎是全剧三分二时间跪着看完的。

  …………以下个人念叨…………

  最后,说一点自己的感受吧。

  个人觉得,单RSC版自身四部感官而言,相比在现场看的亨利四上下和五,理查二世是完胜的(因此非常想看现场,不能一起来太可惜了)。一来是因为个人本来觉得理查二世的剧本比较有趣,虽然非要说的话亨利四上也没有差很多(除了喜剧部分个人口味而言偏长了一点点),二来则是从2013录的这场理查二世来看几乎没有短板演员(可能皇后会稍微弱一些)。

  John of Gaunt,Gloucester遗孀,Duke of York和他的儿子Duke of Aumale可以说是让人留有印象地出色。Richard和Aumale关系的处理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且一方面给中期情节带来一丝温馨,另一方面悲剧感也更强,我还是挺喜欢的。不过个人觉得这版因为Aumale表演地比较成熟内敛,所以密谋被父亲发现然后去亨利四那求宽恕一场在人物性格上转折地稍微不自然。相比之下,可能空王冠版那位天真浪漫甚至有点蠢蠢的Aumale在后面的起伏转折中表现地似乎更合理一些(就是,被牵着鼻子走的中二少年)。有看了RSC 2015-2016换了Amuale演员版的report说,新版最后一段很清晰演出Amuale为了母亲才去为自己求情的不情愿,个人觉得听上去可能比较合理。

  至于主演DT,个人私心觉得相比哈姆雷特时的表演,这部他更成熟了。虽然可能没有哈姆雷特那么极致和外放,相对来说解读也中规中矩,直观感受上没有那么震撼,但角色的层次和感情的细腻程度绝对是有进步的。他前期对理查二世任性妄为的表达清晰易懂,同时刻意夸大的喜剧效果让观剧过程意外地愉快,虽然看剧本是不会想到理查二世可以这么演,作为现代观众的我还是受用的。评论家们大多也挺喜欢他的这种表演方式,认为他的演法把莎剧带入了现代,让即使年轻的或不熟悉甚至畏惧莎士比亚的观众也不会觉得艰深疏远并且能更好地投入剧情和享受(RSC艺术总监大致也是这么夸DT的)。但也有看到评论是不屑的,觉得DT过于现代“嬉皮”,不过是些讨好年轻人的花腔。

  不过不论前半的戏剧效果如何,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还是从爱尔兰归来海滩一场,特别是let us sit upon the ground And tell sad stories of the death of kings一段,第一次看时完全被丰富的情绪和戏剧张力吸引。也是从这个点开始,我个人整个进到剧中去,后半看得欲罢不能。单这场而言,这三版看下来最表达到这一系列消息一下打碎了理查的冲击力的,是DT版。

  个人第二喜欢的场景可能是城墙一场。感觉DT版本的威严高傲和恐惧懦弱之间转换地很自然(本喵版这段的情绪转换我不太跟得上,爵爷版整段很精彩,不过come down一句的语气表达是他那版极少的两三处个人对表现方式持保留意见的部分)。且因为加入了和Aumale的互动,这段有种苦涩的甜美,反而是最让我感受到了理查德悲伤、破碎和某种释然。

  当然,还有退位一场重头戏。DT退位这场算不上全剧最精彩一段表演(空王冠版这场无疑是最高潮),不过顺着戏剧情绪看下来还是撑起了这部剧,并且相当有力的。虽然我是先看了本那个飚演技的版本并且被震憾到了,但就剧本理解而言,DT更注重曾经的王最后的舞台最后的骄傲开嘲讽打嘴炮的演法,以及其下不时被翻出来的隐藏悲伤和迷茫,个人更受用。看过不止一场DT演出的report说,这场他在现场完全控制住场面,每晚的演法都不太一样,随着当晚情绪和与其他演员互动的情境,他的语调动作甚至走位都有一定不同。DT在访谈中也说,他的理解是这场是理查在失去王位之后终于表现了他作为王作为领导者的一面,以及展现给Bolingbroke看他拥有的影响力。不过个人觉得,这场的悲伤和破碎感应该还是应该要更强一些的,所以过后品味,总觉得这段DT的表演多少感觉少了些什么。

  借此,个人强烈推荐的78年爵爷版。那版退位这场戏的悲伤和嘲讽情绪都非常满且爆发力十足,控制转换又恰到好处,还完全不给人神经病的感觉。整场戏的情绪戏剧性都被爵爷彻底掌控着,而且那种厚重感撑满了整个舞台空间。相比之下,无论是本喵还是DT都单薄地不值一提。

  这版,个人也还是有不满的地方,感觉DT版最后两场的表现相对弱些(无论是跟本喵版还是爵爷版对比),与皇后告别一场就跟他自己说的一样,能看出他不太知道要怎么理解理查此时的情感。而理查狱中的最后一场戏,感觉被折磨潦倒的疯狂是有的,但台词里的那种反省透彻感则不太到,最后死在Aumale怀中那下难免会想跟他的哈姆雷特比较,总觉得哈姆雷特那边的表现力更强些(虽然确实情感并不一样)。看review,貌似2015-2016这次重演,除了演员,变化最大的就是修改了最后一场戏的舞台设计和演法。可惜这次的巡回大概不会有影像可看了,很想拿来对比一下是什么效果。

  此外,RSC王与国这个系列的舞台设计视听效果个人很享受,简洁但视觉华丽,现场配乐和声礼炮篝火,感觉非常好。理查二第一场葬礼无缘看现场,但亨利四有一场教堂祈祷,那种华丽庄严感在现场看非常享受。

  顺便说,RSC这次四部巡演的版本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剧场的欢乐气氛。其实莎士比亚这种市井卖座的黄段子小能手,是不可能高大上地沉闷的。看看the globe的舞台也知道,很多场景,特别是酒馆之类的戏,基本是与现场观众一起享乐的气氛。

  这四部历史剧,除了理查二世都不算特别沉重,亨利四有Falstaff,亨利五有法国公主和王子,甚至理查二也是有很多欠揍的台词,明显是有喜剧色彩的(比如理查二在流放Bolingbroke之后背后嘲讽他如何讨好平民,听到叔叔快死了欣喜若狂表示愿他快死我们就要有钱打战了,都是犯贱地可以。又比如John of Gaunt刚死,Richard对他叔叔York说的那句The ripest fruit first falls, and so doth he; His time is spent, our pilgrimage must be. So much for that. Now for our Irish wars,这里不仅是DT版,揭秘莎士比亚里the globe的演员表示每次到这段观众都会窃笑,而爵爷表示,这就对了)。个人觉得空王冠版那个试图拍成高大上深沉悲壮历史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尤其是针对这四部剧,这种拍法把这个系列变得沉闷不好看了。

  写得够长了,在还没有彻底跑题之前,还是就此打住吧。

  ******2016.5.1更新******

  上周末上大屏幕又刷了一遍,影院版的开场前和中场的采访都挺好的,而且大屏幕能看到很多有趣的细节。听闻RSC Live也准备在祖国各地上映了,推荐有机会的去电影院刷一轮。

  以及,重看确认,这版把理查在开场的谋杀中的牵连表达地非常清楚,包括眼神,人物小动作和互动。

  《理查二世: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影评(二):从莎翁字里行间走出

  原发于9月1日《人民日报》“品鉴”。

  让“地球村居民”粗略了解一国文化之概貌,似乎没有比奥运会再合适的公共平台,近有日前结束的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日本政府用《东京八分钟》向全世界推介包裹在科技、动漫、体育之中的东瀛文化,不算远的四年前,BBC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搬出英国人最引以为傲的莎士比亚,将他的历史剧,被誉为“王与国”四部曲的《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拍成四集电视剧集《空王冠》,宣传英国文化。

  也许是受《空王冠》引发的反响触动,2013年至2015年,以原汁原味排演莎翁作品著称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重排“王与国”四部曲,艺术总监格雷戈里·道兰亲自挂帅执导。今年年初,道兰导筒下的“亨利哈尔父子”,头上顶着王冠先后来京去沪又赴港,拉开国内纪念莎翁逝世400周年的序幕,出尽风头。

  特殊年份纪念莎士比亚的日程过半,“不甘寂寞”的理查二世“拉着”将他废黜的亨利四世以及后者的儿子亨利五世,以RSC Live(“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莎剧现场)的形式,现身北京中间剧场、上海大剧院等处,展示自恋犹如希腊美少年纳西索斯、残暴好比他的先祖约翰王的复杂形象。

  10岁继承祖父爱德华三世王位登基的理查二世,虽是英国历史上首位要求臣民称呼“陛下”的王国,但实权一度被两位叔父约翰、托马斯把持或亟欲。成年之后,他对两人展开报复,先设计杀害托马斯,又将约翰长子、自己的堂弟亨利驱逐出境。而约翰刚死,他便下令将本应由亨利继承的遗产没收,这一举动将他推到时代的对立面,几乎所有臣子均对回国讨公道的亨利“投怀送抱”。

  皇莎版《理查二世》的开场,众人对着摆在舞台中央的托马斯的灵柩一番悲痛后,莎翁剧作伊始亨利与毛勃雷有关“谁对国王不忠”的争辩方登场,给予“心中有鬼”的理查二世行使手中权杖的机会,旗帜鲜明点明理查二世的刚愎自用、反复无常,以及他所理解的“君权神授”:作为由神钦点的“君主”,他对生活在英格兰土地上的一切,皆拥有唯一而神圣的所有权。

  正因理查二世耽于将扮演的国王角色与自身的形象混为一体,外界看来纯属咎由自取的命运悲剧,他对镜自照时目光始终注入怜爱。纵使承认亨利早已“夺去”民意,可是他交出王冠的过程,一腔幽怨正如久居深宫的女子被迫离开,甚至恶毒地以“空洞的王冠之内,正是死神驻节的宫廷”为题,展开“有关国王们的死亡的悲惨故事”的讲述,指出王权交替不过是历史循环更迭的缩影。

  而亨利四世死亡的方式,的确如理查二世所预言,违犯“君权神授”背负的“罪与罚”,最终将他击垮(道兰用同一方舞台搬演“王与国”四部曲,说明国王们的命运无论如何演绎,均逃不脱理查二世的谶语,颇为绝妙)。此种宿命,在这版《理查二世》的尾声给予揭示:头戴王冠的新王亨利四世心事重重,肉身已然消亡的旧王理查二世披头散发,站在曾专属于自己的二层空间,面无表情将他注视。比起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理查二世》的结尾,亨利四世登基上位,10岁的理查二世顶着王冠走下王座与他交错而过,如此收场更为震慑人心。

  道兰依循莎翁笔端的“原方”,煲出的这版《理查二世》“高汤”,之所以恰到好处又有自身特色,最大的功臣是出演理查二世的英国知名演员大卫·田纳特。在他的诠释下,既想万众瞩目又要孤芳自赏的理查二世,狡诈时如阴谋家,天真时又似孩童,神情始终疏离,性别偶尔模糊,活脱脱是从莎翁字里行间走出。而理查二世的“性格养成记”,无疑与他幼年即被万民敬仰有关。为凸显这点,道兰将理查二世的个人纹章白色公鹿用于多媒体布景——佚名画家1399年左右绘制,表现理查二世10岁被教皇加冕场面的蛋彩画《威尔顿双联画》,理查二世和11位天使佩戴的正是白色公鹿胸针,而这幅画被他视为毕生珍爱。

  皇莎版《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来华演出时,我曾比较NT Live(英国国家剧场现场)展现的莎翁名作,批评称莎士比亚从来不会囿于时代,NT Live版《哈姆雷特》《李尔王》等,舞美现代服装时尚,靠演员精湛的表演熨帖原作内核,将观众将莎翁连接,皇莎当然可以本本分分排演莎士比亚,然而演员对表演空间的虚掷,只让观众觉得莎翁不过尔尔。

  看过RSC Live,方知一场误会。皇莎的剧场,U型舞台延伸到观众席,“王与国”四部曲与剧场环境能有恰如其分的亲密融合。但当巨大而复古的双层景片,高耸于国家大剧院或上海大剧院镜框式舞台的两侧,仅供少数剧中人亮相以及音乐家现场演奏暗合人物心境的音乐,被迫在舞台中部临时改变调度的演员“乱了分寸”,其实不难理解。

  而作为皇莎与伦敦独立电影发行公司影像屋娱乐公司联合发起的戏剧录制放映项目,RSC Live旨在如先行一步与国内观众见面的NT Live一样,向全球观众推广自身品牌及英国文化。相比NT Live,RSC Live整体上更具电影质感。《理查二世》亨利一路连胜再与理查二世相遇一场戏,两人分处于台上与二楼两个空间,远景镜头越过亨利不断上升,逼向理查二世的同时,景别不断缩小,最后特写他的面部表情,亨利作为政客的野心、理查二世自知大势将去时的佯装镇定,在这个“长镜头”里,均一览无遗。

  在Live及直播渐渐介入国内舞台剧演出的当下,如何扩大我们的戏剧受众,让囿于某些条件无法走进剧场,只能借助“戏剧电影”观看的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观感,RSC Live和NT Live,均作出极佳示范。

  《理查二世: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影评(三):我曾辜负时代,现在时代再来辜负我

  C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打莎翁牌宣传英国,将其“王与国”四部曲拍成四部电视剧集《空王冠》。以原汁原味排演莎翁作品著称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不甘人后,于2013至15年,复排“王与国”四部曲,于是有了这部由“神秘博士”大卫·田纳特担纲的《查理二世》。

  皇莎与伦敦独立电影发行公司影像屋娱乐公司联合发起的RSC Live版,在建在莎翁出生地埃文河畔斯特拉福德的皇莎剧院录制。伸进观众席的U型舞台、双层王位升降台和翻盖式地牢的调度、反射英宫空间与政治波云诡谲的全长2.5公里仿全息幕帘,艺术与技术的全部指标爆表。

  最过瘾的是即使英文渣如许仍能感受诗文剧铿锵与缠绵的韵脚。还可以全身心地浸没在剧情中,任同情分在查理和波林二者的攻防转换此消彼长间首鼠两端莫衷一是。金发白衣的大卫太像耶稣了,把一个被王冠所累的世俗君王演成了根美艳又欠扁的神棍,最终未能逃脱“I wasted time, and now doth time waste me”的宿命(不知可否译成“我曾辜负时代,现在时代再来辜负我”。)

  《理查二世: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影评(四):BBC删减的台词部分摘录

  1、Myself I throw, dread sovereign, at thy foot. My life thou shalt command, but not my shame: ... Then, dear my liege, mine honour let me try; In that I live and for that will I die. 尊严的陛下,我愿意把自己投身在您的足前。您可以支配我的生命,可是不能强迫我容忍耻辱。……所以,我的好陛下,让我为我的荣誉而战吧;我借着荣誉而生,也愿为荣誉而死。

  2、Ere my tongue Shall wound my honour with such feeble wrong, Or sound so base a parle, my teeth shall tear The slavish motive of recanting fear, And spit it bleeding in his high disgrace, Where shame doth harbour, even in Mowbray"s face. 在我的舌头用这种卑怯的侮辱伤害我的荣誉、发出这样可耻的求和的声请以前,我的牙齿将要把这种自食前言的懦怯的畏惧嚼为粉碎,把它带血唾在那无耻的毛勃雷脸上。

  3、-GAUNT: Convey me to my bed, then to my grave: Love they to live that love and honour have. 把我搬到床上去,然后再把我送下坟墓;享受着爱和荣誉的人,才会感到生存的乐趣。

  -R: And let them die that age and sullens have; For both hast thou, and both become the grave. 让那些年老而满腹牢骚的人去死吧;你正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只配在坟墓里的。

  4、thy fierce hand Hath with the king"s blood stain"d the king"s own land. Mount, mount, my soul! thy seat is up on high; Whilst my gross flesh sinks downward, here to die. 你这残忍的手已经用国王的血玷污了他自己的国土,升上去,升上去,我的灵魂,你的位置是在高天之上;而我污浊的肉体则向地下沉埋,就在这里死亡。

  《理查二世: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影评(五):表演艺术,一个非凡的职业

  曾看过电影Mad to be Normal.印象中是一部平庸的影片,唯独主演可圈可点。他就是这次理查二世的男主角,饰演理查二世的大卫·田纳特。片头采访时,导演强调他是一个不管说什么台词都会说出当代感的演员。这一点的难得之处在于这个演员有本事将任何台词都变成他自己真正会说的话。戏剧是靠台词来传达的,说好了台词就相当于演好了80%。加上他本人和角色的契合度,肢体语言塑造,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角色。片中不乏其他优秀的演员,Oliver Davies也是相当耀眼的一位。老戏骨,明星,带年轻优秀演员的组合让一台戏剧熠熠生辉。

  中场休息时的演员采访让人感觉到英国演员的职业素养。有人称演员为戏子,但殊不知演员(戏剧演员)却是常年站在巨人肩膀上工作的。经过长年累月浸入式的戏剧排练和演出(这种文学的最高形式),他们活在高于生活的艺术中,而演出结束的时候,饰演的人物已经成了他们的一部分,有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甚至影响了台下的私生活。经过常年的磨炼,他们自身已经成为了一件不折不扣的艺术品。

  所以他们注定是非凡的。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jingdianwenzhang/326367/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平语近人语录锦集三篇 平语近人语录锦集三篇
  • 平语近人语录摘抄锦集四篇 平语近人语录摘抄锦集四篇
  • 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通用3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通用3篇)
  • 工作励志语录范文(精选四篇) 工作励志语录范文(精选四篇)
  • 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合集3篇) 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合集3篇)
  • 表达与公司共成长的语录范文三篇 表达与公司共成长的语录范文三篇
  • 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集合3篇 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集合3篇
  • 马云经典语录三篇 马云经典语录三篇
为您推荐
  • 泰戈尔经典语录【六篇】
    泰戈尔经典语录【六篇】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泰戈尔经典语录【六篇】,欢迎品鉴!
  • 泰坦尼克号经典语录集合3篇
    泰坦尼克号经典语录集合3篇
    舔狗,网络流行词,意思是指对方对自己没有好感,还一再地放下尊严地用热脸去贴冷屁股的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泰坦尼克号经典语录集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2022年新学期开学励志语录大全精选5篇
    2022年新学期开学励志语录大全精选5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年新学期开学励志语录大全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平语近人语录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
    平语近人语录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语近人语录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李敖经典语录【四篇】
    关于李敖经典语录【四篇】
    舔狗,网络流行词,意思是指对方对自己没有好感,还一再地放下尊严地用热脸去贴冷屁股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李敖经典语录【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抖音扎心语录短句(锦集4篇)
    抖音扎心语录短句(锦集4篇)
    语录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一般用于正式文体,通常为了说明一段时间内某人的所说句子和语言特征等。现指能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有一定传播力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抖音扎心语录短句(锦集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重新开始的正能量语录锦集四篇
    重新开始的正能量语录锦集四篇
    劳动者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劳动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新开始的正能量语录锦集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最暖心的孝心语录范文五篇
    最暖心的孝心语录范文五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暖心的孝心语录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凤姐经典语录集合6篇
    凤姐经典语录集合6篇
    首先要顶格写称呼,尊敬的领导或者同仁,然后隔行表示对大家的问候,大家好或者你们好都是可以的。然后便是正文部分,这个部分首先要写清楚自己辞职的原因,然后表示自己与大家的不舍,也有必要写清楚自己的工作交接。最后,可以说最佩服或者最感谢的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凤姐经典语录集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生日文案短句干净语录三篇
    生日文案短句干净语录三篇
    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一般用于正式文体,通常为了说明一段时间内某人的所说句子和语言特征等。现指能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有一定传播力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日文案短句干净语录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