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樱草_樱草忌经典读后感10篇


经典语录 2019-12-07 12:06:40 经典语录
[摘要]《樱草忌》是一本由陆秋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 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樱草忌》读后感(一):叶荻,你一定不懂吧。 读后感

【www.anne5.com--经典语录】

樱草忌经典读后感10篇

  《樱草忌》是一本由陆秋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樱草忌》读后感(一):叶荻,你一定不懂吧。

  写类似题材的作品不少,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作,还有《所罗门的伪证》《时间停止的校园》这两部。

  不过,《樱草忌》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即使在某几个情节上产生了既视感,这还是一本完完全全的“新小说”。当然,这个“新”有好有坏,同样,这个“新”其实藏了很多的“旧”。

  先谈谈故事吧——

  故事发生在2016-2017年,讲述了一位“文学少女”林远江用死亡向整个社会复仇的故事。腰封上的“反本格宣言,反青春小说”是完美的概述。关于“反本格”,最明显的就是主角之一的林远江对于本格的嗤之以鼻。此外,在整篇故事里用到的唯一手法是叙述性诡计,还是“即使是推理小说入门者也能够一眼看破”的简易诡计。而姚老师,这位在前作中大放异彩的“侦探”,提出的伪解——林远江的母亲为了洗白自己是杀人凶手而伪造日记,似乎也完全站不住脚。她在煤气杀人未遂之后的公开日记和“伪造日记”与伪解还算靠边,之后的举动却显得完全与伪解不合。如果她为了洗白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大批网友的暴民性和猎奇性,用有限的公开林远江的日记和记录自己在女儿死后的悔过自述洗白自己,同时给叶荻扣上一个不知悔改的帽子,然后安然自得的过起新生活,有时间再发几张律师函起诉叶荻一家。结果可能会是败诉,但她通过事件累积的名声足以让曾经也是个“文学少女”的她成为一名女性写手。我认为一名懂得诱骗还算聪明的女高中生进入自己的死亡陷阱的曾经有些许才华的女人,绝对有这样的本领。退一万步说,就算最后一事无成,她回到曾经工作的地方,少了一个女儿的她在之后也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甚至于能够买下那套精装的一居室。姚老师这个无法和“舆论控制”这种本文核心观点自洽的伪解,再加上“作案”手法的匮乏,“反本格”也就在意料之中。

  那么“反青春”呢?腰封上林千早老师将它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了归纳,在后记中她指出这是“文学少女”被戕害和被迫反抗的两条路。在我看来,这两本书中的少女形象是大有不同的,房思琪比之林远江,一个早慧,一个偏执。尽管两人最终都走向了毁灭,可是一个是将浮华的外物撕裂,把一直想要保护的美好内在也毁灭的故事;而另一个则是将不美好的外物撕裂,把一直想要毁灭的更更不幸内在用自己的双手毁灭并拼尽全力传播给世人的故事。两书间最大的共同点在于父母的缺位,《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指出,她的父母“旷课了,还自以为没开学”;《樱草忌》则是借叶荻梦中的林远江之口,控诉了因为自己被毁灭所以也想要毁灭自己的亲生女儿的母亲。但在更深层次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讨论里男权社会,而《樱草忌》讨论了最基本的一件事——贫穷。联想起近来高考考生“感谢贫穷”以及拼多多“助力贫穷”的新闻,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其中咂出一丝苦味。我觉得,用高层指出的两个主要矛盾可以完美的概括——“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和“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物质贫穷导致精神的贫穷,想要拼命跳出井口却又徒劳的“井底之蛙”,最终选择了付出一切却又无谓的复仇,也就在理所应当之中了。不过反青春,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

  再谈谈两位女主的人设——

  叶荻:如果没有林远江,她可能会成为班级里的林远江。虽然她的父母始终没有缺位,却显得太过平庸。她是个好姑娘,爱读书,有独立思考能力,临危不惧,成绩不差,没有短板,还具有大多数人没有的优良品质,比如涉猎广泛,比如坚持。叶荻的最大缺点是太年轻,没有到达浸淫世故的年纪,却有了些可能正确但绝对不成熟的想法。万幸的是,她不是冯露葵,因为她还算乐观,并且不够完美。结尾处她认为自己一辈子忘不了林远江,这话要分两面看。一方面来说,她终究会忘记林远江,所谓的寻找“近似解”,不是林远江死去的答案,而是自己活着的答案;另一方面,林远江是她“从来不会想起,永远不会忘记”的对象,更是是她走向成熟的引路人。

  不过正如标题“叶荻,你一定不懂吧”,她到最后也肯定不明白林远江的一切,因为没有人有办法将林远江的生死归咎于爱、恨、倦、悔、厌等情绪或者是它们的组合上。能够懂得自己的,永远只会是自己,却不一定能够是自己。就像这句话的原版,美羽对于心叶所说的“心叶,你一定不懂吧”,到最后,即使两人和解,即使美羽遇上了良人,还是没有人懂得美羽本人的思想。感情这样私人化的东西可以传递却无法传达,所以“懂得”永远都是虚妄。不过,如果你跳出窠臼,会发现所谓的懂得是可以不选择的。这个世界上所有幸福的人,都不会要求任何一个人懂得自己。叶荻在未来的某一天,终究会发现“不懂得”“不找寻解释”的美好。

  林远江:偏激、固执、可怜、可恨、可悲。企图用不成熟的死去报复一个成熟的社会,同时自导自演了一部短剧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故事”,最终肯定是无功而返。她的自杀是在这个社会的助推下导致的,尽管她的意志占了主导,但终究不是全部。对我而言,真正可以接受的自杀就是身无牵挂,完全左右了自己思想的自杀。可惜的是,这是真正需要“顿悟”的东西,因为能够做到这些事的人已经全部不在了。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被任何事物煽动的时候,他/她的自杀就算不上是“最好的”。

  作者在后记中指出《樱草忌》绝非轻小说,因为轻小说角色的属性是组合出来的。确实,文中的大多数人物复杂到难以拆解,但林远江不是他们,林远江是作者塑造出来的属性的集合体,可惜的是这样不切实际的角色让《樱草忌》本该拥有的致郁和灰暗色彩成了虚妄之物。

  关于作者提到的社会问题——

  亲子问题:文中没有一对完美意义上的“好”父母,却也没有《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那样完全缺位的父母在。即使是林远江,她的母亲也没有完全的缺位,而林远江本人的控诉,终究只是充满感情色彩的叙写。她日记中的“那个老女人”这个让人厌烦的人设,换在林远江母亲本人方面可能就是另一个尽职尽责的样子。我不敢说林远江的母亲完全没有悔过,但从她本人对于置之叶荻于死地的巨大执念可以看出,她并不觉得自己是缺位的、失职的。事实上她确实也没有,林远江提到的新居室、美国大学,可能都是她心中的“那个老女人”想要真真正正供给她的。尽管她的管教具有巨大的不合理性,以至于使得“林母”这个人设都是扭曲的,但她终究,是个合格的母亲。

  至于其他人的父母和亲人,大多数都太平庸,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叶荻的外公。“一只燕子或一个好天气造不成春天”和“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的对比,初读时觉得些许突兀,读上两三遍之后便会觉得这是书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之一。外公这个没有出镜的人物,偏偏是文中最有智慧的长辈,联想到后期网络暴民对他的攻击和谩骂,悲伤的诙谐感油然而生。

  网络暴力:文中的网络暴力是典型的“中国式”,先谩骂,然后带节奏肆意抹黑,到达顶点的时候吃瓜群众下场抨击“恶人”抨击社会抨击一切,少部分人开始以此牟利或者借机攻击仇人。在文章发生的年代狗粉丝和批小将还不算主流喷子群体,否则还要加上梗乱飞,反串黑和口嗨成瘾。当然,不出意外的话,还会有反转,再反转和再再反转,人们开始选边站和互喷,一如十年浩劫的缩小版。表面上看是社会公信力的缺失以及教育水平的低下,其实最终还是要落到主要矛盾上去。匮乏是一切网络暴力的成因,而主要矛盾又是匮乏的成因。

  如果林远江本人的故事逻辑再缜密些,配合出演的她再入戏些,将会更好的调动起网络暴力,不过在当时的网络环境下,75天之后也会被遗忘的差不多。然而,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放在一年多以后的今天,狗粉丝的疯狂反串就能把叶荻安排的明明白白,再加上批小将的玩梗,恐怕这件事在多年以后依然会是个一出类似的事就会火热的段子。生活在一年以前前的叶荻如果真实存在,看到今天的场景,不知道会庆幸还是会感叹。

  校园欺凌:在《樱草忌》中,参与网络暴力的不少人和校园欺凌的发起者都有着同样的理由——通过对一件看起来罪大恶极的事的强烈批判来消除自己本身因曾经犯错而产生的罪恶感。因此,叶荻给出的“你们为什么不和林远江做朋友”没有人能,也没有人敢给出答复。

  需要指出的是,校园欺凌的种类数不胜数,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破坏美好事物的恶劣天性”,但细究起来,终究不同。

  作品的缺陷——

  1.日记部分很难找到共鸣点

  很少人能切身体会书中人物的境况,但好作者能让读者无限接近这一点。对于林远江的日记部分,说实话,并没有太多能让人感同身受的因素存在。很灰暗,很致郁,但虚无缥缈,但没有任何心灵上的震撼或者记忆中的重叠,就好像一个人指着一堵沾了血的灰墙,告诉我这是致郁,这是灰暗,够直接但不够抽丝剥茧。另外,某些桥段让我以为自己是在读《悲伤逆流成河》……

  2.作品的核心不明

  诚然,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他可能是想做一个奈保尔,或者说是三秋缒,叙述但不议论。然而正是因为如此,让本书失去了核心。看简介,以为是《狩猎》一类的作品;翻开初读,以为是《时间静止的校园》;再读下去,就成了各种思想的混杂体。在《当且仅当雪是白的》中,你也可以找到多个核心——“顿悟”“先定论”“利己”等,但绝非像《樱草忌》一样杂乱无序,因为它们是为了“动机”服务的。《樱草忌》对于“动机”的掩盖严重不足——看完日记就能知道凶手的目的和手法,以及合理性偏低的伪解——导致了繁多核心思想的散乱交织,使得作品真正的核心无法显露。

  3.不融洽

  《樱草忌》犯了和《天空放晴处》一样的毛病,那就是前后的氛围微妙的不融洽。短篇可以解释成篇幅使然,但一部中篇,或者说可以成为长篇的中篇,再出现这样的毛病,有些令人失望。

  前作《当且仅当雪是白的》经常被吐槽太过日式,我觉得这么说的人基本没有去过日本。众多日本推理小说家笔下的日本,也并非全然的真实。《当且仅当雪是白的》里的世界,应该说是架空的,是多地的混合体,却不缺少流畅和连贯。但在《樱草忌》和《天空放晴处》中,作者加入了一些中国化元素,比如129大合唱、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式消防演习等,反而让作品显得愈发不伦不类,不仅丢却了原有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还把架空的氛围也丢弃了。另外,《樱草忌》不仅犯了文化上的毛病,更有时空上的问题。诚然,林远江是个格格不入的“古人”,但她生存的环境就像是十几年前的社会,这也是我读日记之时想到《悲伤逆流成河》的最大理由。本身,这样的脱节是有助于表现林远江本人的人设的,但是,脱节的并不只是林远江一人。叶荻、林母等众多角色,都像是活在新社会的旧人。这样的组合就像尴尬的土味情话,将两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空生硬的缝合在了一起,顺带着把架空感抹去,留下了一地鸡毛……

  我相信作者的笔力和阅历足以支撑他写出更加优秀流畅复杂深刻的作品,需要的只是时间和试错的能力。

  4.对于青春小说的片面认知

  虽然作者在后记中指出自己已经不了解青春小说了,不过《樱草忌》对青春小说的诋毁还真是一只手数不过来。文中的上海杂志我个人理解成《萌芽》,在今年高考之前,我差不多看了一年半的《萌芽》。如今的《萌芽》我不敢说有多好,但多元化是肯定的,也会有林远江投稿的那一类作品的刊载。《萌芽》每期会刊登对于社会热点的讨论以及某些知名青春文学作家的访谈,而这么多年来《萌芽》也挖掘了《我们云端见》《马贼》等作品和王若虚等作家,它对于青年作家的寻找和培养,绝对是功大于过的。

  至于其他的一些“青春小说”,脱离了早期的虚无和媚俗,这几年的质量也是水涨船高,甚至于网文写手也在努力提升自己作品的涵养,某些带有深度的思考和偏执但不偏激的论点具有非常深刻的讨论意义。

  实话说,像《当且仅当雪是白的》这样的作品,在我市的书店里,是和青春文学放在一起的,预计一下《樱草忌》,大概也是如此。不知道作者若看到此情此景,会作何感想……

  作品的疑问——

  1.我经常在杂志上看到投稿告示,上面一般都写着投稿后不退稿,但是三个月内未刊用/获奖请自行处理?所以林远江的原稿在落选之后不应该是属于她本人的吗?为什么可以继续刊登?

  2.伪解的不合理性?

  3.姚老师的推理水平为什么下降如此之快?

  作品中的一些梗——

  作者比我年长12岁,但我20年后的阅历可能也赶不上作者现在的万分之一。如果你读完了《樱草忌》,你会发现作者涉猎了哲学、文学、音乐、美术、galgame、anime中的众多作品,不少还是无比硬核的“神作”。

  1.文学少女

  林远江和天野远子除了爱读书外没什么共通之处……家庭背景也只能说是“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不过比起天野远子,林远江和日坂菜乃才是真正的对立面,一个元气max,一个孤僻冷淡;一个喜欢生活,一个无法在生活中找到意义……最重要的是,一个喜欢契诃夫,一个认为契诃夫“没有故事”。

  2.《 a far song ……》

  其实是《 a far song 〜カナタノウタ〜 》,田中罗密欧《最果てのイマ》的OST里的曲子。自诩为半个田中厨的我,虽然推完了《家族计划》,也补了《人类衰退之后》和《灼热的小早川同学》,但对于《最果てのイマ》这样的硬核作品也只是闻名而未见面。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随手放个大招的作者有多么恐怖的知识储备……

  3.《窄门》

  为了文少去读的《窄门》,从此成为纪德的拥趸,文中林远江对于《窄门》的看法和我意外的相似,因此增添了一些对《樱草忌》的好感。

  比起《窄门》,或许将林远江拉入写日记坑的《纪德日记》更值得一看。

  4.《米格尔街》

  奈保尔的名作,《樱草忌》提到的名著中为数不多的几本我读过的。和作者想要传达的写作手法十分相似。

  5.米泽穗信

  “我很好奇”是《冰菓》,而林远江讨厌的那部作品是《算计》。

  6.其他

  除了以上,《樱草忌》中提到了《春雪》《尼各马可伦理学》《摩奴法典》《淮南子》《请问您今天要来点兔子吗?》《阴火》《O侯爵夫人》《伊甸园》《克鲁采鸣奏曲》《春天》《梦醒之后》《歌德谈话录》《墓畔挽歌》《你往何处去》《小杜丽》《故事形态学》《辞海》《德米安》《绿山墙的安妮》《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女生徒》《哀江南赋》《天平之甍》《白色相簿2》(我自私的将情人节过生日的动漫角色当作小木曾雪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安妮日记》《魔女嘉莉》

  还有我看不出的一些作品,比如在火星上划船的动漫,比如那位说“小说和香烟让时间加速流逝”的法国作家……作者涉猎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惊人的,以至于让《樱草忌》有了一些炫学的感觉。

  总结

  《樱草忌》和《天空放晴处》都算不上是非常出色的作品。只谈《樱草忌》: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一样出现——故事情节难以产生共鸣,核心意义不明确,张力不够以致于结尾的梦中对峙气氛感太弱,因为“反青春”而对于青春文学带着些偏见和傲慢。亮点也是有的——尽管故事本身不够动人,但变改的文风较之前作更上了一层楼,对于人物行为合理性的编排比之前作更有说服力,行文结构严谨,呼应的点完美的扣住。遗憾的是,亮点不足以让这部作品完完全全的成功;而缺陷,可能会让作品不上不下的失败。

  正如开篇所说,《樱草忌》是一本“新小说”,我们看似能将它和众多名作佳作等同,最后却只会发现它是独一份的。然而,作者在创新的时候没有办法全然抛弃旧理念,某些要素的引进又太激进,使得《樱草忌》终究只能成为一本实验性质的小说。故事性强、反转惊人、高潮迭起,和它都沾不上边。唯一值得称赞的是结构,可是结构,恰恰是这本“新小说”为数不多的守旧之处。

  《樱草忌》读后感(二):解说:献给少女的虚无供物

  这儿的那些对我们表示轻鄙的人,他们也许知道一些东西;我这个工作不是为了他们。但是将来会出现同我一样禀性的人,因为时间是无限而大地是广阔无垠。 ——薄婆菩提《茉莉与青春》,金克木译本

  如果说推理小说家陆秋槎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是结合了少女小说元素的本格推理,那么眼下读者所见的《樱草忌》便是结合了本格推理的少女小说。既在可读性上较其他本格推理有所提高,又因其中的推理情节,比起一般的少女小说要显得屈折动人。另一方面,本书这种结合了少女小说与推理小说的写法,也算是受到了日本作家如辻村深月、柚木麻子等人的影响,将这一比较时新的小说门类引入我国。而这几位女性作家中,尤以凭借小说《镜中孤城》新进摘得日本今年“本屋大赏”的辻村深月最为著名。此外,一直以创作带有悬疑色彩的少女小说的岛本理生,亦获得了最新一届的日本大众文学最高奖项直木赏——值得一提的是,岛本理生的丈夫正是新本格运动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佐藤友哉。而新星出版社早先亦曾引进过辻村的小说,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好评。少女推理作品在中日两国的受欢迎,正说明了这一题材与当代读者的契合。相信对《樱草忌》来说亦是如此。

  “少女小说”,顾名思义,便是以少女为描写对象和主要角色的小说。自古以来,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都是各类诗文戏剧的主要描写对象。其中原因,固然有前现代、乃至现代社会物化女性的恶习。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却不能不承认:既然少女是美的,而文艺作品又以表现某种“美”为目的,那么,其中多见少女题材本不足为怪。且古来创作者如过江之鲫,能将声名传至今日而不衰者,绝大多数都具有一种普适性的关怀。古典作品中如“有女怀春”的《毛诗》、香草美人的《楚辞》、甘愿作美人之衣领的陶渊明《闲情赋》、以及六朝的宫体诗歌,都是以少女为题材的佳例,正开启了后代少女小说的先河。

  有趣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正是彻头彻尾的少女小说。那便是日本平安时期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之所以说“彻头彻尾”,不仅因为《源氏物语》中绝大多数的重要角色都是与男主角光源氏有交集的少女,更是因为作者紫式部本身身为女性,能够仔细入微地捕捉到少女的袅袅情丝,使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依旧动人心弦。而对我国来说,古典时期长篇小说的发展虽不可与诗文这样的非虚构文学相提并论,然而其中却不乏《红楼梦》这样的不朽名作。从小说的人物设置上来说,《红楼梦》亦是如《源氏物语》这般以一众少女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观贾宝玉那段著名的“女儿水作论”即可知。当然,无论《红楼梦》抑或《源氏物语》,小说之主体,并非少女,而是光源氏和贾宝玉的成长抑或“堕落”。以今日标准视之,此种“后宫”式的构图显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少女小说。且这两部伟大作品,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将作者所作诗文串联在一起的“物语”。《源氏物语》中的葵和紫、《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身上,是不能不带有传统诗文中“香草美人”的物化和比兴,而沦为一种作者自我表达之道具的。

  而直到近代西欧,才出现了纯然以少女为小说中心的虚构类文学,这便是英国十八世纪感伤主义(sentimentalism)代表作家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的两部作品——《帕梅拉》(Pamela: Or, Vitue Rewarded, 1740)和《克莱丽莎》(Clarissa: Or the History of a Young Lady, 1748)。这两部以男性屈服于女主人公为结局的小说,在后代批评家看来,其中伦理虽不无可讥,却可以说是现代所有少女小说的不祧之祖。少女、而绝非“拥有”少女之爱的男主人公,首次成了小说的核心。而其中《帕梅拉》的书信体写法和所塑造的“女仆”形象对后代的影响尤为深远。作为近代资本主义发源地的英国,似乎在少女小说这一点上,亦走在了整个世界的前面。理查逊的小说,不仅催生了如《简爱》《名利场》《荒凉山庄》等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本国作品,更对法国狄德罗的《修女》、萨德的《美德的厄运》等作品的产生负有一定责任。值得玩味的是,比起英国和稍后的法国的“少女成长”题材的盛行,同时期德国的成长小说(Blidungsroman)如《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等,却大多仍以男性为中心角色,走的是《源氏物语》《红楼梦》式的古典路线。

  诚然,将本格意义上的少女小说之成立与近代思想萌芽所带来女性地位之上升的过程等同,有些失之偏颇,不过对于位处东亚的中日两国文学来讲,这却是一种事实。无论是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还是林芙美子的《放浪记》和吉屋信子的《阁楼上的两位少女》,都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和对一定程度上社会现状的关注。她们笔下的少女主人公的成长,和身为女作家和知识女性的她们自身的身份确立,是绝不可分的。而女性智识水准的提高,亦与中国的晚清民国和日本的明治大正时期教养主义自上而下的推行有着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这几部作品中残存的传统士大夫文学自传性,则同样可以追溯至《源氏物语》等古典小说。身处积习甚深的半传统社会中,以文艺上的舶来品去宣扬外国的独立与自由,而同时,这种关怀却又是带有某种传统的性质,这种智识化的启蒙色彩,便是中日两国现代少女小说的一种宿命。

  与少女小说,推理小说当然也是一种来自西洋的舶来品。熟悉推理小说史的朋友们一定知道,推理小说一方面是西方近代文明对法制和理性追求的产物;另一方面,正如笔者在为新星出版社去年出版的拙译相泽沙呼《废墟中的少女侦探》撰写的解说中所提及的,是西方对其古典时期所曾经追求、而为中世纪教会所抛弃的逻辑精神的追想。同样,也正如拙文所言,推理小说与被教会所污蔑为“魔女”的知识女性形象亦是密不可分的。不须更说推理小说鼻祖爱伦·坡所谓“美少女之死”是诗歌永远主题的观点。在古典本格黄金时期三大家的笔下亦屡屡见到对旧时女性之遭遇的不平之鸣,如奎因的《凶手是狐》、卡尔的《皇帝的鼻烟壶》和阿加莎的大部分作品均是如此。

  然而,将少女小说“推理化”,却仍然是东邻日本的发明。虽说如今的种种研讨,大多将佐佐木丸美作为最早的少女推理小说作家,不过佐佐木的《雪之断章》等作品在其生前并不广为人知。集少女推理之大成的,正是1978年凭借《我们的时代》(中译本改题《无可救药的青春》,新星出版社,2013年)一书出道的栗本薰。其笔下“伊集院大介系列”的首部作品《温柔的密室》即是以名门女校为背景,充斥着种种自传色彩的推理小说。事实上,初版于1981年的《温柔的密室》在写法上亦可以说是将本文前述的吉屋信子等人的小说“推理化”的结果。这部作品中,自传式的女子高中生的种种烦恼占据了事件发生前的所有篇幅,虽与真正涉及“推理”的部分的衔接略显生硬,不过这种写法,究竟是前人所未发的。

  而栗本薰以外, “日常之谜”的开创者北村薰自《空中飞马》以下的“我与园紫大师系列”,既是完全以小说中的“我”从女大学生到女编辑的生涯为主线,理所当然是典型的女性成长题材。而系列中的《秋花》一作,所涉事件又发生在女子高中,可以说是承《温柔的密室》之余绪并将之发扬光大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村薰而后的“日常之谜”作品,凡以少女成长为题材者,如加纳朋子的《玻璃麒麟》、相泽沙呼的《卯月之雪与迟来的信》等等,都是新时代的少女小说。另外,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少女小说作家,如柚木麻子、岛本理生等人,也多有带着推理色彩的作品。其中岛本更是凭借今年的直木奖,受到了大众文学领域内的认可。抑更有可论者,早年在集英社著名的少女小说丛书「コバルト文庫」出版过四本少女小说的友桐夏,时隔十年后的其第五本作品、同样少女小说色彩浓厚的《击落星辰》,竟然直接跳转到了东京创元社的著名推理小说丛书“推理前线”出版。这两种类型小说的“合流”,委实值得深思。

  若是谈论今日日本的少女=推理作家,辻村深月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从出道作《时间停止的校园》,到后来的《没有钥匙的梦》和《太阳坐落之处》,再到近年大热的《告别世界的最佳方式》以及刚刚摘得本屋大赏、行将引进吾国的《镜中孤城》,辻村似乎总是将目光投向女性从学校、到职场和家庭的种种转变。其笔下的少女,亦多抱持有为旁人视作别扭,而实为一种真挚的complex。我们大抵知道,以绫辻行人为首的第一代新本格作家的作品多带有青春小说色彩,而受到绫辻行人影响开始创作的辻村深月,在随后的作家生涯中所走的路线,比起绫辻来说,却更像是传承了栗本薰以来的一种少女小说之精神。其他当代日本的推理小说虽多有“少女”元素——如以少女成长中的complex为主题、在小说中增加女性角色等等,然而仍可以说是日本文学骨髓里所受到的《源氏物语》的影响,以少女为一种多少有物化之嫌的客体。而在辻村深月笔下,女性的成长、而非死亡,才是小说的全部。这不能不说是近乎栗本薰、加纳朋子柚木麻子,而远于绫辻行人的。而辻村深月成熟之后的作品,也和当年的《温柔的密室》乃至《雪之断章》一样,最大限度地削减了本格推理意义上“事件”所占小说之比重,以求还原出真正的、鲜活的“少女”。

  通观《樱草忌》全书,其中心事件的正是少女林远江的死亡。林远江的周围,是不能全然理解她的友人、是全然不能理解她的大人们、是能够全然理解她却一意逼害她的亲人。而在她死后,她的个人意志才通过那本手记,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伸张……少女的成长和夭殒,自然是少女小说的永恒主题。《樱草忌》所继承的传统,自然包括了自《源氏物语》以来的少女文学,尤其是佐佐木丸美、栗本薰和辻村深月以来的少女推理小说。

  然则,从《温柔的密室》和《告别世界的最佳方式》、再到《樱草忌》,这一系列的作品中除了“少女”这一关键词之外,恐怕就是“知识”、抑或“教养”了吧。在《樱草忌》中,爱好文艺、参加过作文大赛的林远江自然是一位“本格的文学少女”。而文艺给少女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呢?小说中的一个核心情节,便是林远江是否偷窃了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事实上,用经典文艺作品作为关键道具的手法,同样可以在辻村《告别世界的最佳方式》中找到,斯书中的女主角安妮,正是读了日本现代文学史上诠述古来女性主义文学的不朽名作——涩泽龙彦的《少女收藏序说》之后,才开始“渴求被杀”的。再反观前文所述的近代以来诸种“少女文学”,《名利场》的开场便是女主角贝姬将约翰生博士的词典弃如敝帚,而吉屋信子、栗本薰等人的作品中处处可见嗜读凄惨文艺的少女,最终走上了和作品中相似的凄惨结局的情节。如果说《名利场》所说,是让少女“扔掉书本走上街头”的话,那么近代的东亚作品中的少女们,则只能借书本那蜡制的翅膀,以逃离闺中。

  当然,劝百讽一,辻村深月们的这种写法,无疑和笼罩在东亚女性头上那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乌云有关。翻开胡文楷的《历代妇女著述考》和施淑仪的《清代闺阁诗人征略》中引录的传统文人为其能文之妻女所作之传记,便会发现,将女性的早夭,与她们自幼“嗜读《楚辞》”“善属文”联系在一起,正是传统文人的一贯措辞。哪怕是以开明著称的明末文人叶绍袁,在《返生香》中述及自己女儿叶小鸾之死,亦会暗示:正是她的“才情”造成了她的死亡。文艺和知识会给女性带来不幸,在这种理学化的语境下,文学少女所读虽是传统名作,但其所为却是对传统的一种反逆。东亚传统的男权社会,是绝不容许作为男性之附属品、理应被禁锢的女性获取任何程度上的想象的。哪怕这想象,是凭借自古以来为男性士人所传颂之物而生。《告别世界的最佳方式》和《樱草忌》中的书本,所象征的正是这样一种禁忌。陈寅恪先生早年曾标举“三纲六纪”作为中国文化之最高理念,而到了晚年的《论再生缘》中,却极力表彰陈端生“摧破”三纲对女性之束缚,其根本原因,正是那在汉代为最高理念的“三纲六纪”,到了后来,反而沦为了一种类似于缠足的可怕束缚。

  如果说栗本薰和辻村深月笔下的少女以知识为武器,在叛逆中成长;而近年来为世人所关注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少女终究被男权化的知识所戕害的话,那么知识和文艺,在《樱草忌》中扮演的则是一种较为中性的形象。林远江的被迫害,本不是因为她是否有着传统男权语境下的“才情”,而她所留手记的具体内容,亦不甚关乎她是否盗取了象征着知识之火种、诉说着“人应当如何获取幸福”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作为身处封闭空间而想象外部世界的知识,始终如《理想国》中的洞穴比喻那样,是一种人造的、虚构的权宜之物。《告别世界的最佳方式》最后,长大了的安妮终于知道,涩泽龙彦并不曾鼓励少女以死反抗平庸,而林远江的饱读诗书,最终也没能让她脱离母亲的影响。知识和想象只是知识和想象,既不能作为残害妇女的武器,也不适合逃避现实。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或许可以说,书本终究是无用的吧。《樱草忌》最后关于的整个事件“动机”的揣测,正回应了这种无力感。

  读罢《樱草忌》,或许我们可以将之排列在“少女=推理小说”的谱系之内,亦可以看到这本作品在那谱系中的独特价值,将之看作一篇献给所有和林远江、乃至小说中的所有人物有着相似经历、受到相同迫害的少女的祭文。诚然,如前文所述,这祭文本身、一如其中所欲表达者那样,是中性的、无力的、乃至虚无的。而生活于这个世界上的少女们的行事,亦是混沌的、盲目的、乃至绝望的,绝不同于传统推理小说中那般理性。然而,作为此种历代凄惨少女灵前的供物之一的《樱草忌》,在“原文本”(meta-text)意义上,却不失为对我们身处之时代的现实的一种见证,至少提醒着、或试图提醒我们:林远江的悲剧不在因书本而成立的叛逆不逊,而在于那些借此名义,遮蔽着他们事实上的迫害之人。

  而作为作者的友人,有幸在初稿阶段即拜读了《樱草忌》的我,亦曾为小说中林远江的结局而深深哀恸,用梵语写过输洛伽体(śloka)诗两颂,相当于汉语旧诗中的绝句一首,试图檃栝这部作品。现在《樱草忌》即将付梓,便将这两颂及其拉丁字母转写和汉语译文,附在下方,以竟此解说——

  नानुकामयितव्यः पुष्पग्रीष्मोपुरुषेन । तत्सर्वपरिपुल्लोऽपि विपत्यः कविना कथा ।। लोकशून्यतानिर्वणकृतः प्रज्ञाविशेसिकः । क्षांतोनैवंदू्रणदी तु तस्याश्चरितश्चेव ।।

  ānukāmayitavyaḥ puṣpagrīṣmo puruṣena | tat sarvaparipullo ’pi vipatyaḥ kavinā kathā || lokaśūnyatānirvaṇakṛtaḥ prajñāviśesikaḥ | kṣāṃto naivaṃ dūraṇadī tu tasyāś caritaś ceva ||

  晚春之花不需被一般人所悲悯, 即使是全盛之时,其零落也有诗人来传颂。 造作空虚寂灭的世界是殊胜智慧, 而忍受那样的世界却不是。远江和她的平生便如同这样。

  (本文初随本书刊出,后又单行首发于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微信公众号上。)

  《樱草忌》读后感(三):月球背面之作

  0.书评匆匆写成,内容有失水准,私货太多,然而实在是想写,就写下来了。

  1. “国产推理小说”是一个让身处国内,尤其是内地的写手心动不已的一个称呼,若自己能有幸写出像样一些的东西,那么自然也会被归类其中。因为有所期待,故而,在别人讨论和评价国产推理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关注一下。 国产推理小说的演化——这个话题远远超过我的能力范围,实际上我只想就和几个聊得来的人讨论之后的感受来说——也许,假如,从最边缘的泛泛读过一两部推理小说的群体向内收缩,越是向内,在近几年里读者对诡计的接受能力就越强,从而逐渐变得唯诡计论。大约在一两个月前,豆瓣上也有过一次小范围讨论,主题是只有诡计好和只有故事好的小说,哪一类容易让人接受。当然,小范围的讨论,自然也有与之相匹配的结果。 ——这种事情明明只需要听听大家日常吹爆的作者是哪几位就能明白的。 然而它是那样的深入人心,以至于身在其中,甚至难以察觉。 故而,想要有更加确切的体会,就非得有一个能够与之匹敌的“现象”出现才行。 而这个“现象”的出现,也必然要得力于出版社的工作,只凭个人意志,决计无法在众多读者面前展开一本实际的书籍。 2. 《樱草忌》究竟是尝试的成分多一些,还是作者个人意志的成分多一些,身为读者是不会真正了解的,在后记中可以看到的只言片语,也多半是经过重重包裹着的茧子,无论如何也没法拆开窥探究竟。当然,我更宁愿将其看作是一个尝试。 ——或许该说一点书的内容了吧。 樱草忌占据了这本书大约四分之三的篇幅,天空放晴处则填补了余下不到四分之一,分别讲述了“好友自杀之后”的故事,与“板报被擦之后”的故事。在这里的“之后”二字,表明了本书准备展现的内容——不是如何去做,而是为什么去做。纵向对比陆秋槎其余的作品,How,Who,Why中的最后一项在本书中得到了从未有过的重要地位。如果说有读者是抱着寻找诡计的期待来看这本书,想必是要失望而归了。 这样说,您会有怎样的感觉? 是否与这两年里国产推理小说走的流派大不相同? ——正是如此。 从两篇的开头能够感受到北村熏的风格(这点在樱草忌的开头尤甚,险些以为会是第二本《秋花》),当然落笔的架构与思路不会只被一名作者所影响,在后记中可以看到更多关于嫌格推理的自述,其中提到的作者在知名度上未必会弱,又例如像《圣母》、《为了N》这样的书被标记阅读的数目也不见得少多少, 只是它们不会更多地出现在国内推理爱好者的聊天中。至于日常推理……北村熏比北山猛邦冷了不知多少 (把这两位作家放在一起说,纯粹是因为都带“北”字),这一点,笔者也是心中有数之人。 这样的书,或许可以用“月球背面之作”来形容。 在我们几乎不去观察的黑暗之处,在更多人根本一无所知的黑暗之处。 与散发着光芒的新本格相对的,月球的背面。 3. “国产推理的土壤”——这个形容脱口而出之后,我习惯性的会哑火。因为再向下说,想破头也不知能说些什么。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国产推理并没有土壤,大家习惯性谈论的还是日本推理,比较的也还是日本作家,以至于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写一点东西,也逃不出“这一本”和“那一本”。 其结果就是零星地出现几位作者,然后又渐渐消失。有人问过,为什么没有人能站在御手洗熊猫的肩膀上看看景色,我想大概这就是环境使然吧。 ——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辉,才能让我们被看到。 这样想不免又有些太悲观了。当爱好者的人数不断增加,更多的作品开始产生时,足够光亮之处会掩盖黯淡的光芒,紧接着,更多黑暗会被点亮。“月球背面之作”并不是“無理、無茶、無駄”,在这一两年里,也逐渐认识到有前辈们在努力改善这样的环境,这也正是他们努力换来的结果。 在这本书之后,或许可以返回去看一看陆秋槎的第一本书。在今年的一次活动上,陆秋槎也提到过《元年春之祭》算是国产推理的一个小小的时代的标志,标题中的“元年春”三字大概也有不止一重含义。而在此,我们又为它找到了新的引申——若没有《元年春之祭》的存在,《樱草忌》一书恐怕也不会那么容易 出版,真正想要写的人与真正想要写的事也无法相逢。在起点驻足遥望,《樱草忌》正在一片黑暗之中, 闪烁着淡淡的光晕。 下一本书会是私小说,还是偏重于本格的作品呢? 我很好奇。

  《樱草忌》读后感(四):是且仅是青春

  个人趣味非常非常喜欢《樱草忌》,也同样热切期盼之后的非推理作或能更好融汇智慧与情感的作品。 阅读伊始还在想着“这篇对话篇幅减少,画面感更强了,怪不得姐姐之前说反而更可能期待新作影视改编上的表现”,但后来就只剩努力(从言行、心理,对外界的观察认知)尝试理解把握主角是怎样的人的余裕了XD 至于我自己,在严进宽出的教育下长大,结果养成了表面始终想做个小荻这样认真的好孩子,自省时却总感到远江那样刻薄虚无,还真是不成器的半吊子(捂脸)因此这篇的“反青春”对我来说没有流于矫情而是真切可感(是时候再开始抽空记日记了) 只是虽然会因陌生人“无意义的死”痛苦失声久难平复,到自己时却只觉“能在珍视的价值被消磨殆尽之前 选择结束 就已经足够有意义了”,而不奢求更多的价值,可能这就是平庸着不会成为故事主人公的原因吧2333 一味被动接受、迁就要么消耗自身要么沦于相对,是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的;将他人视为情感寄托或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也会为我执所迷,难以找到真实和永恒。 最近鼓舞我的想法是“不要在世界中寻找价值,为世界增添价值”“在前方回望时建构了过去,才创造了意义”,向外看,向远看。希望也能对有过类似困惑的朋友有所帮助~

  《樱草忌》读后感(五):作者真的是男的吗。。

  樱草忌

  2018.50

  这书是由一个中篇(不到180页)和一个短篇组成,这个短篇是《当且仅当雪是白的》的前传。

  如果各位和我一样读过作者前两本小说(还有元年春之祭)的话,你会发现作者的文风起了很大的变化,本来一个作家尝试不同的风格也不足为奇,但这风格变得也太大了,让人一下很难适应。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前半部分经常会产生一种“这背景是发生在日本校园”的错觉,但书中角色的姓名和交谈内容偶尔会提醒我这背景其实是中国,而看到下半部分的时候,尤其是网络暴力这块,又跟我了解的本国现状很相似。前后反差还是比较大的。(但也可能我不了解日本网民情况)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确实也就是一个中篇的长度。我佩服作者能构思出这样的作品,如果这篇文章是辻村深月或者是凑佳苗写的话 我会觉得毫无痕迹,全文充满了女生在青春期的小心思以及女性细腻的心理,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男作家写的,难怪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搞不清楚他的性别。如果不是看了他和呼延云在北京出席一个活动的照片的话。。。。。。

  其实,我更喜欢那个短篇一些。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anne5.com/jingdianwenzhang/318776/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平语近人语录锦集三篇 平语近人语录锦集三篇
  • 平语近人语录摘抄锦集四篇 平语近人语录摘抄锦集四篇
  • 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通用3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通用3篇)
  • 工作励志语录范文(精选四篇) 工作励志语录范文(精选四篇)
  • 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合集3篇) 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合集3篇)
  • 表达与公司共成长的语录范文三篇 表达与公司共成长的语录范文三篇
  • 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集合3篇 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集合3篇
  • 马云经典语录三篇 马云经典语录三篇
为您推荐
  • 泰戈尔经典语录【六篇】
    泰戈尔经典语录【六篇】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泰戈尔经典语录【六篇】,欢迎品鉴!
  • 泰坦尼克号经典语录集合3篇
    泰坦尼克号经典语录集合3篇
    舔狗,网络流行词,意思是指对方对自己没有好感,还一再地放下尊严地用热脸去贴冷屁股的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泰坦尼克号经典语录集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2022年新学期开学励志语录大全精选5篇
    2022年新学期开学励志语录大全精选5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年新学期开学励志语录大全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平语近人语录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
    平语近人语录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语近人语录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李敖经典语录【四篇】
    关于李敖经典语录【四篇】
    舔狗,网络流行词,意思是指对方对自己没有好感,还一再地放下尊严地用热脸去贴冷屁股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李敖经典语录【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抖音扎心语录短句(锦集4篇)
    抖音扎心语录短句(锦集4篇)
    语录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一般用于正式文体,通常为了说明一段时间内某人的所说句子和语言特征等。现指能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有一定传播力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抖音扎心语录短句(锦集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重新开始的正能量语录锦集四篇
    重新开始的正能量语录锦集四篇
    劳动者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劳动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新开始的正能量语录锦集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最暖心的孝心语录范文五篇
    最暖心的孝心语录范文五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暖心的孝心语录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凤姐经典语录集合6篇
    凤姐经典语录集合6篇
    首先要顶格写称呼,尊敬的领导或者同仁,然后隔行表示对大家的问候,大家好或者你们好都是可以的。然后便是正文部分,这个部分首先要写清楚自己辞职的原因,然后表示自己与大家的不舍,也有必要写清楚自己的工作交接。最后,可以说最佩服或者最感谢的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凤姐经典语录集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生日文案短句干净语录三篇
    生日文案短句干净语录三篇
    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一般用于正式文体,通常为了说明一段时间内某人的所说句子和语言特征等。现指能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有一定传播力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日文案短句干净语录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